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那是骗人的!” 如何面对孩子的质问

时间:2021-10-05 17:36:06 家长之友 我要投稿

“那是骗人的!” 如何面对孩子的质问

(中科院第三幼儿园 吴采红)

“那是骗人的!” 如何面对孩子的质问

  理论层面上说,学前儿童是万物有灵论者,成年人眼中无生命的事物,在儿童眼里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识的。然而,现实中,一些幼儿教师却遭遇着这样的场面:跟孩子讨论嫦娥奔月的传说时。有孩子指出了“月亮上有好多陨石坑”;讲到雪孩幻化成天上的云时,有孩子在下面说“那是假的,云是水做的”;唱到“满天星星给小河盖上一层珍珠被”时,有孩子指1:1:1“那是骗人的”……

  在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幼儿似乎“接收”了更多的信息,当一些幼儿(尤其是大班幼儿)自己发1:1:1了对作品中“草木能思想”、“猫狗能说话”的质疑时,教育者应当如何应对呢?

  承认现实倡导想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普及,孩子们对事物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这是我们这些新时代的教育者必须坦然面对的现实。

  案例中出现的“那是骗人的”说明我们的孩子正在进入一个误区:现实与想像是水火不相容的。其实现实是想像的土壤,想像是现实的延伸,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想像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如“雪孩子幻化成天上的云”就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雪和云都是水的形态之一;而“满天星星给小河盖上一层珍珠被”是因为夜晚的小河中满天繁星的倒影的确与珍珠被有相似之处;至于“草木能思想,猫狗能说话”更是不能否定,因为我们无法进入草木的世界,不能听懂猫狗的语言,这并不代表他们就不能思想,不能说话……孩子们对这些想像的否定正说明他们想像的匮乏。这与我们成人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是有密切关系的,我们太注重告诉孩子“这是什么”,而没有让孩子去想“它像什么”,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思维定势,不会发挥他们丰富的想像力了,这会使我们的孩子失去很多的人生乐趣。

  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们应以客观的态度告诉孩子这不是骗人的,耐心地讲述其中的关系,并积极地鼓励孩子进一步观察与想像,使他们不仅懂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养成科学的人生态度,更要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使他们在受益于现代科学的同时,用丰富的想像力去感受世界、创造科学。(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幼儿园富康分园 丁 霞)

  都是“正确答案”惹的祸

  大班儿童的思维水平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换和过渡时期,再加上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和高度发达的媒介传播所产生的影响,他们倾向于理性思维,用“科学知识”去解释事物,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此时,教师不能一味地坚持“草木能思想”、“猫狗能说话”,但可以调动孩子情感因素的参与,让其充分发挥想像力,发生移情,因为草木之所以能思想、猫狗能言语,这完全是由主体根据个人经验进行联想赋予植物、动物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此基础上应该告诉孩子“那其实不是骗人的”,让他们试图去理解事物的情感性质,同时也不要打击孩子用理性的知识去解释事物,从而使孩子在面对纷繁的世界时能够运用发散思维,形成多元的理解和建构方式。

  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记得一次儿童节目中,主持人问孩子:“花儿为什么有多种颜色?”孩子们有的说花儿如果只有一种颜色,太阳就不喜欢了;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蜜蜂就不想来采花粉了……这些答案都被判作是错误的。最后,主持人说出了“正确答案”一一因为花中有胡萝卜素。其实像“胡萝卜素”之类的常识性东西,他们迟早有一天会知道的,实在没有必要以牺牲孩子们的想像力来作为了解常识的代价。在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科普书籍随处可见,再加上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及早让孩子掌握“科学知识”,记忆“正确答案”,长期以往,使孩子的想像力和感知的个人特点得不到发扬,泛灵性思维和诗性智慧必然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