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精读课与略读课的教学程序

时间:2021-07-09 11:00:11 教育 我要投稿

浅谈小学语文精读课与略读课的教学程序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三者在教学上有很大的区别,而教学要求上也有相应的不同,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精读课和略读课。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的课文中,32篇课文中有8篇略读,占总数的 25%;到了四年级上册,32篇课文中有14篇略读,约占总数的44%;五、六年级则是五五分成,精读、略读各占50%。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编者的良苦用心。精读课我们要讲好,略读也不容忽视,然而,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却常产生这样那样的疑惑:精读和略读课文各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略读课文怎么教?一节课40分钟,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那么美的文章为什么要略读呢?略读课文可以处理成精读吗?这些困惑影响了老师们的教学,于是就出现了精、略不分等现象。那么精读课和略读课究竟该怎么上呢?如何上才能省时高效?

  “精读课”(亦称“导读课”)是指对教材中一类课文的教学。教师就是凭借这一篇篇课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丰富学生的言语积累。语文学习是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过程。导读课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具有打基础的作用。

浅谈小学语文精读课与略读课的教学程序

  精读课如何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由于课文类型、体裁、题材的不同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实际不同,在进行一篇课文的教学时,我们一般不对教学作统一要求,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办法,设计讲究实效的教学方法。但是,考虑到许多教师设计教学时把握不好,因此,还是提出了一些导读课和略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的程序仅供大家参考。

  一、精读课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目的上,要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积极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学意识的反应的学习方式。由其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协助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形成学习的动机,对新旧事物的牵引,把学生带到独立思考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小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深入讨论而得到的。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获得。凡是能通过讨论解答的,就让学生互相交流共识。当学生不能解答时,老师在适当指导。这样做学生才能主动学习,自学能力才能发展,不断提高。一个美国心理学家说,未来社会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自学和缺乏创造能力的人。因为小学教育是基础阶段,所以更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重点、难点;

  在教学安排上,突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诱导;

  在教学程序上,体现简化实效。

  二、低年级一篇课文精读教学程序

  低年级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课文内容浅显,篇幅短小。一般来说,学生只要能正确、流利地读出课文,也就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古诗内容较深,学生只需能读会背,对内容的了解不作硬性要求。这样看来,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主要是,特别是朗诵。在反复、逐步深化的朗读中强化识字,积累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字,词和朗读有机结合)一篇低年级课文的教学顺序可以安排为:“初读──读正确;熟读──读流利;理解地读──读出感情”。

  “初读”: 要求是读正确,即用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正确、读清楚,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顿读、不唱读。这一环节主要做好以下几项任务:第一,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兴趣,于永正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可以用生动的导语或创设情境等手段。第二,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上几遍,达到读正确。拼音不熟练,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第三,检查、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一般不要分析字形、讲解字义。第四,检查、指导读课文,让几名学生(最好选中下等的学生)读一读课文,看全班大部分学生能否都达到了读正确的要求。

  “熟读”:要求是读流利,即读得通畅、流畅,比较熟练。这一环节,一般应做的几项工作是:第一,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读课文的兴趣经久不衰。第二,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己反复读课文,读的遍数越多越好。第三,通过各种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读熟了课文,比如,指名读、句段填空、复述课文内容。

  “理解地读”:就是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语调、语音、速度和停顿。这个环节,应把指导学生朗读和理解词句、体会感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一般应做以下几项任务:第一,让学生提出自己反复阅读之后仍不懂的问题。对不需要结合深读课文就能理解的问题,大多数可让学生互相讨论解决;少数问题可由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个别问题可由教师作简明扼要而又富有启发性的讲解。需求结合深读课文才能理解的问题,要放在指导深化读课文时解决。第二,指导学生个体试读感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第三,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可采取分段读、分角色读、引读等方式。对课文景美、情真的重点段重点处置。先通过读理解内容,抓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感情,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朗诵表达出来,可以辅之以教师或学生的范读,可以通过评读探讨如何读好重点句段。以上三步,不要截然分开,而要穿插进行。第四,当大多数学生能比较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之后,可以进行生字的字形剖析和写字指点。读一读字音,分析一下字形,不好写或容易写错的字,要认真示范书写,让学生用课后提供的范字描红,先描后写,把字写好。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安排足够的时间。

  低年级“三读式”教学程序,表现了“以读为主,寓讲于读”的精神,符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传统经验。同时又加强了识字和朗读训练,利于为语文学习打好基础。这一教学程序假如用两课时的话,第一课时就是“熟读、识字”,第二课时就是“理解地读、写字”。

  三、中高年级一篇课文导读教学的程序

  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这种状况下,阅读教学应更愈加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在自读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此,一篇课文的教学顺序大致可以安排为:“自读自悟──读通、读懂;汇报交流──深化、提升;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自读自悟”环节的要求是: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本上读懂课文,并能提出通过自己阅读思考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个环节应约占一篇课文教学时间的一半。教师在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第一,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有激发阅读本课兴趣味的导语,提出阅读要求,提示阅读步骤和方法。第二,指导学生读课文(中年级可以出声读,高年级可以先出声后默读),读的遍数可以从实际出发,但必需做到读得正确、流利,达到从全体上掌握课文内容的程度。初读课文时要注意认识、读准生字,扫除读文障碍。第三,让学生逐段细读,着重理解课文的词句、内容,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第 四,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自读自悟”关键在于“读文”和“感悟”。一悟词句,通过充分的读理解词句的意思;二悟内容,知道文章写什么;三悟思路,了解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四悟写法,发现表达上的特点。必需指出的是,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悟”,悟出的可能不全面不正确,这不要紧,关键是引导学生经历这个在读中自悟的过程。在开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时,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可以“小步前进”,即把自读自悟的环节分成几步,每一步都提出明确的要求,然后让学生读读悟悟,画画批批,以便使学生逐渐掌握自读自悟的步骤和方法。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干什么?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学生。其实这个环节,正是因材施教、帮助个别学生的良好时机。

  “汇报交流”环节的要求是:交流读书心得,打破重点、难点,进行语感训练。这一环节对教师来说,正是顺学而导、完成教学预设和生成的重要时机。主要做以下几件事:第一,引导学生交流自读自悟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交流可先小组再全班)。第二,对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引导、点拨。引导,要兼顾内容理解、情感体会和表达形式,要抓住重点和难点。点拨,要对好的见地恰如其分地肯定和鼓励,对感悟不深或错误之处,要策略地指出并指导纠正。(这正体现着教师的对学生的评价语,给出正确的答案。)第三,指导品读重点段,深化理解和体验,提升人文精神,加强语感训练。学生汇报不出反映文章宗旨的重点句、段,教师应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向学生提出,展开重点、难点教学。第四,教师要擅于在讨论基本到达预期目的时,巧妙地把教学引导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经验证明,“汇报交流”这一环节进行的好坏,关键在学生能否能充分地“自读自悟”。不充分地读书,或只读不思考,就让学生讨论交流,很可能离开课文乱说一通,谈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读背说写”环节的基本要求是:拓展学习,积累运用。主要任务有:第一,拓展阅读,从课文的相关内容拓展开去,一篇带多篇。第二,指导语言积累,背诵全文或典型段落。第三,说写训练,结合课文内容情节或表达特点,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或生活实际,进行说话或小练笔。第四,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第五,让学生听写、抄写或默写自己喜欢的,或指定的段落、语句。第六,指导分析字形和写字等。这些工作除了识字、写字、抄写词句,每篇导读课文必需安排外,其他各项可根据课文内容、形式特点和教学需要,选择一两项即可,不必每篇导读课文面面俱到。

  上述中、高年级导读课教学三大环节设计,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较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进程的话,那么,“自读自悟”便是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搜集信息和感悟信息;“汇报交流”则是生与师、生与生以文本为认识对象的广泛多向的对话交流,进行信息处理;而“读背说写”就是通过有效的语文实践,把学习内容进行扩展、强化、积累和运用。同时,这样的教学基本程序,突出了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突出了语文实践,在“汇报交流”阶段又完全可以提升人文精神。我市小语整体改革多年的理论实践,这一教学程序,既提出了一篇课文整体教学的思路,又给各类题材和体裁的课文的教学设计留出了灵活和创造的空间。各类课文教学完全可以在这个框架下,根据内容特点,灵活地安排具体教学步骤,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

  我们看略读课

  新课标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就说明我们在略读教学中,确定的教学目标要简明而合理。

  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至于抓哪一点,单元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前都有“导读”,这既是学生的阅读提示,也是教学的依据。教师课前要细细研读,这样才能做到该“精”的精,该“略”的略。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沈大安先生认为:略读也就是大略地读,可以叫粗读。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不求精细、全面,但求大致理解、大致掌握即可。教学步骤也相对粗放一些,比如分三步:初读,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再读,选择一两个点,重点学一学;三读,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只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最后总结就是略读课文的教学在一是在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也就是说我们要努力地处理略与不略的关系。略逐词逐句分析,不略重点,难点。略教师精讲细析,不略学生语言实践。略老师的难舍处,不略学生的兴趣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可见略读课文在单元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学生运用在本单元学到的学习方法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是学法的应用和巩固。是学生品悟写法,读写结合有效的训练点。

  策略一:紧抓提示,凸显重点

  我们知道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教师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系统,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如何抓?从哪里抓?每篇略读课文前的导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人教版实验教材在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如五年级下册册《丝绸之路》的提示语是这样写的:

  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读读下面这篇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段提示语优美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可以把这段提示语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要求我们在教学初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介绍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二、搜集有关丝绸这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点则是要求我们在学完课文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增进与同学间的合作。

  像这样,对提示语进行二次解读,既有助于我们教师找准重点,又能及时有效地展开略读课文的教学。

  策略二:注重预习,培养自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略读课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更多地放到学生的预习中去。“预习”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学习”。当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许多学生往往很高兴,他们认为预习就是把课文读一读,词语认识一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预习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了。因此,在学生预习前,教师应有所引导,不同的年级,预习课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一般是安排课内预习,让学生认识字词,读通课文,然后再参照“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初步领会文章内容。如三年级上册年级的《找骆驼》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学生经过这样的自学环节,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为进一步探究老人是怎样指导商人找到骆驼的打下了基础;四年级的预习则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等,但不要求过多。如四年级下册年级的《小英雄雨来》篇幅较长,这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提示语”的要求自读课文,注意抓住关键句子,让学生展开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样想的?这对于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样的自学基础上,然后再进行交流,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到了五六年级,教师则可放手让学生课外自主预习,可用审题、读文、划生词,质疑句段,查阅资料,摘抄等方法长期训练。如六年级的《山雨》一课,教师无须做过多的分析和讲解,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课前即可布置自学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按如下顺序来自学: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明确写作顺序)──再读课文,品味赏析(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背诵积累,拓展延伸(选择积累优美片段,鼓励运用,阅读其他美文等)。除了这些在给大家看一个预习方案。

  像这样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创新学习就水到渠成,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增强,就会大大缩减课堂读文时间,对于略读课的教学来说是一个良策。

  策略三:巧妙组织,简化教学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巧妙组织课堂教学,简化教学过程,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加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大多数略读课文内容浅显,适宜学生合作学习,而我也认为在略读课中,有效而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简化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如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以访谈形式出现,语言浅显易懂,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感悟。可采取“反复自读,了解大意──分角色读,把握基调──展开讨论,交流感受”这样的顺序来自学。学生在自己学习,与他人交流中,不仅了解到人物特点,逐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还获得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又如六年级下册册《手指》一文,可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再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重点可放在“感悟写法”上,可组织学生自学。在组织学生自学时,又可分几个步骤:1.个体自学;2.小组合作交流;3.组织全班质疑问答,各抒己见;4.提出疑难,全班解决。进行这样的自主学习,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全文的把握,感悟文章篇章结构及写法,而且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可谓一举多得。

  策略四:略中显精,领悟方法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可见略读只是一种与精读和浏览并列的阅读方法。而略读课文作为课文的一种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时,它只是个例子,一个提供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略读的载体。略读课文中并不排斥精读,因此我认为略读课文中可以略中显精,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学习课文的方法。

  一、比较法

  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因此运用比较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略读课文。四年级上册《母鸡》一课,我通过文中第一次对比提问:“母鸡前后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文章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再现了一只浅薄媚裕的母鸡,而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接着我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第二次“作者感情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经过这两次对比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也达到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质疑法

  质疑法既是教法,也是学法,师生通过质疑、思疑、辨疑的方法,拓展思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略读课中也值得一用。例如三年级下册《果园机器人》一文,教师可以先出示课题,然后让学生对这个课题提出疑问,学生们对机器人本身就充满了好奇心理,看到课题马上就会产生质疑:果园机器人长什么样?有什么特点?果园机器人能干什么?这恰是本文的重点,而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自主地展开阅读,相信这节课能很快地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轻松。

  三、交流法

  阅读的过程,就是鉴赏评价的过程,教师在略读教学中设计讨论、交流等活动形式让学生畅谈感受,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唤起他们的心理体验,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例如,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我让学生先概括文章内容,然后针对“乌塔这样做好不好?”这个话题,再次展开阅读,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而且要有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四、迁移法

  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延伸部分,其教法与精读课文有相通之处,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学精读课文的一些方法迁移到略读课文教学中去。例如四年级下册年级《花的勇气》一文,是“热爱生命”这一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在前面学过的三篇课文中,学生已通过读书感受了生命的美好,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因此,本篇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可以迁移前面几篇课文的学法,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针对这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学生来说说哪一段话使你感受最深,引出最后一句话:“我们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师接着提问:作者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感受吗?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并结合课文内容各生活经验来谈感受,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和作者语言的优美,并能逐渐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达成课文的教学目标。

  策略五:内外结合,拓展积累

  叶圣陶说过:“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先读相关文章。”这种书籍,这种文章,主要是指课外读物,而换句话说,课外书也该认作是一种教材,一项略读教材,因此,我们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可趁热打铁,内外结合,进行拓展延伸。

  一、拓展阅读

  在每篇略读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可结合单元重点,向学生推荐阅读课外读物,如学完了三年级下册年级的“神话故事”单元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了解到更多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在学完了五年级上册年级“快乐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呼兰河传》等名家名篇;学完了第五组课文“名著之旅”,可以又建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像这样结合略读课文进行大量地课外阅读,既能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文化品味。 二、积累语言

  大部分的略读课文语言优美,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如果学生能积累起来,用于写作是极好的。如冯骥才的《珍珠鸟》这课的开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另外,从二年级起,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采蜜本”,组织学生不定期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并经常检查、督促学生,以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让略读课上练就的本领能够持久地帮助学生吸收多方面的营养。

  三、指导实践

  学完了课文,积累了语言后,根据学生特点,教师还可以自行设计一些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学完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可以让学生们学着就某个问题去采访周围的同学,并以采访稿的形式记录下来;学了《难忘的一课》后,让学生写写自己平时学习生活中难忘的一课,把人物的活动和内心都细细描述下来,促进读与写的有效迁移。另外,如《半截蜡烛》《打电话》等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演一演;《彩色的非洲》则让学生搜集材料进行介绍,当一回小导游;学了《用心灵去倾听》后,则组织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了的真情故事。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享受了略读课带来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省时高效课堂已成为当前各校研究的热点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呢?这是以单元教材解读为基础,以读和写的训练为核心,以落实三维目标为根本,以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为宗旨的高效教学研究,简称为“一个基础,二个核心,三个目标”。

  一、关于小学语文单元教材高效教学的认识

  1.教材解读,语文单元高效教学的基础。

  依照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我们的新一轮课程有了重大改革,现行的课本,每一单元都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主题,而单元内不同课文又各显风格与特色,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科逻辑序列。因此解读教材首先必须从单元教材整体入手,准确把握编者选编教材的意图,抓出本单元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综合训练等各部分内容串连起来的主线(主题内容、读写训练重点),从而确定单元的教学要求。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它们都是围绕“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无比,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这一主题来写的。读写训练的重点是学习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然后研读各部分内容,准确地把握各部分内容在本单元中所处的地位及教法。如:精读课文,是单元主题内容、读写训练关键的一课,是本单元教学的主体。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了解课文内容,同时要教给让学生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精读课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略读课文,是运用精读课文习得的读书方法自主学习、阅读,是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拓展阅读的桥梁。不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要准确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行文思路、语言特色等。在此基础上,各部分内容围绕单元主线,可以进行整合、重组,形成合力。

  2.读写训练,语文单元高效教学的核心。

  学生言语积累是在学生自身积极的参与言语活动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是“读书——领悟——积累——运用”,根据人教版教材单元编排双主题(内容主题和读写训练主题)的特点,在单元教学中突显读写训练,这是提高课堂教学高效的核心。

  第一个核心是读:读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一是精读课文的高效阅读,我们传承以读为本的理念,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积累,实现言语的有效输入。在这一过程中要交给学生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二是略读和拓展阅读,把课外的阅读引进课内。或围绕内容主题,或围绕读写训练主题,开发适当适量的阅读材料,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形成整体,有效地加大输入量。为达此目的学校可以在4-6年级每周专门开设两节课外阅读课,强化读书方法的运用,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第二个核心是写。写主要也是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在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中,学习、记录、勾画精妙词语、句段,积累语言素材,学习表达方法,领悟写作特点。二是结合单元阅读课文内容进行主题小练笔。在实施语文单元高效教学研究中,学校可以要求在学习每单元课文时,至少有两次小练笔训练,学生把阅读感悟,语言积累,写作方法,经过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实现有效输出。

  3.落实三维目标,语文高效教学的充分体现。

  (1)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听说读写能力构筑起语文素养的四个主要支架,单元高效教学强调以读写训练为核心的同时,并不忽视听说训练。我们应该以读写为核心,把听说有机结合到每一个单元教学的每一节课里面,采用集中与分散训练相结合的形式落实听说训练。集中,主要体现在每个单元里的口语交际教学。分散就是在单元各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有机重组教学内容,把听说贯穿于阅读教学中。

  (2)突显过程与方法。

  小学语文单元高效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亲历语言实践。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筛选、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在语言实践过程领悟学习方法,掌握学习规律,形成自学能力。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语言实践——领悟方法——运用方法——形成能力”的过程。

  (3)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单元高效教学,虽然以读写为核心,但并没有因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由于单元高效教学是以教材解读为基础,教师有了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准确把握单元教学内容的人文因素和语言实践因素,因此教学时,人文教育会寓于研读感悟中,寓于阅读拓展中,寓于练笔运用中,春风化雨,不着痕迹,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二、关于小学语文单元高效教学的做法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高效做法是以单元主题为明线,以方法领悟——形成能力为暗线,引领学生亲历语言实践,让学生在自身积极参与语言实践过程中,主动建构语言、丰富语言。具体模式如下:

  1、单元导读,明确主题,整体感知

  单元教学伊始,引导学生细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内容和单元读写训练重点,简单了解学习方法。然后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浏览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栏目,粗知单元学习的方向。单元导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初步感性认识学习内容,并初步产生理性学习的意识。

  2、开篇精读,构建新知,发现方法

  开篇课文是精读课文,是单元主题内容,读写训练的关键一课。应紧扣单元读写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构建新知,夯实基础;品味语言,发现学法和写法。积累语言,进行练笔。

  精读课文要做到以下四个字:精、实、法、用。精:全面、精细、深入的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掌握读书方法和学习写作方法。实:基础知识(字、词、句、段)要夯的扎扎实实;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要训练到位。法:精读课文要在学生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中体会读书的方法和写作手法。如在细读课文处,采用的方法是围绕中心问题,读---画---思---悟,让学生明确学习方法为略读课文打好基础。用:在分析写法的基础上,有机的进行拓展练笔,进一步深化、理解语言的精妙。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3、略读自学,运用巩固,能力初成

  略读课文,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围绕单元读写训练重点,运用精读课文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教师从中引导、点拨,巩固学习方法,学生在“读思议悟”中初步形成一定的读写能力。

  略读教学也要做到四个字:简、放、拓、用。简:就是教师讲的要简。不要逐句逐段的分析。应抓重点,提纲挈领把握基本内容,主题思想。放:运用精读课文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步形成阅读能力。拓:略读课文的作用是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一个单元的学习,仅就课内的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内容,适量的推荐阅读书目给学生,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独立阅读。用:要进行单元高效教学,单元教材中的每一部分都离不开把积累的语言、学法、写法加以运用,略读课文也是如此。张丹的这节课,预设要完成一篇略读课文,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还要进行小练笔,力求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4、口语习作,迁移运用,形成能力

  实践运用是言语学习的目的。在口语交际和写作中,应借助单元中有关课文的范例作用,引导学生把课文学习过程中对特色语言的品味、对表达方法的领悟迁移到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学习运用语言,表情达意,从语言实践中形成语感。

  5、回顾拓展,交流感悟,升华主题

  引导学生对单元学习整体回顾,围绕单元主题,课文学习、口语交际、练笔习作等方面交流学习体会,梳理学习方法,联结旧知,拓展能力,进一步感悟单元主题,丰富主题内涵,升华主题教学。在这部分内容概括为四个词:回顾、拓展、运用、升华。一般情况下“回顾拓展”“日积月累”是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之后进行的,会用两个课时。一课时进行交流平台的内容,一课时是进行日积月累和其他内容。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精读和略读课文的教学亦如此。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教学方式应更为开放,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自由选择自己的方式,迁移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和方法,落实新课标中“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要求,获得语文素养的逐步发展与提高,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

【浅谈小学语文精读课与略读课的教学程序】相关文章:

浅谈小学语文精读课与略读课的教学程序11-25

精读与略读的教学反思范文05-14

浅谈英语专业精读课的篇章教学法08-10

谈精读课的词汇教学07-03

五年级语文精读与略读07-23

浅谈语文教学与课改的论文03-14

《精读与略读 》教案设计10-09

《精读与略读》教案设计10-09

英语专业教学中精读课与文学课的整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