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的作文

时间:2024-03-30 11:29:30 好文 我要投稿

(热门)关于年味的作文13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年味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关于年味的作文13篇

  关于年味的作文 篇1

  一轮高一紧张的高一学习后,惬意的寒假终于开始了。假前激动的地与同学讨论着这期盼已久的寒假该如何欢度打发,是出门旅游还是电子竞技,又或是订一个小目标长胖个十斤八斤的。后来等到假期开始,才发现与其干这些这个事,不如想看如何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每一天。

  我的亲人,基本都住在同一区域家的周围,根本无需坐个飞机火车去拜年的,家家户户走街串巷的拜年,欢声笑语中有着你我间浓浓的亲情。但这些并不是年味里的亲情,这些事情在平时随便串串门即可完成,没有半点年味在里面就更不是这过年多放的几天假期了。

  年底了,我所最想念的亲人不是过年寒暄聊天的亲戚,而啊!是我的姐姐!她大学毕业后,去外地参加工作,只有年假才会回家。过年了,我终于等到了她的回来!我的姐姐啊。

  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她就读初中了,记忆中她是寄宿学校,只有年假她才会回家,所以对于关于她的美好记忆都是过年时留下的'中的美好记忆,更少不了离别时的悲伤记忆却是泛滥……记忆中的一个下雪天,我想堆雪人儿,于是我兴冲冲的跑到她的房间,拉着她陪我去堆雪人,记忆中,她一只手端着一本书,另一只手在地上滚着雪球,一个大雪球,一个小雪球,将小雪球放在大雪球上就成了一个雪人。记忆中她带着我去看《魔戒》,晚上她再给我讲故事,这些故事陪伴着我在新一年的生活。

  今年她回来了,这从除夕到正月初六她给我补习英语,带我去看电影,和我的表兄弟们一起去爬山,去图书馆读书。和姐姐在一起过年才是真正的过年,我才能够感受到这年中的快乐气氛,这浓浓的年味。她来了,才是我的新年,新年才会快乐。在上次别离后我积攒了无数趣事要与她去讲,也只有她会听我去讲,只有她有耐心听我去讲,而别人却权当我是个傻子……而我那些"发明"只不过是个小朋友的胡闹罢了。

  不知不觉初六到了,她就要走了。下午三点的火车,二点出发……我中午吃了饭特意没去午睡只为和她道个别。我在房里想着我们之前的别离,眼泪不觉落下,我的姐姐站在我的背后,微笑对我说:"再见了!″她的笑容是多么温暖,不知不觉,我的眼泪流出来了,啊,我亲爱的姐姐,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你一面呢!

  关于年味的作文 篇2

  味道,我们都很熟悉,有香味、臭味。但是,年味是什么呢?

  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

  但是,真正诱惑我的并不是一桌子的大餐,而是所有小朋友都喜欢的——红包。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红包,是中华文化特色之一;而发红包,也成了春节快乐必不可少的民俗。小小的一个红色纸包,装载着人们美好的祝愿和对幸福、和平、吉祥的渴望,代表着新年来临的新的希望,在红色的祝福中美好被相互传递着。

  但是,就在这人人都开心的大年三十晚上,我居然把我心爱的钱包给弄丢了,里面有我的所有零花钱,但是我又不敢告诉亲戚朋友,怕他们告诉我妈,让她着急,于是我就开始满大街地找。因为我们小区大多是外地人,老早就回自己的老家了,大街上一片漆黑,怎么找也找不到,泪水怎么控制,可它还是止不住在泪眶里打转,没办法了,只好失落地往家走。

  一路上都在乱想,妈妈会不会责骂我,会不会很生气,到家了之后,就觉得很累很累,直接往床上一倒,就睡着了。

  迷迷糊糊地咪开眼睛,却瞧见妈妈在和我盖被子,最后走的时候,她还在我的桌子上放了一样东西,就又睡着了。一大早不想起床,一想着别的'小孩子都有零花钱去玩,而我的却弄丢了时,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泪水浸湿了枕头。可一抬头,却看见了在我的桌上有一个熟悉的东西——我的红包!

  后来我的姑妈,告诉我:昨晚我在找钱的时候,被我妈妈看见了,然后她在我走了之后一直在帮我找,到了很晚才在一个街角帮我找到,结果害得她错过了和大家一起的时间。

  听了之后,心情像五味杂陈一般。这个年过得与往常不同,虽然有点小波折,但这个年的味道真的好啊!

  关于年味的作文 篇3

  相信很多朋友已经看过了《舌尖上的中国》这档纪录片了吧,在今天上映的《舌尖上的年味》相信还有很多朋友没有来得及看吧。那么今天我就向你们讲述一下我家舌尖上的年味吧。

  在新年的时候一般都是爷爷奶奶来做饺子,今天我决定我也要参与其中。我摩拳擦掌,把时时刻刻不离手的手套都脱了,随手抓一个饺子皮,学着爷爷的样,转转捏捏,往里头添馅。最后像变魔术一样捏了一道边,馅就老老实实地“躺”在了里面。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饺子上会出现“皱纹”。我开始“加工”了起来,越捏越糟,适得其反,还破了一个洞。我把饺子扔给奶奶,想让奶奶帮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刚刚某人还说…”我的脸瞬间涨的像滴出血来,一把抓过饺子,道:“看好了,我会!我是清白的!”“我看你的脸色的却是青一块白一块!”表哥调侃我道。我冷哼一声,学着奶奶的样,把饺子放在水里滚来滚过去,一个光滑无比的饺子响当当地诞生了!我向爸爸看去,他却站在不远处笑吟吟的看着我,顿时明白他用的'是激将法,向他投一个坚定的眼神,我便继续埋头苦干。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大师手法下,白白嫩嫩的饺子花样百出,改头换面,成了小兔子的形状,爱心的形状,成了我“蒋氏的创意饺子组!”

  “煮饺子喽!”随着爷爷一声大喊,饺子被端到了厨房,我们把饺子放入了锅里,饺子一个挨一个的在锅里沸腾。

  等着,盼着,新出锅的饺子来喽!几分钟后,众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魔爪伸向盘子,狼吞虎咽。我也不例外,辛苦了这么多时辰,就坐等这一刻了,我一人就占了一盘,不一会儿就吞了下去,这么几个都不够塞牙缝,便捅了捅表哥:“看!灰机!”趁表哥的目光在天空中飘荡,我抓住机会夺过他盘中的萝卜馅的饺子,迅速往嘴里一个接一个的送,滑溜溜的进了我的肚子,等表哥发现时,盘中已经空了,我也早已逃之夭夭。

  奶奶家的饺子,香香浓浓,无比美味,有种清香直达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环绕在舌尖上,更有种年味,舌尖上的年味!

  关于年味的作文 篇4

  从记事起,每年到年底,大人们总是抱怨说:“唉!又过年了,现在过年越来越没劲了,一点年味都没有,估计只有小孩子才喜欢过年了吧!”

  其实,我觉得他们,那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他们又何曾问过我们小孩是否喜欢过年呢?于是,我忍不住问他们,为什么说小孩子喜欢过年呢?绝大部分的大人都会说:“因为有好吃的,有压岁钱,有新衣服穿啊!”

  天啊!难道我不是小孩吗?为什么我对这些没有兴奋感和满足感呢?好吃的,无非就是我平时喜欢吃的薯片和辣条这些,难道过年了父母就允许我买了吗?压岁钱,这更让我头疼,因为我不知道除了卡里余额变大,压岁钱对我还有什么影响?至于新衣服,就更别提了,因为无论什么6。18、双11、会员折扣日,甚至没有任何节假日,只要妈妈发现我长高了,我的衣柜里边会多很多挂着标签的新衣服。所以大人们,你们肤浅了,我们才没有那么物质呢!

  但是我确实喜欢过年(寒假补课部分略过…)从放假的第一天开始,家中在以妈妈为领导的带领下,开始了全员劳动大工程。拖地、洗窗帘、擦玻璃、洗灯、整理衣柜,一番折腾下来,窗明几净,水晶灯也恢复了晶莹剔透的样子,衣柜也整整齐齐了。我们虽然个个累得腰酸背疼,但成就感满满。

  最有仪式感的当属祭神。头一天晚上妈妈就开始准备祭品了,整个的猪头、整条的'鱼、整只的鸡。第二天一早摆在大厅的一个大方桌上,好家伙!细数一下,居然有十荤十素外带五种水果,前面还整整齐齐地排上十个小酒盅,侧面还有一杯茶水,一把上面放着几粒食盐的菜刀。难道是担心神仙没法吃,所以配把刀来用来切,而且味道还自助?妈妈先给十个酒盅倒上三分之一的酒,然后焚香礼拜,过了约十多分钟,又添了三分之一的酒,就开始烧纸,边烧边口中念念有词,无非是些恭敬神明,祈求神明保佑全家的词。在最后天满酒后才收起祭品,这个过程下来近两个小时。

  还有蒸年糕、贴春联等我们都参与了。

  除夕夜,家人围着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推杯换盏,说的都是吉祥的语言,一团和气。吃的其实都不是美味佳肴,而是一种气氛。

  每一个仪式感都是浓浓的年味!其实大人们,你们也可以用心去感受一下还有没有年味?

  关于年味的作文 篇5

  二十三打土尘,二十四送灶神,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办鱼肉,二十七洗金漆,二十八刜鸡鸭,二十九家家有,三十夜鐤罐咵。年初一,开门就作揖,初一拜家庭,初二拜亡人,初三初四拜丈人。

  这是湖北年歌,唱出了湖北整个过年风俗。然而各地习俗有不同,我家乡年味,独具一番风情韵致。

  农村年是从腊八开始。喝完腊八粥就该杀鸡宰鸭腌制腊肉了。一年到头养了三四百斤大肥猪也被腌制成各种腊味——腊猪蹄,腊肠,猪头肉等。然后捎带给远方亲人,让在大城市里生活子女也感受到一分浓浓乡情。

  二八二九,身在异乡人们都披着尘土回乡,赶在三十之前给失去亲人“送亮”——所谓送亮,即在祖先坟头烧上写冥币,再放鞭,烧香,在坟头插上一根红烛(现在已被LED灯所代替),年轻一辈人还要磕头祈愿,希望在新一年里能被祖先佑护。当夜幕降临时,你会看到辽阔无垠田野上,是星星点点,绵延不绝,昏惑红光如同天空中星星,闪闪烁烁,只有在这时,你才会感受到这片土地伟大,以及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传承厚重。

  团年饭程序也颇为讲究,菜肴摆好后,人不上桌,先盛好米饭摆好酒,在桌子下烧上一堆堆纸钱,这叫“叫祖”,让逝去祖先先吃,据说在这个时候,小孩子能在门角落里看到祖先灵魂,虽说迷信了些,去饱含着人们对于先祖思念,以及对于民俗代代传承和尊重。

  饭桌上菜肴品类丰盛,然而有几道菜却必不可少——腊鱼,腊肠,腊肉以及鱼糕。荆州人素有“无糕不成席”之称,每年过年家家都会置些鱼糕,而有手艺人家便会自己打制。将鱼肉切碎成一团无刺肉团,再抹上些蛋黄,在笼屉里蒸成糕状,鱼肉除刺,保留其鲜味,加上细腻口感,辅以蛋皮柔韧,自然成了家家桌上不可或缺标配。另一道不得不提菜就是猪头肉了——这是公安特有风俗,即将一整只猪头加盐腌制,在年三十上锅一蒸,即可入口了。猪头上每一块肉都是精品,肥而不腻,嫩滑爽口,但由于是假重盐腌制,味道极咸,我们这样年轻人吃不了两三块便认输了,而老一辈则一只脚架在凳子上,一手拿着菜刀,在猪头上大块撕扯,大汗淋漓。

  三十晚上在一阵鞭炮声中赶走“年”之后,便迎来了农历新一年,接连几天走亲访友后,年也算是过完了,听上辈讲,他们小时候过年时还有舞狮子龙灯表演,小孩子还可以踩竹马,但随着时代发展,一些年俗也渐渐消失了,但值得庆幸是,那扎根在泥土中年味却从未被时光冲淡。

  我想,所谓年味,就是团圆味道,传承味道吧。

  关于年味的作文 篇6

  春节期间,无聊的我打开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看着那一幅幅精美的描写古时人们过节时的情景,再看看今时有些不免的悲伤。

  杭州西湖边的苏式建筑里,人们忙着贴对联,大街上张灯结彩,人们都在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小孩们便是换上了新年的新衣拿着一根香烛,在点小鞭炮玩。大人们则是看着小孩子笑嘻嘻的,大人们也就高兴了。随着鞭炮的升空,过年也到了高潮。

  幻想着的.我呆望着窗外,今年衡阳市中心严禁鞭炮,第一次感到过年格外的冷清,因为寒冷虽然生机蛰伏,立春后便会日渐温暖,但窗外依旧生意隐然,人的感觉首先都是随着视听触而来的,从小到大那股习惯的力量便成了一种执着和情感。如果窗外传来一阵鞭炮声,大概就不会感觉如此。

  今年的年夜饭提早了,往常,年饭时就有人在外面放鞭炮,可是今年,外面却显得格外冷清。口里的饭,嚼着嚼着,便觉得年味的味道有些变了。不知是不是被外面的气氛感染了似的,家中的年饭没有一个人说话,人们只是顾着看自己的手机,不时的就发出惊叹的声音,我静下心来回想着那一幅画,人们从四面八方来的这里,不就是为了吃一顿团圆饭吗?团圆饭上面人们不一起聊聊今年的收获和明年的憧憬吗?也许是外面的气氛所带动的。

  年夜饭过后,叔叔伯伯们围在一起打牌。我们只在电视前看春晚,也不免抱怨春晚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好看了。每个人都盯着手机,隔一会就传了一阵抢红包的声音,抢到红包还要大声炫耀一下,外面的宁静衬我们家格外的热闹,这种气氛很好,但是我觉得我们失去了一些固有的东西,而那些东西也正是最宝贵的。我独自一人下楼走走,路上空无一人,鞭炮屑子早已不复存在。路上空空的而我的心更空。我坐在小区的石凳上,直到12点也就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

  我们不应该在现实生活中丧失传统,或许跟上现实潮流才是正确的选择。我不知道现实潮流是什么?我们只知道要继承传统,不能让年的味道慢慢的在时间的推移中散退了。

  我很失望,年的味道渐渐都改变了,而没有变的只是人的心。

  关于年味的作文 篇7

  有一种情感一直让我回味无穷,那就是暖暖的亲情。

  放了寒假,马上要过年,可却感觉不到丝毫年味。匆忙的人群、热闹的大街没觉出和平时有啥不同,直到那天早上妈妈把我从被窝里揪出来“快点,今天去给外公外婆拜年。”我才一个激灵意识到,这是又要开始马不停蹄地走亲戚拜年了。

  行进在路上,我们很快就融入了走亲戚的大军中。电动车、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川流不息,水果、美酒、饮料、糕点,礼品是各种各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淡淡笑容。

  来到外婆家,轻轻敲了敲门,外婆立马出现在了我眼前,好像早已在等着敲门声响起。赶紧给外婆拜年,脚未踏进门就收了外婆一个大大的红包,外公也不甘落后拉着我说:“又高了,也壮实了。”“是啊!我准备每逢佳节胖三斤。”听我这样一说,一家子人都被逗乐了,欢快地笑声里似乎有了浓浓的年味。(:)

  晚上,舅舅舅妈弟弟妹妹都回来了,人一多,整个家好像要沸腾了,各人找各人的小团队,爸爸妈妈和外婆、舅母打麻将,舅舅则陪我和弟弟斗地主。一面墙将我们分割为两个“战场”,但战场上没有硝烟的气息,只有欢乐的温馨。我和弟弟拿着大把大把的压岁钱,而舅舅只拿了几张一块钱,他看着我们自信地说:“和你们这俩小屁孩儿打扑克这点钱就够了。”我和弟弟相视一笑,瞬间便达成了秘密合作协议,舅舅却还被蒙在鼓里。接下来,我和弟弟赢光了舅舅的钱,当我们故作惊讶地看着舅舅时,他却尴尬地说:“今天牌神没来……”我和弟弟听到这个答案,忍不住开怀大笑。

  拿着赢来的'“战利品”来到另一个战场炫耀战果,不料,一声声“先借我点钱,一会儿赢了给你分一半。”传来,我也毫不吝啬地将钱全借了出去,看着空空如也的双手,心里难免还是有点失落,忽而有猛然意识到:他们每个人好像都在用我的钱打牌。忍不住嘀咕地说:“你们这群‘坏人’。”可话语里没有愤怒,只有被自己感动的欢笑。

  那是一个难得快乐的夜晚,久久飘荡的欢声笑语里却饱含着浓浓的亲情、纯纯的年的气息……

  关于年味的作文 篇8

  我站在老屋门前石阶上深深吸了口气,吐息间鼻中充满了潮湿泥土味儿,再嗅嗅,还有一分枯草淡香,这是一股很特殊味道,不是城市中所熟悉烟尘味却又让我亲切无比。

  这是一种专属于农村味道!阔别一年,我又站在了这块养育了我先辈们土地上,贪婪地呼吸着这带有泥土气息却令人无法割舍空气。

  两个小时前,也就是大年初一凌晨五点钟,我还带着起床气在停车场抱怨爸爸为何要这么早起赶回老家,我认为与家人亲人一起共度除夕就是“过年”,为何还要花费精力赶回老家?但,这一刻,我好似明白了点什么。

  听,那是什么声?“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穿过薄薄晨雾,微微细雨,从远处传来了那久违而又熟悉鞭炮声。久居城市中朋友们,有多久没有听这样激烈热情声音了?它霸道地敲击着你耳膜,敲击着那新年钟铃!

  “走喽,上坟qi(去)喽”爸爸站在远处田埂上向我招手。回到老家,爸爸乡音也不自禁冒了出来。

  上坟是新年里必做事件之一,也是我最烦恼事,看着眼前没有边儿泥泞,我不禁苦笑,是谁刚才还在享受这带着泥土气息空气?

  我伸出脚踩了踩那被春雨浸润土地,完美印出了个鞋印。爱护新鞋与祭拜祖先不可两全,我咬了咬牙,踏了下去。雨水真是给扫墓活动增添了诸多麻烦,泥土遇上水不仅会粘鞋还会变得湿滑,待会儿还要徒“脚”穿过无数不过一人宽田间阡陌小道,想想便觉得困难重重。幼时失足坠入水田里悲惨经历又浮现在我脑海,愈发使我腿脚发软了。

  但我不能也不会就此放弃,有泥土才是农村,粘上泥土才算归了根,才算过过“年”。

  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有墓园而我祖先们墓碑却在田野里?那些坟墓坐落在田与田之间,最多只有2排,所以分很散,每年上坟都要在狭长田埂上走好久。老人们说,上一次坟就要围着村子绕上一个整圈。后来我才懂了这句话,先人们去世后也不愿离开这片他们赖以生存土地,要继续守护这片养育了世世代代土地。

  即使要很早就从床上爬起,即使要走很多路,我却从未错过大年初一扫墓。只有过年才会回来,只有过年才有机会嗅嗅这哺育我们泥土味道。

  现在农村已萧瑟了许多,即使是春节,也没有很热闹,村里近半数人家都紧闭着大门,而锁早已锈蚀不堪。我明白了父母用意,虽然我们早已安家在城市,但我们仍应铭记我们根还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不该也不愿拔起。

  那淡淡泥土味儿,就是我年味。

  关于年味的作文 篇9

  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地方有着不同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过年风俗。

  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灶火,被作为一家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一年中应该得到吉凶祸福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

  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或红或橙字条。

  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干净,迎接新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快乐。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人们,享受幸福夜……

  大年初一,我们早早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了,他们可以收到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红包,这一天红包大概也是最多,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大年初二,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祖先吃。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最好方法了。

  元宵节,这是过年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还有芝麻味,到了晚上,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了。

  这是我们家乡过年,但是随着时代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花。

  关于年味的作文 篇10

  “年味”是什么?是窗外炫丽多彩的烟花;是门上的对联;是桌上冒着腾腾热气的年夜饭;也是家人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

  记忆里,一年一度的春节是小时候心中最美好的期盼。“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童谣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正如童谣里说的,一到过年我们小孩是很馋的,而我们最馋的'就是这最能体现“年味”的年夜饭。

  年夜饭是一个很诱惑传统的春节习俗,从古到今有多少人为了与家人团圆在一起吃年夜饭,从四面八方翻山越水,历尽辛苦赶回家乡。年夜饭是在大年三十晚上吃的,但是长辈们从前一天就开始准备了。年夜饭可是十分丰盛的,其中也很有讲究。在我们家鱼是不可或缺的一道大菜,因为它有着“年年有余”的寓意,除此之外还会有肉丸象征着团圆,饺子象征着元宝等等。三十晚上一大家子围着一桌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吃得真叫一个热闹。晚辈给长辈敬酒说些祝福的话语,大伙儿说着一年的收获和趣事,年夜饭充满着一片祥和及热闹的浓浓“年味”!

  过年,我们家还有一项保持了很多年的习俗就是贴春联。早在几天前置办年货的清单中,我和妈妈必定会选一幅表达和谐吉祥,寓意满满的春联。贴春联,妈妈先是把头一年的春联撕掉,然后拿抹布认真的把门上的灰尘抹干净,接着就是我和妈妈合力贴春联。妈妈把春联放在门上比对好,我再按住春联固定不动,妈妈这时就拿胶带贴好我固定住的春联。每每这时,我和妈妈都有说有笑把对来年的愿望和期盼都融入到了春联中。

  过大年的晚上,一大家子都坐在客厅看着电视里的文艺节目,耳边时不时传来窗外烟花爆竹声,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围着一桌子的零食吃个不停。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传统的习俗渐渐消失,比方说发红包就变成了手机上发红包,抢红包,拜年送祝福就成了手机上发送祝福语。大家坐在一起人手一部手机发着祝福的信息,抢着红包,玩着手机游戏。现在很多人感到“年味”变淡了,我觉得想要让“年味”变浓,我们要学会放下手中的一小块世界,抬头走进大家的心灵世界。

  不管怎么变,只要你眼睛认真去看,用心去感受,“年味”始终都在。在这里我祝福大家新年快乐!

  关于年味的作文 篇11

  在我看来,过年讲究的就是气氛,也就是‘年味’。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便是有年味。

  年三十的早上,父亲、弟弟、我三个人计划贴春联。父亲用面粉和水,放在火上熬一会儿,做成面粉糊,拿来胶带、春联、小刀、刷子,一切就准备就绪了。我和弟弟要将春联裁开,首先将其对折,使它变得整整齐齐。我让弟弟拿着对联的一角,我同时拿着另一角,再用小刀沿着折痕将其裁开,对联也就变成两半。我和弟弟一人一半,在对联的背面刷着面粉糊,我们一只手按着对联的一角,一只手拿着刷子。有时,面粉糊粘在手上,黏黏的;有时,对联正面的红色印在手上。不一会儿,手就脏兮兮的。像门楣这些地方,太高了,父亲够不到,他便搬来椅子,踩在椅子上,我从下方将已经刷好的春联递给他。也有些地方,不需要用面粉糊,便用胶带来粘。我先将胶带拉长,用小刀割成一段一段的.,贴在弟弟的手背上,再由弟弟将胶带递给父亲。在这样的合作下,我们终于贴完了春联。

  年三十的晚上,一家六口围着桌子,吃着团圆饭。团圆饭,自然是丰盛的,并且这些菜肴都有着美好的寓意,例如:肉丸子寓意着团团圆圆,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年糕寓意着步步高升……餐桌上,父亲替爷爷夹菜,叮嘱着让他多吃些。这时,老人的心中定是喜悦的。他笑着,眼角的皱纹加深了些,同时默默地点着头,就像一个小孩子。其实,这个年纪的爷爷也就是一个小孩子,他需要全家人的呵护与关心,我们应像珍惜宝物般珍惜爷爷,毕竟爷爷年岁已高,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有多久。父亲似乎很高兴,从柜台里取来酒杯和酒,一个人就喝起了酒,与母亲、奶奶她们嗑起了家常。那些‘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在此刻已化为飘渺,一切只随着心意。估计这是一年中最幸福的一顿饭了,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场,不似往常我上学,回不了家,父母工作,回不了家,一张桌子总是坐不齐全。

  吃完晚饭,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着春晚,喝着刚泡好的茶。他们偶尔也会谈论着正在播放的那个节目,我则不时抢着红包。

  在我看来,与家人一起过年就足够了,就有了年味。新年的钟声还未敲响,但我已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了。

  关于年味的作文 篇12

  春节前几天,陪着家人去置办年货。天正下着小雨,虽然没有温暖的阳光但却也一扫之前的雾霾天气。走在路上,远处不断传来低沉悠长的汽笛声,心想好久没有做过轮渡了,这次有了机会去重温儿时水波荡漾,空气腥湿的记忆。

  到达目的地后,雨也恰好停了。我提议去花鸟市场瞧瞧,买些花草回去装饰。去的途中,身旁的人没有想象中的多,我还纳闷,他们说都回家过年了呗。噢,回家才是过年啊。

  节前的物价也涨了不少,看中的'一盆万年青价格差不多翻了一倍,看着他们在洽谈价格,我到附近又转了转,看见了一盆含苞欲放的风信子。那样子实在惹人怜爱,体态娇小,放在书桌窗前正好。挑好了心仪之物,走之前还了解到风信子的象征义:只要重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富生活。聊了一会后,我急忙催促他们回去,他们似乎有些不满:“不是你撺掇着来这儿吗,这才多久就赶着回去啊?”“回家,过年。”

  我脚一踏进家门,便急忙着张贴各式吉祥物。屋子在放假前就已经被整理得十分整洁了。对了,还有春联没换,不急不急,等到了三十那天再换也不迟。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古时人们地风俗也只能存活在诗歌与人们地想象中了,不过还好,一同祈盼新年地到来地这份心情一直未变。

  没有做下来多久,我又被支出去买一些招待客人地水果。来到附近地市场,真地是人山人海。难道白天没有出来地人都选择这个时候出来?推着购物车在人群中艰难地前行,身旁地人们也没有表现出十分喜悦地神情,反而多了一份恬淡和宁静,抑或一种期待。在期盼什么?远方游子地归来、往昔不幸地离去、来年心愿地实现……或许都有,人总得有些期待,生活才能继续。

  终于,看着窗外别人家地阳台上都挂起火红地灯笼时,电视上地主持人换上喜庆地红装时,我知道,春节——各大节日中最具分量地一个,已经来了。期盼已久地春节就这样来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是啊,这是我第一次想到这样地问题,从年头盼到年尾地春节来地时候,我竟毫无感觉。是因为没有了儿时地烟火炮竹,还是没有当年一大家人共居一处地温馨?

  “开饭了!快出来。”

  “好,马上就来。”

  就像平时开饭一样,我走出房间。不过当我看见墙上地福字与中国结,看见桌子上一圈摆放整齐地饭菜和斟满酒地酒杯,看见他们脸上洋溢地满足与喜悦,我知道就算没有炫目光彩地烟花,没有众人地欢声笑语,只要在家里,与最亲地人在一起就是春节,就是过年。

  这,就是年味儿。

  关于年味的作文 篇13

  除夕,春节,过年!这几日,家人团聚,除旧迎新,享受年味。年味,不似那山珍海味,也不似那金缕玉衣,平凡而珍稀。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烟花、炮竹纷纷响起,串串烟火在新年的午夜到来之际直插苍穹,在寂冷的黑夜里划出一道道绚丽的笑容,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恍恍惚惚。我们一大家子站在窗前,共赏美景,我指着天空,大声地叫着:“看呐!那不是一条可爱的小狗吗?狗年好运似长龙,家庭和睦多兴隆!新年好!”玻璃上映衬着我们幸福的样子,笑得合不拢的嘴露出洁白的牙齿,发出咯咯的爽朗的笑声,双眼如月牙般……鞭炮声、笑声、说话声、鼓掌声混杂着,年味流露其中。

  看了会儿鞭炮,一家子便坐下来,一同包饺子。奶奶在餐桌上摆好用具和材料,奶奶将面粉和好,然后手法娴熟地擀好面皮,爷爷也将切好的'瘦肉等馅放入盘中,包饺子开始啦!包饺子在我们家可是拿手活,人人会并且包的好吃又好看。我激动地拿起一张又大又薄的皮,夹起一大坨馅放在上面,用筷子沾点水,在边上画一圈,中指和大拇指一捏,再两只手一起将两边捏紧,一只大饺子就包好了,活像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接着,我左手握拳,大拇指和食指自然伸出,拿一张饺子皮放在上面并放入馅料,把饺子皮对折,把其中一边向里折起一点,捏紧再向里折一点,再捏紧如此重复直到另一边,最后收口时把尾巴稍微向上翘,再捏紧,一个活灵活现的鱼形饺也成功包好。待我们一人包好一盘,终于可以下锅了!

  于是,我们把饺子擦着锅边推入锅内,饺子就像坐上了滑梯,稳稳当当地进锅了。我用勺子在水里荡了荡,盖上锅盖。不一会儿,水开了,饺子开始不安定地乱跑起来,时而浮在水面,时而潜入水底,时而簇拥在一起,时而扩散开去……这时,水花越翻越大,锅里的水越升越高,饺子熟了!爸爸打开锅盖,用勺子将花白的饺子捞进碗中,我激动地鼓起掌,念道:“一个扁食两头尖,下到锅里成万千。金勺舀,银碗端,端到桌上敬老天。天神见了心喜欢,一年四季保平安。”饺子全部出锅了,我夹起一个饺子一口塞入嘴中,肉汁“吱——”的一声嗞出来了,咕噜下了肚。真美味!这就是过年的味道吧。

  在新旧年交替之际,一家人团聚,共享年味。年味,虽无实味,神似有味。年味,给予我们温馨的回忆,让我们的心有着充盈的满足,在我们的心里浓墨重彩地绽放。

【年味的作文】相关文章:

年味的作文[经典]10-30

年味的作文[精选]10-31

【经典】年味的作文11-03

年味的作文(经典)09-29

(经典)年味的作文10-07

年味作文09-13

年味的作文07-19

年味的作文(经典)08-29

年味【经典】09-05

年味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