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

时间:2021-10-26 13:48:56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梭子蟹

梭子蟹

梭子蟹(梭子蟹)

梭子蟹,有些地方俗称“白蟹”。因头胸甲呈梭子形,故名。甲壳的中央有三个突起,所以又称“三疣梭子蟹”,属于甲壳动物。雄性脐尖而光滑,螯长大,壳面带青色;雌性脐圆有绒毛,壳面呈赭色,或有斑点。梭子蟹肉肥味美,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且适宜于海水暂养增肥。头胸甲梭形,宽几乎为长的2倍;头胸甲表面覆盖有细小的颗粒,具2条颗粒横向隆堤及3个疣状突起;额具2只锐齿;前侧缘具9只锐齿,末齿长刺状,向外突出。螯脚粗壮,长度较头胸甲宽长;长节棱柱形,雄性长节较修长,前缘具4锐棘。

目录 形态特征 种群分布 繁殖特征 习性 收缩展开 形态特征

梭子蟹的体色随周围环境而变异。生活于砂底的个体,头胸甲呈浅灰绿色,前鳃区具一圆形白斑,螯足大部分为紫红色带白色斑点,一部分或整个腹面为白色,前3对步足长节和腕节也呈白色,掌部为蓝白色,软毛棕色,指节紫蓝色或紫红色,第4对步足为绿色带白斑点,指端紫蓝色。生活在海草间的个体体色较深。为杂食性,鱼、虾、贝、藻均食,甚至也食同类,喜食动物尸体。 头胸甲呈梭形,稍隆起。表面有3个显著的疣状隆起,1个在胃区,2个在心区。其体型似椭圆,两端尖尖如织布梭,故有三疣梭子蟹之名。两前侧缘各具9个锯齿,第9锯齿特别长大,向左右伸延。额缘具4枚小齿。额部两侧有1对能转动的带柄复眼。有胸足5对。螫足发达,长节呈棱柱形,内缘具钝齿。第4对步足指节扁平宽薄如桨,适于游泳。腹部扁平(俗称蟹脐),雄蟹腹部呈三角形,雌蟹呈圆形。雄蟹背面茶绿色,雌蟹紫色,腹面均为灰白色。

种群分布

分布于日本、朝鲜、马来群岛、红海以及中国大陆的绝大部分沿海

繁殖特征

交配季节在黄、渤海自4~5月到初冬,在福建沿海自3~4月至11~12月,除两性成熟的个体交配外,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雌体有时也可接受交配。每年4~5月,雌蟹洄游,聚集于近岸浅海港湾或河口附近繁殖,产出的受精卵抱在腹部的腹肢上,每只雌蟹繁殖季节能产2~3次卵,总数约几十万至二百万粒,刚产出的卵为黄色,约2周后变为黑褐色。孵化为溞状幼体,营浮游生活,共5期,第5期蜕皮后进入大眼幼体期,再经1次蜕皮即成为幼蟹,由小至大约经过20多次蜕壳。一般寿命约3年。三疣梭子蟹成长很快,最大体重可达0.5千克。 梭子蟹的渔汛一年有春秋两次,渔期长,产量高,体大肉多,味鲜美,营养丰富,尤其是卵巢和肝脏。卵巢可供作上等调味品。肉除鲜食外,还可制作罐头,畅销国内外。壳可作药材用,又可提取甲壳质,广泛用于多种工业。黄海和东海年产量各有1~2万吨上下。为中国最重要的海产蟹,经济意义重大。近似种南海和东海还有远海梭子蟹 (P.pelagicus)和红星梭子蟹 (P.san-guinolentus),在南海为常见经济种。 经济价值 肉多,脂膏肥满,味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蟹内含蛋白质14克、脂肪2.6克。鲜食以蒸食为主,还可盐渍加工“枪蟹”、蟹酱,蟹卵经漂洗晒干即成为“蟹籽”,均是海味品中之上品。 暖温性多年生大型蟹类动物,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种蟹类。善于游泳,也会掘泥沙,常潜伏海底或河口附近,性凶猛好斗,繁殖力强,生长快。3月末蟹群游向浅水区产卵,怀卵蟹最大个体达750克,4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从第一幼蟹期到成熟期,一般需3年。近岸产卵场雌蟹占80%以上,外海则雄蟹较多,主要渔期在4月份;据老渔民反映,越冬期间的气温或越冬场的水温高低对梭子蟹的渔获量有较大影响。谷雨前后蟹体最丰满,虽然秋季也可捕到,但不肥满(但越冬前雄蟹特别丰满肥大,有“谷茬公蟹”之说),雄蟹俗称“尖脐”,未成熟雄蟹称“查脐子”,雌蟹俗称“圆脐”,以雌蟹为好,怀卵大蟹又叫“石榴黄”,雌雄蟹市场价格相差悬殊。蟹肉色洁白,肉多,肉质细嫩,膏似凝脂,味道鲜美。尤其是两钳状螯足之肉,呈丝状而带甜味,蟹黄色艳味香,食之别有风味,因而久负盛名,居海鲜之首。如清代李渔所言,“蟹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贵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梭子蟹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4克,脂肪2.6克及其他营养元素若干。一般食用方法是清蒸,将其肉蘸以姜末醋汁,佐以醇酒,别有风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言“陆珍熊掌烂,海味蟹螯成”,将海蟹螯足与熊掌合提并论。除鲜食外,还可晒成蟹米,研磨蟹酱,腌制全蟹(卤螃蟹),制成罐头等。蟹壳可做甲壳素原料,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营养价值 梭子蟹肉质细嫩、洁白,富含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梭子蟹在冬季徊游季节个体最为健壮,一般重250克左右,最大可达500克。雌蟹红膏满盖,口味极佳。梭子蟹可鲜食,或蒸、或煎、或炒,或一切两半炖豆板酱,或用蟹炒年糕、炒咸菜、煮豆腐,是沿海一带居民餐桌上的常菜。亦可腌食,就是将新鲜梭子蟹投入盐卤中浸泡,数日后即可食用,俗称“新风抢蟹’。过去,渔民因梭子蟹产量高,常挑选膏满活蟹,将黄剔入碗中,风吹日晒令其凝固,即成“蟹黄饼”,风味特佳,但产量少,一般人难尝此味。 挑选方法 梭子蟹表面有3个显著的疣状隆起,一个在胃区、一个在心区。腹部扁平,俗称“蟹脐”,雄蟹腹部呈三角形,雌蟹呈圆形,雄蟹背面茶绿色,雌蟹背面紫色,腹面均为灰白色。因其形体似椭圆,两端尖尖如织布梭,故有三疣梭子蟹之名。 行家教你挑 东山海鲜市场的“行家”陈先生对挑选梭子蟹特别有一手。他说,质量好的梭子蟹贝壳呈褐色或紫色,纹理清晰有光泽,蟹黄凝固、不流动,蟹足和躯体连接紧密,提起蟹体时蟹足不松弛下垂。 反之,不新鲜的梭子蟹背面和腹面色暗无光泽,腹面中央沟出现灰褐色斑点和斑块,甚至能见到黄色颗粒状流动物质,螯足与背面呈垂直状态。

做法

东海行政总厨徐勤说,梭子蟹最常见的烧法有两种:家蒸和煮萝卜汤,酒店点击率最高的是家蒸。 家蒸梭子蟹:把蟹洗净、斜刀切片、再切小股、蟹脚切段。盘内放入豆腐粒或千张卷,再将切好的蟹放入,加姜片、香菇片、葱白段、老酒、酱油、味精、鸡油,入笼蒸3至5分钟。 梭子蟹煮萝卜汤:蟹洗净切段,可分为6段,白萝卜切块放入水中煮3分钟捞起。在锅内放油、姜片、大蒜子2粒、葱白段爆香,加入老酒、清汤烧开,把煮好的萝卜放入,慢火炖至萝卜酥软,再把切好的蟹放入,加入盐、鸡精调味,煮1至2分钟,放入芥菜段、少许鸡油即可。 徐勤建议,这道菜做好起锅前,可放入少许醋,起到调鲜、醒胃的功效。

营养

据悉,100克梭子蟹蟹肉中含蛋白质14克、脂肪2.6克,且有活血祛淤之效。 市人民医院营养门诊副主任医师戴福仁提醒,蟹肉营养虽好,但食用时一定要注意,梭子蟹性寒,对蟹有过敏史,或有荨麻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的'人,尤其是有过敏体质的儿童、老人、孕妇最好不要吃蟹。此外,蟹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较高的胆固醇,一次不能吃太多。 市海洋渔业局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办主任邱华胜说,不少市民喜欢吃醉蟹,但市民最好不要自制,因为卫生未达标的腌蟹和醉蟹,很可能会传染肺吸虫病,最好购买正规食品公司制作的醉蟹比较安全。

习性

水温

适应水温8~31℃,最适生长水温为15.5~26.0℃。在不同的水温环境,三疣梭子蟹的活动情况不一样。水温在1.5℃以下时,不摄食,部分个体在浅水区冻死;在0~6℃时,不摄食,昼夜潜砂,呈休眠状态;在8~10℃时开始停止摄食,活动力弱,潜伏在深水处;在14℃时,摄食量下降,开始向深区移动,活动正常;在15~26℃时,摄食量大,活动正常,生长快;在17~21℃时,交尾高峰期;在14~21℃时,开始发现抱卵群体;在12~14℃时,开始产卵。

盐度

适应盐度13~38‰,最适生长盐度为20~35‰。越冬适应盐度为28~35‰。盐度低于8‰或高于38‰,停止摄食与活动,一天后全部死亡。

其他

pH值适应范围为7.5~8.;溶解氧不能低于2毫克/升,化学耗氧量一般不超过12毫克/升;硫化氢不超过0.2毫克/升;24小时内铜离子的半致死浓度为58毫克/升。

光照

梭子蟹白天潜伏海底,夜间出来觅食并有明显的趋光性。养在池塘中的梭子蟹日出日落时在梭子蟹朋比较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

活动

梭蟹游动时,身体倾斜倒垂于水中,第5步足频频摆动,作横向或不定向的水平游动。潜入泥砂时,常与池底呈15~45度的交角,仅露出眼及触角。梭子蟹无钻洞能力,池塘养殖不必设防逃设施。水温在18℃以下,梭子蟹多潜伏在池塘边的砂堆里。

摄食

梭子蟹属于杂食性动物,喜欢摄食贝肉、鲜杂鱼、小杂虾等,也摄食水藻嫩芽,海生动物尸体以及腐烂的水生植物。而且不同生长阶段,食性有所差异,在幼蟹阶段偏于杂食性,个体愈大愈趋向肉食性。通常白天摄食量少,傍晚和夜间大量摄食。但水温在10℃以下和32℃以上时,梭子蟹停止摄食。

【梭子蟹】相关文章:

梭子蟹怎么做好吃图解 梭子蟹的营养价值有哪些01-16

梭子蟹怎么做好吃01-15

梭子蟹炒年糕的家常做法01-15

三疣梭子蟹热休克蛋白70的基因克隆07-31

两种体色三疣梭子蟹种质资源调查与形态学分析07-31

饥饿对三疣梭子蟹初孵幼体(Z1)存活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08-02

10种金属离子对三疣梭子蟹中肠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