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深圳罗湖开展活动真诚面对网瘾少年 新浪网

时间:2021-12-08 14:52:28 教育 我要投稿

深圳罗湖开展活动真诚面对网瘾少年 新浪网

深圳罗湖开展活动真诚面对网瘾少年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2日 11:16  深圳晚报通过游戏,增进友情,培养新的兴趣。陈凌 唐祠雄 摄  ■本报记者彭森 实习生鞠楠  “你们有什么办法救救我的孩子?他每天沉迷网络十几个小时,身体一天天消瘦,学习一落千丈!”昨天下午,家住沙头角的一位王姓母亲的电话打到了记者案头。这位母亲的急迫和忧虑,代表了多少个家庭共有的困惑。  如何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罗湖区青少年危险行为早期干预工作室今年暑假在湖贝社区举办了一系列小组活动,对16名孩子的行为进行了纠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救救那些孩子们  据打来电话的王女士讲,她的孩子从小学四年级起开始接触网络,近年来,上网时间不断增加,没有钱去网吧就向同学借钱“求助”,一周要去上三次,每次都彻夜不归,一呆就是15小时。原本学习挺好的孩子上了初中以来成绩一落千丈,而且身体也因为熬夜一天天消瘦。王女士得知湖贝社区开展预防网瘾活动的报道,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有机会参加,通过活动改变对网络的过度依赖。  活动先从调查摸底开始。7月15日,早期干预工作室的两名社工陈凌和唐祠雄来到罗湖中学,发放由权威专家设计的青少年上网成瘾自评量表,评量表由31个问题组成,涉及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频率、上网原因、浏览内容等多个方面。从回收的一百余份问卷中,社工选出16个网瘾倾向比较严重的学生,邀请他们参加预防网瘾的活动。两名社工和这16个孩子由此都成为“网瘾预防小组”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活动中,成员们重新认识了网络,改变了自己的上网习惯。  据陈凌介绍,网络成瘾预防小组主要开展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通过转移注意力去让他们享受到网络之外的更深层次的快乐,摆脱对网络的依赖。另一方面,寓教于乐,提升孩子预防网络成瘾的趣味性。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社区以及家长的认可。  2一起做个游戏吧  社工陈凌告诉记者,这些预防网瘾的活动决不采取电击、高强度训练等外力强制方式,也不用药物治疗手段,而是通过游戏和故事分享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干预,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友情。  在活动现场,时常可以听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声。在一个游戏中,大家的双手下垂站成一圈。圈中间一个孩子喊“小蜜蜂”,四周的孩子们齐声喊“嗡嗡嗡”,几次下来,当中间的孩子突然喊“抓住”的时候,孩子们就要努力用左手抓住左侧人的右手,而自己的右手则要避免被右侧人抓住,输了的人需要表演节目。记者看到,每次“抓住”声停下后,总有没反应过来的孩子被“抓住”,这时其他的人便笑着“逼迫”输家表演节目。几回合后,大家都感到很尽兴很过瘾。  社工陈凌还以自己参加交通劝导员的经历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听了陈凌讲述自己在路口做劝导员协助交通管理的经过,孩子们很感兴趣,纷纷向这个社工姐姐提问。“ 孩子们觉得交通劝导员很有权威,站在那里可以纠正大人们的错误,认为是一件很令人骄傲的事,”陈凌说:“我看到孩子们对劝导员的事情很感兴趣,就向他们详细地描述了我的工作,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于是陈凌就安排时间,带孩子们分组去做劝导员,这样自然把他们对网络的注意力引导向别处了。一旁的唐祠雄补充道:“成员们也会聊聊自己近来的活动,有趣味的大家就相约一起参与。同时大家还会一起聊起未来一周的计划,这样可以互相监督,效果很不错。”  孩子们通过游戏和故事分享与其他孩子交上了朋友,摆脱了对网络的依赖,不少孩子还找到了新的兴趣点。罗湖区团委的邹祁莹告诉记者,现在一些参加预防网瘾活动的孩子们还主动走进一些社区,参加英语100句的活动,当起了社区老人们的英语小老师。孩子们已经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不再沉迷网络了。  3走出那张网  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早期干预工作室的人员为他们打造集娱乐和学习为一体的活动,循序渐进,帮助孩子们走出了网瘾的诱惑。  小怡,14岁,初一学生,在家里排行第三,很少受到父母的关注,与父母沟通也不多。从小学开始沉迷于网络,上网聊天、写博客,她没有朋友,QQ里却有上百个网友,她经常和网友出去聊天、约会,另外,她有轻度的抑郁。  她在暑假参加小组活动以后,在小组内交到了几个好朋友,经常和朋友一起聊心事,约出去打球、看电影,并且在社工的鼓励和引导下,确立了自己的网络使用计划,与其他组员一起执行计划,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在小组结束后,社工了解到,她现在已经不再沉迷于网络,而且跟父母、哥哥姐姐的关系也变好了,会经常把她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  张锦(化名),14岁,初二学生,进入初中后开始迷恋网络游戏,尤其是魔兽游戏。他在暑假参加了网络成瘾预防小组活动之后,制定了他自己的网络使用计划,在家长和其他组员的监督下,张锦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并且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社工在与他父亲通话时,他父亲表示 “孩子上网的时间少了,跟朋友一起出去玩的时间多了,在家里跟我交流也多了。”  一位陈姓父亲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参加小组活动后,人精神了很多,对待父母的态度也改变了许多。他分析说,孩子迷恋网络也不能一味责怪他们,深圳压力大,父母和他们沟通时间太少,又因为是独生子女,孤独感促使他们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寻找寄托和安慰,网瘾预防小组的活动正好针对了这个环节,所以会有好的效果。  对话网瘾少年  网外世界 海阔天空  ■本报记者彭森 实习生鞠楠  通过参加一些预先设计或是围绕兴趣临时安排的一些游戏和活动,孩子们的注意力被转移,他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乐趣,而这本身比网络更有趣。活动开展了一个多月,很多孩子的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活中不再只有上网这个唯一的爱好了。记者昨天和参与这场活动的一个王姓学生进行了对话,分享了他的收获和喜悦。  记者 暑假里,在参加这个活动之前,你每天都做些什么事  小王: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做的,每天都在电脑前面坐着,有时一坐就是一天。  记者:那你上网都干些什么?  小王:上QQ,听歌,玩小游戏……一上网时间就过得很快。  记者:你为什么会参加这个预防网瘾的活动呢?  小王:一开始比较好奇,不知道这个活动的具体情况,就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过来了。来了后通过活动认识了很多其他学校、其他年级的同龄人,大家在一起聊得很开心,后来就每次都来参加这个活动了。这个活动也比较有意思,大家通过游戏很快地熟悉起来了,然后每个人都制定自己的计划,下次活动中还会分享彼此计划的实施情况。我们一起游戏,一起进步,渐渐成了朋友,感觉挺不错的。  记者:活动中哪一个游戏最吸引你?  小王:有一个拼图游戏挺有趣的。两个姐姐把“团结友爱”四个大字剪成一块一块的并且打乱顺序,然后大家就一起拼回去。“爱”字最难拼,我们拼了好久,差点就放弃了。  记者:参加预防网瘾的一系列活动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小王: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很多朋友。虽然他们有的来自别的学校,有的比我高两三个年级,但是我们都比较谈得来。以前我比较胆小,在其他人面前很少说话,但是我在这次活动中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交流胆子变得大了起来,很容易就跟不熟悉的人打成一片。而且认识了这些朋友后,我们经常一起去KTV唱歌,还经常去逛街和看电影,生活变得充实了不少。  记者:现在平时在家里都干些什么?  小王:现在开始学钢琴了,而且开学了,我在抓紧时间写作业和预习课本上的新内容。有时间也帮助爸妈做点家务,饭后经常和他们坐在一起聊天,有时也说说电视上的八卦。现在不那么依赖网络了,每天平均上网时间也就一个小时的样子。  相关链接  网瘾少年知多少  据调查,目前中国有网民约1.37亿,有网瘾人数达1400万,其中超过700万人是青少年。深圳青少年的上网率为80.1%,其中少部分的青少年患有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vedisorder)。网络成瘾综合症是青少年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