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调动

时间:2022-01-05 20:28:41 教育 我要投稿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调动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中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场所,积极的思维参与活动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素养。在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是衡量课堂效益的基础,而学生最积极的参与活动就体现在思维的积极参与上。那么怎样在中学语文课堂提高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

  1.传统中学语文课堂为什么学生的参与率低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调动

  学生没有思维参与的热情与习惯为什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学生没有积极参与的热情与习惯呢?首要的原因是师生关系的失衡,在教学中,教师居于课堂中心,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听和记,不需要主动积极的思维,而且仅有的思维活动也不能背离教师与教材的“基调”。同时,还有一位“婆婆”—教材与教参,教材与教参是语文教学的“圣经、宪法”,中心思想与段落大意都是现成的,不需要学生去创造,这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长此以往,学生要么对语文课厌烦,要么变得被动与顺从。

  边缘化的学生与“攀不上”的知识。

  学生不可能在能力与知识上都一样齐,如果教师对中等生或者后进生处于忽视的状态,学生就很可能被边缘化,这些学生与课堂活动无关,或者处于等待答案的状态。同时,由于教师不理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起点,知识与方法与学生实际的脱节,或者过低或者过高,都会使得思维难以开展。另外,由于长期的传统课堂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滞后,影响了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

  2课堂活动的表面化现象,掩盖了思维的缺失

  在很多的“新”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正在积极采用开展课堂自主活动的方式来带动学生参与,活跃的课堂气氛给人的感觉就是:学生都参与了!其实,这其中很可能掩盖着极大的陷阱。有的学生没有参与,但是被教室的气氛掩盖了.有的学生在瞎参与,没有真正思考问题,而是在用动作与废话参与。相反,有的学生没有说话,但是思维参与了,老师却没有发现。

  3语文课堂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取决于哪些因素

  自主的权利与思维的时间。

  学生思维积极参与的课堂一定是拥有一定自主权利的课堂,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一定要给学生“留白”—留下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同时给予学生一个合理的、有层次性的问题作为引导,或者开展一个设计好的学生自主活动等,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同时,把一些学生能够做的活动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能把学生激发学生用思维活动去解决问题。

  抓住知识与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了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起点,然后实施教学。只有充分的预习,才能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有展示与讨论的能力,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知识能力都得到提升。

  积极的情绪状态。

  语文不仅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情感的载体,语文课堂应该以情促思、以思悟情。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创设一个教学情境,一种学习的情境与情感的情境。教师可以挖掘课文中的情感与趣味内容,或者借助多媒体、与课文相关的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学习的热情与强烈的情感体验,学生才会去进行深入的思考。

  4中学语文课堂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

  充分的知识预习与准备,能抬高知识的起点。

  一是了解学生实际,合理设计学习的目标要求,所提出来的问题应该是高于学生的水平,是学生能够解决的。有的老师一上课就问:“这篇古诗的作者是谁?”其实书上醒目的地方就有,这样对学习没有意义。有的课堂,学生还没有读懂大概意思,就迫不及待地要求思考创作手法,学生无法完成这样的作业。二是做好预习,预习是提高学生知识预备水平的好方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一定的预习,对问题有了一定的基础,上课时就可把问题引向深入,参与能力也会提高。山东的杜郎口中学、充州一中等校的课堂教学中,专门安排了一些预习课,可见他们对预习的重视程度。

  另外,要把课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积极的思维参与,因为与生活结合的知识他们不仅有兴趣参与,也有能力参与。

  创造多样化的情境,激发与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界有一个有名的教学法,就是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可见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课堂的情境有时候就等于学生的积极性,没有情境的课堂就没有吸引力。

  怎样去设置语文课堂的情境呢?有老师片面地理解为只要让学生有情感体验便是情境。其实不然,语文课堂中的情境,要根据学生、文章、教师以及现实的情况来创设,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真正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甚至教师的板书也能有效地制造情境,一个合理的具有逻辑性的板书,能够辅助问题的深入,引发学生的思考,把问题带向深入。

  阶梯型的问题设计与引导,激发学生思维参与问题是思维的种子,设计合理科学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满堂问”教学对不对呢?不对,因为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空间,只能仓促地回答问题,与过去“满堂灌”的课堂没有根本区别。

  要让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教师设计问题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层次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思考与探析。如:讲《我与地坛》时,设计这样的问题:(i<早先的时候,我对母亲的爱是什么态度??(2)文中几次出现“现在我才想到”、“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悟出”之类的话,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作者说:“给母亲出了一个难题”,你曾因为自己的所谓个性或所谓逆反心理给自己的母亲出过难题吗?这样的问题既能使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又能引发学生自身的探索意识。

  追问,也是一种好的引发思维的方法,教师可以顺应学生的思维,采用问题的变换、延伸与反思等方式,进行“剥皮、推演、变换”,促进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维。

  学生自主探究的多方位保证。

  教师要给学生“自由”和“安全”。自由,就是减少对学生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有自由驰骋、表现的机会;安全,就是少打击学生,使学生获得宽松的思维想象空间,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北京特级教师宁鸿彬对学生有“两欢迎,三允许”,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裨益。

  总之,课堂在于参与,参与在于思维,语文课堂如果成为学生积极思考的课堂,不仅会让知识的教学更加有效,也会让语文课成为一门“让学生更智慧”的学科,那将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幸事。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调动】相关文章:

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05-02

探求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论文04-26

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07-07

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09-07

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创新思维01-20

让思维创新之花在数学天地绽放-刍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12-01

小议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01-20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培养07-26

小学语文课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