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我国幼教的市场特征与市场化管理

时间:2021-10-06 08:02:42 园长之友 我要投稿

我国幼教的市场特征与市场化管理

    由过去的政府财政全额拨款,转变到与个人共同承担教育成本,经营成分开始显现;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公立、民办等多元化办学模式,市场竞争机制逐渐形成,这是目前我国幼教事业发展的新特征。幼儿教育已成为一种“个人追求的渴求商品”,存在着“因贸易而带来购买者、贩卖者和中介者的商业利益”。因而有必要探索我国幼教市场的特征与市场化管理。

我国幼教的市场特征与市场化管理

    一、我国幼教市场的个性特征

    (一)幼教市场的共性特征

    首先,幼儿教育具有很高的投资收益率。幼教的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是相关、一致的,幼教的个人收益非常高,其社会收益也比较大。其次,可以促进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有助于形成高素质公民社会。第三,幼教产品的内涵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和深远性特征。幼教培养人才,传承和创造文化,带来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科技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其效益既深远又具综合性、全局性。第四,幼教产品具有品种与质量的验证滞后性。幼教的产品质量及应用价值往往要等到学生工作后才能.获得认识和验证。滞后性也带来多方面的问题,其中与消费者最密切的是教育投资的风险,由此带来名园效应,这种“羊群效应”很容易造成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有可能使整体的教育质量下降。

    (二)我国幼教市场的个性特征

    1.巨大的幼教市场与办学模式的多元化。为适应市场需求,我国幼教办学模式出现了多元化特征。如教育集团的兴起、公立幼儿园转制为民营、私立幼儿园与外资幼儿园的开办

    等,这些无不显示出目前我国幼教在办学模式上多元经营的市场化特征。

    2.公立与民办幼儿园在规模效益上的矛盾。尽管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但公立幼儿园目前仍占有我国幼教的主要份额,在办学规模、水平、质量、声誉上都是民办幼儿园无法抗衡的。由于公立幼儿园在体制上具有公益性,投入上受到一定的行政制约,法律上是非营利定位,运作上还不免受到一定的行政干预和管理限制,所以尽管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规模较大,但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以发展再生产,并且在投入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规模越大,设备、师资、园舍、图书资料等软硬件上的负担也越大,质量与效益受到影响,即规模而不经济;民办幼儿园体制灵活,市场化程度高,学费高,教师经济待遇较好,但水平、质量、声誉目前尚不如公立幼儿园,对大多数家长缺乏吸引力,有些幼儿园甚至招不足幼儿,所占市场份额小,相比公立幼儿园目前还难以形成“平分天下”的市场竞争格局,即经济而不规模。无论是规模不经济还是经济不规模,都不利于幼教的健康发展。

    3.非营利定位与市场环境的矛盾。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事业,是一项社会公益性、福利性事业,是非营利的。在目前幼儿教育逐渐融入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这一特点与市场环境的矛盾便日益凸现出来,尤其是公立幼儿园,这一矛盾更为突出。市场的最大特征是追求效益最大化。作为第三产业,幼儿园占有一定的经济资源,存在资本投入,但没有直接经济效益的产出,产出的是社会效益。这一特殊性,使幼儿园长期处于谋求充足、稳定的办学资金的努力之中。对于我国公立幼儿园来说,以一定的办学经费(额定的计划投入与学费收入)来应对干变万化的市场,以非营利定位来追求办学效益最大化、追求增强自身竞争力,正是其困惑与困难之所在。

    4.运行过程中各因素市场化的不平衡性。目前在我国公立幼儿园运行过程中,大部分因素已经进入市场竞争,如生源、师资、后勤等方面,此外,幼儿园品牌形象的建设、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都体现了市场化特征。然而,政府仍然是幼儿园的主要投资者,并对幼儿园的运行和管理拥有决策权。投资、运行、管理,这几个关键因素的非市场化或完全非市场化,以及产品价格的非市场化,使得幼儿园无剩余价值索取权、无产品成本核算要求和压力,追求的“效益”是社会效益,是提高幼儿园位次,位次的高低决定了获得资源的多少与质量的好坏,幼儿园之间的竞争实质上由政府来决定,这种各因素间的市场化程度的不平衡性,大大阻碍了幼儿园自身潜力的挖掘,也破坏了幼儿教育公平竞争的原则。

    5.经济效益追求的副业化。公立幼儿园的非营利定位、无剩余价值索取与薪酬国有标准,使得幼儿园管理和运作缺乏经济动力,在这种情况下,计划外创收和办学成为幼儿园的一条“合法”途径,正业创品牌,副业谋福利,成为幼儿园市场经营特点和内部激励机制的基础,如举办国有民办幼儿园、小学生托管班、蒙台梭利班、体操班等,借用正业品牌、资源,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补充教育经费不足,用于人员奖励和再发展。

    二、幼教要实行市场化管理

    市场化管理,并不是说将幼儿园管理市场化。幼儿园不可能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必然要受到社会各因素制约,同时又是文化与知识的传承、创造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其根本宗旨。所以,市场化管理的含义首先必须是依照教育规律办事,不能把幼/L园企业化,把幼教视作某类专门市场;其次,必须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承认在幼儿园、幼教中存在的市场因素,重视、分析、探讨其市场规律,恰当地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管理,以有效地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效率与效益,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旬J造性。

    (一)健全和完善市场环境,促进幼儿园持续发展

    1.建立市场规范,完善市场化管理机制。首先,应制定和完善与WTO接轨的幼教市场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和健全在竞争机制、质量管理、维权保障、中介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法规与机械组织,规范竞争行为,按不同层次、类型进行国际标准的教育质量评估和管理,保障幼教消费者的权益,规范幼教中介行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优化竞争环境。其次,从市场角度出发摆正管理位置。教育管理部门必须改变观念,从等级制管理走向社会共同管理,从公立教育垄断概念转向教育市场概念,完善教学评估体系、质量监督体系,建立以调研、服务、指导、宏观调控为职能的间接管理体系,发挥改革和发展的导向作用。

    2、根据市场规律,扩大幼儿园筹资渠道。办学经费紧张已成为幼儿园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目前,物价和教育部门规定的幼儿园收费标准显然过低。幼儿教育经费长期短缺,使许多没有得到政府和教育部门投入的幼儿园困难重重,难以发展。为此,一些幼儿园正在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如争取社会捐赠,兴办教育集团等,但从幼儿园办学资金的长期、稳定、充足的要求来看,这些途径也许只能部分地或短时地满足需求,建立适宜的幼教成本分担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3.加大市场调控力度,增强幼儿园的市场适应性。我国幼教的市场适应性在逐渐增强,但在全面加入WTO的形势下仍显幼稚。政府要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给予幼儿园更大的办学自主权,使其在规模、层次、方向等方面能够因地制宜、自主决定、自我控制、自觉;把握市场动向、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目前,幼儿园的竞争中,国际之间的竞争如综合实力、位次、形象等十分激励,但深层次竞争力度不大,课程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的竞争尚未完全进入状态,更未进入市场化阶段,改革意识仍显淡薄,市场竞争观念有待加强。因此要加大市场调控力度,实行课程互通、资源共享,加大师生流动,实行资源市场配置、资金市场化筹措,遵循市场规律操作,从而真正推动幼教深入改革创新,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质量、发展规模、提升水平档次和增强办学实力。

    (二)健全和完善幼儿园之间的竞争机制,增强幼儿园竞争实力

    1。幼儿园资源使用管理要市场化。应建立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的新理念,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优化配置、效益最大的管理目标。幼儿园资源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应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管理质量,在有法必依、有章必循的原则下,满足教学科研需要,调动各方积极性,建立成本核算制度,注重资本(包括无形资本)与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运作,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

    2。对教学与科研的过程要实行市场化管理。首先,加强市场调查和研究,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动向,制订招生计划,确立培养模式、办学特色,制订教科研计划等。其次,在教学、科研管理上建立竞争机制,如选课制、竞课制、课题竞标等,实行公平、公开竞争,以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和效益。第三,进行教学科研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教学科研是幼儿园经费开支的主要方面,必须引进成本与效益理念,在课程管理、工作量核算、课题申报与成果管理以及设备购置使用等方面,进行成本核算与效益评估。

    3.实行品牌管理的市场化。幼儿教育逐渐由“卖方”到“买方”的普及化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品种质量验证的滞后性,决定了今后幼儿园必须树立晶牌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维护、建设和经营自身品牌。质量是品牌的保证,品牌是幼儿园的生命。现在许多幼儿园自行举办各种分园,社会上也有许多企业、集团举办幼儿园,幼儿园已经进入市场,有的已经在品牌经营中获取了巨大效益。但必须看到,幼儿园的品牌性质还是以教学科研为根本;教学质量、师资水平、科研水平、幼儿园规模、教育技术与设备现代化、办学思想与教育理念、学术文化氛围以及学风、教风、园风、校园环境等是构成品牌的内涵。幼儿园品牌是历史塑造的,是经过专家学子的多年努力,以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教育理念、学术成就及教研成果逐步树立起来的。市场竞争格局要求幼儿园进行自身品牌形象的市场调查,有计划地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品牌的定位、设计、宣传和市场化经营,如进行名师、名课、名教材、名成果、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等“名”牌工程的展示,通过国际交流合作提升晶牌形象,在获取市场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和幼儿园形象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