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社交退缩幼儿交往能力训练个案研究

时间:2021-10-05 19:32:59 幼教之友 我要投稿

社交退缩幼儿交往能力训练个案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社交退缩幼儿交往能力训练个案研究

    随着早期心理研究和社会性发展研究的日益展开,幼儿交往能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家的高度重视。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交往行为对其心理发展起着特殊作用,对幼儿的社会化、个性与品德的形成,情绪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心理健康以及学习、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社交退缩是指儿童不能主动与同伴交往,沉默寡言,宁愿一个人玩,也不愿主动参加到同伴们的游戏中去,不愿进入陌生的环境,出现害怕、孤独、胆怯等行为特点,这种情况多见于5-7岁的儿童。研究表明,社交退缩型幼儿的交往能力若不及时地加以训练与干预,会持续到成年期,并对现在和将来其他行为功能的发挥造成严重障碍。因此,尽管社交退缩型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经常被周围成人看作是什么问题,尽早弥补他们的社会性缺陷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社交退缩型幼儿柴某的交往能力训练方案、训练的目标和方法进行探讨,以寻求促进社交退缩型幼儿交往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实施方案的制定:

    (一)确定训练对象

    通过一个学期的观察,刚接手的中一班幼儿柴某有此方面的问题,就确定他为训练对象。

    (二)制定训练方案

    1、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向柴某的家长了解有关情况并观察记录其在幼儿园中的表现。

    2、分析幼儿现有情况

    ①幼儿一般情况:柴某,男,5周岁半,家庭经济条件相当优越,从小母乳喂养,出生后患严重感冒进行过抢救,父母亲就加倍呵护,妈妈不上班,整天在家管他,跟外界接触也很少。

    ②问题行为的表现:性格孤僻、胆小,怕猫、怕狗、怕老鼠,在班上从不主动与小朋友说话,也不和他们一道玩。上课时,从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他嗫嗫嚅嚅地像只蚊子哼,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憋尿憋急了,也只是发出哼哼的响声,而不敢向老师主动要求。

    ③可能原因:а家庭因素:父母亲对他过多的关心和照顾,事事包办,使他在生活中不用多动手、动口,愿望就能得到满足。ь环境因素:经常呆在家里,很少见到生人,当突然改变环境时便会很不习惯。с气质性因素:生性腼  、胆小、好独处,性格比较内向、拘谨,不爱活动,不愿接触人,家长又很少让他到外面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孩子因此很容易产生退缩行为。 

    3、确定目标行为

    ①来园:能和老师互相问好,并和父母道别。

    ②日常生活:碰到困难会找人帮忙;会和同伴一起玩。

    ③游戏:愿意参加各类游戏。

    ④上课: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实施过程

    (一)训练前的准备

    1、选择教育材料,并做好一切物质准备。

    教育是幼儿园开展训练工作的优势,应当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提高幼儿对问题的认识,于是在杂志上、教材上,寻找相关内容的儿歌、故事、游戏等,并每周安排一次活动时间,对全体幼儿进行暗示,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2、争取家长的配合。

    ①训练前,教师通过家访和家长一起制订训练计划方案。

    ②班里开设自带玩具角,让他带来喜欢玩具,创造机会和同伴交往。

    ③和部分幼儿建立电话联系。

    (二)训练过程

    第一阶段(第1-3周)建立和老师的依恋情感,能和老师、同伴问好。

    只有热爱儿童,才能打开儿童心灵的门户,找到正确的教育途径,这种爱,不单纯是教师的爱,还包含着母亲的爱,以这种双重的爱去温暖孩子的心。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尽可能多的关爱他,如:走路时,请他排第一个,老师拉着他的手。午睡时,坐在他身边,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背,使他深深地感到老师是喜欢我的。针对他一言不发的情况,老师事先跟他说好,给他一个示范。然后再逐步过渡到眼睛看着老师问好;响亮地问好;向同伴问好。当所需的行为出现时,就给予不定期的奖励。

    第二阶段(第4-12周)能和同伴一起玩。

    这是训练阶段的关键,孩子虽然和老师建立了依恋的情感,但最后必须回到小伙伴中间去,在和同伴的交往中,就会有言语的交流。电话是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我们征求柴某意见:“你喜欢跟谁玩。”然后和这几位幼儿互相交换电话号码,鼓励他们在家时互相通话。柴某的妈妈欣喜地来说:“他在电话里和小伙伴有很多话好说,从来没有说那么多的话。”然后组织这些小伙伴到柴某家去玩,柴某把玩具搬出来给大家玩,还一起滑滑梯等,可开心了,在幼儿园的自由活动时,就提醒这些小伙伴,找柴某一起玩。

     午睡是幼儿园相对安静的时候,一般都是要求孩子分头睡,不能说话。而对于柴某这样特殊的幼儿,就允许他和同伴睡在一起,可以悄悄地说话。怎样的孩子睡在他身边呢?我们发现,不同个性的人跟他睡在一起,他的表现也不同(见附后),于是我们就选择了他喜欢的小朋友睡在他身边。 

    另外通过教育材料、故事、儿歌等,对他进行鼓励和暗示“大家一起玩好”,“跟小朋友一起玩有意思”,慢慢地,柴某不象以前那样,喜欢整天粘在老师身边,会和小伙伴一起去玩了。

    第三阶段(第13-18周)愿意举手回答老师问题。

    每当简单的问题提出后,老师总是鼓励、暗示全体幼儿要大胆地举手,响亮的回答问题,当柴某第一次怯生生地把手举起来时,老师马上亲切地叫他,并告诉大家,柴某也和我们一样,是个能干的孩子,慢慢地,柴某终于愿意举手了。

    (三)训练方法

    1、进入引出法。只有进入社交退缩幼儿的情感世界,与其建立感情才能使之配合训练。柴某喜欢看图书,针对这一特点,老师常常满足他的要求,给他看各种各样的图书,其中最多的就是关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交往的故事书,让他在自己喜欢的事物里寻找到与人交往的技能,体验与人共处的快乐。

    2、利用环境法。在训练中,创设一种适合柴某说话和交往的情境。如:课上,选择适合他回答的问题,鼓励引导他积极发言;生活活动时,引导他观察小朋友在做什么,或是有意派他去招呼某个小朋友,这些他都乐意做,配合较好。

    3、游戏训练法。游戏是孩子的好伙伴,对社交退缩幼儿也不利外。如让柴某与一个他比较喜欢的同伴一起游戏,然后再逐步拓展到与其他伙伴游戏、交往。

    4、模仿法。

    ①图片、录像模仿学习。

    先让柴某反复观看预先制作好的,有关动物之间或幼儿之间友好相处、相互友爱的图片或短的影视片。观看时特别指导他注意观察那些友好交往、集体玩耍的欢乐情景,让其感受积极的情绪体验,诱发起跃跃欲试的交往欲望。为了增强模仿效果,我们还将图片展示在活动室,让柴某随时可以看见,以延长示范行为的呈现时间;我们还经常用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述和赞叹,以烘托气氛,使柴某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②现场模仿学习。

    让柴某观看现实生活中幼儿与幼儿之间相处的情景,尤其是他熟悉和喜爱的年龄相仿的小朋友的交往活动、他们在集体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和情感反映等,以增强模仿学习的真实性和直观性,使其易于学习,并能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③实际参与社交活动。

    随着情感体验的增强,再让柴某自己逐步由简单到复杂,分阶段地参与社交实践活动,即参与模仿。开始时,我们参与其他幼儿的活动,仅让柴某陪同,只要求他观察老师的行为,然后要求他一起参加一些带有比赛性质的游戏,让他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共享游戏的快乐,最后老师逐步退出,鼓励柴某一个人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 

    5、家庭配合法。老师把训练的内容和方法,经常通报给家长,和家长沟通,共同研究训练方案,使家长在训练中发挥作用,共同配合使训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教育,现在柴某上学时,能响亮地向老师问早,下课时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快乐地玩耍,开心地笑;上课时会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家长和老师都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

    (一)结论:

    1、教师必须设法进入社交退缩幼儿的情感世界,与其建立亲情、友情,方能配合训练。

    2、训练前教师应根据幼儿现有的水平制订明确具体的训练目标,目标起点要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交往训练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训练的方法也应多样化,正常幼儿喜欢的训练方法,如游戏法、情境法等,社交退缩幼儿同样适用。

    4、对社交退缩幼儿的训练而言,交往能力和语言的训练内容虽不同,但二者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是相辅相成的。

    5、家庭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家长的有效配合,使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议:社交退缩幼儿个体差异大,因此他们参与活动的程度和进度,要视其实际行为反映而定。当其模仿行为正确、情绪反应良好时可进入下一个阶段。切忌强迫指令、发火训斥,以防幼儿焦虑不安,影响模仿效果。教师一定要按照“积极诱导、顺其自然“的原则,掌握参与活动的速率。而且,不论在哪个阶段,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只要被训练的幼儿做出教师所预期的行为时,都要及时给予有效强化物,并明确告诉他强化的原因,即为何奖赏他那个行为。当幼儿学会模仿行为后,要改用间歇强化的方式,不规则地给予强化,以增强模仿行为的持续性。然后,再换成社会强化物,过渡到自然状态,让幼儿能情绪愉快地独自参加游戏活动、与同伴交往,并参与社交。

    另外还应注意,教师示范时,行为的复杂程度应适合幼儿的行为水平,要把指导语和示范结合在一起使用;示范难度应有次序地从易到难排列,示范情景应尽可能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