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正视“代替物”玩具

时间:2021-10-06 08:06:13 幼教之友 我要投稿

正视“代替物”玩具

                         

    每当参观完一些幼儿园后,心中总不免觉得羡慕。不为其他,就觉得那些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好,你看,孩子们在进口材质的塑料小屋里开“娃娃家”的游戏,多象模象样啊!不像我们,拿几块积木拼拼、拿几张硬纸板拦拦,做些家用电器,就是一个“娃娃家”。

正视“代替物”玩具

    直到那一次,才让我真正发现到了自制玩具的优势。

    我们班有个“点心店”的游戏,平时孩子们用的东西都是些废旧物品(有粗细不同的大小木棍、大小不等的瓶盖、以及各种形状的积木)。每次玩的时候,都难免会有挣抢现象,讨论时也是众说纷纭,小木棍是筷子,瓶子是碗、盘子,积木是点心。在说点心时,他们还想象着那些形状不同的积木是生活中能见到的各式各样的品种。

    那天,辰辰的爸爸从外地回来,带回了一套形象逼真的“点心店”的玩具,不用说是孩子们了,连我也是对它爱不释手,巴不得自己是“点心店”的师傅,去过把瘾。那天“点心店”的生意特别好,孩子非常爱惜这套玩具,小心翼翼地玩着。讨论时也没有争吵,似乎大家的意见都很统一。

    孩子们能安静有序地参加游戏当然是每个老师都希望的,但这样的游戏,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是什么呢?想象和创造!对了,正是想象和创造这两样东西。

    由于代替物具有较多物体的共性,因此,孩子在进行以物代物的心理活动时又发展了他的发散性思维。在游戏过程中,孩子根据游戏的需要来使用游戏材料,同样的东西可以当作不同的东西来使用。例如瓶盖可以被当作碗、盘子,还可以被当作伞、帽子、澡盆、船等许多东西来使用。发散性思维的关键是变通或转换,如要把瓶盖在思维上改造成碗,其先决条件是要改变看待事物的方法,摆脱已有的知觉定势“瓶盖”的影响,从新的角度来考察一个瓶盖,敏锐地觉察到它与某种不在眼前的物体之间潜在的类比或隐喻关系,从而实现物体之间的改造与转换,所以,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正是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与实物游戏相比,孩子在游戏中更主动自由、更愉快轻松,更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需要“空白”,需要刺激物“留有余地”,而“代替物”玩具就是那个“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