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你了解孩子的气质特征吗?

时间:2021-12-07 18:25:49 幼儿教育 我要投稿

你了解孩子的气质特征吗?

    关于教育的说法总能听到不少,有人告诫说“千万不能管孩子”,也有人说“千万不能不管孩子”,弄得父母们手足无措,不知该相信谁。实际上,就像俗话说的“一样米养百样人”,虽然都处在相同的教室里,但是每个孩子的脾气秉性、社交表现、学习能力等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而气质就是指这种先天的、稳定一贯的行为表现方式。为此,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我们首先应该了解教育对象的气质特点,然后再根据他的独特气质进行教育。 

    在心理学界,一般认为儿童气质特征具有九大方面。这是专家对刚出生的婴儿就开始研究,一直追踪到他们20多岁后总结出来的。这九个方面是: 

你了解孩子的气质特征吗?

    活动量:是指在活动中,儿童动作数量的多少和速度的快慢。活动量大的孩子经常被误认为是“多动症”,他们每天睡觉的时间比较短,而清醒的时间却比较长。并且,即使睡着了也不肯安静,总是动来动去,有的小孩甚至还会掉到床下去。另外,给他洗澡、换尿布、理发、穿衣服、擦屁股等等都使父母非常头疼,因为他几乎没有一分钟安静的时候。相反,活动量小的孩子却很乖、很安静,他们不喜欢户外活动,总是愿意自己静静地呆着。要知道,人与人之间在活动量大小方面上的差别甚至可以相差400倍! 

    节律性: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每天的饥饿、睡眠和排便等生理活动是否有规律,也就是说:每天的睡觉、醒来、肚子饿、大便等的时间是否相对固定?数量是否相差不多(即时间长短、吃的量大小等)?有些孩子的这些生理活动从一生下来就很有规律,但另一些孩子则没有任何规律可言。 

    趋向或躲避性:指儿童对接受新刺激的最初反应特点如何,比如第一次见到陌生人是不怕生(趋向)还是哭闹不止(躲避),第一次吃新食物时是趋近的还是拒绝。这种特点对儿童以后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适应性:指儿童对首次遇到的新环境或新刺激的适应过程是快、中等还是慢。这种特点是指适应新事物的过程如何,与上述的“趋向或躲避性”的特点不同。刚开始在进入幼儿园或小学时,适应性不佳的孩子会感觉很痛苦,但必须学会克制,过了这个阶段也许就好了。

 

    反应阈限:指能够引起儿童注意或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刺激量。阈限,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名词,阈的意思是门槛。由于每个孩子的感官所需的刺激量可能很不一样,反应阈限较低的孩子比较敏感,他们睡觉时周围一定要很安静、没有灯光;尿布稍微湿了就会哭闹不止,要求更换。这也是婴儿哭闹的原因之一。 

    反应强度:指表达情绪反应时的能量水平,也就是哭或者笑的声音的高低。反应强度较大、哭声响亮孩子的负面反应也较剧烈,对亲子关系也有很大的影响。家里有个“夜哭郎”对于很多新手父母来说会烦恼有加,但是,也有相反的情况,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孩子的哭声也吸引了家长的注意力,使他们对这种孩子也更为关注。 

    心境:指儿童在睡醒后几个小时内的表现出主要情绪是正面、中性还是负面的。心境较好的孩子,脸上经常漾着微笑,比较招人喜欢。相反,心境不好的孩子则会每天哭闹不止、心情不佳。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外在表情和他的内在体验可能会有不一致的现象。有的小孩虽然心里很高兴,但是表面上仍然一脸的乌云,家长应该多加留意。 

    注意力分散度:是指儿童的注意力是否容易从正在进行的活动中转移。注意力问题可以说是一个父母反映最多的问题了。注意力障碍甚至是一种神经系统的疾病。但是,绝大多数的儿童都是正常的,有的小孩刚出生不久就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这种特点是天生的,是他的气质特点之一。 

    注意广度和持久性:也叫坚持性,是指儿童在从事某种单一活动时稳定注意时间的长短。有的小孩坚持性很高,很固执,到商场里他看上了某件玩具就一定要得到,否则不肯善罢甘休。但是坚持性低的小孩做事时则没有三分钟的热乎劲,兴趣爱好很容易转移。 

    除了这九个气质特征外,专家们还根据其中最重要的节律性、趋向/躲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将儿童进一步划分为“容易养育型”,“发动缓慢型”和“抚育困难型”三种类型。其中“容易抚育型”在儿童中大约占有75%,他们的特点是:生理活动有规律,容易适应环境、容易接触陌生人,心情愉快,活泼、好动。“发动缓慢型”大约占15%,特点是适应较慢,安静,对新环境或新事物表现退缩。“抚育困难型”在儿童中大约有10%,其特点是,日常的生理活动无规律,经常哭闹,适应能力差,表现退缩。还有很多研究发现,“困难型”的儿童长大以后很难适应学校和社会的生活,经常会表现出行为问题和学习障碍。 

    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于学生气质特点的了解更是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如果知道了这个学生是属于“发动缓慢型”,那么教师就不要以孩子不容易达成的速度加以要求,而是提前请学生做一些准备,这样就能够避免学生的挫折感,并且使自己的教育手段被更多学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