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从13000个西红柿果实窥探成熟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二)

时间:2021-10-05 16:21:07 家长之友 我要投稿

从13000个西红柿果实窥探成熟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二)

先学前期儿童潜能开发

       个人以为从中可以获得一些与生物界其他物种共通的东西,这就是:

 

        (1)要有适合本物种需要的生长和发展的空间,这是潜能开发的首要条件。结果实多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发展空间变得空前的自由,根茎叶爱往哪个方向生长就有可能往哪个方向生长。由此想到人类的婴儿,凡有机会拥抱蓝天和大地的孩子,在3岁前阶段发展得都不错。在西方一些生活在条件很差的孤儿院里的孩子,整天躺在床上,渴望活动而不能活动,渴望感情而缺乏感情,渴望学说话而无人交流。他们没有自由活动的空间,他们运动和智力上的落后是必然的。正常的环境中,有些成人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了一切,但却没能给充分的发展自由,如孩子想自己选择食物和玩具时,成人不允许,孩子想停下来看看路边的野草小花时,成人却因为要赶自己的路,哄着骗着让孩子离开。孩子想安静时,却这个刺激那个刺激干扰他休息。一些由老人照料的孩子,由于过多地呵护,反而娇弱多病,一些交给保姆照料的孩子,总是被过多的抱在手上或放在电视机前,一切要按成人旨意去做。 

 

 

        蒙太梭利认为:成人会在困苦中遭受不幸,而儿童却会在富有中罹受不幸,除了形形色色的衣服、千奇百怪的社会习俗和络绎不绝的探婴亲朋外,母亲还会把孩子托给一个乳母照料,而贫穷人家的母亲则沿着本性的道路,把婴儿放在自己身边喂养。蒙氏认为,在很多细微之处,成人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在儿童看来可能会适得其反。

        蒙氏所指的是西方有产阶级的太太,忙于社交活动而无法顾及孩子并经常扰乱孩子的安宁,侵犯孩子的自由。今天,在我们的社会里,自己忙工作,把孩子交给保姆照管的也不在少数。孩子长到2岁时送到托儿所全托(不是日托或半日托)的,也大有人在。这都是成人的意愿,并非孩子的选择。

        (2)凡复杂的内部结构必然要有更长的孕育发展的时间,上述那棵西红柿树的内在结构相当复杂,以前都因为生长环境不合适而匆匆成熟。水耕给了它一个完全展露其内部结构的复杂性生长的机会,成熟期自然要比土耕长得多。

        由此反思人类婴儿的成长,其中有一些成大器者,童年早期时却显得有些木讷,例如爱因斯坦。根据对爱因斯坦脑结构的研究得知,与数学有关的部分比旁人大30%,其神经胶质细胞比常人多70%(神经胶质细胞是提供营养的细胞),是否他的大脑结构比常人复杂,是否比常人需要一个更长的发育时间?这种复杂性构成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训练所致?通过人为的训练,缩短成熟期的做法,是否有助于复杂性的充分发展还是适得其反?

        (3)展览的后期,果实“突然猛增”,看来这一时间表是西红柿的遗传基因掌握的,在此之前,它吸收营养、阳光和空气,它不断发根和长茎叶,它在吸收、积聚了足够能量之后才实现了极具爆发力的“猛增”。

        人类的婴儿是社会的“生物体”,易受环境的影响,受后天社会文化塑造的可能性极大。不像动植物那样,只能获得物种赋予它的本性。人类的婴儿存在着多种发展的可能性。例如美国人从中国领养的弃婴,在美国生活1—2年后,他们从说话、表情到举止已完全美国化,毫无弃婴的痕迹。但是婴儿在发展过程中,仍然有一些受生物因素控制的“突发”阶段是不受环境影响的,如每个幼儿在2岁一2岁半之间都能经历到一段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的“爆发期”,孩子会突然说出很多话。然而孩子在爆发期前已有较长时间的吸收和积累,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中,孩子在行为中可能不会有语言方面的令人满意的表现,例如孩子学会一个词,他可以在几个月内仍然只会说1—2个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但是儿童的其他表现表明,他的内心世界正在持续稳定的迅速发展。而这种从吸收、积聚到释放主要是受神经系统成熟的程序支持的。环境中的学习和营养的吸收,可以使这一积累特别丰富,使“爆发”如期而到,力量更强、更持久,但并不能改变其固有的程序。

        综上所述,西红柿的生长过程比其结果数量更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