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读书笔记1000字

时间:2023-11-01 08:56:31 丽华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矛盾论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10篇)

  导语: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矛盾论读书笔记1000字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矛盾论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10篇)

  矛盾论读书笔记1000字 1

  偶然的机会,让我上网看到一则报道“在“中国书店2010年秋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一册1944年5月晋察冀日报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以21.28万元成交。”在当时,这则新闻同样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从我的角度,我并不能随意评价这是“物有所值”还是另一个炒作的结果,但这则报道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全本《毛泽东选集》收编了毛泽东从抗战开始到1944年6月间的著作29篇,约五十万字,分成五卷:第一卷五篇,关于国家与革命的论著;第二卷十一篇,关于统一战线的论著;第三卷三篇,关于战争与军事的论著;第四卷三篇,关于财政经济的论著;第五卷七篇,关于党的建设的论著。其中包括:《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持久战》、《论合作社》、《反对自由主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其中《矛盾论》让我印象深刻。

  写作背景

  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8月,在当时,由于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得抗日的局面得以到来,又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花费一番大的力气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统一全党的思想。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对建党16年来中国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我们党从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对任何国家的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特别是中国革命,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死板教条式的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片言只语,更不能照抄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做法,只能在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出适合中国革命的路子来。

  主要内容

  1、从宇宙观的高度,发挥了列宁关于两种发展观的思想,不仅指出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而且指出形而上学是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书中还阐明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全面论述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该书从 5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论,明确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 。并提出了“ 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的论断。

  3、论证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认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观依据,规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义,说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论意义,并论述了矛盾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根据和条件。

  4、具体地阐明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对立的'互相排斥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5、分析了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指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阅读感悟

  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我便喜欢上了毛泽东的文章,首先是因为他的行文用笔,简单却深远;朴实兼明了;灵活又明辨。过去,在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中,涌现过一批农村老太太学习积极分子,人手一本《毛泽东语录》,老三篇甚至是老五篇都能背诵,而且毛主席语录可以背诵许多,其实农村的老太太有多少文化呢?原因也就是毛泽东的言语结构简单,但说的道理却非常的深远。“动笔皆因问题起,笔墨尽为民用。满篇全是活思想,历史发展靠群众。五帝三皇骗过客,千古英雄惟陈胜。仙山琼阁南柯梦,人生快乐是斗争。”正因为这样,看起来总有那份共鸣。中近代的白话文运动中,虽然毛泽东不是发起者,但他的白话文我以为是最。读完《矛盾论》这份感觉更加强烈。

  参加过四六级考试的人都知道,在写议论文时,我们们通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 “As the saying goes, Each coin has two side. Nothing would be the exception.”同样的,在世界上,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从种种历史教训中总结出经验,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形而上学那一套,因为它是不切合实际的唯心主义的理论。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的永远不变的。”从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看什么事物,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再有,任何事物都有着它一定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问题就存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就决矛盾,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如此。因此我们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是要从内部去挖掘、去研究、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句话,毛泽东同志说道了点子上,“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不是吗?在旧中国,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此时,诞生了代表全中国全体受剥削、受压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给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这些都充分印证了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因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只有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经说过:“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英雄所见略同。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一切从实际出发”才是王道。

  这一观点同样可以为我们所运用。正因为我们的世界充满矛盾,我们存在与这个世界,必然要适应世界的矛盾,接受事物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句不可忽视的话。

  正如,我们从小有很大梦想,当上音乐家、科学家等等很伟大的职业。但随我们慢慢长大,不难发现,有些梦想会与我们愈行愈远。实践与理想的矛盾也就在这时展露无疑。在这个时刻,摒弃死脑筋,从实际出发,考虑自身能力即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付诸努力拼搏,成功那只是早晚的事。

  另外,不要因为别人的成功而心存羡慕,更不用嫉妒,一切跟着别人的步伐走。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都有差异性,适合他的方式或者机遇并不一定正是你所需要的,只有不断的领悟事物所存在的矛盾,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找到适合自己实际的一种状态,才能适宜地解决矛盾,获得人生的进步。或许,进步只是一点点,但在不断遇到矛盾与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总有一天会有质的飞跃。

  读完这本书,或许我所感悟的毛泽东“矛盾论”思想并不全面,或许还很是肤浅。我领悟到或许尚且与别人不同,与毛泽东同志的初衷相背,但我所想表达的是,只要我的认识对与我的发展有所帮助,我就没有白读这本书。《矛盾论》对于我以后的人生也会有很深远的影响。

  矛盾论读书笔记1000字 2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系统地论证了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和核心。在《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今天读《矛盾论》,它的哲学思想,使我的认识的到了升华,对我个人思想发展是根深蒂固的,对我的个人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具有深远影响。读此篇文章,感想颇深。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首先阐明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两种宇宙观的对立。这两种对立的宇宙观是人们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与此相反,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为我们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指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毛泽东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差异就是矛盾。“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也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矛盾的特殊性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在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要用发展、全面的观点,多方面、多层次分析和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既要分析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和同一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矛盾的特殊性,又要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和与之相联系的矛盾。

  针对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指出,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的各种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要区分其主要的和非主要的;矛盾的双方,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必须区分其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为我们指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指出:“矛盾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对不同性质的矛盾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

  针对矛盾的同一性问题,毛泽东指出:“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种矛盾是现实的矛盾,矛盾着的双方互相依赖、互相转化是有条件的。同时指出,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往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客观事物中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一切矛盾都以一定的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中存在斗争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个性中存在共性,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在实践中,必须具体研究各种矛盾斗争的具体情况,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

  矛盾论读书笔记1000字 3

  这是一篇毛主席在1937年8月写的文章,主要是为了克服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今天,对我们学习唯物辩证法有很大的帮助。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就是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与统一法则。要想深刻的理解矛盾论,就要理解矛盾论的诸多特性,包括: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一、 两种宇宙观

  两种宇宙观,历史上人们对宇宙发展法则有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

  形而上学是指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增减和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于外力的推动。世界上各种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从它们一开始存在的时候就是如此。后来的变化,不过是数量上的扩大或缩小。他们认为一种事物永远只能反复地产生为同样的事物,而不能变化为另一种不同的事物。就是说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二、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强调所有的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矛盾决定的;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每个事物生命周期内都包含着矛盾,例如:人的一生中充满了矛盾,人年轻的时候没有钱,等岁数大了,有了钱,却没有了青春。这就是说,我们思考任何事情,都要从两方面来看,即看到有利的方面,又看到不利的方面,这样看问题就比较全面了。

  三、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除了具有普遍性之外还具有特殊性和相对性,每棵树不一样,每个人不一样,每件事情当然就更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毛主席提出总的解决办法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文中提到的矛盾的普遍性是隐含则矛盾的特殊性中的。

  就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从实际中积累经验,形成理论。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从而不断完善丰富理论。

  矛盾特殊性包含的5点内容:

  1、 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例如:猫与狗不同,就是因为这两个动物彼此具有特殊的矛盾。正是因为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因此研究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方法,这样就有了不同的学科,研究物理和研究化学的方法就有很大差别。人和动物的矛盾就不一样,人要考虑学习,事业,婚姻,子女教育。

  动物则不需要,吃饱了不饿就行了。

  2、 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一切运动形式的每一个实在的非臆造的发展过程内,都是不同质的。我们的研究工作必须着重这一点,而且必须从这一点开始。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例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去解决;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人的一生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同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矛盾,例如: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等,这些都是不同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

  3、 每一矛盾的包含的两方面都有其特殊性。一个大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不但各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而且每一矛盾的两方面,又各各有其特点,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不但要在各个矛盾的总体上,即矛盾的相互联结上,了解其特殊性,而且只有从矛盾的各个方面着手研究,才有可能了解其总体。所谓了解矛盾的各个方面,就是了解它们每一方面各占何等特定的地位,各用何种具体形式和对方发生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关系,在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中,以及依存破裂后,又各用何种具体的方法和对方作斗争。研究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否则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是指不去研究矛盾的各个方面。唐朝人魏徵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有现代价值。

  4、 事物发展的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的阶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区别。这是因为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的性质和过程的本质虽然没有变化,但是根本矛盾在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采取了逐渐激化的形式。并且,被根本矛盾所规定或影响的许多大小矛盾中,有些是激化了,有些是暂时地或局部地解决了,或者缓和了,又有些是发生了,因此,过程就显出阶段性来。这一点和上面的第2点是有关联的。如果说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过程的话,那么自由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就是两个不同的阶段。以人为例来说明可能更清楚一些,人在青年的时候最要考虑的是事业和婚姻,当然,对不同的人而言可能结论不一样,有的人认为事业优先,有的人认为婚姻优先,还有可能原来认为事业有限的,因为家里老爸老妈的催促,必须将婚姻放在优先上,因此在青年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分为事业优先,婚姻优先两个阶段。这个没有统一的答案,正因为没有标准答案,因此我们构成了一个活生生,完全不一样的人。

  5、 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这个就不必赘述,上面已经提到。

  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上面所提到的关于人的矛盾,在20岁以前主要矛盾是学习,在20-30岁主要主要矛盾是事业或婚姻,再以后可能是子女的教育,不同的矛盾所占据的位置不一样,因此重点关注程度也就不一样。俗话说要事第一,也是这个道理。

  五、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所谓同一性,说的是如下两种情形: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些就是所谓同一性。两个相反的东西中间有同一性,所以二者能够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这是说的条件性,即是说在一定条件之下,矛盾的东西能够统一起来,又能够互相转化;无此一定条件,就不能成为矛盾,不能共居,也不能转化。由于一定的条件才构成了矛盾的同一性,所以说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所谓斗争性,是指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包含的两个矛盾着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当着事物的运动在第一种状态的时候,它只有数量的变化,没有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好似静止的面貌。当着事物的运动在第二种状态的时候,它已由第一种状态中的数量的变化达到了某一个最高点,引起了统一物的分解,发生了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显著地变化的面貌。矛盾的斗争贯串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着他过程转化,矛盾的斗争无所不在,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所谓量变到质变就是对矛盾的斗争性最好的诠释。

  六、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只有在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双方才会采取对抗的形式。炸弹在未爆炸的时候,是矛盾物因一定条件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的时候。待至新的条件(发火)出现,才发生了爆炸。原来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阶段,国共合作,虽然存在矛盾,但是这种矛盾并没有激发,蒋介石上台之后,残酷镇压共产党,因此矛盾激发,必须通过革命的方式来解决矛盾,这就是对抗。

  毛主席的矛盾论是对唯物辩证法最好的诠释,所谓哲学就是研究科学的科学,因此这里面的规律对于事物的发展,人的思想都是试用的。光研究哲学是没有实际价值的,只有用哲学的思想去知道其他学科的研究才能发挥哲学的价值。

  矛盾论读书笔记1000字 4

  阅读完毛泽东的《矛盾论》后,虽然对哲学不太了解,这本书还是能带给我许多知识,带着我思考了很久。主要提出两点我读书的心得。

  第一、是有关事物发展的原因。书中谈到矛盾论时,常与形而上学论作比较。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句话,触及了我以前思考过的问题。过去,在涉及事物的原因时,我总是注重其受到的外部环境的影响。虽然没有系统的想过为什么,但这种思考方式在我脑中扎根已久,这天读到这部分和我的想法有些出入的资料,使我停下来仔细的思考。的确,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了最根本的原因。

  先有了内部的矛盾作为主导,外部的因素才能起到作用。

  通俗的表达,“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我们早已在生活中明白了这个道理。而我过去注重外部环境影响的思维方式也并不是错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随着条件的不一样,同一个事物也可能向不一样的方向发展。若两个潜力相近的中学生,一个进入一流大学学习,一个在餐馆打工,相对而不绝对地说,他们的未来会是截然不一样的,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那么重视学校的质量的原因。我们期望学校能给我们带给好的环境,作为我们成才的外因。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成功的关键是在自身。

  如果不珍惜学校的宝贵资源,把青春耗费在打游戏上,克服不了享乐和学习的`矛盾,那么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朝着一片灰暗。

  第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在看各种国家和社会出现的问题时,我们应当科学、冷静的分析。当前,在网络上有许多人表达出对某些制度的不满,发表一些愤世嫉俗的帖子。在我看来,他们是把世界太过理想化了,不容忍国家的任何缺陷。中国当前还是发展中国家,连美国这个世界霸主都不是完美的,中国又如何能做到满足每一个人的意愿呢?中国当前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间的矛盾。

  作为国民,我们应当正视当前的不足,而不是批判和怀疑国家和政府。对于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公民,我们应当用心帮忙解决,对政府抱有信心,而不是消极的批评和容忍腐败等现象。

  我们应当相信,中国是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着的。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犯过错,走过弯路,但是我们总体的方向是没有变的。国家发展中不可能把每个方面都顾及到,总会有先发展和后发展的部分。像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然后才到教育、医疗等。这就是抓住本阶段的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当中国有了稳固的经济根基后,我相信政府会更多的关注医疗等方面,使我国成为一个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因此,我们不能急躁,要有信心。

  矛盾论读书笔记1000字 5

  记得第一次读毛泽东的《矛盾论》是在高中时。如今时光走过,再次拜读《矛盾论》,心胸不禁为之一宽,为之精辟而叹。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在情感与理智这一对矛盾方面,不能把其分割开来而只按情感办事,不能情感地思考问题,曲解事实而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应自觉地用理智战胜情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情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首先应正确认识到特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不能片面强调精神作用而忽视物质利益,同时又要认识到不能忽视精神生活的作用和意义。物质利益对我们青年人来说,总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但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对待,不能片面追求物质享受而被物欲所累。

  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集体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面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矛盾论读书笔记1000字 6

  近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毛泽东同志写于1937年8月的《矛盾论》一文,使我深受影响。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论著之一,是毛泽东同志继《实践论》后斗争哲学的又一经典论著。全文用精炼的文字全面深刻的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知识,取得了深刻的影响,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所谓的矛盾论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在革命战争年代,《矛盾论》科学的统一并指导了全党的思想,消除了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为抗战和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巨大的思想力量。而在当代,特别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矛盾论》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及生活过程中,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有助于接近客观、远离主观。当着手一项全新的学科学习或者学习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时,我们不要盲目的用主观思想去学习,或者用轻易的以往经验读死书。在学习目标达成的.不同阶段都会随着事物的发展及周围的变化产生新的问题即矛盾,多考虑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或者目标的实施过程相对立的一面,尽可能的考虑到不同的细节,提前做好预备措施,使得我们的学习在进展过程中不被动,对将要遇到和已经遇到的困难要有解决预案,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学习能够有效、高效的开展,得到预期的效果。

  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分清主次,首先要解决主要问题(即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解决次要问题(即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这样我们在遇事的时候能很好的解决它,达到预期的目标。为了达到和解决主要矛盾,在不同的阶段需要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在不同的阶段,各种不同的次要矛盾又会上升为阶段的主要矛盾,就目前我们以后的规划来分析,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矛盾就是“怎么努力的学习,为自己打好基础”,目前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达到这个目标,所有在学习中遇到的矛盾都必须要服从于这个目标。

  在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里毛泽东剖析到: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

  在处理一切事情的过程中,由于事物的多样性及复杂性,都存在着矛盾,但是这些矛盾中一方的存在都是以矛盾的对立面的存在为前提的。因为存在着不同的矛盾,而所有的矛盾是必须要服从主要矛盾的,所以,在矛盾产生的同时,我们必须要和他人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以便尽快回到并服从于主要矛盾中来,最终达成统一、同一。

  总之,我们就是要学会分析并利用矛盾,认识矛盾并用矛盾的方式分析问题,利用矛盾开展学习、创新学习,使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矛盾论读书笔记1000字 7

  用了几天的时间,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开始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所说的矛盾,后来才渐渐发现矛盾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对我们看待事物问题,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认识毛泽东,我们都知道,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因此,我们的老师家长们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让我们认识到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毛泽东同志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为什么古往今来这么多人都失败了,而他却成功的解放了中国,建立新中国,给中国以及无数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希望。我认为,这都与他的先进的思想脱不了干系。

  在以前,我的正义感是我对光明与黑暗、善与恶能够明确分辨,追求前者而厌弃后者。但我从没有想过怎样去改变这现实中的一些丑恶现象。我知道依靠个人奋斗,掌握实在的技能、本领,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做一个清白的、有用的、争气的人。读了本文,我的思想也有了一些改变,我感到要改变一些东西,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团结周围的人,一起努力才有可能改变。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每个问题的由来,都有其一定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有效的解决掉它。我们大学生现在逃课已经司空见惯,而且很多人是经常性的逃课,我也问过一些逃课的同学,其主要原因是迷茫,大学生的迷茫。逃课的同学认为这门课程对其将来的发展带不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所以感觉该课程学与不学已经不重要,在我看来,逃课问题的解决主要还在于改变同学们的看法。课程老师要给同学们讲清该课程对其将来发展的帮助,而不是只强调点名,挂科。

  人生之中,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贯穿于我们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我们人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等一切关系中,无处无时不存在着矛盾。

  作为二十一世纪青年的我们,正处于热情与激情似火的时期。这也意味着我们在生活中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正确的运用矛盾分析法去对待所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当我们在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物质与精神等这些方面上的.矛盾时,更要学会运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法去对待和处理。

  在理想与现实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理想是根植于现实之中的,但同时,我们的理想又指引和推动着我们现实生活的前进。我们大学生应在人生中创造出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然而学习是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从头到尾都是一马平川的,在这期间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在阻碍我们前进。我们需要解决一个又一个学习矛盾,我们才能不断进步,达到我们自身的要求,才能达到给我们自己设立的目标。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大学生既要看到问题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问题统一的一面,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矛盾论读书笔记1000字 8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并非是要建立,而是要阐述马列主义的哲学

  阅读完毛泽东的《矛盾论》后,虽然对哲学不太了解,这本书还是能带给我许多知识,带着我思考了很久。“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开篇之句,便是告诉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会涉及广泛的方面以及诸多哲学问题。这正说明了毛主席的严谨:哲学论不可能随随便便几句话便能阐述清楚的,必须综合事物的各个方面来全面看待。随后毛主席从对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斗争在矛盾中的地位这些问题的讨论最终很好的阐释了矛盾论。这其中有很多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当着我们研究一定事物的时候,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地原因或普遍地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也就无从辨别事物,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其内部也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而我们研究事物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同时相互联结,即统一辩证的看待这些矛盾,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矛盾促成事物的发展,矛盾也同时为我们研究事物提供了方向。

  其次,认识事物需要研究工作。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而研究问题时,“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人们需要如实地反映这些情况,而不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络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

  再次,矛盾通常是分主次的,而且主次并非是绝对的。“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并且“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因此,研究任何过程中首先要捉住其主矛盾,这样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万千的人们,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总的来说,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差异就是矛盾,无可避免。原定的计划与未知的偶然相矛盾,远大的理想和无情的现实相矛盾,繁忙的都市生活节奏和碧溪垂钓、静赏夕照的闲情也相矛盾。由《矛盾论》而引发联想,则知生活之中无处不存在着矛盾,绝对的平和与纯净只是理解上的片面与偏差,存在于理想国度之中。

  作为国民,我们应当正视当前的不足,而不是批判和怀疑国家和政府。对于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公民,我们应当积极帮助解决,对政府抱有信心,而不是消极的批评和容忍腐败等现象。我们应当相信,中国是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

  发展着的。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犯过错,走过弯路,可是我们总体的方向是没有变的。国家发展中不可能把每个方面都顾及到,总会有先发展和后发展的部分。像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然后才到教育、医疗等。这就是抓住本阶段的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当中国有了稳固的经济根基后,我相信政府会更多的关注医疗等方面,使我国成为一个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因此,我们不能急躁,要有信心。

  矛盾论读书笔记1000字 9

  曾读过一些毛泽东本人的和关于毛泽东的书籍,每当读到这些往日的文字,总会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油然而生。或许是中华文化太博大精深,文字的力量极其强大吧;亦或是毛爷爷的事迹和思想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让我敬仰。读完《矛盾论》,更是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不得不对毛爷爷的思想感到深深的折服。在1837年就接受了如此先进的思想,并对其有读到的见解,只有伟人能达到如此境界啊!

  初见“矛盾”一词,大概是在五六年级的时候,因为知识有限,当时理解的矛盾就是关系不好,出现问题。再后来,渐渐知道了“矛”和“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矛”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头;“盾”是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盾牌,而且矛和盾是相互进攻相互对抗的。由此,我慢慢的了解到了“矛盾”的真正意义:相互抵触,互不相容。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又称之为辩证法的核心。的确,事物不分大小确实都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解决矛盾需要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在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中,曾形成了两种宇宙观。一种是形而上学,另一种则是辩证法,这两种宇宙观相互对立。然而我们知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形而上学的支持者们却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看待世界,并且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外部推动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如果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这种观念存在,事物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打个比方,就拿中国的科技发展来说,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说,发展只有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科技发展是要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创新,然而如果只有数量和场所的变化,中国的科技是不会有任何进步的。感谢伟人们的正确的决策,使得中国的科技水平跻身世界前列。所以,用辩证法的思维看待问题,就是用矛盾的观点看待问题,正确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运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2016年的中国,变化无处不在,中国人用联系的、变化的、运动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每一次的考验,这都是在矛盾中求生存求进步而得来的。

  矛盾具有普遍性的特点,矛盾无处不在。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恩格斯说过运动的本身就是矛盾的。我们周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任何其他事物有着一定的联系和矛盾。我们自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只有处理好矛盾,才能经营好我们自己的人生。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之后,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比如对待学习,我们要知道学习上也是会有矛盾的,但是我们要敢于正视这些矛盾,并且承认在学习上做的不好的地方,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到底是哪些地方做的不好,需要怎样去改正;既要看到学习中做的好的地方,又要看到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对于好的建议要采纳,对于老师和同学的忠告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矛盾还具有特殊性的特点,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这就决定了矛盾的特殊性。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像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因为在发展的过程中,事物所遇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由此决定了发展阶段中的特殊性。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对于学习来说,每个人在学习上所存在的矛盾是不一样的,这或许是受天生的智力影响,也可能是生活环境的影响等等;就算是矛盾一样的两个人,在学习的不同过程中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可能是他们接受的知识不一样也可能是兴趣不同;学生们在学习上的矛盾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学习经历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这一科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强调的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许多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首先,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其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解决学习中的矛盾,首先要弄清楚主要矛盾是什么,即薄弱的地方是哪一环节,然后在对症下药。解决了主要矛盾再解决次要矛盾。此外,还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在学习中,如果知道了主要的薄弱环节在外语方面,那么要更深层次的了解是在语法方面还是词汇方面出了问题,再进行解决问题,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指矛盾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依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就是所谓同一性。矛盾的存在是以另一方为前提的,如果说学习是一个矛盾体,那么就有学习好和学习不好的一对矛盾,这对矛盾都存在于学习中,少了其中一方,另一方就无法存在了。矛盾的斗争贯穿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一过程转化,矛盾的斗争无所不在,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在不断改善学习的过程中,好和坏的学习进行着持续的斗争,而且这种斗争不需要任何条件就真切的发生着。矛盾按其性质划分,可分为对抗性矛盾和对抗性矛盾。对抗性矛盾是指矛盾双方在根本性质和根本利益上互相敌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其斗争形式一般表现为剧烈的外部冲突。比如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这种矛盾一般要通过斗争的形式进行解决。非对抗性矛盾是矛盾双方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一般不表现为剧烈的外部冲突,即不表现为对抗的形式。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主要用来说明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但有时也指自然界中的某些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采取民主的方法进行解决而不是斗争形式。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我国根据人民和社会的需要,进行了多种改革,为人民谋利益,不断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读完《矛盾论》,对于矛盾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处理矛盾的方法也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对于马列和毛爷爷的对矛盾的阐述和见解,我真的是很佩服,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总之,我们要学会认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把解决矛盾的理论付诸实践,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我相信这会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使我们受益终生。

  矛盾论读书笔记1000字 10

  《矛盾论》是今年以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篇文章,文章中对现实中存在着的各种冲突矛盾作出了解释——所谓矛盾,其实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矛盾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争论的对象,譬如晋末陶渊明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矛盾,汉末孟德的志向和面对历史周期律的无奈,甚至于后来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妥协性和软弱性,都可以看见矛盾的影子,这些事物的存在在今日的我们看来,是不合理的.,但《矛盾论》是这样解释的:“矛盾是自发的,存在于事物内部的。”从这个角度再去看矛盾,一切就都清晰明了了——陶渊明追求理想但当时的现实和历史大势让他不得不屈服,选择隐居山林;孟德打击豪强和特权阶级为寒门书生点燃灯火,但当时的社会制度及阶级划分不得不让他熄灭火炬;近代资产阶级在未革命时和无产阶级一样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所以他们在革命前和革命初期渴望革命,需要且愿意革命,但由于当时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尚未成熟,不得不依靠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革命中后期时,资产阶级会发现继续革命,自己的利益也无法保证,所在存在妥协和软弱,这也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这就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

  用矛盾的眼光去看历史,不仅很多现实问题得以解决,曾经看似不成立的历史走势也变得合理。我之前一直非常困惑:“这什么在王朝末年农民起义时,皇帝没有选择减赋减税,分土地给农民耕种?这样农民起义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读完《矛盾论》我明白了,矛盾就出现在皇帝的性质身上——权力是自下而上的,皇帝地主阶级的代言人,所以他要运转起整个帝国,就必须要从农民身上获取资源,而随着王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地主阶级的土地变得更多,很多农民失去了田地,无法生存,就成了难民,当这样的人多了,大家都活不下去了,农民就起义了,而皇帝要打击起义,又需要更多的资源和金钱,这就要从未起义的农民身上获取更多,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后起义军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王朝随之覆灭。

  用矛盾的眼光去看历史,才能发现历史规律,判断历史趋势,真正读懂历史。

【矛盾论读书笔记1000字】相关文章:

《初雪 》读书笔记08-16

汽车构造读书笔记08-22

法律与革命读书笔记08-04

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02-10

诛仙的读书笔记08-04

读书笔记摘抄的大全08-05

读书笔记的写法指点04-14

提高党性觉悟读书笔记08-04

《藏獒》读书笔记2500字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