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

时间:2022-01-11 18:29:28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课题开题报告(通用8篇)

  艰辛而又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前大家都要写毕业设计,而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好开题报告,来参考自己需要的开题报告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题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题开题报告(通用8篇)

  课题开题报告 篇1

  我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课题,是江西省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HD09-042)。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开发新型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省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学校率先建立局域网,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多年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校园网络,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全校各年级都有教室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和电视机,上课教师可借用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和新型教学方法的探讨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和借鉴。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六、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内部印行,争取正式出版)。

  2、专著:《扣开未来之门——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方法研究》(争取正式出版)。

  3、电子出版物:《江西省乐平中学优秀网络课件选》(若干辑)。

  七、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三年,即20xx年1月至20xx年11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20xx年1月——6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2、20xx年6月——20xx年6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20xx年6月——xx月),主要工作: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轮(20xx年xx月——20xx年9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第二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三轮(20xx年9月——20xx年6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学科实现质的跨越;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写出第三期研究报告并接受中期检查。

  第四轮(20xx年6月——20xx年11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出论文集;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将本课题分为四个研究小组,分别在信息技术、理科类、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逐步互相渗透、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立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3、20xx年6月——20xx年11月,结题验收,主要工作: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根据成果奖励优秀参研人员。

  八、本课题组成员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张培杰:成员:徐长才,洪育平,程建华,蔡金松,胡乾斌,雷鸣,张鉴才,彭琴英,王志坚。

  2、课题研究小组

  第一研究组:组长:徐长才 组员:胡乾斌,雷鸣,张鉴才

  第二研究组:组长:洪育平 组员:张鉴才,彭琴英,王志坚

  第三研究组:组长:程建华 组员:雷鸣,张鉴才,彭琴英

  第四研究组:组长:蔡金松 组员:胡乾斌,彭琴英,王志坚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课题开题报告 篇2

  一、课题名称

  对我校20xx级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跟踪调查。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必要部分,是培养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关键。同时初中课改已进行好几年了,而且大部分老师都能够采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对本校20xx级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跟踪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考试以及作业布置的看法,了解他们历史学习的质量以及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力求为我校初中历史教学和改革实践提出适合校情和学情的可供参考的依据和建议,并进一步提高我校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该课题研究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资料查询和网上搜索,发现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也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大多只是理论上的论证,泛泛而谈,而且调查范围也很广,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针对性。近些年人们也发现了这方面的问题,开始走校本教研的路子。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符合当前的教学理论,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校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体水平。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向独立,走向终身学习的道路,只有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被培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走向自觉学习,才能实现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乐于学服务。

  五、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研究目标: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期使得我校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内容: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历史学习、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考试和作业的看法,了解他们历史学习的质量以及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找到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方法:

  ⑴调查研究法。从我校20xx级学生历史学习现状调查研究入手,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典型访谈和专题调研,获取有效的信息与分析问题的数据。

  ⑵统计分析研究法。即从学生中获取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并做成统计图表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研究结论与改进意见。

  ⑶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分析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及时总结实验的经验和亮点,及时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课改实验的工作意见和具体对策。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课题参加人员的分工时间内容

  第一阶段:20xx.3~20xx.7准备阶段:搜索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交流、讨论,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确定研究课题,确立课题组负责人和实验教师,撰写实施方案,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20xx.8~20xx.2实施阶段:

  (1)精心制作和完善调查问卷。

  (2)确定每班历史成绩不同等次的学生做访谈的对象;

  (3)做好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

  (4)做好受访学生的书面记录并分析。

  第三阶段:20xx.3~20xx.7总结、结题阶段:汇总、整理课题实验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呈现研究的理论成果。

  课题开题报告 篇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已不再重视板书。甚至上课不写一个字,只用鼠标一路点击,一堂课就结束了。久而久之,没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教师也不再使用黑板。即使用板书,也毫无章法,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杂乱无章。学生得不到规范化书写的示范,对课堂内容无法把握,更得不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研究此课题能引起语文教师对板书的重视,使这项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提高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板书对于教师来讲是一项基本功,对于语文教师来讲更是如此,规范、工整、美观的书写更能展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精巧的板书设计更能显示语文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2、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优秀的板书设计必定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完成的,课堂上,随着板书的逐步呈现,教学思路、知识体系、文章结构、文章思想内容、文章美点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把握也就更容易,教学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3、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影响与熏陶作用。语文教师长期坚持规范、工整、美观的板书,对学生能起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学生也会模仿老师的书写,从而使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工整。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板书设计是指教师上课前制定的在黑板上书写的计划,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设计。它运用教学直观性原理,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精心构思,以精要、形象、醒目、简洁的文字或图形显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本课题主要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2、艺术性是指人们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所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那么,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是指语文教师在板书设计的过程中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它主要包括板书布局艺术、板书书写艺术、板书构思艺术。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水平的高低显示了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和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3、研究方向和角度。本课题从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出发,力求通过学习、讨论、实践,着重探索语文教学板书的布局艺术和构思艺术。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开题阶段(选择课题,申请立项,搜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负责人:董贵钰)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1、研究初期)完成当前本校语文教师板书设计水平及现状调查(座谈、问卷调查;贺娟维老师负责),语文板书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习(制作课件、座谈交流;董贵钰负责),语文板书设计案例交流(语文教师自己设计板书并附设计说明;参与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2、研究中期板书设计艺术研究。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板书布局艺术探索。参与研究教师认真研究板书的布局艺术,写出小论文,并附自己板书设计案例和设计说明。(康小刚老师负责)

  (2)板书构思艺术探索。参与研究教师认真研究板书的构思艺术,写出小论文,并附自己板书设计案例和设计说明。(张利老师负责)

  (3)中期汇报。准备汇报材料(前段研究工作记录资料以及汇报ppt课件;董贵钰负责)

  3、研究后期(参与研究教师撰写论文,参与研究教师汇报课。(参与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完成结题报告。(董贵钰负责)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预计包含以下内容:语文教师板书设计水平及现状调查问卷及报告、语文板书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习材料、语文板书设计案例、板书设计布局研究小论文、板书设计构思技巧小论文、汇报课板书设计及说明、板书设计艺术研究论文。

  课题开题报告 篇4

  一、课题名称:

  《如何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目的

  “三xx”教学模式真正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可是就中学生课堂来说,提问意识弱、提问水平低、对老师的话不敢有任何的质疑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改变不了。尤其在中学物理课上,表现的很突出,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一系列新问题。其实新课程呼唤会问的学生、会质疑的学生,更呼唤有心于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教师。但是,在本人长时间的观察和调研当中,无论是“新课改”还是“传统教育”都只是涉及到了现代教育的皮毛,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在物理课程中表现明显。

  教师过多的提问压制了学生发问的欲望,阻碍了学生发问的机会。正是在老师的这种精心诱导下,学生慢慢散失了自己探究知识的动力,正是在老师的这种层层逼问中,学生逐渐失去了疑问的主动权。多元思维被一元思维所替代,致使学生没有发挥自己质疑能力的空间和动力。手段被目的化,教学成了一种过场,学生根本散失了自己的思想。

  “三xx”教学模式下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因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质疑精神。只有敢于疑别人之不疑,不满足已有结论,不迷信权威的仲裁,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有创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通过“问题——探索——解决”强化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研究的意义

  在现有的对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中,往往侧重理论性的分析,操作性不强。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对策,丰富教师教学的研究,促进该研究的全面化、深入化;具体研究不同类别的高中生的需求特点,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论对教师激励学生问题意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高中生质疑意识的发展和思想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创新性人才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能不懈地探索答疑的能力。对于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些研究是本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查的形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了解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因教师授课情况、态度、时间等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的反应特点。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离不开质疑,问题意识的提高可促进学习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提问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在融入社会后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师应利用教学环节中的各种途径,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问题意识它包含四个要素:①主客体要素:主体是指具有社会性的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客体又称为认识对象,简而言之,它是人的认识所指向的目标,具体地说,认识对象可以是一种进入认识视野的自然、社会、精神等各个领域的事物和现象;可以是主体考虑加以解决的问题,包括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各行各业、不同领域、不同范围的问题,全局性、战略性的或局部性、战术性乃至操作性的问题等等;也可以是主体酝酿创造或改进的某种产品,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社会关系产品,以及塑造人才这种特殊的“产品”等等。②需要要素:认识对象要适应人的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或存在于人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成为人们的思维对象,值得人们去“打破沙锅问到底”。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教授李跃兹指出:“认识到某种社会需要是在创造发明活动中迈出的第一步”。③优化要素:主体对现状的不满或否定并想方设法去改进或主体欲从被打破的,处于不平衡的认知结构状态过渡到有序的、平衡的认知结构状态。④动力要素:问题意识能否最终达成依赖于主体是否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顽强的创新意志。狭义的问题意识概念主要是针对动力要素而言的,就是指主体怀有探索情境真实问题的强烈欲望。

  美国著名的认知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体现了通过教师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惑,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产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愿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态度和创造思维,可以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形成一套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早在二十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重点的“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学四个阶段的观点,即:“确定问题情境—提出解决方案—搜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其策略主要是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学生学习的知识采用类似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这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造就了一大批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很强的人才。

  四、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分两个层面表述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主要了解高中生听课时的思想动态,是否有过问题意识。

  (二)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特征。

  学生有疑问或者想提问的具体表现,和他们质疑能力的强弱。

  (三)高中生问题意识与思维品质及学习效果的关系。

  (四)提高高中生物理学科问题意识的对策性建议

  从学生方面入手,从老师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

  第一阶段:XX.3~XX.4准备阶段:

  收集整理有关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

  第二阶段:XX.4~XX.5实施阶段:

  (1)在实际课堂教学和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经验,并随时进行反思,并及时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2)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个案分析法随时记录研究的步骤、心得体会、典型个案、案例。

  第三阶段:XX.5~XX.7总结、结题阶段:

  汇总、整理课题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研究在参阅学生质疑意识的文献资料的前提下,运用统计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本校师生的整体情况,同时结合性别、年龄、求知欲特点。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的中学生质疑特征,提出以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质疑能力。

  课题开题报告 篇5

  一、开题活动简况:

  时间、地点、报告人、评议专家(姓名、单位、职称,不少于3人)、参与人员等。

  二、开题报告要点:

  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简况;研究目标、实现目标需研究的问题,针对问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进度、预期成果、组织分工、经费分配等(3000字以内,可加页)。

  学科作文: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历程,让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为学习而写作——介绍美国的一种写作实验方案》一文中介绍: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的教师正在探讨一个新的课题——把写作作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工具。他们认为:写作不但是写作课上的练习,而且是学习其他课程的一种手段。写作应该成为跨课程的学习工具。写作是“书面上的选择”。(作者使用“选择”一词。意在排除像抄书这样的书写活动)包括记录要点、列出纲目、记下观察情况、表达感受,它们和写散文、写故事等的写作行为是一样的。每一个写作者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他们正在学习的东西,写作练习实际上是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方法。他们认为:语文教师和各科教师相互配合,只要方法得当,就能成功地运用写作这一手段去促进学习。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和聂恰耶娃强调作文训练与各学科教学的联系。他们认为: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作文形式。同时,他们还要求让学生在各个学科中寻找丰富的写作素材。他们认为:作文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而且应该成为加深理解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专家评议要点:

  专家组通过审议开题材料、查看相关资料、听取主持人报告、课题组答辩,对课题开题报告进行了可行性评估,形成一致性意见:

  小学学科作文教学研究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切入点,开辟了新的写作资源,形成跨学科教学理念,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内涵。该课题的研究开创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新路子,是一个颠覆性的新的教学实验,指导学生用另一种视角看世界,了解世界,提升了学生生命的成长素质。课题主持人从2001年开始思考学科和作文整合,并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实验,取得了丰厚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科作文理念,在国内类似的研究不多,通过中国知网搜索,仅有两篇关于学科作文的论文,其中一篇是莲花小学课题组的文章,该课题从作文的基本特征出发,从学生的作文困惑入手,符合新课改精神。该课题采用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恰当适用,课题研究方案切实可行,课题预期研究成果令人期待。为了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确保课题顺利达成课题目标,专家组建议:

  1、进一步明确学科作文的内涵,从学生、学科、作文三个层面切入,准确定义学科作文的概念。

  2、课题研究目标高了一点,整合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学科整合的方式,形成作文教学的合力这是可行的,但形成大语文、大作文教育思想不是一个实验周期可以做到的。课题需解决的问题不能太多,应该少而精。学科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放到下一个研究周期进行,学科学习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更是理论性强,作为小学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

  3、应该加强个案研究,选好个案研究对象,及时收集个案的信息,不断分析总结,确保课题实验数据真实、有效。

  四、重要变更:

  根据专家评议意见,结合课题实际,课题组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讨论,对课题研究作出适当的调整:

  1、关于概念界定:学科作文: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历程,结合语文课标要求的年级作文训练点,教会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

  进一步明确学科作文要结合语文课标的要求,兼顾学生的作文训练要求,把作文训练要求和学科内容结合起来。

  2、关于课题研究目标:第一个目标删去“形成大语文、大作文教育思想”。对应的研究问题删去两个:学科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学科学习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

  重新调整为:

  研究目标:

  整合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学科整合的方式,形成作文教学的合力;转变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强调作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师作文教学的研究能力。

  让学生逐步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积累学科生活素材,善于把握课堂上精彩内容。能在各科的学习中有意识地把作文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能把各科学习中的见闻、感受、思考、想象、困惑、探索、研究用文字如实记录,在快乐作文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实现目标需研究的问题:

  (1)作文教学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研究;

  (2)学科作文教学的一般流程研究;

  (3)各学科作文形式研究;

  (4)学科学习和作文关系研究;

  3、研究方法突出个案研究、行动研究,把方法顺序重新调整为:个案研究、行动研究、调查问卷、文献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篇6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恰当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励其前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对于课堂评价来讲,评价语言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课堂评价是师生情感交融的无形通道,是促进知识建构的有效阶梯。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后,如能及时地得到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层次需要作出积极努力。

  在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评价语言过于贫乏。教师的课堂评价总是“很好”、“真棒”、“好极了”等语言。

  2、评价语言夸大其词。“棒、棒,你真棒”的夸奖声。一些简单的问题,也会掌声雷动。

  3、评价语言过于苛刻,对于学生回答的答案与自己预设的不一致时,教师不仅没有给予肯定和引导,反而给予讽刺意味的消极评价。

  4、评价语言含糊敷衍。学生回答问题时,常出现矛盾或不确切的情况。对于学生模棱两可的答案,教师常常会把问题抛给学生讨论,或者干脆就不了了之。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或学生回答得不太准确时,教师一般都置之不理,或者含糊的给予评价。

  针对现今课堂中教师评价用语存在的一些弊端,改变教师评价观念,把握评价的时机,合理的、充分的运用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及时的激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使数学课堂呈现勃勃生机,充满活力。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课堂评价用语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教师以口语形式,对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做出的即时反馈性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它具有针对性、指向性,是旨在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言语。小学数学教学评价除了具备一般课程评价的.特征外,还受小学数学独特的学科性质和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水平的影响,在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类型、评价分析等方面都表现出其独特之处。评价的方式也有多种: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等等。

  本课题研究以考察目前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用语的现状作为探讨的起点,旨在通过调查当前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用语的现状,分析其特点,对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评价用语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对已有的良好课堂评价用语经验进行总结,并对今后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用语提出策略性建议,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课题开题报告 篇7

  一、国画及其教育的现状

  常言道:“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中国画作为美术学科中独具表现形式的民族绘画,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是中国文化、哲学、审美情趣、智慧的大综合,区别西方概念的纯绘画。那中国画继承状况如何呢?一个中国学生去国外学习美术,但外国人告诉他,真正的艺术在中国。然而现在确实学习外国的美术教育多于中国画,高考的科目全是西洋画、艺术院校的国画专业课程有的结合西方课程失去了国画特有的特点,更可怕的是有的艺术院校因国画专业就业率很低,取消了国画专业,这样大部分老师对国画不够了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教学是不少美术教师感到为难的课题,原因有以下几点:(1)国画教学的过程比较繁琐,一节课40分钟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工具准备、知识传授、技能学习、乐趣的培养、体验实践、卫生……)。(2)小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较弱,对笔力、意境等一些抽象的名词不易理解,教学上颇有难度。(3)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扎实,对国画的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4)教材中对于国画课课程安排偏少、不集中,开展国画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二、小学阶段的国画课程及分析

  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阶段的国画课程有:《彩墨游戏一》(三年级上册)、《彩墨游戏二》(三年级下册)、《用彩墨画鸟》(四年级上册)、《用彩墨画鱼》(四年级上册)、《娇艳的花》(四年级上册)、《动物的脸》(四年级下册)、《山水画》(五年级上册)、《有趣的汉字》(五年级上册)、《花鸟画》(五年级上册)、《有特点的人脸》(六年级上册)、《戏曲人物》(六年级上册)、《画故事》(六年级下册)共十二课。三年级是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运用点线面来体验趣味性。四五年级是尝试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技法,表现自己对花、鸟、鱼、虫的认识与理解,体验笔墨趣味。六年级运用笔情墨趣来创作生活。

  三、选择国画为课题的理由

  1.中国画具有广阔的胸怀,能容纳百川。

  2.字如其人,我认为画也如其人,画品即人品,其人不正,其行不远,能对孩子的人格品行进行教育。

  3.符合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4.让国画成为大众教育,“从娃娃抓起”,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途径,增强学生的民族感。国画的延续往往是通过一代代地传授学习得以实现的而中小学学生又是接受这种传授的主要对象。我们沿着历史发展的规律,今天做好国画教育,明天后继有人继续做国画教育工作,相信,国画艺术会在中国民族文化发展轨迹上开出继续传承、更加绚丽的花朵。

  5.我校要营造书香氛围,学生对诗歌理解水平较高。

  6.教师虽然不是国画专业毕业,但认真学习、钻研、请教,相信能胜任教学。我校专任教学副校长王立峰书法、篆刻都很在行,可以随时请教。

  四、我校的现状和实施途径

  东方实验小学是新建5年的学校,低年级学生多,高年级学生少,而且半路转来的多,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弟,基础相对弱,美术教师有4位(王锐、乌丽雅斯、孙海珍、金萍)。

  具体措施如下:

  1.先从每个班级选出约2名基础相对好的学生,在每个星期二到五第七节课进行培训,最后成为班里的“领头羊”。课程不脱离课本的意图。低年级1~2年级主要以彩墨游戏的方式接触中国画、熟悉中国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刚开始接触中国画时能感受到乐趣,对学习充满了期待,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主要参考对象为吴冠中的作品。3年级从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入手,以简单的线条画出有趣的图像和表情,同时贯穿并应用简单的国画理论(墨色、用笔、干湿)。4~5年级以具象的为主,鸟、鱼、花、动物为主。6年级根据生活创作,可以画人与人的组合、人和环境的组合故事。

  2.每个学期定期开展国画讲座(可以由优秀的学生担任,也可以聘请知名学者)。

  3.多让孩子参观画展,多利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提高自己,为国画作品多又质量好的学生举办个人画展,邀请全校师生及家长参观,增强学生创作的动力。

  五、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教师根据实验研究中总结的经验,编写专著、培训、撰写论文,成果展示,并将有价值的经验在全区推广。

  1.提交科研论文、撰写研究实验总结报告。

  2.提交研究实践中相关的电子成果资料,集册和个册成果展示等。

  3.出版专著地方特色初中校本课程《校园国画》及国画欣赏读本。

  4.通过活动课、课堂教学、公开课等形式,开展国画教学实践,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体系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整理、汇编活动案例、优秀教案及孩子的感想体会,随时随地了解各大杂志的国画比赛信息,交流、展示本校的阶段成果,为交流、提升搭建平台。

  5.收集校外美术培训班的国画作品,交流学习技法,提高思想认识,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其他学生也学到了新知识。

  6.整理各种活动照片,编辑国画课题等活动影像资料。

  课题开题报告 篇8

  一、选题缘由

  我长期带小学数学,且一直教的是老教材。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老教材就是单一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可能导致优生认为太简单满不在乎,中等生认为刚合适容易满足,差生认为太难失去信心的局面,使学生思维受到局限,课堂气氛冷清,无法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自从去年秋季学期我使用新教材后,豁然开朗,原来新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值得认真研究、探讨。

  二、研究意义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有以下几大功能。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信息,并能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解答,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现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合作的机会,也让学生聆听他人的想法,启发自己的思维。

  (三)建立模型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

  (四)培养能力

  有效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团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馈教学信息

  有效的情境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都是可通过学生发现信息,解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们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六)促进课堂教学

  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是轻松而快乐的。

  三、文献综述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关心学习。

  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知识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由学生自己通过主动动探索得出论。

  2、“思维”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让儿童多动手操作、多观察。

  3、课堂教学论

  《新课标》指出: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四、研究步骤及措施

  1、理论学习和收集资料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深入学习有效情境的有关理论,掌握创设与利用有效情境的方法。

  2、研究分析资料阶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

  通过现场看课、网上查找、杂志阅读等方式收集专家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通过听普通教师的课并进行现场录音(包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录音)收集教学实录并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然后根据理论分析,制定出对情境教学的参照目标,总同类型的课不同的策略方法。

  3、自我实践阶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根据阶段分析研究的果,进行对比性实践,总性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和反思,验证阶段性研究的成果。

  4、总、题阶段(20xx年6月)

  回顾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根据实践检验的情况进一步深化研究所得出的论,写一份有计划、有实施、有案例的关于课堂情境教学的研究报告,展示一堂运用研究论所驾驭的课堂。

  五、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课题研究主要利用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法等方法进行。

  (1)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3)经验总法。广泛总实验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六、成果预测及题报告构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有效地创设与利用情境教学的能力,以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对照研究、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水平。

  4、通过对课堂教学环节的个案研究、分析,总出情境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主文、尾语和附件等5个部分。

  (一)标题

  课题名称和文种—题报告

  (二)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作用意义。

  (三)主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课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

  (3)课题的评价性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提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

  备课组、教研组、教科室评价———综述各级组织对本课题的意见,并注明典型评语。

  实践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

  本研究希望得到支持

  录像设备、录音设备、网络设备、同事之间、文献资料。

【课题开题报告(通用8篇)】相关文章:

数学课题开题报告02-10

课题开题论证报告范文02-10

开题报告课题研究价值02-10

大学课题开题报告(2)02-10

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02-10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例02-10

教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02-10

教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02-10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格式(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