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成功标准应多元化

时间:2021-08-01 14:29:46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庭教育,成功标准应多元化

近日,在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广播电视台主办的“超级家长会”研讨会上,校长、教育专家共同探讨了家庭教育及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普遍认为当今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应该建立对孩子的多元评价标准,不要过于关注分数。    家长选学校就像去市场买菜,只挑人多的摊子    “要把对家长的工作当成我们的责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表示,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家长的信息和感受,要把自己放在家长的位置上。他认为,家长往往能够触摸孩子的心灵,对孩子的内心世界有着更为丰富的感受,“家长的诉求是我们改革的动力,是我们的教育更加人本的源泉。”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祯认为,过去,学校是育人的主渠道,但现如今,系统性的、有组织的学校教育影响日渐衰微,社会教育的影响增大。而社会教育是零散的,正面教育和负面影响并存,家庭教育出现的困惑、误区也越来越多。“社会上的压力,通过家长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对于今天的家长来说,纠结和困惑不仅是普遍的,还更多地带有时代和社会特征,在现成的书里很难找到答案。很多家长一方面教孩子,另一方面在腐蚀孩子,如爸爸包‘二奶’,妈妈和婆婆打架。”    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徐红用三个字来形容现在的家长:急、乱、慌。在她看来,无论是现在流行的“虎妈”、“狼爸”还是“猫爸”,评价标准都是孩子的学习,进了好大学就是好爸妈,进不了好大学就是坏爸妈。因此,家长选学校也像去菜市场买菜一样,只挑人多的摊买,只选升学率高的学校。她认为,“校长、老师、家长都要把胸襟打开,少些急功近利,多些理想。”    孩子能否成功是中国家长最投入和头疼的问题    “望子成龙”已成为中国家长最大的生活动力,这是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的结果。我国公众普遍认同的生活动力前三项为:对子女发展期望、个人利益追求、追求家庭幸福。    “对子女发展的期望超越了个人利益和家庭幸福,孩子是否能够成功,成为中国家长最投入也是最头疼的问题,夫妻的幸福都转移到了孩子身上。”上海市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说。他认为,中国大部分家庭教育应该进入成功标准多元化时代。“评价成功应该有多种标准,在美国,成为运动健将或者结识很多好朋友也是成功。”    “什么叫成功?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起跑线在哪,终点在哪,怎么跑?”陆士祯认为,社会左右了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要从根本上矫正。家长的根本任务,应该是辅导孩子发展、推动孩子成熟。成熟包括生理、认知、情感、道德等各个方面,但现在的家长只关心两件事情,其余一概忽视:一是吃饱穿暖,二是认知。但还不关心孩子整个智力的提升,只关心他们的分数,“家长的干预必须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今天的很多家长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    不能把教育作为GDP来开发    “把教育作为GDP来开发,把人作为工具开发,就丢失了原本的目标。”杨雄认为,我国教育的误区在于把人看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无限开发的工具。过于重视计算投入产出比,使得学校、家长都进入疯狂的恶性循环,就像一场足球赛:本来,大家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球,后来,有一个观众站起来了,于是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其实,看球的效果是一样的。“如果都坐着看,教育就是幸福的。但是现在站起来还不够,大家还要站到座位上、站到桌子上去看。”    杨雄认为,教育应该慢下来,应该有综合的、和谐的评价指标,追求全面的、绿色的学业质量。“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缓慢的,教育不可速战速决、立竿见影。耐心寻找孩子的天性,发现孩子的强项,依照孩子的特点,设计适合他的发展道路,是父母最重要的工作。”杨雄说。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闽景认为,整个社会都在快速转型中,学校和家长的心态都很分裂。家长一方面希望学校能够平衡对待学生,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比人早一步;学校则一方面希望能够给学生更多体育锻炼、外出考察的机会,另一方面又惧怕发生事故,“正是种种深刻的纠结和冲突,使得我们特别需要一场深刻的教育启蒙运动。”

【家庭教育,成功标准应多元化】相关文章:

职场女性充电应多元化 -管理资料01-01

成功的标准01-10

GE:多元化发展的成功典范 -管理资料01-01

家庭教育应注意的事项 -资料01-01

安捷伦:以可配置平台对应多元化标准测试07-16

求职简历应符合哪些标准?02-10

家长们应学会的家庭教育做法01-18

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做什么?05-02

家庭教育应走出三大误区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