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撑起爱的天空

时间:2021-10-05 16:45:20 家长之友 我要投稿

撑起爱的天空

  母爱像滋润的春雨,润物无声,绵长悠远;母爱像和煦的春风,挡去朔风雪花,带来春光无限。为了展示母亲们抚养、教育子女所付出的辛劳,在康乃馨飘香的日子里,记者专访了几位特殊的母亲,用她们的故事编织成美丽的花环,奉献给节日里的母亲们,以表达对所有母亲的敬意。

撑起爱的天空

  母爱载哑女

  飞越无声世界

  【档案抽屉】

  母亲胡振萍,河南正阳县东关医院产科大夫。女儿胡林熹,双耳完全失聪,在母亲精心培育下,她能根据别人说话时的口形判断发音,与人畅谈;5岁时,就认识3000多个汉字;7岁以后,她能和健全儿童一起接受正常教育。如今,胡林熹是成绩优异的高三学生,正向自己理想的大学冲刺。

  【母亲自述】

  1988年5月的一天,在暮春的晚霞中,女儿胡林熹降生了。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女儿,我和丈夫的心中荡漾着幸福的浪花,就在我们醉心品尝为人父、为人母的甜蜜时,却意外地发现甜蜜中还伴着苦涩——女儿的耳朵有问题。于是,我们带着女儿到北京的一些医院进行听力检查,结果表明:胡林熹右耳残余听力100分贝;左耳没有听力,属重度神经性耳聋。这犹如晴天霹雳!然而,我明白,眼泪改变不了林熹的命运,只有振作起来,考虑怎样让孩子将来残而不废,做一个能自食其力的人。我买了许多听力语言训练方面的书籍,按照书上说的方法,教孩子练习发音。每天早晨,孩子刚一睁眼,我就告诉她:“天亮了,该起床了。”然后穿衣、洗脸、刷牙、做饭,每做一件事,都要大声对女儿说上许多遍。每天还要费大量的时间和女儿“聊天”,直到晚上她进入梦乡。为了培养女儿的声感,练习发音,我经常蹲在女儿面前,让她看清我说话时的双唇张合、舌头翻动、喉头和声带活动的情况。

  一天午饭后,我一如既往地对女儿进行“听说”训练,而胡林熹却打着手势向我要水喝。我便端着水杯,给她做喝水的动作,嘴里不停地喊着“喝水”。数百遍的呼喊过去了,胡林熹就是发不出声音。我毫不泄气,跪在地上,让女儿平视我的嘴,观察发音时的口形变化。时间分分秒秒地飞逝,我着地的膝盖由麻木到疼痛,但我全然不顾。最后,女儿突然发出含混不清的“喝——水——”声音。我惊喜地把女儿揽到怀里,热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从此,我便对女儿进行词语发音训练。先是将家中的电视机、饭桌、茶杯、衣柜等物品都贴上“标签”,天天指着这些物品向女儿说它们的名称,让她知道发音的口形。不久,为了纠正女儿发音不准、吐字不清的缺点,我又将汉字、拼音同时教,制作了1000多张字、词卡片,在屋里的墙上挂得琳琅满目,每天教她认读,为她讲解。她会写会读了,我就更换新的……胡林熹刚过5岁,已认识了3200多个汉字,可以阅读大量的儿童读物和成人书籍。

  那时,为了锻炼她的听说能力,我以社会为课堂,以万物为课本,天天向她介绍周围的事物,从朝阳晚霞、风雨雷电到花草树木、飞鸟行人,都向她细心描述。

  母爱使“植物人”

  变成健全人

  【档案抽屉】

  母亲程泳,武汉市公安局机关服务中心职工。儿子董晨文,出生不久,就患脑瘫,所有的治疗都收效甚微。无奈之下,程泳采取“体育疗法”,使他身体慢慢接近健全人,智力发展正常。如今,15岁的晨文已是武昌文华中学品学兼优的初二学生。

  【母亲自述】

  董晨文刚出生就患了核黄疸,经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医生告诉我:“由于并发脑瘫后遗症,这孩子可能成为植物人。”于是,我和丈夫带着孩子,跑了许多医院,吃药、打针、手术都没使病情好转。2岁多了,他依然浑身瘫软,手脚变形。

  晨文3岁那年,一位中医告诉我:医疗恐难见效,你用“体育疗法”试试。第二天,我和丈夫就先训练晨文站立:我俩面对面坐着,张开双臂在面前围成一个半平方米的小天地,让他在中间练习——不论他往哪个方向摔倒,或是直接瘫软下去,随时都会被扶起,让他再站。面对我们的“残酷折磨”,他唯一的反抗方式就是哭。刚开始训练那阵儿,我们一松手,小晨文就在哭声的“伴奏”下瘫倒。每天练上2小时,他就这样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被扶起来,继续站立。

  目睹儿子摔倒的惊恐惨状,我的心里犹如刀绞。常常是小晨文哇哇哭叫,我就心疼得流泪。这样锻炼了一年多,小晨文的摔跤次数渐渐减少,站立的时间慢慢加长。终于在一天早上,我们松手之后,小晨文站了好长时间。“孩子能站立了!”我和丈夫高兴得几乎同时喊起来。

  从训练站立过程中,我看到了希望。接下来,我就天天教儿子练挪步,练下蹲。又一年过去了,晨文的挪步训练效果也很好,这更增强了我的信心。于是,我决定带他进行跨台阶训练,以加大运动量。一天清晨,我背着儿子来到武汉长江大桥边,仰望那108级的台阶,我犹豫了:这样高的台阶,一个正常的孩子登上去,都会汗流浃背,而晨文的病体刚有一点恢复,抬腿、挪步都还相当困难,上这么高的台阶,他行吗?可我转念一想,只要努力去做,也许一切都会遂人心愿。我便扶着孩子跨上了台阶,他一步一摇晃、一级一停顿,每上一个台阶,双脚、双腿乃至全身都在颤抖;满头、满脸乃至全身都在流汗……就这样,一级一级吃力而艰难地攀登着,我们终于登上了最高一级!此时此刻,小晨文已累得气喘吁吁,我一边鼓励一边哄劝,带着他又上下了10个来回。从那以后,每天早上5点多钟,我就背着晨文来这里锻炼,每天在108级台阶上上下下10个来回,这样整整坚持了12年!

  上台阶锻炼使晨文的身体逐渐好转,与此同时,我又开始训练他拿笔——因为病理的缘故,脑瘫患者总是手掌往外翻,手指难以并拢。而要拿笔,就必须将手掌、手指矫正过来。这一动作一练就是3年,他的手才勉强能握笔写字。

  晨文到了该上学的年龄,我把他送进了附近的小学,和健康孩子一起接受教育。上学至今,他的成绩在班上总是遥遥领先,年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同学们称他是“获奖专业户”。现在,晨文的身体状况已接近健全人,很多事情都能自理。他喜欢下棋、操作电脑,在全国小学生计算机大赛中,还获得“计算机能手”的称号呢!

  母爱点燃

  盲儿心中的圣火

  【档案抽屉】

  母亲古葆芝,退休前系大学教师。儿子古灏,先天性双目失明,在母爱的阳光照耀下,他已成为中国广播史上第一位盲人体育节目主持人。

  【母亲自述】

  34年前,当刚满3个月的古灏被确认为先天性纤维膜后增生症(先天性失明)之后,我骤然失去了初为人母的喜悦,一下子跌入痛苦的深渊。

  当时,由于丈夫长期在外地工作,所以实际上只是我们母子俩朝夕相处,相依为命。我身为大学老师,在单位要以身作则,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在家里,要单独抚养一个残疾儿子。由于先天失明,幼小的古灏一刻也离不开我。他学步之前,我常常一手抱着他,一手干家务。每天早晨,我总是趁他熟睡,自己早早起床,洗干净孩子的尿布、脏衣;做好早饭,胡乱地吃上一点,就匆匆上班。多数时候,儿子还睡得正香。为了避免他醒后在床上乱爬摔到地上,我把几个床单缝在一起,屏障似的围在床的四周,让孩子醒后在不到2平方米的“天地”里“闯荡”。课间,我再赶回来看儿子,可每次见到的情景,总让我伤心,要么是儿子醒来找不到妈妈,便本能地在床上大哭大嚎,常常哭哑了嗓子憋红了脸,汗和泪流淌在一起;要么是寒冷的冬天里,儿子蹬掉了被子,光着身子睡在床上,浑身冻得青紫……

  那时,我真盼灏灏快长大,能自己走路!可是谁知孩子学步了,麻烦仍然不少——他并不知道自己前进路上有那么多障碍,盲目地乱走、乱撞。结果常常撞到墙上、树上、桌上,有时撞得人仰马翻、鼻青脸肿,甚至皮破血流。于是,能腾出手来,我就牵着他走;若要做饭、洗菜,就把他系在我的腿上,我走一步,他也跟着走一步,我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

  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灏灏学说话后,我每天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孩子说话、组词、造句,培养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灏灏懂事后,我搜集了从海伦·凯勒到瞎子阿炳,从贝多芬到张海迪等残疾人成才的故事,讲给他听;在孩子进入盲人学校学习后,我又挤时间自学盲文,以便辅导儿子。

  古灏8岁时就迷上了体育。为了拓宽他的知识视野,我着手搜集体育资料。我去过许多图书馆、资料室,翻阅过千万份体育报刊、书籍,剪剪贴贴、抄抄印印,然后一篇篇读给儿子听。此外,每天坚持收听收看各电台、电视台的体育节目,再向儿子转述。就这样,古灏的体育知识越来越丰富,最后成了河南省郑州经济广播电台体育节目主持人。

  古灏说:“我今天拥有的才华和健康,都是妈妈心血的结晶。”(作者: 常艳春) 

  来源:《幼儿教育》(家教版)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