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有效教学

时间:2022-01-02 16:54:36 教育 我要投稿

语文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从教师意识开始

  ————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 观念·策略·设计》读后

语文有效教学

  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教师首先得有语文有效教学的意识。这些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一、从职业自觉走向专业自觉,加强教学反思

  对语文教师来说,专业自觉不是指一般的教师素养有多高,而是对课程实施的理解、判断和把握。对一个达到专业自觉的语文教师来说,上课前至少要考虑并能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我知道这个阶段(如初中阶段、高中阶段,或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一个单元)语文课程的目标吗?本堂课是否选择了一个相对集中的目标?我选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在总的语文课程目标的框架体系内,且该教学目标是这篇课文所蕴含的核心价值之一?

  2、我想通过哪些学习活动使学生来获得这些知识,达成设定的某个目标?这些学习活动之间、这些活动与学习目标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吗?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不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

  3、学生在这堂课上可能有哪些收获?这些收获与教材所隐含的主要价值、与教师课堂设计的出发点是否一致?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是不是有较高的效率?

  所谓专业自觉,一言以蔽之,教师对“自己想要做的”“ 自己正在做的”“ 自己已经做的”这三个问题,要问得清楚,想得明白。P1-3

  二、从默默无语到自说自话,追求教学个性

  教师有个学习成长的过程。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肯定要多听取备课组的意见,此刻要提出多么富有新意的观点,也不太可能。但是这不能泯灭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把自己的困惑、收获都记录下来,去寻求解决。有了这样的过程,教师就好说出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如果教师备课上课时随大流,那么个性将丧失、有效教学的土壤也将消失。

  提倡个性化应该坚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根本,以自身条件为依据,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或许它是推动目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有力的突破口。

  “杜郎口模式”的精髓是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杜郎口,究竟是学它的什么?其实我认为,这个问题非常简单,肯定是学它的理念。它的理念是什么?我认为也很简单,那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之所以连用两个“简单”这样的词汇,是因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个问题,前辈们早就论述清楚了。叶圣陶早就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界提倡“三主四导”的钱梦龙,力推学生自学的魏书生等等,很多人都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践行者。可以这样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界基本已经被说烂了,没有什么新意了。

  那么“杜郎口模式”为何一登场就受到全国教育界的关注呢?原因是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益。在这一点上,它胜过传统班级授课制下的讲授和不深不浅的小范围小组讨论。“杜郎口模式”的教学效益尤其会在基础较差的学生体现出来。对这些学生而言,教师再精彩的讲解,也最多只是从他的大脑过一过,能在脑中驻留的东西就很少了,自然也很难形成能力。对二流学校的不少学生,教师的讲解都不能进入他们的大脑。基础太差了没办法,学生开始也不是故意的。

  “杜郎口模式”在学生主体性思想性的引领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组际间再合作讨论、学生讲解、学生质疑、学生辩论、教师讲解等形式,把学生的思维调动了起来。学生开始主动思考问题了。一思考,他的大脑中就有了知识的痕迹,只要再加以适当的训练,学生就会形成能力。能力上来了,学习成绩当然会好起来。成绩好了,信心来了,分心走了,教学自然就会进入良性循环。

  分小组,并课桌,写黑板,学生讲,这些都是形式,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明白于此,我们就会理解”杜郎口模式”不仅适合小学、初中,高中也是同样适合,高一二适合,高三毕业班也同样适合,高校教学都同样适合,博士生上课,全是讨论,老教授们根本不讲什么东西。

  运用”杜郎口模式”并不排除教师的讲解。只是教师的讲解由灌输变为点拨,讲解的切入点由学生还没有思考的教学之初,变为学生主动思考后仍不得其解的愤悱之际。明白这些,我们就会对其他的一些问题有一些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一些陈述性知识必须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如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等等。如果第一次教学这些知识,教师不是精要地把这些问题讲出来,而是撒手让学生去讨论探究,就是耗时无效的。相反智慧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等这些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内隐性的认识活动,要让学生学会这些活动,必须把这些内隐的认识活动外化为学生可感知、观摩和模仿的活动。这时候就应该发动学生自学、讨论。同样,仍就诗歌教学来讲,当学生懂得了一些表现手法,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诗歌的时候,老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学狗刨。游泳的世界冠军,哪个不是从学狗刨开始的。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当然要让学生动起来。但是让学生动起来,不是让学生乱喊乱跑。学生究竟动没动,是以思维来衡量的。光乱喊乱叫,思维没动起来,那是表面热闹,也是课堂教学的大忌。这就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出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有教师抛出的问题是:“要不要给第三组加分呢?”学生喊破嗓子争论:“要——;不要——”。这是要不得的表面热闹。刺激学生思考发言,采取一些奖励措施是可以,但是这应该是辅助手段。主要手段仍然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让主讲人在质疑辩论中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赢得同学的喝彩和尊重。精彩处,教师的一句话点评,学生就会激动一辈子。他会在这句话的鼓励下,没命地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学习该门科目。

  吃透了杜郎口的理念,我们就会不囿于他们的形式,我们就不会新鲜气一没就熄火,从而进入收放自如、游刃有余的教学境地。说不定几年后,我们会创造出二中模式。

  关于高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语文学科)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增长方式中最根本的方式,是教育各项改革的原点和聚焦点。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就是要实施有效乃至高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只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期望和起始要求。实施高效教学,才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一节课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比较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为了更好地落实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的学会学习为标志,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全面提高我县高中课堂教学的效益,根据县教育局党委的要求,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研讨,针对我县目前高中课堂教学的实际,本着从基础入手,从规范入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原则,我们起草了高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供我县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一、课堂教学的总体框架

  先学后教→ 合作探究 → 当堂达标

  二、常见课型的基本模式

  1、新授课

  导学示表→ 合作探究→ 精讲精练→ 习题训练→ 拓展提高→ 达标检测

  2、复习课

  “四段式”:考点解读→ 典型引路→ 方法点拨→ 反馈巩固

  3、讲评课

  讲评导入→ 分析数据→ 自查自纠 → 典型分析→ 针对训练→ 总结反思

  三、基本模式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要求:“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建议高中语文采用以下课堂教学模式。

  1、基本教学流程:

  导学示标→ 质疑解难→ 精读探究→ 拓展延伸→ 达标检测

  2、几种课型的具体运用:

  (1)阅读鉴赏课:

  ①课前先学:课前学生根据学案,自学解决学案中的基础预习题,标出疑难问题。

  ②口语训练:上课后,利用2-3分钟时间,采用叙述故事、演讲、对话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结束,请学生或教师作简要评论。

  ③导学示标:教师可采取语言激趣,情景激趣,设疑激趣等方法或从题目、文中重点词句入手,设置能发挥导向作用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潜能。指导学生解读学案中出示的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总体把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达成目标。

  ④质疑解难: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交流学案中的“基础知识预习题”和发现的问题,师生合作共同解决。教师可针对课前对学生解题情况的了解,利用投影仪等教辅工具设计基础知识检测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起到检查与巩固的作用。

  ⑤精读探究:要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把“读”作为最根本的学习手段,以读为主,以讲为辅,真正把学生当作“读”的主体。指导学生阅读的具体步骤:

  初读感知:在指导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细读品味: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并积累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一环节是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用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细读、精读课文,来理解语言,品评语言。

  合作探究:学生细读课文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也可直接提出疑问。要求学生精读多想,比较分析,展开论辩交流,求得问题的'解决。此环节也要不惜花费时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教师对疑问可采取提问、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探究问题,课堂上不一定要把追求完美的答案作为教学目标,而应当引导学生在辨析问题上下功夫,以求理解更深入,思路更清晰。

  ⑥拓展延伸:在积累、巩固本节课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适当向课外延伸。

  ⑦达标检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达标题。要求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习题,通过检测查找教学中的疏漏,以及时补救。同时确定好课后辅导对象,做好课外辅导。

  (2)文言文阅读:

  要将文言基础知识教学作为重点,帮助学生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要重视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达标检测习题要围绕这几方面去设计。课堂教学基本程序为:

  导学示标→ 朗读课文→ 自译课文→ 合作探究→ 基础训练→ 达标检测

  (3)写作训练课:

  课前:基础年级的作文,教师可在作前3-5天给学生明确写作的文题或范围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作前材料积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多渠道寻找、收集素材。

  课堂:可安排为第一节课讲评指导,第二节课学生写作,限时当堂完成。两节课的具体步骤为:

  评讲习作→ 展示目标→ 作前指导→ 构思交流→ 编写提纲→ 尝试习作→ 誊写文章

  评讲习作:教师对前一篇习作训练中出现共性问题进行评讲,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手段,着重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或精彩片段,给学生以成就感和正确的写作导向。

  作前指导:从审题入手,强化文体意识训练,在落实基础等级要求的前提下,提出发展等级的要求。

  构思交流:根据要求,鼓励学生放飞想象,交流构思心得。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优秀范文并指导学生借鉴欣赏。提倡教师提供自己的“下水作文”并讲解自己的构思过程,供学生模仿学习。

  (4)综合复习课:

  复习课按照“四段式”进行,主要环节为:

  考点解读→ 典型引路→ 方法点拨→ 反馈巩固 ①考点解读:教师阐明“考纲”及“考试说明”中对本知识点的能力层级要求,分析近年来高考江苏卷、全国卷以及其他省市考卷的相关考试内容、题型特点、分值分配等情况,预测新一年江苏高考本知识点的发展趋势,提出复习要求。

  ②典型引路:教师出示精选出的高考题或其他典型例题,在学生试做之后,根据情况进行分析讲解,重在归纳总结其中规律性和趋势性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步了解、熟悉、掌握高考题型。

  ③方法点拨:教师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对本知识点应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提示归纳,力求系列化、系统化、网络化,明确提出复习的目标要求,特别要引导学生对解题的思路进行总结,侧重对解题的方法和技巧等进行指导,努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化,为学生下一步的自主复习打好基础。

  ④反馈巩固:教师出示精选的部分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进行训练。练习的题目要精,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和一定的综合度。可安排部分学生上台板演,有条件的也可通过视频来展示部分学生完成的练习,以便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其中的疑难和存在的问题,从中发现错误及学生不良的答题习惯,及时予以反馈纠正。然后再作简要归纳,使知识系统化,能力升华。根据需要,可布置适量的课后相关巩固性练习和变式训练,使学生学会迁移应用,强化巩固复习效果;也可建议学生将做错的典型习题收入“纠错题集”,以便时常复习,避免重复错误。

  (5)试卷讲评课

  ①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全面批改好学生的试卷;统计好全班学生的平均分、优分率、及格率、低分率和各题的得分率,积累学生易选错或答错的各种答案;分析好学生各题得分高低的可能原因;统计好进步学生和退步学生名单;根据答题情况设计有针对性二次检测试题。

  ②基本程序:

  讲评导入→ 分析数据→ 自查自纠 → 典型分析→ 针对训练→ 总结反思

  讲评导入:从考试的重要性、检测情况导入,或从对试卷批改中发现的问题导入。

  分析数据:主要包括:平均分、优分率、及格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与上次检测成绩的比较,与同一科任邻班成绩的比较,与全年级成绩的比较;学生个体成绩进步及退步情况,优分学生名单;原因分析,包括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因素。在充分肯定学生长处的同时,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自查自纠:学生对批改过发还的试卷进行自查矫正,如对试卷进行查漏补缺,自检答错或空白的原因,做出正确的答案等。教师可提前发还试卷并提出自查活动的要求。

  典型分析:重点讲解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对不明答案作出质疑,教师作明确和分析。

  针对训练 凡学生自己答错的题目,根据教师的分析和明确,用红笔或其他颜色的笔修改过来,边改边再识记或理解。进行二次检测,要求学生用10-15分钟的课内时间独立完成并当堂交卷。

  总结反思:教师讲明要求,学生自己分析本次检测卷总体难易度,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提出今后改进的措施。

  3、有关说明:

  (1)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情,指定科学的、具有可测定性的课堂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必要的内容要讲清楚,讲准确,讲精彩。

  (3)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激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尽可能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其创新能力。

  (4)围绕目标切实做好“达标检测”工作,习题的设计目的要明确,难易、份量要适中,层次要分明,针对性、实用性强。学生训练时应严格要求,像考试一样,独立完成,力戒抄袭,以便教师尽可能掌握学生的达标状况。课后补救要“准”,要求要“严”。

  (5)该模式只是一个基本模式,但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式。在日常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等实际情况予以调整,灵活运用。现提供几种其他课型供老师们参考:

  讲授阅读课文,运用“读→思→积→用”的四步教学模式,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在“视看、耳听、动脑、手勤”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大大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教读文言文:运用“读读→自译→讲讲→背背→写写”的五步教学模式。

  教读诗歌:运用“听读(配乐)→试读→会意→悟理→背写”五步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运用“欣赏→模仿→评讲→思维训练→写作实践”的教学思路,并经常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把学生的文章推荐到有关报刊杂志上去发表,让学生获取成功感。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文的积极性。

  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激发兴趣 整体感知→ 自读感知 鼓励质疑→ 精读论辩 合作探究→ 拓展训练 大胆创新  

【语文有效教学】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总结07-01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06-30

建构语文有效教学课堂10-10

有感有效语文教学10-10

中职卫校语文有效教学探微10-04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反思07-30

有效教学下小学语文论文08-29

中职语文口语有效教学的探究论文05-09

最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论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