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过年的习俗

时间:2024-03-04 18:46:27 志升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州过年的习俗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xx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x,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州过年的习俗

  苏州人的除夕夜

  除夕是个特殊的日子,它是旧的一年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所谓“一夜连双岁”。这一天里,人、鬼、神都有各自的角色,各项事项都含着除旧布新和趋吉避害的意蕴,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的希望和祈愿。

  年夜饭

  除夕之夜的一顿年夜饭,最为苏州人所看重。

  吃年夜饭还有许多讲究。年夜饭餐桌上的菜肴,都要有吉利的寓意。对苏州人来说,肉圆、蛋饺是必不可少的。肉圆象征团团圆圆,蛋饺色黄而形似元宝,寓有招财进宝之意。这天吃的菜都有讨口彩的叫法,菠菜因为梗长,所以叫做“长庚菜”,“梗”、“庚”同音,但“长庚”就有了长寿的寓意。青菜色绿,所以又叫做“安乐菜”。黄豆牙因形状像如意,所以叫做“如意菜”。线粉被叫做“金链条”……桌上往往还有暖锅,边吃边烧,热气腾腾,暖锅中的木炭,烧得红红火火,象征着家道的兴旺发达。饭里须预埋荸荠,吃饭时用筷子挑出来,叫做“掘元宝”。席间,一般不将鱼吃光,叫做“吃剩有鱼(余)”、“年年有鱼(余)”或“吉庆有鱼(余)”。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非常看重亲情的民族,平日大家在外奔忙,但到过年,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赶回家中团聚。吃年夜饭,正是亲人团聚,共庆一年丰收的时候,因此苏州人干脆就将年夜饭叫做“合家欢”。为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吃年夜饭时,如果有人确无法赶回家中,那么在餐桌上也要给他放上一副碗筷。

  守岁

  除夕之夜,苏州过去还有守岁的习俗,即一家人围炉而坐,谈笑欢歌,通宵达旦。

  据古书记载,早在隋唐之时,守岁之俗就十分盛行,连帝王宫廷也非常重视。唐太宗就写过好几首《守岁》诗,其一云:“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东京梦华录》也有关于守岁的记载:“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据古书记载,“痴儿呆女多达旦不寐。俗语云:‘守冬(冬至)爷长命,守岁娘长命。’”守岁竟能令爷娘长命,不知是何道理。席振起有《守岁》诗道:“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惜阴”,也许正是守岁能使人长命的谜底。后来,迎新和娱乐成了守岁的主题。

  苏州人守岁,要在屋里点上两支守岁烛,生花报喜,红光满屋,彻夜不熄。真是“烛花频送喜,儿女笑哄堂。”孩子熬不得夜,一会儿就哈欠连天,大人就诓说晚上有老鼠做亲。为了看老鼠热闹的迎亲队伍,个个孩子都硬撑着不睡,但要不了多久,便又都悠然入梦了,所以孩子们是始终无法看到老鼠娶亲的。

  压岁钱、压岁果子

  除夕晚上,家长有给孩子压岁钱的习俗。过去用的铜钱,中有方孔,人们就用红绳将钱币贯穿起来,有的将压岁钱编成龙形,放置在床脚。压岁的原意在压祟,禳祓灾殃,驱避邪恶。后来,其用意似乎转为吉庆祝祷了。苏州过去还有给孩子送压岁果子的习俗,压岁果子就是橘子、荔枝,“橘”、“荔”和“吉利”同音,即取以为贺。再后来,压岁钱纯粹成了给孩子钱钞的经济行为,至此,压岁钱已经本意全失。

  孩子平日不易有钱,过年时有了一点可以自己支配的钱钞,当然十分高兴。清人吴曼云有《压岁钱》道:“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饧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活画出小儿有了几个钱,又想买这个,又想买那个,兴奋难眠的景象。

  节账

  过去,在苏州的经济贸易场中,以端午、中秋、除夕为索欠之日,叫做“三节账”。除夕一节,最是苛严,一年旧账都要还清。因此自薄暮至于晓旦,讨债的人手持灯笼不绝于道。蔡云《吴歈》诗中写道:“无地堪容避债台,一年积欠一宵催。店门开到质钱库,还点灯笼走一回。”据说虎丘后山原有赖债庙,欠了债又无力归还的人,无处躲避,便可至此藏身。俗传,除夕夜不许来此讨债,否则躲债者将群起而攻之。

  大年初一起床放爆竹,开门爆竹三声,谓之“连升三级”。在之后的新年里的每天早晨几乎都吃圆子、春卷、糕点等新年点心。例不吃粥。这一日的其它一些忌讳,流传于今日仍有沿袭。

  农历正月初五是“路头菩萨”(财神)生日。商家更加急切地想要巴结这位财神爷。街头巷尾接神的爆竹声此起彼伏,较之除夕夜迎新有过之而无不及。

  按典当行的规矩,喝路头酒时鸡头向着谁,谁就被辞退了。而当时苏州典当行朝奉多是徽州人。所以又有“徽州朝奉怕吃鸡”的俗语。

  现代苏州生活中,传统文化愈演愈烈,且动静最大的恐怕就是诗中所说的“接路头”了。虽然仪式已经被简化到几乎寻不到原来影子的程度,可是年年岁岁接财神的爆竹烟花却依旧将苏州的夜空照耀得如白昼一般。

  按照苏州民间的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家家户户都要吃年糕,走进古城小巷中的任何一个老屋,慈祥的苏州好婆总会热情地端出一碗糖年糕,并不忘说上一句吃了糖年糕美满生活节节高。但苏州人吃年糕更主要的是怀念春秋时期的吴国大夫伍子胥。

  相传年糕是从苏州传开的。春秋战国时期,苏州是吴国的国都,越王勾践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吴军困守城中,炊断粮绝,于是在相门外掘地取粮,发现城砖是用糯米粉做的,原来这是伍子胥在建“阖闾大城”时嘱咐的,这些糯粉救了全城百姓。苏州人民为了铭记伍子胥的功迹,就在春节这一天,家家吃年糕,以此来纪念他。以后,这种习俗流传下来,直至今天。

  年糕

  苏州年糕的造型与城砖相似,而且煮后不腻,干后不裂,久藏不坏。苏州的年糕分为猪油年糕和红、白糖年糕。红、白糖年糕, 糯甜,色泽白亮,蒸透揉韧,水煮不腻,油煎香甜,久藏不霉。猪油年糕有玫瑰、桂花、枣蓉、薄荷四种。其特点色泽鲜艳美观,肥润香糯,食而不腻。它独特的食用方法是将糕切成薄片,沾上蛋液,入热油锅内氽熟即可食用。

  坐落在观前街上的百年老店“黄天源”所产年糕最具盛名,桂花糖年糕、玫瑰猪油年糕不但用料讲究、制作精细,而且色泽鲜艳造型美观。每当春节“两糕”上市之际,不但是苏州本地人,而且大批外地旅游者排队待购,场面颇大。据黄天源的点心师介绍,黄天源糕团在香港裕华国贸公司展销时,还出现了港胞争购、警员维持秩序的盛况。

  苏州过年的习俗

  1. 开门爆竹:

  春节期间,苏州人会在一大早放三次爆竹,这被称为“高升三级”,象征着一年的好运和顺利。

  2. 烧香拜佛:

  当地人会在春节期间按照黄历指定的方向出门,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宇烧香祈福,有时甚至要连续参拜十座庙宇,这种习俗被称为“烧十庙香”。

  3. 掸檐尘:

  在春节来临之前,苏州人会进行大扫除,意味着除去旧年的霉运,迎接新年的好运。这个习惯通常在农历十七或十八日进行,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4. 送灶神:

  每年的腊月二十四,苏州人会祭拜灶神,这一天被认为是灶神回天庭述职的日子。人们通过祭拜希望灶神能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些好话,带来吉祥。

  5. 蒸糕团:

  送走灶神之后,家家户户都会开始制作年糕和团子。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升,而团子则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苏州过年的习俗】相关文章:

扬州过年的习俗11-02

龙年春节的习俗02-01

有关春节习俗的诗句02-02

各国各地的春节习俗04-11

春节的习俗英语翻译02-10

有关上海的春节习俗03-17

无锡春节传统习俗07-22

苏州病假工资规定11-02

描写苏州杭州的诗句12-08

关于春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