中华德育故事

时间:2024-03-27 10:09:38 好文 我要投稿

中华德育故事

中华德育故事1

  周朝时期,孔子门生之中,德行出众。以孝行著称的闵子骞,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为了更好的照顾闵损,父亲续娶了一位妻子。之后,继母生了两个孩子,

中华德育故事

  这年冬天,闵损父亲要外出了。对闵损说:“有你娘在家照顾你,我也就放心了。记住,在家要听娘的话。”闵损说:“放心吧”。然后父亲就走了。

  父亲外出以后,闵损的生活就在砍柴挑水之间飞快度过。家里所有的重活,几乎都落在他一个人肩上。但是闵损对此没有一点怨言。

  继母的两个孩子在放风筝,继母对闵损说:“闵损,还不赶紧干活儿!劈完柴禾,再把水缸里的水填满。”闵损说:“是的.,母亲。”这时候,他的两个弟弟在争着吃饭,不让闵损和他们一齐围着桌子吃饭。当闵损看到继母为兄弟夹菜时,不仅仅仅仅想起生母对自己的教诲。

  生母教导闵损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到了冬天,后母让他穿着芦花填的“棉衣”,而让两个亲生儿子穿用棉花填做的棉衣。闵损被冻得直哆嗦。闵损的父亲望见长子穿着“棉衣”还哆嗦,追问下明白了实情,十分生气,要赶走后妻。闵损便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求父亲不要这样做。”继母得知后,十分受感动,悔改了自己的行为,从此以后对三个儿子一样看待。

中华德育故事2

  今天,我读了学校下发的中华美德故事,读完后,使我大有感触,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磨杵成针》。李白以前总是不好好读书,可是有一天,李白遇到了一位老祖母,她正在把一根很粗的铁杵磨成一根细针,李白看了十分震憾,他明白了1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此,他发愤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心中为之一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老祖母真有毅力要把这么粗的铁杵磨成一根细细的绣花针。我心想:既然铁杵都能磨成针,那么我们生活中的'小事又算什么呢?看看这个故事,在对比生活中的自己,我自叹不如。

  记得有一次,我要参加钢琴七级的考试,可是,由于以前我一直忙于做功课,没有时间弹钢琴,即使我有空,也懒得弹,所以离考试只有几个星期了,我还弹得疙疙瘩瘩,一点也不熟。面对老师的责备,父母的唠叨,我下定决心要每天练琴,把曲子弹熟。从那一刻开始,即使功课做得再晚再累,我都要坚持每天弹几小时琴,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通过了钢琴七级考试。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这个品质将使我终身受益匪浅。

中华德育故事3

  汉朝时候,有个人叫姜肱,和他的两个弟弟仲海、季江兄弟三人十分友爱和睦。长大后,虽三人都娶了妻子,但一向抵足同眠惯了,所以虽各自娶了妻,但仍旧不愿分开,便做了一张很大很大的.被子,三兄弟仍旧在一齐睡。一次兄弟们同到府城去做事,夜里半路上遇到了强盗,强盗们要杀死姜肱,其他两兄弟便争着替哥哥去死。强盗们在他们面前都感到了羞愧,便只拿了一些衣物金钱,放了他们。到了府城,别人看到姜肱他们没有衣服穿,都很奇怪,问是什么缘故。而姜肱他们都以别的一些话支开了,不愿供出那帮强盗的姓名。这事不知怎样还是被强盗们听见了,都很感激,同时又有些懊悔。总之,连强盗的心都开始五味杂陈。于是他们又偷偷找到了姜肱他们,叩头拜谢,抢走的衣物也统统都还给了他们。

中华德育故事4

  有位小官叫朱云,刚正不阿,敢说敢为,便上书请求朝见。当着满朝公卿大臣痛陈朝政积弊:“当今朝中许多大臣,对上不能辅佐陛下,对下不能为百姓造福:只知领取国家俸禄,还要欺压百姓。请陛下赐给我一把尚方宝剑,斩杀一个大奸臣,以警诫其他的官员。”成帝问道:“谁是奸臣?”朱云指着“特进”道:“就是安昌侯张禹!”汉成帝大怒道:“你个小小官吏,竟敢在下面诽谤大臣,还到朝堂上辱骂我的老师,罪当处死,不能赦免!”

  御史遵旨上前,要捉拿朱云,朱云不肯就范,两手紧紧攀住殿前的栏杆,奋力挣扎,竟把铁栏杆折断了。朱云大笑呼道:“我有幸能与龙逄、比干为伍,一齐去游地府,也心满意足,死而无憾了。殊不知汉家天下将会怎样样呢?”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挺身而出,在丹墀上叩头谏道:“朱云虽然无礼,但他是直炮筒子,为江山社稷计。如果他的话讲得对,不能杀他;即使他讲得不对,也就应容纳他,以免阻塞言路。臣愿以一死担保!”辛庆忌奏罢,竟把头叩出血来,汉成帝被两位诤臣感动了,便赦免了朱云。

  事后,宫廷总管带人要来修补被朱云折断的栏杆,汉成帝语重心长地说:“不要换新的`了,我要保留这根栏杆的原样,用它来表彰直言敢谏的臣子!”

中华德育故事5

  西汉末年,有个孝子叫蔡顺。从小就没有了父亲。他服侍母亲。十分孝顺。那时候正逢着王莽的变乱。那个时候兵荒马乱,年岁饥荒,老百姓没有吃的东西。蔡顺拿了两个篮子去采桑椹。他拿着两个篮子是为了把比较熟的桑椹留给母亲吃,比较酸的留给自己吃。蔡顺就这样去采,不巧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盗贼。在这千均一发之际,刚好盗贼看到他手上拿着二个篮子,觉得很好奇,就问:“你采桑椹为什么要拿两个篮子?”蔡顺告诉他:“因为我母亲喜欢吃甜,所以甜的留给我母亲吃,酸的留给我自己吃。”盗贼听了之后很感动,就送给蔡顺牛、羊各一头,谷米一担,还有一些银两,让他能够回去奉养母亲。蔡顺不肯理解。他的至诚孝行感化了赤眉军,赤眉军当下该过,洗清赤眉。此后为纪念蔡顺的德行,这条河改为“洗眉河。”

中华德育故事6

  隋朝时候。有一家人家姓田的。他家里同胞弟兄们。一共有三个。大的名叫田真。第二个名叫田庆。小的名叫田广。弟兄们三个人。要想分家了。家里的.钱财产业。都已经议定平均分派。但是堂前素来有一棵紫荆花树。长得来十分的茂盛。因此议定把这棵紫荆花树。也匀均分做三份。那里晓得这棵紫荆树。还没有等他们来分。就顷刻枯死了。大哥田真见了、叹口气说道。树木呢,原先是同株连根的。一明白将要分砍了。所以顷刻憔悴。照这样看起来。那么我们的人。还及不来这株树木呢。因此悲伤得了不得。兄弟们仍旧同住不分。大家更加友爱了。那棵紫荆树,竟依旧照从前一样的荣茂起来。

  兄弟三人惊呆了,神树,真是神树阿!大哥田真双手拥抱着紫荆树,深深为紫荆树这浓厚的生命感应而赞叹;我们兄弟骨肉之间,还有什么理由不团结一心呢?兄弟同心,其力断金阿!田真、田庆、田广烧掉了兄弟分家的契约。

  兄弟三人围着花儿馨香、金枝玉叶的紫荆树跳起了吹快的舞蹈。

中华德育故事7

  宋朝时候的张孝基,娶了同里富人家的女儿做妻子。那个富翁只有一个儿子过迁。却是品行很不好。那个富翁就把儿子赶出了家。富翁死的时候。把全部份的.家中财产都付给了张孝基。之后富翁的儿子过迁流落了。做了叫化子,他无数次悔恨,却又无颜回家。有一回,张孝基遇见了。就问他:“你能够不能够耕种园地呢”?他回答道:“能够的”。张孝基就叫他去耕种园地。见他很勤力的耕作。张孝基就再问他:“你能够不能够管理库房呢”。他又回答:“能够的”。张孝基就叫他管了库房。以后他越加淳厚谨慎。很勤俭的可靠了。张孝基就把他父亲所有的家私,统统还给他了。

中华德育故事8

  晋朝时候有个曹摅。做了临淄地方的县官。那县的牢狱里。有许多判了死罪的犯人。曹摅在年底边。到牢狱里去巡视。见着了这一班判死罪的`囚犯。心里很可怜他们。就说道。过新年、在人情上是很重要的。你们难道不想暂时回到家里去吗。囚犯们都哭着说。偌若能够暂时回家。就是死了。我们也没有什么怨恨了。曹摅就尽数把他们放了出来。限了日期。叫他们回到狱里。属员们很固定地和他争执。曹摅说道。这班人虽然都是小人。但是用恩义待他们。不至于负义的。我就替诸位担当了这个职责好了。果然到了限定的日期。一班犯人。相率到来。并没有遗失了一个。

中华德育故事9

  隋朝时期,梁彦光在短短的时间把向州民风刁焊,自私自利,遗弃老人,兄弟反目,朋友不信的风俗治理得人心淳朴,亲亲和睦,尊贤守义,讲忠讲信的和顺景象。梁彦光教育民众:建国军民,教学为先。不是好书不读,不是好的`典籍不看,重要的是以身做责。他讲解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人处世只问是否贴合道义,不问是否有功名,作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移风移俗。他对焦通说知错就改,孝行第一。他告诉人们,人是能够教得好的。从此,相州地区,因为梁彦光推行的德行教育,百姓理解了感化之后,去除了恶风恶俗,一时社会风气得到了极大改善。天下呈现出遵贤守义、兄弟和睦、讲忠讲信的和顺景象。

中华德育故事10

  上古尧帝的时候,洪水遍地,百姓们不能够安居,尧帝派大禹去治水。大禹为人聪明机智,和蔼可亲,又意志坚强,十分讲信用。

  大禹理解治水任务时,结婚才四天。但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大禹毫不犹豫地告别妻子。与大臣益、后稷一齐启程赴任。大禹到任后,吸取父亲鲧治水的经验教训,努力实践,最后找到了合理的治水方法。他认为,父亲用堵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劈开大山,开挖大河,让洪水顺着河流入大湖和大海,才能根治洪水。因此,他不辞辛劳,日夜苦干。不论是酷暑还是寒冬,大禹不避风霜雨雪,总是在奔波劳碌,忙于治水。他的儿子生下来后,他也没回家去看一眼。

  在治水期间,大禹以前三次飘过家门,但是他一次也没有进家里去看一下。

  大禹带着人们治水,先从帝都冀州开始,完成了壶口工程。洪水最后被驯服了,顺着河道流向大湖、大海,艰苦卓绝的治水斗争最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大禹治水立大功,舜就把王位禅让给了他。

中华德育故事11

  受屈无争,还米不受

  汉朝时,有一个人姓钟名离牧,字子干,是会稽那地方的人。

  他年轻时,住在永兴(今浙江肃山县南方),亲自耕种二十多亩田地。当田里的稻子成熟时,有人来冒认领走,钟离牧也不和他们争夺,完全让给对方。

  县官明白这件事,就把那个冒认稻子的人捉了起来,要用国法办他的`罪。钟离牧竭力去救他,于是他的罪才能被赦免。

  那个人免了罪以后,带领妻子把起初冒领来的稻子,舂打成三十多石米,就把米送还钟离牧。

  钟离牧关门不肯收,那个人只好把米放在道路身旁,也没有人去拿取。钟离牧因此而出了名,被聘请去南海做太守,而且被封“都乡侯”。

中华德育故事12

  汉朝时候,刘宠在会稽地方做太守官。把地方上烦琐苛刻的事,都除去了,把地方上非法的事,都禁止了。这一郡里地方上的.人,大的被他感化了。等到朝廷里把他调进京城里去的时候,有五六个老年的人,手里拿了一百个大钱去送给他,并且嘴里说道:“自从你到我们那里来做官以后,境里都没有盗贼,。所以这些狗也夜里不叫了,人民不为官事连累,所以百姓们也不看到县里的差人了,此刻你丢了,我们竟要去了,所以我们特地来奉送你”。刘宠就在他们手里,拣了一个钱买了些馒头喂江中的鱼。总算受了他们的人情。到出境的时候,就把这个钱丢在河里,后人因此把这条河叫做钱清。

中华德育故事13

  容之一字,众妙之门

  宋朝的富弼教训子弟说:“这个忍字,是众妙之门。如果在清廉和节俭之外,再加上容忍,有那一事办不好呢?”

  富弼年轻时,有人骂他。那个人说:“我在骂你!”

  富弼回答:“恐怕骂的别人!”

  那人又说:“称名道姓地骂你!”

  富弼回答:“普天之下,难道没有同名同姓的.人吗?”

  骂的人听了,觉得十分惭愧。

  颜光衷说:“忍这个字最难了!能容忍时,品德和度量必定很大。到了不能容忍时,已经充满着骄傲和权贵的气息了。从前有人写了一首诗:‘少年胯下安无忤,老父圯边愕不平,人生若非观岁暮,淮阴何必减文成?’这句话讲得太有道理了。韩信因为忍受胯下的耻辱而称王,之后又因羞辱绛哙而毙命。饮酒到满量,自然不能再增加了。”

中华德育故事14

  在东汉鲁国时期,有一个四岁的孩子叫孔融,有一天,叔叔送来一筐梨,爸爸让孔融给大家分梨吃,他把大的让给了爸爸、妈妈、哥哥们,自己留了一个最小的。大家都夸他有礼貌。我读到那里被孔融的行为感动了,四岁的孔融都明白要做一个懂事又有礼貌的好孩子,但是我以前很自私,吃东西都是我先吃,玩也是先自己玩,从来都没有想别人。我读了这个故事觉得很羞愧,从今以后我要做一个懂礼貌又懂事的`好孩子,吃东西必须先让长辈们吃,玩玩具也必须要懂得谦让他人,只要有人需要帮忙,必须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心中永久装有他人的好孩子,不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

中华德育故事15

  容易发怒,乃薄福相

  韩忠献公以前说:“无论遇到君子或小人,都应当诚恳对待他们。当我们确知对方是小人,只要浅交就行了。”

  一般人对于小人欺侮自己的情形,务必要暴露出来,好让大家斥责他,只有韩忠献公不这么做。他的智慧足以明辨小人的奸诈,然而,他却时常坦然承受,而且不曾表现难看的脸色。

  《尚书》说:“必定要有容纳的`雅量,道德才会广大;务必要能忍辱,事情才能办得好!”(原文是:“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如果遇到一点点不如意,便立刻勃然大怒;遇到一件不称心的事情,立即气愤感慨,这表示没有涵养的力量,同时也是福气浅薄的人。所以说:“发觉别人的奸诈,而不说出口,有无限的余味!”

【中华德育故事】相关文章:

中华德育故事(范例15篇)03-27

中华传统故事03-10

中华美德故事03-11

德育小故事03-10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03-03

我的德育小故事03-16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合集)03-12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优选15篇)03-12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汇总15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