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幼儿有效学习的引导策略

时间:2021-10-06 09:17:16 幼教之友 我要投稿

幼儿有效学习的引导策略

  当今,教育改革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中心正逐步向儿童中心转变。主动学习,这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和新教育理念观照下,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将由知识传递者转变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双主体的师生关系正在建构。那幼儿教师如何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切实改善自身的教育行为,关注儿童的学习生态,引导儿童有效学习、主动发展呢?本文试图站在儿童学习的角度,作相关的分析与探讨,以期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供大家尝试和研讨。

幼儿有效学习的引导策略

  策略一、 创设情境——真实的体验

  幼儿的学习过程是真实的体验过程。真实是指幼儿的学习与幼儿的生活密不可分,幼儿的学习是置身于现实情境中的,是生活化、人格化的。体验是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主客不分、物我相融状态。知识具有情境性,情境学习理论非常重视学生知识获得的“实践场”,强调学习在情境中的生成性和即时性。

  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指向活动的、丰富幼儿主体体验的、蕴涵教育价值的学习情境和活动环境,包括巧妙设计问题情景、游戏环境等,让幼儿与环境“互动”,与情景“对话”。如幼儿园根据开展的主题,创设相应的主题墙和活动区,让幼儿晨间或课间自由地到情境中去玩耍和学习。“雨中乐”活动就在一个下雨天的生活情景中让幼儿感受春雨,教师组织幼儿听雨——赏雨——接雨——说雨——画雨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知雨这一自然现象,激发观察的兴趣,培养对大自然的情感。“蔬菜大餐”这一活动,让幼儿在观察、感知各种蔬菜的基础上,教师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自主创造,把自己打扮和想象成一个“蔬菜娃娃”,再开展“配菜”和“炒菜”游戏,幼儿在情境中体验,寓情于景,寓教于乐,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策略二、 引导探究——自主的操作

  儿童认知的发展是以感知觉为基础的,探究是由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的,是由内在动机驱动的,它始于感兴趣的问题而终于问题的解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的学习是在与外界环境(物质环境、人际环境)不断互动中,儿童建构起自己关于世界是什么的认识,所有的知识都只是一种建构,且都是一种社会建构。在教学过程中,儿童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或与他人的对话、交流去理解、接纳教育者发出的教育内容和信息,以达到消化和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量和认知结构。因此,有效的教学要让幼儿通过“动作”和“感官”来学习。

  教师要尊重儿童文化,保护儿童的学习生态,培育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要以成人的权威和逻辑,以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去扼杀儿童的天性天能,抑制其想象力和探究欲,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要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要让他自己去想”。让他们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对实际事物进行感知性操作,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试一试、想一想、找一找,通过直观、形象、自主的探究引导儿童主动学习。如“生活中的数字”,可鼓励幼儿在教室里找数字,在马路上找数字,在家里找数字。幼儿会发现:书的页码、钟的表面、电话机、遥控板、门牌号、车牌号,超市里商品的标价和生产日期等到处都有数字。“怎样使东西竖立”这一科学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尝试各种各样的办法让物体站起来并作图画记录,分析比较有哪些好的方法,再陈述其理由。“人体造桥”,启发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身体来做各种各样桥的造型。如手脚着地撑起做“引桥”;脸朝上双手倒撑,胸腹挺起做“拱桥”;两个小朋友在一起做“双拱桥”;三个或多个小朋友头靠在一起朝不同的方向做“立交桥”。幼儿在亲身亲历的探究中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激情涌动,智慧迸发,主体情感得以升华。

  策略三、 意义建构——经验的整合

  儿童学习的前提是他们既有的知识经验,儿童学习的条件是永无休止的好奇心。儿童的学习,必须与他个人建立起联系,也即与幼儿当前的生活和内在的需要有关,并且儿童的学习是整体的,教师要给幼儿提供整体性学习的机会,就是允许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和思想以及让幼儿的认知、情感和个性协调参与学习过程。如音乐活动“小茶壶”,幼儿边唱边想象用身体动作来做茶壶倒水等有趣的形象,通过多渠道参与,整体性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风格。

  另外,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目标要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关注儿童的兴趣和经验。教师对儿童的原有经验——现有水平——最近发展区要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教学的起点,使活动富有适当的挑战性,让幼儿“跳一跳,够得着”,利用旧经验,迁移新经验,新旧知识有机联系,使学习变得快乐而有意义。如中班幼儿开展认识“鞋子”的活动,最初对鞋面上的花纹感兴趣,后来观察起鞋底的各种纹路:直条的、点状的、块状的、波浪线条等,从而形成鞋底要防滑这些知识和经验。再通过分类比较,幼儿分辨出鞋子的大小;冬天穿的、夏天穿的;高帮的、低帮的;高跟的、平跟的;布鞋、皮鞋、球鞋、胶鞋、凉鞋、棉鞋、拖鞋等。最后,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鞋子的搭扣、按纽、拉练、刺毛、鞋带上,讨论哪种方便穿脱、哪种牢固。以“鞋子”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调动幼儿经验整体地感知和学习。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幼儿感兴趣的、预成和生成相结合的主题和项目活动,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元认知水平,拓展幼儿整体感知和主动学习的时空。

  策略四、利用差异——平等的交流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且有差异性的,儿童的学习富有个性化的特征,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发展差异和个体差异。教育者要实施人性化教育,关注差异,善待差异,营造一种相互理解和促进学习的支持性环境,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去看待由个性差异带来的学习行为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使教育教学能起到发现、利用儿童的优势,激励各类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树立自信心的作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要考虑不同层次,提供被选方案。如体育活动设置高低不同的线让幼儿钻过“障碍物”,组织幼儿“讲故事”,可鼓励有的幼儿照画书边看边讲;有的幼儿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性表述;启发有的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围绕主题探究活动,可广泛利用家长资源和孩子不同的生活经验来收集资料,交流信息。如大班开展“我喜欢的动物”主题,教师在饭前专门开辟“动物世界”栏目,每天请两个幼儿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小工具”活动则让幼儿小组合作,采用兵教兵的方式,动手能力强的带动手能力弱的,孩子们学着用锤子、锯子、榔头、斧头、一字批、十字批等进行相关的操作活动,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儿童语言一百种,允许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速度来学习。教师要为儿童的学习搭建必要的“支架”,打开通向最近发展区的“门户”,利用“寻常时刻”教育的力量,引导幼儿质疑、争论,在合作互动中建构相关的知识经验,增进情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策略五、尊重激励——个性的展现

  儿童在学习中表现出未成熟性和潜在性,并具有主体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儿童是具有独立价值的人格主体,是有个性的人。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儿童的人格和权利,唤醒儿童的主体意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会倾听,学会等待,时刻关注他们内心的感受,关注“机会之窗”,给儿童提供表现和表达的机会。课堂上惯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方法,启发儿童独立思考、联想创造,引导儿童积极参与质疑讨论、相互协商。经常鼓励儿童“你来试试”,“你的办法很好”,“做给大家看看”,让儿童在激励中成长。

  在尊重孩子的同时,教师还要学会欣赏孩子,对幼儿说的、画的、做的“作品”,你投入多少关注的目光。要知儿童的学习源自兴趣,儿童的学习贵在好奇,儿童的学习成于激励。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发展性评价,慎用横向比较,多用纵向比较,鼓励幼儿自评互评,发现每个儿童的闪光点,使之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如体育活动中,胆怯的幼儿完成了一个有难度的动作,教师含情脉脉地点头赞赏;美术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作画,自由表达,不拘泥于统一要求;当孩子犯错时,还是要采用情感激励、期望激励或形象激励的手法,让幼儿感受到被关怀、被尊重、被信任,用爱心去滋润孩子的心灵,用激励去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在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中奠定儿童健全人格的基础。目前有好多幼儿园都采用儿童成长档案评价,个性化的设计使用《儿童成长评价手册》,如小班的“小手印”、“涂鸦珍藏”;中班的“宝宝秀”、“开心一刻”;大班的“心愿卡”、“超级变变变”等,让幼儿留下童年成长的足迹和美好的回忆。

  儿童的有效学习依赖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更需要教师对儿童生命价值的尊重。童心需要呵护,童年渴望快乐,儿童学习的潜能与生俱来,儿童学习的方式必须符合儿童文化的特质。

  以适合儿童的方式教育儿童,对儿童的生命存在给予整体的关怀,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儿童。教师要创造条件去激活、去展示生命的灵动与飞扬,积极探索有效学习的引导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和潜在性,让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意义和成长的气息!

主要参考文献:

1、  施良方. 学习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2、  [美]加里·D·鲍里奇. 有效教学方法.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3、  丝黛拉·沃斯尼亚杜. 关于儿童学习的研究. 教育研究. 2002年第5期。

4、  束从敏. 保护幼儿的学习生态. 学前教育研究. 2003年第1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