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需要什么

时间:2023-03-01 11:35:37 炜玲 幼儿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孩子成长需要什么

  孩子需要吃饱穿暖,需要上学,需要朋友等等。我想从心理学角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列出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而家长们可能会忽略的一些东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孩子成长需要什么,欢迎大家分享。

孩子成长需要什么

  孩子成长需要什么

  曾几何时,《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被所有媒体热炒,家长们便捧着这本感觉如圣经的书细细研读,期望培养出刘亦婷第二、第三……就哈佛女孩来说,其家教的确有着非同一般的方法,值得我们深思。但媒体报道给人的感觉却好象是,照着她的父母的教子之法,孩子多半也能进哈佛。这就无意中吸引了许多家长盲从的进入了媒体炒做的“雾”区,只看到美丽的远景,却没有冷静地分析,这美景对自己来说是不是海市蜃楼。

  看现在的各种媒体,一方面喊着进行素质教育,减轻孩子负担;另一方却不惟余力地迎合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制造各种信息,满足家长们的需要,似乎孩子只有进军国内外著名的高校才有美好的未来。其实君不见顶尖级的高等学府常会有学生顶不住压力而轻生的事情发生。如果我们只注重了考试,忽视了人格健康,那么孩子不仅无法成为刘亦婷,就是成了,也难以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玉,等着师长们去雕琢。在学校,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在家庭,家长们“言传、身教、引导”,二者相辅相成。而作为父母,要想科学地教育好孩子,就应先对孩子的特点、性情了如指掌,了解孩子成长中需要什么,以便自己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一) 孩子成长需要立志。

  立志就是人生理想,人生奋斗的目标,催人奋发的永恒动因,人生路上的导航仪。家长应清醒地认识到:决定孩子命运的不是分数,而是理想。

  不可否认,孩子之间存在着个性的差异。所以立什么志,做什么样的人,成什么样的才,应因人而异,不可一个模式仿效,因为不排除特殊情况。

  一般来讲,对于自制力较强 ,学习习惯和成绩均不错的孩子,立志,相对而言,宜早、宜远、宜大。宜早,当然不是指小孩子幼稚单纯的幻想,或跟随大人的话学,而是在孩子入学后,随着孩子年龄和知识同步增长,在孩子基本懂事的五年级左右,家长应及时帮助孩子树立一个较为远大的理想奋斗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错过这个阶段,到了中学就晚了,初一或初二立志考取一所不错的大学,还为时不晚,如果到了高一或高二则未免有些过晚。这也是现在有些家长常在孩子假期时,带孩子到一些好的大学去参观、去感受的原因。

  立志宜远,是说确定的理想目标决不可鼠目寸光,如上初中只立志考上一个高中就可以了,应从长规划,小起点,大目标,让孩子循序渐进地逐步走向目标的实现。立志宜大,其实也可以和远结合起来,轻易而取的目标何为“立志”呢?只有“大”而“高”才有奔头,才有努力奋斗争取的劲头,如古人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当然,立志,切忌高不可攀,不切实际,应根据先天智力、综合素质及有关外界条件权衡而定。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那么家长与其给孩子物质方面的奖励,不如带孩子走出家门,亲身感受几所好的大学的氛围,这无声的举动或许胜过有声的语言教育。

  前面说了,立志高低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有些孩子成绩不高,学习习惯也不好,但父母期望过高,给孩子的压力超过他的承受能力,那么结果要么是孩子失去欢笑,一味死学,要么消极对抗,产生极度厌学情绪。

  针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应注意调节自己,稳下性子,不要让家庭乌云笼罩,要从赏识孩子的角度出发,及时去发现孩子在某方面的优点。当孩子对某事发生兴趣时,父母不应是挑剔者,应是喝彩的观众,让孩子意识到“我能行”,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赏识和肯定,这样兴趣转化为特长,孩子的理想就会树立起来,生活就会丰富多彩,而他在“我能行”的正面影响中能扬帆前进,以点带面,创造出奇迹!

  (二)孩子成长需要沟通。

  家长对孩子的衣食住行照顾的无微不至,常常忽视的却是孩子的精神需要。当孩子遇到一些烦恼和困惑向家长倾诉,如果家长细心倾听,帮他分析,帮他走出困惑,孩子就会感到尊重和理解,就喜欢把心扉向家长敞开,那么家长也就会知道孩子想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如果家长在孩子倾诉的时候,心情不好或听的不耐烦,“去去去,小孩子知道什么烦恼?”久之,和孩子沟通的大门就逐渐关闭,孩子在你面前渐渐变的少言寡语,有什么事情喜欢独自闷在心里,宁肯向朋友诉说,也不愿让父母知道,在精神上成了贫困户。

  记得孩子一年级时,有次数学测验第一次没得满分,孩子表现的很不高兴。当把卷子递给我时,我笑了笑,温和地说:“哦,不错呢,再做一次可以吗?感觉你肯定不会出错的。”孩子愣了一下,接过卷子在白纸上做起来,很快就做完了,而且没有错误。为什么第一次没做对呢?孩子自己就能看出来,因为没看明题意再加上粗心算错了数造成的。我又告诉她:“可不可以模仿着算错的题目,自己给自己出道题呢?”孩子稍一思考,给自己出了两道相似的题,解答的一点不错。这时,我才拿着试卷说:“对成绩高低,妈妈不介意,但是如果会的题因为粗心造成的,就有些遗憾了。”孩子信服地点点头。

  一直到现在,我从不在成绩上给孩子造成压力,有了问题帮孩子找出原因和改进的办法才是上策。在这点上我常想起母亲的做法,作为家里最小孩子的我,幼时有些任性,学习常随心随性,成绩忽高忽低,而当时哥哥已在读研究生,姐姐们凭着她们优秀的学习成绩,一直是所在重点学校的佼佼者。对我的“另类”表现,老师们有些着急,我曾担心母亲的责骂,但母亲一直表现的很沉稳,很少对我的糟糕成绩做过批评,只是淡淡的说:“好好分析分析,不会的题做错了没办法,会做的同样错就要注意了。”一直在内心深处感谢母亲,因为母亲表现出的平和,母亲表现出的宽容,母亲表现出的理解(其实母亲背后一直很关注我的学习,只是不想给我造成压力),所以时值今日,早已成人的我仍一直喜欢和母亲探讨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得以母亲的教诲,那么对孩子我亦如此。孩子从不担心考试,如果做错了题也已经养成了自己分析原因的习惯,她在我这里得到的感觉是自己是个让妈妈放心的好孩子。平时我和孩子在茶余饭后谈谈学校里的情况,班里的事情,和同学的玩耍,玩些什么……交谈的时候从不审问,以一种平和的、信任的语气和心态跟她谈,孩子就滔滔不绝的和你交流。交谈中,在认真倾听的同时要不时的评议、肯定、微笑,那么你在交流中就走进了孩子的心灵,在交流中达到了和孩子的沟通,在沟通中你了解了孩子,孩子得到了肯定和信任,自然孩子就感觉“我能行!”

  除了和孩子本人沟通,还需要学会和老师沟通。对孩子成功的教育,应是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统一,良好的配合。在这方面,家长应该更主动、更积极。学校孩子多,教师任务重,很难做到每个孩子细细关照。作为孩子家长,应挤出时间,做些“师访”,或到学校,或通过电话等形式,以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成长情况,与学校配合起来,对孩子“因情施教”。如果借口工作忙或因为不习惯和老师沟通,很少或没有进行必要的师访,可能会失去一些好的互相配合、搞好教育的机会。

  (三)孩子成长需要空间。

  给孩子宽泛的家庭空间。父母为孩子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应是从家庭和睦,善待老人,尊重孩子开始的。随着物质条件愈来愈优越,独生子女得到的是过多的呵护、关心,只要听话、乖、学习好,就一切都好,这样只会把孩子局于很小的生活空间,性格易于变的内向。

  其实孩子很渴望被尊重,渴望有着同家长平等的地位和相同的权利。尽管年龄小,但也会以不同年龄段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去观察,并希望自己的建议能得到家长的重视。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参与家政管理的机会,遇到棘手问题,一家人坐下来讨论,让孩子畅所欲言,对孩子正确的建议及时给予肯定和采纳,对孩子片面的想法,也不简单的否定,而要循循善诱,把孩子引到正确的观点上来。这样,孩子心理上得到满足,就会以极大的热情不遗余力的去做好事情。给孩子多一点信任,多一点表现的机会,不仅增长孩子的才干,也有利于孩子将来踏入社会做事为人。

  给孩子交往的自由空间。家长还要学会与孩子的同学友好相处。孩子的同学来了,热情招呼接待,增强孩子与同学交往的热情和信心。对孩子的同学也要学会宽容,不要对自己看不顺眼的,在孩子面前横加指责。如果孩子真的交友不慎,谈话也应让孩子感觉你是从他的立场出发,为他着想,而且说服孩子的理由要充足,也就是劝说的前提要做好,避免孩子因为反感家长干涉,反而更走向极端。

  给孩子发展的自由空间。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实事求是,因势利导。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经常同孩子谈心,交朋友,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因势利导,帮孩子分忧解难,不能采取硬逼的办法,如各科考试必须达到多少分,必须考重点学校等过高要求,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家长的,要配合老师,及时发现其特长,因材施教,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只会事与愿违。

  其实由于各方面竞争的激烈,孩子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辛苦一天之后他们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尽情发泄自己的情感。作为父母,应多了解孩子的喜好,以便和孩子拥有更多的话题,不要因为自己不喜欢就对孩子的喜好大加批评。在孩子沉默寡言时不要一劲地追问,最好等孩子情绪比较稳定时再提示孩子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但不要和颜悦色的诱导孩子说出后,有大加责罚,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不但是房门关闭,连孩子的心门也要紧缩了。此外,父母还应鼓励孩子多出去走走,有时不妨和孩子一起散散步,谈谈心。

  (四)孩子成长需要体验。

  现在的孩子一般一落地,就受到特殊的呵护,几乎一切事情由家长代办,而家长也心甘情愿的为孩子干这干那,使孩子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他们认为“妈妈爱吃鱼头”、“这些事都是父母干的”。这种过分的呵护,孩子没法体验生活,没有生活实践的体验,怎能享受到第一次“我能行”的成功的快乐?当孩子第一次洗衣服、收拾书包、炒菜……做家长的一定给予肯定:“真好,能自己做事了!”即使孩子做的不完美,也不要去指责,因为失误能使孩子学到不失误的知识。孩子有了第一次成功的体验,也就有了“我能行”的信心,就会以“我能行”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聪明的父母,一定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孩子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这样既锻炼了孩子,又减轻了自己的负担,让孩子自小有成功的喜悦,在“我能行”的感觉中长大,何乐而不为之呢!

  做为家长,在要求孩子学习好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还要注意适时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懂得:生活不是每天都艳阳高照,有风、有雨、有泥泞。不会一帆风顺,会有失败,会有挫折,要学会在失败挫折面前如何去面对。

  (五)孩子成长需要肯定、信任、鼓励、帮助。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渴望得到肯定”,“肯定是孩子生命的阳光”。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要肯定他的能力,帮他分析原因,相信他一定能克服困难,走出低谷。当孩子初次犯错误、做错事时,一定要注意管教方式,先以严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适当的批评和惩罚后给孩子以鼓励,告诉他,大人批评的、否定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这种错误的行为,在管教之后有一个充满爱与信任的结尾。

  表扬和批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运用的好,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促进孩子的成长进步;运用的不好,能使孩子沾沾自喜或一蹶不振。有时我们可能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熟视无睹,对一处错误就盯住不放。看孩子要看主流,哪个孩子不想学习好,不想拿第一?但现实只能有一个,只要孩子在学习上用了功,尽了力,就算个好学生。

  此外,家长可以适时帮助孩子,让他们知道讲究学习方法是事半功倍之要领:

  教育孩子要学会学习、会休息。学习要讲究高效,不要采取疲劳战术。“做作业要象考试一样,考试要象做作业一样。”即做作业时,精力高度集中,提高效率,锻炼大脑的快速反映能力和敏锐的思考能力;而考试时,凭自己平时做作业练就的功底和解题的速度,相信自己有能力按时完成试卷,保持一颗平常心,避免慌乱而影响发挥。

  各科均衡发展,不可偏废。对某些具有一定难度或技巧的典型题,要注意总结提高,举一反三。告诉孩子如果遇到此类的题,要看一下这类题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技巧,再回味一下,加深印象,触类旁通,长期受益。

  总之,孩子千差万别,家庭教育也就没有什么金科玉律,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时代在变,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家教的目标也在不断调整。做为家长,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才能适应变化的需要,尽好教育抚养的义务,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什么?

  一、孩子需要安全感。

  孩子一出生就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有没有足够的食物?会不会冻着?生病了怎么办?害怕的时候、不舒服的时候有没有人来回应和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的照料人会不会经常换?所处的环境是不是稳定舒服的?这些都影响着孩子最初的安全感。

  再大一些,小小的人儿开始有了更多的想法。当自己表现不好时,爸爸妈妈还会爱我吗?我在班里成绩不好,老师会喜欢我吗?我不小心做错了事情,会被大人骂吗?我有着和大人不一样的想法,他们会接受吗?大人对孩子的反应也影响着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不足的孩子会有一些行为方面的问题。有的大人反应自己的孩子总是喜欢吃手,总是黏着大人,不敢和别的小朋友玩。其实这些行为都和孩子的安全感不足有关,当孩子无法从家长那里获得满足时,他们会自己想办法来满足自己。

  二、孩子需要被关注。

  虽然很多父母意识到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也愿意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可是有相当一部分父母仅仅只是和孩子在空间上距离比较近,他们的心思并不在孩子身上。他们可能坐在孩子旁边,但是却投入地玩着手机或者想别的东西。

  越是这种情况,孩子越是不能安心地玩耍。他们会不停地喊大人,提各种各样的要求,那是因为他们渴望关注。大一点的孩子还会通过故意搞破坏来引起大人的注意,家长有时意识不到孩子内心的需求,总是说孩子事情太多、太淘气。

  其实,孩子只是希望大人能够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面对大人的心不在焉,孩子不知道怎么表达,只能通过一些行为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哪怕有的行为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带来的是大人的指责和惩罚,他们也要尝试。

  三、孩子需要被尊重。

  被尊重是人的一项基本需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重要的,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是被人接纳和认可的。但是孩子的需求往往会被大人忽略,甚至大人会无意间做一些不尊重孩子的行为。

  比如,大人带着孩子出去玩,遇到了别的小朋友。为了表示友好,拉近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大人总希望孩子能够把自己的玩具、食物等分享给别的小朋友。但是,有的孩子不愿意分享,大人如果强制孩子分享,就是不尊重孩子的意愿。

  生活中诸如强迫孩子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看什么书、玩什么玩具等等,这些都是大人不尊重孩子的表现。一个不被尊重的孩子也不会尊重他人,在和人交往中会没有边界感。孩子长期得不到尊重,他们会觉得大人不懂得自己,会在心里和大人越来越远。

  四、孩子需要被信任。

  大人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把房间打扫干净,于是自己的孩子做事总是马马虎虎;大人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于是孩子一和别人闹了矛盾就只会哭哭啼啼;大人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认认真真写作业,于是孩子在学习时总是三心二意。

  但是,这些问题的根本可能不在孩子,而在于父母。大人总担心自己的孩子做不好,要么反复唠叨和提醒,要么代替孩子去做,这样真的会让孩子长成你担心的样子。一个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是很难相信自己的,他们做事的时候也会紧张不安,越是这样越是做不好,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大人需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他们可能暂时做不好一些事,但是他们在努力在进步,总有一天会做好,甚至超出大人的想象。只有你能给他们足够的信任和时间,他们的潜力才有可能释放出来。

  不管你的孩子有多大,他们都需要安全感、被关注、被尊重和被信任。如果父母没有满足这些基本的心理需求,孩子在行为上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个总是喜欢吃手的孩子可能是缺乏安全感,一个总是闯祸的孩子可能需要大人更多的关注,一个不爱分享的孩子可能需要的是大人的尊重,一个学业成绩表现不好的孩子可能需要大人的信任。

  所以,当孩子在成长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找到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在分析原因的时候,大人首先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满足了孩子的这些基本需求,是不是自己的行为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同时,孩子是不断成长的,他们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大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并满足孩子的需求。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的孩子将是一个十分幸运的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也一定会有诸多意外收获。

【孩子成长需要什么】相关文章:

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02-16

孩子的情感需要---成长的烦恼10-06

成长需要什么作文02-09

成长需要什么作文02-09

成长,需要什么?作文11-30

夸奖孩子需要有什么技巧02-22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完整的爱05-06

孩子的成长需要拼爹吗?09-14

孩子用空调需要注意什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