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高研院今后五到十年将迎来收获时节

时间:2021-08-13 09:22:35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杨振宁:高研院今后五到十年将迎来收获时节

杨振宁:高研院今后五到十年将迎来收获时节记者 周襄楠 实习记者 王冰冰图为杨振宁先生在家中接受记者采访。实习记者 王冰冰 摄  曾经是清华园 “小主人”的杨振宁也没有料到,1997年 6日2日这一天,在他年逾古稀之时,又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2009年更名为高等研究院)名誉主任的身份回到清华园,回到为他的人生和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的所在。在高等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杨振宁说:“我觉得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在以后10年、20年、50年之间,有在世界科技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可能。”  弹指一挥间,15年过去了,在2012年6月29日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成立15周年院友学术交流会上,90岁高龄的杨振宁在演讲中欣喜地说:“这次高研院举办的学术活动有一个特色是值得大家特别注意的,那就是如今这里有很多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还包括一些研究生。学问是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的,这个特点很重要。”  从担任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开始,杨振宁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名誉教授、清华大学教授。他亲自给本科生上普通物理课程,亲自指导博士生,并于2004年“落户”清华。杨振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清华师生:清华大学已经与他的晚年生活密不可分,将伴随他走过晚年的人生之路。绘制蓝图 筹款捐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杨振宁先生,就没有现在的高研院。”谈起杨振宁对清华高等研究院的贡献,高研院副院长吴念乐说。  高研院的成立与发展,有两件事情与杨振宁密不可分:一是整体框架的搭建和发展理念的设置;二是前沿科技人才安心学术所需要的大量资金。  上世纪90年代初,清华大学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在创造理科辉煌的思想指引下,杨振宁和时任校长王大中、常务副校长梁尤能等一起磋商,决定根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验成立清华高等研究中心,并将它建成一个高水平的纯学术性单位,营造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使得高水平的研究者能在其中潜心科研。对此,高研院前院长聂华桐坚定地说:  “这是杨先生对于高研院最主要的贡献。”  为了支持高等研究院的发展,杨振宁大力筹集资金,并在香港成立了专门的基金会。他先后为高研院的发展筹集了约1500万美元,自己还首先认捐了100万美元,并将自己工资的大部分都捐给了高研院。这些资金在高研院延聘英才、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理念 培育人才       15年来,高研院始终致力于高质量博士生的培养,迄今已经培养了38名博士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选择学术研究作为终身追求,其中很多人已在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而高研院独特的'机制和文化氛围也蜚声海内外:坚持国际一流标准选人,坚持评价重质不重量,坚持真正的开放和流动———这吸引了一批顶尖科学家加盟高研院,在此潜心科研,自由探索。  在高研院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重大决策,比如引进人才,学科发展等重要工作,聂华桐都要与杨振宁商量进行决策。  “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言传身教带给老师和同学们深刻的影响。”聂华桐说。  高研院给予了研究人员高度的自由。既没有申请经费的要求,也没有发表文章的指标,所有的事情都以学术为标准来讨论和处理。  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物理系拿到助理教授教职的刘朝星,是从高研院毕业的博士生。谈及杨振宁,他动情地说道:“感谢杨先生创立了高研院,用自己的努力和声望邀请到物理界一流学者,为学生搭建起了走向世界的平台。”  而曾在高研院师从杨振宁完成博士阶段学习、如今又回到高研院任职的翟荟说:“在一个强调快速发展的时代,这里允许较慢地发展,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对于有意愿、有心思潜心做学术研究的年轻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把握方向 规划发展        谈起过去15年高研院的发展,杨振宁说:“我认为高研院自成立以来,路走的是非常正确的,而且也是非常成功的。”  杨振宁将高研院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头五年的初创期,刚刚成立的高研院各项工作都在初始阶段;二是十年的发展期,有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高研院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延聘青年英才,并在理论凝聚态物理、冷原子物理、理论计算机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汇聚了一批国际一流学者,在国际上开始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但是杨振宁同时指出:“这前面的 15年还是在做准备工作,以后5~10年会是收获的时期。”他认为,今后几年内将会有更多位列科学领域前沿的年轻人加入高研院,并作出杰出的成果。  谈及以后学科的发展方向,杨振宁说,理论物理方面,高研院将会维持现有的规模,如果有合适的人选,可以在数学领域发展一些研究。  杨振宁十分强调高研院重质不重量的发展思路,他说:“中国尖端科技的发展,一个非常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质量的把关不够。清华的校领导与我都很清楚,科学研究的发展要重质不重量,高研院不要变得太大,我们在这上面要把好关。现在高研院的学术研究氛围很活跃,经常请学者过来访问,这才是正确的发展道路。”  已经90岁高龄的杨振宁还在做学术研究,近年来还有学术论文陆续发表。88岁的时候,杨振宁和高研院的博士生尤亦庄合作发表了一篇有关冷原子的学术论文。谈及自己今后要为高研院做的事情,杨振宁说:“除了按照我们现在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之外,顾秉林院长和我以后几年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再去募集资金,为高研院的发展做更多的准备。”    来源:新清华 第1887期 2012-07-06 (http://news.tsinghua.edu.cn)[更新:2012-07-09 17:40:27][阅读:3644人次]相关新闻高研院:打造清华的学术特区[2012-07-09] 【高研院15年】祁晓亮:在一粒沙子上打个结[2012-07-05] 【高研院15年】姚宏:安静地追求学术理想[2012-07-05] 【高研院15年】许岑珂:我的很多成果是从...[2012-07-03] 【高研院15年】何天伦:高研院是理论研究...[2012-07-03] 【高研院15年】刘朝星:从高研院“走出去...[2012-07-02] 贺国强同志看望杨振宁先生[2005-01-27] 杨振宁为清华大一新生讲普通物理[2004-09-15] 清华大学蒙民伟理科馆命名仪式举行[2004-05-11] 我校设立“杨振宁讲座基金”[2004-04-21] 杨振宁先生“落户”清华大学[2002-6-25] 我校举行前沿科学国际研讨会[2002-6-18] 世界大师之智永驻 振兴民族之心长存——我...[2001-9-29] 杨振宁预测新世纪科技[2001-9-14] 杨振宁清华演讲听众爆满[2001-4-30] 杨振宁先生与清华[2001-4-28] 杨振宁、林家翘等来校做精彩报告[2001-4-28] 杨振宁、林家翘等来校做精彩报告[2001-4-28] 清华学生为杨振宁倾倒[2001-4-28] 杨振宁:我就是清华园里的那个“杨大头”[2001-4-28] 杨振宁在北京清华大学与儿童在一起[2001-4-27] 杨振宁先生在北京清华大学作报告[2001-4-27] 杨振宁在我校讲“美与物理学”[2001-4-27] 杨振宁在我校讲“美与物理学”[2001-4-27] 杨振宁为何入美国籍[2001-4-20]

【杨振宁:高研院今后五到十年将迎来收获时节】相关文章:

今后十年热门专业01-17

今后十年我国将退耕还林380多万hm207-07

基金将迎来建仓良机五类基金值得关注[1]03-03

关于的收获迎来的400字作文01-17

春运火车票或将迎来退票高峰01-17

海西区建设将迎来新发展07-16

石化行业09年或将迎来景气低谷01-01

杨振宁名言01-18

关注丨高铁票价迎来“浮动时代”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