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问题

时间:2022-01-03 17:25:26 教育 我要投稿

教师的心理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教师的心理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不和谐,有的甚至造成相当恶劣的后果,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有的专家指出,造成教师心理障碍的原因,一方面要求要给学生减负但并没有取消考试制度,因此学校还是用合格率、优生率、平均分、等来衡量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奖励制度。教师的超负荷工作,使其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失衡。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造成的。常人眼中的教师,应当是学识渊博、品行高尚的人。这种期望使许多教师觉得不应当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脆弱性,以免破坏自己的形象。现在实行的末位撤岗制,虽然从某个程度上是约束了老师教学要认真负责、积极向上,但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精神压力和心理紧张,害怕失业。这种心理定势使得教师不能和学生坦诚、真率地相处,不利于调节、疏导自己的情绪,因而严重威胁着教师的心理健康。学习的各个阶段是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关键。因此,改变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首要任务。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心理素质的发展

教师的心理问题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

  1、社会适应不良。

  2、人际关系紧张。

  3、情绪不稳定。

  4、心理失衡。

  5、不良的个性特征。

  6、害怕失业。

  中国心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林崇德教授将教师心理素质定义为:“教师心理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的实践中形成的。而教师心理素质的生成、发展和完善既是教师角色的个性化发展,也是教师个性的社会化过程。教师心理健康虽说是个体现象,但其发展的好坏,对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作用的大小,却又受制于社会发展及其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当社会发展为教师主动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意识空间和选择空间的时候,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主动性和决定性才会在个体现实工作中体现出来。因此,完善的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心理素质发展的主要标志。在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要完善教师心理健康。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教育发展的阻碍

  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不断的出新的要求。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少教师人格特征上不适应新形势问题。例如,某市对400多名教师进行的一次心理健康调查。在调查中发现一个令人惊诧结果,超过43%的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一部分已经构成“心理疾病”,教师的总体心理健康高于普通人群。

  教师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如果教师的心理健康得不到保证,那么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就无法得到保证。目前的教育基本上围绕学生在转,同时以学生为中心,人们对学生学习以外的东西呈现出一种全方位的关心,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对教师却依然要求简单,学校领导和家长对于教师最大要求就是要保证升学率、优生率、合格率,而对教师其他方面的要求和想法表现出相当冷漠。在此状态下,教师的心理健康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造成的危害,从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因此,全社会都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于是,在双方的协同努力下,创造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令人乐而忘忧、如沐春风。所以我们都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呢?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结合上面的原因分析,应特别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改善工作环景、减轻工作压力

  合理调整教师的工作时间,让教师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多组织教师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教师的心理压力可以缓解。调整班级人数,不要让班级人数太多。现在很多学校的班人数都在五十到六十,工作量极大。小学教师多科教育,包班教育是经常性的。应尽量避免一位教师进行多科教学。放松情绪,减轻压力,不要让不快乐的事放在心上,如果心理压力还是比较大,可以找知心的朋友聊天,这样可以消除心理压力。对学生和自己的期望不要太高 ,知足常乐,应量力而行,消除心理压力。

  2、正确理解身心关系,培养自己良好个性

  教师是一个有语言、思想、情感,从事创造性劳动的社会成员。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如:学生调皮,教学上的困难,与同事之间的矛盾等这些都是引起心理不健康的原因;身体上的疾病也是引起心理不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咽喉炎是教师的职业病。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破口大骂大叫。在实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既要注意增加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健康;同时又要注意发展自己聪慧的智力,培养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不断增强心理健康。

  3、正确对待紧张事件和突发事件

  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紧张的生活事件和突发事件。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紧张生活事件,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如社会制度、风尚习俗、居住环境、经济收入、工作中的繁琐,各类不同形式的比赛,学生的比赛,学历的进修和能力要不断提高等,都程度不同地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但是只有那些对教师产生威胁感、损失感和不安全感的社会心理刺激,才最容易使教师得病,而引起教师愉快感、舒服感的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往往有利。也就是说,紧张的生活事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而教师通常是生活在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中,对生活中的紧张事件思想准备往往不足,所以紧张事件发生后容易手足无措。所以,教师应增强适应紧张刺激的能力,莫让紧张事件刺激损害自己的心理健康。

  4、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

  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难以避免。但是怎样对待挫折,对挫折情境的耐受力如何,人与人之间差异很大。有的教师能忍受挫折,即使是遭受严重的挫折,也能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有的教师则稍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从此颓废沮丧下去;有的教师虽能忍受工作上的挫折,却不能忍受家庭不睦所带来的创伤,等等。能忍受挫折的打击而保持自身人格完整与心理平衡,这是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从理论和生活经验中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不可避免。应当面对现实,并尽力克服面临的挫折情境,激励自己在挫折和失败后,再接再励,不断进取,自觉培养耐受挫折的能力。

  5、善于自我调节,做情绪的主人

  消极情绪有害于健康,积极情绪能促进健康,我们要保持心理健康,自然就要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究竟怎样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1)增强意识调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的发生、发展以及情绪的强度、持续性等,人的意识都可以加以控制。因此,要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就要加强思想意识修养,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时常看到,那些思想意识修养水平高的教师,即使在学生的言行令人难忍的情境下,也能处事不惊,尽力克制,妥善处置;而有的教师意识调节能力差,碰到学生不服管教,往往恼怒,大声责骂。结果,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师生矛盾激化。可见加强意识修养,锻炼经受强烈刺激的意志力,无论对教育学生还是促进教师自身心理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

  2)善用语言调节

  语言是包罗万象的刺激物,它可以代替内、外现实刺激物引起或调节人的情绪及其他心理活动,为了控制自己易怒的情绪,就在自己住处的墙上挂上有“制怒”二字的条幅。那些易于暴怒的老师们,也应学会用语言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不妨也试一试。

  3)学会转移注意力

  当消极情绪发生时,人往往会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怎么办?不妨设法使注意力从消极情绪转移到有兴致意义的活动方面去。譬如当你被忧愁、苦闷折磨的时候,可以去打打球,爬爬山,干一些心旷神怡的事,从而使自己能远距离分析看待忧愁苦闷的原因,早日从烦闷中解脱出来。 

【教师的心理问题】相关文章:

盘点常见的教师心理问题11-22

教师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01-20

考研心理问题11-23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07-21

教师的心理问题:不能随便压抑自己的情绪01-18

青年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探析07-30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01-11

求职常见心理问题02-10

关心孩子的心理问题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