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时间:2023-06-16 23:00:55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精选17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精选17篇)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1

  有很多书,我们在读的时候不屑一顾,原因是它们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和波涛汹涌的情感,但是在阅读结束再回头思考的时候,又会觉得温婉深沉,回味无穷。读这类书纯属精神层面的享受,可以获得对人生和生命价值的思考和追问。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于我就是很好的例证。

  一页页将《生命》读完,我从心底里服了米兰?昆德拉。他用高超的技巧将哲理小说提高了梦态抒情和感情浓烈的一个新水平。其对于灵与肉、轻与重的思考颠覆了我原本既有的生命价值观念,甚至开始使我产生惶恐。

  生命中确有轻重之分。人类奔波劳碌倾其一生无非就是为了追求幸福快乐,即一直以重的姿态在追逐"轻",而人类幸福的标准无非是家庭、名利、爱情等媚俗的东西。西方悲观哲学家叔本华以为,人生即意欲之表现。意欲是无法满足的渊薮,人生却总是去追逐这种无法满足的渊薮,所以追逐本身就是一大痛苦。对此,很多人呼吁何不放弃追逐,重新审视身边的人,考虑一下如何真正的活着,抛掉负担,回归自然,养精蓄锐以应对一切。

  可是生命除了有轻有重,还有"沉重之轻"。叔本华说,存在既是痛苦。若要不痛苦,须是不存在。生命之重通常都会使我们理智地提醒自己应该遵循的生命法则。有重就会有对于轻的渴望。然而当轻真正降临,我们却很难承受。沉重之轻与重不可调和的矛盾让生活更加糟糕。人们习惯了在一次次成功和赞美中肯定自己,当真正放下追逐,卸下所谓生命之重时,便陷入了失重后的生活。这时候一切的满足感荡然无存,"上进心"被当做垃圾处理了,自我意识就再也无法支撑,社会上只剩一群人感叹家庭亲人的可贵,芸芸众生将慢慢丧失掉个性。说的远一点,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就更没指望了。

  诗人兰波说:人生要一边赶路,一边赏花。"一边…一边…"这个关联词往往强调并列性。兰波想表达的不是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态,而是要用这心态来"赶路"。人生如果仅仅用来"赏花",便只剩空虚、恐慌和无聊的安逸了。这即是我所理解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书中对于我们所忠于的生命之重有种特定称谓,叫做"媚俗"。媚俗要求人们拥有一份坚信和简单化的真理来得到最大多数人的理解,并同化他们整个集体。在媚俗的世界里实施的是心灵的专制,是对个人定义美的意志的剥夺,它来自对生命的绝对认同。我认为书中四个主人公中,弗兰茨是最媚俗的。他可以代表我们每一个人,他至死都没有明白自己所追求的美只是别人眼中偶然的错误。

  所有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媚俗也不例外。任何人只要不脱离公众就难免媚俗。当个人有意扭曲自己的价值观去应和群体的价值取向时,就已经陷入了媚俗的境遇。所以,即使最潇洒的萨比娜也不能免俗。

  书中有两对互做对比的人物:托马斯和特蕾莎用来表现"灵"与"肉",萨比娜和弗兰茨用来表现"轻"与"重"。灵与肉的纠葛占了本书大部分篇幅,但是浅薄如我却并没有参透什么,而萨比娜和弗兰茨的对立冲突,让我印象深刻。

  萨比娜是带有叛逆色彩的特立独行的女画家,她的人生充满了背叛。她是昆德拉媚俗哲理思想的主要载体。被特蕾莎发现和托马斯的情人关系时她选择离开,弗兰茨准备和她真正携手时她又再度选择离开。她的背叛不止在私人生活中存在,更延伸到国家社会中。在祖国遭遇困境时,她对游行队伍毫不理睬,共同的故土、历史和文化不会使她与那些捷克移民有任何共同的思想亲近。这样,她又构成成了对"同胞"这个概念的背叛。她宁愿自我地生活在阴暗的光里,也不愿媚俗的活在阳光下。我觉得她和书中两个男人之间都不存在爱情。她不愿承担什么,始终处于背叛的进行时,所以他们只是她享受生命之轻的道具。和托马斯在一起,是类似知己的存在。和弗兰茨在一起,她则扮演起长者的`角色。放下奔波的角度组织家庭安顿下来,对别人来讲是种轻,对她则是不能承受的媚俗之重。可是一个时时刻刻将自己视为局外人的人,一个总是不停背叛生命之重的人,生活中会剩下什么呢?萨比娜给了我们答案,只剩下空虚和寂寞。

  弗兰茨则是完全和萨比娜背道而驰的。他的人生信条是"忠诚",他的一生就是对事业、婚姻、爱情忠诚的追逐过程。可是结果却像唐吉诃德愚蠢地和风车搏斗一样,结局徒劳无益,令人啼笑皆非。可他对萨比娜又充满崇拜和爱慕,所以他尝试着用萨比娜的人生哲学来改变自己。虽然最终被萨比娜抛弃,但他却享受到了和年轻女学生在一起的轻松,沉迷于自由和新生带来的欢乐,这对一直处于"重"的状态的他是种真正的救赎,是迷途中的精神回归。只是最后的最后,他还是没有放弃追逐,在所谓"伟大的进军"中丧失生命。他的一生是平凡的,媚俗的,却又是伟大的。弗兰茨的经历告诉我,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就是一种最真实的生活。如果一个人没有负担,比大气还要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完全自由却毫无意义。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2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怎么说,以前一直以为只有重量才能将一个人压垮,从没有想过轻飘飘的物体也能将你打入万丈深渊。尼采和哲学家所纠缠的神秘的”永劫回归“或许就是在告诉我们,沉重不一定是悲惨,而轻松也不会就是辉煌。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止地重演下去,即便那件事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但那种癫狂的幻念将会席卷我们的头脑,一步步吞噬着我们,而我们却是如此无能为力、无能反抗。生命无法承受的轻,又是那样真真实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你无法拒绝。

  然后,便就开始问自己,”何为轻?何为重?就算知道轻重之分之后,我们又该如何选择,是轻还是重?“

  生活就是一出舞台剧。在这出剧中,我们会看到许多形形色色的角色。或者你会遇到特丽莎,或者你会遇到托马斯,又或者你遇到的是萨比娜。然后,我们就会发现特丽莎跟萨比娜就是两个不同的对立面。爱情是自私的,所以她让特丽莎成为了一个生命之重的`人物。对爱情的专注和责任、对丈夫的宽容和忍受、对事业的认真和执着、对善恶的爱憎和明断……在重压之下艰难地活着,活得实在。以至于在这个没有美和真爱的世界,最后只能在一条狗的身上找到人间的牧歌、找到真爱。而萨比娜就是生命之轻的典型。就像文中萨比娜自己所说哦的那样,”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她放纵自己与托马斯的放纵,随心所愿地生活着,就算生活对此充满了不屑,依旧我行我素。而对于托马斯而言,一切就又不知该从何说起了。托马斯与特丽莎的相遇就像是一出精彩的剧集。一切都是那么巧合,却又巧合得让你坚信就是有这么巧合的事情。然后两个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就这样彼此相互牵制着,直至终老。就算生活中,两个人无数次的刺激着对方,却又还是那样不肯离去。而一直轻浮的托马斯在俄狄浦事件中展示了他生命之重的一方面。给人以一种社会正义感的强烈冲击。然后我就开始慢慢明白生命不会在”轻“任意喧嚣。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只是每个人追求幸福的方式不同。寂地说:”踮起脚尖,是否我们就离幸福近了一点。“刚开始看到这句话,充满了憧憬,想象着头顶上方的那片天空,是否真的就有天堂存在,而天堂又是怎样的一种美好,如果那幸福的地方是如此的真实,那么,踮起脚尖吧,追寻我的幸福。就像杰斐逊在《独立宣言》里告诉我们的,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虽然很多人都理解成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权利,但幸福这种东西本身就是一种虚妄,只存在于追求的过程中,而在所谓的终点我们是看不到它的。

  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就会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开大地,就像离开了真实的生活,走向另一种虚无。一切就开始变得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生活就是一张没有什么目的的草图,即使给予我们机会回到过去重新选择,让我们得到更好的结果。可在这一过程中,难道就不会有什么变质了么?每一种经历都有别样的痛苦别样的好,都是一种享受。

  我们都在不停的选择中成长,在这个社会里,我们总该保留着自己的一份正义感,让自己的生命有了重量,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贴近大地,天空总是那么遥不可及,就让自己更加趋于真实的存在。

  当然,我也不能说作者就是在抨击人类的生命之轻,每个人对作品的观察角度不同,对作品的思考也就不同。见仁见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而或许,每个人都会要一个共同点,都会有一件事要共同的做,那就是热爱生命所赋予我们的形式,然后永不后悔地坚定地走下去,直到遇见自己的幸福……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3

  终于又有时间读点书了,感觉真好,淡淡的日子,淡淡的过,似乎曾经也这样提到过!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度过了第一部分第16节,终于读到了轻重的启示!细加掂量的决断与命运之声联系在一起;重、必然和价值是三个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必然者为重,重者才有价值。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人的伟大在于他扛起命运,就像用肩膀顶住天穹的巨神阿特拉斯一样。人只有一次生命,绝无可能用试验来证明假设,因此他就永远不可能知道为自己情感所左右到底是对还是错。

  我们都觉得,我们生命中的爱情若没有分量、无足轻重,那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总是想象我们的爱情是它应该存在的那种,没有了爱情,我们生命将不再是我们应有的生命。我们都坚信,满腹忧郁、留着吓人的长发的贝多芬本人,是在为我们伟大的爱情演奏“Esmusssein!”

  “如此必然的决定依赖的却是这样偶然的爱情。”

  我的生命里多了太多的`偶然,然而却没有一次让这些偶然成为必然,或许生活已经告诉了我必然的答案,只是我不知道,我无法接受,我不想承认这必然的结果!

  如果和你的相遇一切从必然开始,那么过程中能否出现偶然的惊喜吗?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4

  米兰昆德拉的巨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很多人看不下去,于我一样。已经许久没看书没写字的懒人,今日倒是很想写一篇文字。这本书含义深远,我就写写一点点小小的启发。

  生命之轻,何为轻?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常有铁汉柔情。温柔似一把利刃,可以让铁汉乖乖臣服。历史上有太多类似的例子,如商纣的妲己,如明皇的杨妃,这就是轻。人生总不是一帆风顺,总会跌宕,总会彷徨。而那些挫折,失败和低谷也是轻。

  那又为何生命无法承受轻者?在我看来,轻者不轻。轻的背后是沉重如山的负累,是轻的'外表下却于无形中隐藏的`重。近代史上有这么一个臭名昭著的女人——慈禧。她的爱慕虚荣,她的胆小怕事,她的所有轻的本质,葬送一代王朝,也使中国在世界发展潮流中然而停滞不前。轻的力量不容小觑,小则毁了一个人,大则毁了一个国。如此一来,生命如何去承受轻?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轻带来的都是不堪之重。特雷莎用自己的阴柔懦弱将名医托马斯紧紧捆在自己身边。然而正是他们的田园牧歌成就了两人最后的幸福。托马斯放弃了斗争,放弃了名利,放弃了责任之重,而选择了生命之轻。在年迈那几年过得安稳自在。轻与重之间,轻,便属于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睿智。近些年来,太多太多的励志人物给这个浮夸的社会注入了大股正能量。断臂钢琴师刘伟,在最低迷的时刻,最轻的生命阶段,寻找到另一条出路。创造了脚弹钢琴的奇迹,收获生命之重。生命之轻,轻的是身体,重的是灵魂。正是轻,让我们多了一次成就的机会。有人说当你处在人生最低谷时,其实你是最大的赢家,因为无论你怎么走都是在向上。轻时,才拥有无穷的力量。轻是蓄积,是酝酿。轻到一定程度会爆发出生命至重!

  叫生命如何去承受轻呢?软弱之轻是毁灭之重,身残之轻是志坚之重。轻是无形之重。生命不能承受其重,更不能承受其轻。而我现在写着文字之轻,品味着领悟之重。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5

  我们离开了陆地,乘船远航!我们把那座桥梁远远抛在身后了,那片陆地似乎在我们身后撤走,消失了。小船啊,你可要当心!你身处大海,它并非一直咆哮,现在他就静卧着,犹如绸缎,黄金和亲切的梦幻。

  然而,那一时刻一定会到来:届时你将看到大海浩渺无涯,没有什么比浩淼无涯更可怕了!噢,可怜的小鸟,它虽感自由,可现在又在撞击这笼子的笼壁了!你备受对陆地的眷恋的煎熬,似乎在那里有更多的自由,可“陆地”已不复存在!飞翔是生命的『轻』,陆地则是消逝的『重』。人们总是常说生命如此的美好,但是我总是觉得这其实只是人们的一种对于生命的一种渴望,是啊谁又能构说生命是如此的美好呢,我觉得不管什么都是这样的,生命也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生命的思考是我们人类永远不会改变的主体,所以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不知道,在现实中我们需要承载着太多的东西,作为男人就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这就是命,我相信命运是注定的,但是我不会相信只要在枕头下面放上一张纸符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相信佛的存在,但是我不相信那些在佛祖面前磕两个响头佛祖就会保佑你升官发财的,所以说生命实在是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努力,只有在激流中拼命挣扎才能够活命,所以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责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责任,每个人都必须面对自己的责任,逃避只会使自己变得更加的却懦,胆怯的自己是没有办法在今天这样的世界中生存下去的,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来承担,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来完成,最后只有在阳光中才能得到温暖。

  生命是用来感受的和体验的,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挣扎,在无数的困难中学会了坚强,同时我们学会了包容在这样的心态中我们得到了最大的快乐,或许逆境中也是一种美丽,在这当中我们得到了洗礼。不管是怎样的问题还是怎样的困境我们将勇敢的面对,直视这些问题,在每个人的心中总有那么一块净土,它是那么的纯真与善良,它是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在这里没有欺骗没有痛苦没有一切一切的伤害,只有那美丽的海滩蔚蓝的天空,我们翱翔于自由的天空中让风轻揉得掠过脸庞,在这里无论是什么都是这样的美好他是人们的一个梦,为什么说是梦呢我想往往梦总能让人看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或者可以这么说梦就是我们内心的感应,承载着生命的重量我们开始了旅程,我们不经要问生命到底有多重,是啊,生命有多重这个问题或许可以用深刻来形容,生命的重量我想不应该用重量来衡量,所以说生命是十分的轻的.但正是这种轻却可以把人压倒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就是应为有太多不必要的东西被我们一起搬上了我们的旅程,有太多的事情在等待着我们去完成不管怎么说我想在今天这样的社会中我们要活得有自己的滋味。

  生命是什么呢,我说其实生命就是出生死亡,当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是父母赐予我们最初的生命,生命就这样开始了旅程,从孩童的天真到少年的青涩,从青年的莽撞到中年的稳重,最终我们学会了包容与宽恕。在这个旅程中我们走过平坦的大道也走过崎岖的山路,在困难面前我们学会了面对,在一个接一个的窘境面前我们渐渐成熟,在责任面前我们能够从容面对。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6

  这部作品无疑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之一,语言简洁又不失绚丽,形式单纯又富有条理,主题却含混、多义又极为尖锐。正如文艺批评家弗朗索瓦里卡尔在《撒坦的视角》中所写:“读他的作品,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是一种万劫不复的挑战。它的颠覆是简单、柔和隐伏、却又彻底、毫无余地。”对于这一作品,只好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轻与重一向是一组神秘而模糊的对立,巴门尼德认为轻者为正,重者为负。抛开这一认识的`正误不说,轻与重的确值得我们探讨。沙子附着在大地上,它是土壤,漂浮在空中就是尘埃。人之所以能够在地球上繁衍,重力功不可没。我们离大地越近,越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如果完全没有负担,我们是否就如同作者所想,只是半真的飘着,毫无意义?主人公托马斯周旋于情人与爱人之间,他既想要爱情,又不想要责任。他试图完全自由地飘荡,又最终不得不接受现实,坠落地面与爱人特蕾莎了此余生。人不可能没有任何负担,想要达到庄子那般无所恃的境界,岂非痴人说梦?为功名,为善念,为情义,为信仰。入世忍得了负担,出世方了无遗憾。

  然而这部作品的核心并不止于此,作者通过论证轻与重,进一步反思人性。二战的背景下,苏联入侵捷克,托马斯、萨比娜等人竭力抵抗着其影响。他们反对的不是社会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带来的“媚俗”。这也体现了作者的态度,他无意反对哪种政治,他反对的是政治中对人性的捆绑,反对有政治带来的在大众中的高度符号化、模式化的情感反应。疾苦不是觉得痛苦,而是觉得应该哭;笑不是因为觉得幸福,而是觉得应该笑。这种遮蔽扭曲了人的真实情感,压抑了人性。而托马斯最终返回乡下,他的情人萨比娜迷茫离开,都与反对媚俗有一定关联,都对大众忽视人性产生深深的怀疑与失望。

  在全书的最后一节《卡列宁的微笑》中,托马斯与爱人特蕾莎来到乡下生活,从表面看这是一种牧歌生活,即田园生活,建立在和谐基础上的生活。但我觉得这种生活背后却隐含着毁灭。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就如媚俗,尽管作者蔑视它,但作者同样承认媚俗总是人类社会境况中的组成部分。特蕾莎虽然追求着牧歌式的生活,但作为爱情中弱势的一方,她往往无能为力,只能一步步地对托马斯诱导,使他变弱,方式便是自我堕落,通过自我毁灭来控制托马斯。在乡下的幸福生活中,忧虑却挥之不去,而他们的狗卡列宁的死亡使最后一张节笼罩上一层愁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托马斯与特蕾莎的退隐与卡列宁的死去,便是毁灭降临的开始。

  这部作品的晦涩与深奥,令人难以捉摸清楚。绚丽与死寂并存,彻底的讽刺贯穿全文。弗兰索瓦里卡尔曾评价昆德拉“是毁灭的作者也是牧歌的作者”。而我想说,这位伟大的捷克作家,是生活诗人也是侩子手。他以枪炮与玫瑰,这部不朽的作品,巡逻于文学世界。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7

  “非如此不可”是这本书中让我最受启发的一句话,它包含着坚定的信念,还有信仰,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力量。我一直相信这种力量的存在。再华丽的外表,再美丽的容颜,都没有这种力量更令人感动。好的作品也是一次灵魂的倾诉,是心灵之作,它只向懂得它的人们敞开着心门。

  书中很多文字对我来说就象一扇我无法打开的门,门的里面装满了宝藏,只是我摸不到它,形而上的思想深厚、广葇,无限。从这一角度上看,我是被拒之门外了。但我还是被故事中的情节所感染了。本书无疑是向我们揭示了生活的另一个不同的层面,真实的,却很难被勇敢地坦白出来的。它不是所有人的,不是一个人的全部,它是一朵悬崖之花,它是属于艺术的,却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接近疯癫。

  托马斯,书中的男主人公,一个魔鬼与天使的.结合体。很多女人为之疯狂,而他却只像是在玩一种激情游戏一样,周旋于不同的女人之间,如鱼得水般地洒脱欢快。他对待女人,就如对待自己的职业(他是一个外科医生),会从不同的女人身体上发现各自的美妙之处。在他的眼里女人没有好坏、美丑之分,只有不同。他以极大的热情呵护怀中的每一位女人,又以极冷酷的.态度阻止任何一个女人靠近他所设定的界线。他柔情似水,他冷漠如寒冰。这样一个男人,特丽莎深爱着他,无法自拔。

  特丽莎爱上了托马斯,拥有了无上的爱情幸福,同时也为痛苦所拥抱。她太爱这个男人了,爱是唯一的,又怎能允许别人的介入。可她根本就不可能改变托马斯,又离不开他。托马斯自从十年前离婚以后,就一直自由自在的生活着,有很多情人,同时又时刻准备着拥有新的情人,他不会为谁改变。以往的女人都被托马斯改造成了适合他的样子,他也希望特丽莎能成为她们其中之一。

  当特丽莎感觉到托马斯与萨宾娜的情人关系时,她所承受的痛苦,什么样的文字、语言能够代替呢?她极盼望着能用身体之苦来取代爱人的背叛给她带来的心灵之苦。梦中,她用针刺入自己的片片指甲。自己深爱着的人与别人有染的,谁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呢?离开!又一步也走不出。特丽莎沦陷在痛苦的旋涡里,没有力量自拔,只有托马斯才能把她推上岸,所以她对托马斯说:“把我赶走吧!”

  托马斯也没想到自己会对特丽莎的感情越来越深,与别的情妇不同。他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同时又抗拒着自己的改变。为了转变特丽莎的思想,他不断地向她灌输着自己的观点,希望把他塑造成自己期望的样子。

  最终,无法承受痛苦的特丽莎自杀,未遂,又两次选择出逃。托马斯一而再地为她放弃着一切外在的东西,但却不能改变感情生活方式。托马斯是无法改变的,特丽莎也是无法改变的,也许她真得希望自己能改变,为托马斯,但又无能为力。特丽莎后来的思想奔向了一个极端,生活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在这里她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本来,个人情感就不是一个人生活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特丽莎学会了摄影,并热爱上了它。在国家危难之机,她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勇敢,并以超凡的能力用自己的方式与侵略者战斗。这些力量是托马斯给予她的,也只有托马斯能够给予她。当她把对托马斯的热爱转移到事业中去时,她的内心平静了,托马斯也得以解脱了。

  在国家形势的左右下,他们几经周转,由城市转向了农村。曾几时,特丽莎还是那么地渴望能走出农村到大城市里生活,而今却带着欢喜回到了农村,托马斯如特丽莎网中的鱼,随着特丽莎收线,慢慢地投入到她的怀中。

  特丽莎盼望着:托马斯能老点,再老点,就好了。渐渐地,托马斯真的老了,像一个真正的农民一样,每天干着繁重的农活,穿着破旧的衣服。托马斯放弃了自己激情四射的生活,终于枯萎在特丽莎的怀中。特丽莎无限伤感。仅仅因为自己的爱,仅仅因为自己的欲望,也许是她毁了托马斯的一生。特丽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托马斯终于只属于她一个人了。爱,是爱其本来的样子,还是爱其自己希望的样子?也许好的作品,就是向我们真实地表达一个立体的思维,不同的人收获着不同的果实。结局是悲惨的,在一个雨夜,托马斯和特丽莎双双因车祸死亡。这个结局又是何其完美!

  非如此不可么?生命如此短暂又如此的脆弱着,非如此不可。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8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这本书的名字恰如其分的揭示了书中蕴含的哲理:生命不能失去它的重量,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就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的存在。相反,当重量完全却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人也就越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对生命的最终意义表示出了怀疑,那么我们该选择什么呢?是轻?还是重?

  人生离不开“轻”,“轻”是人留恋的终极原因,比如:爱情,友谊,音乐,欣赏大自然,艺术创作等这些对生命本身的享受。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徐志摩和三毛,他们喜欢自由,追求友谊,爱情和童真。他们是懂的享受生命本身的人。

  人生离不开“重,”重“给人能带来充实,在”重“的圈子里,人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从其中感到心灵充实的幸福,人会在人的本质力量化过程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为自己自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深刻的体验,比如:当我们站在领奖台上,我们心中洋溢着喜悦之情,我们会通过”奖牌“看到我们的本质力量,我们会体会到被众人肯定后那种精神上无限的幸福。所以”重“在我们人生中是不可缺少的。

  人生除了”轻“与”重“外,还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也可称为”沉重的轻“。所谓”沉重的轻“,是指人在无所事事的情况下,感到无聊、空虚、寂寞、孤独等难以承受的感绪和纠缠在精神之中解不开的死结而引起的`否定性的痛苦的感受。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中,提到托马斯在开始离开他的.妻子特丽莎的几天里,确实获得了自由,他又回归到了单身汉的生活,整天可以呼吸令人心醉的自由气息。但是不久,失去责任的”轻“就让托马斯难以承受,他发现自己原来更需要承担家庭责任的这份”重“。”沉重的轻“是人生的一个困惑,大多数无所事事的富人经受着难以言表的烦恼,杰出影星翁美玲因不堪忍受爱情中的”沉重的轻“而自杀身外亡,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病来源于想不开的”沉重的轻“。

  生命是用来感受的和体验的,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挣扎,在无数的困难中学会了坚强,同时我们学会了包容,在这样的心态中我们得到了最大的快乐,或许逆境中也是一种美丽,在这当中我们得到了洗礼。不管是怎样的困境我们将勇敢的面对,直视这些问题,在每个人的心中总有那么一块净土,它是那么的纯真与善良,它是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

  ”如果生命的初次安排就已经是生命的本质,那么生命还有什么价值“昆德拉说的好,正是因为这样,生命才总是像一张草图,没有前生也没有来世,生命仅此一次,”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只能做一个决定,上天不会赋予我们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以供比较不同的决定,因此每一步都是探索,承担着选择的重任,生命正是在探索和选择中得以本质的延续“,此间的重量,是非如此不可,非选择不可,没有人可以预知下一步将会是怎样,走一路是山穷水尽,也许是柳暗花明,如此横亘在前的重量,不得不承受。既然生命只能在摸索中前行,不能承受生命之轻,能做的无非就是将重量扛在肩头,在选择中把仅此一次的生命画写完整。也许,当我们义不容辞的承担了责任,担当了道义,负起了关怀,给予了呵护,生命承受的这些重量会爆发出强劲的声音和力量。

  生命是什么呢,我说其实生命就是出生死亡,当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是父母赐予我们最初的生命,生命就这样开始了旅程,从孩童的天真到少年的青涩,从青年的莽撞到中年的稳重,最终我们学会了包容与宽恕。在这个旅程中我们走过平坦的大道也走过崎岖的山路,在困难面前我们学会了面对,在一个接一个的窘境面前我们渐渐成熟,在责任面前我们能够从容面对。学会担当责任,此生不枉过。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9

  看完了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掩卷长思,我们的生命到底不能承受其轻还是其重?米兰—昆德拉说: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钉在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如果永劫回归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就能以其全部辉煌的轻松,来与之抗衡。可是,沉重便真的悲惨,而轻松便真的辉煌吗?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塌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可是在每一个时代的爱情诗篇里,女人总渴望压在男人的身躯之下。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

  那么我们将选择什么呢?沉重还是轻松?巴门尼德于公元前六世纪正是提出了这一问题。他看到世界分成对立的两半:光明/黑暗,优雅/粗俗,温暖/寒冷,存在/非存在。他把其中一半称为积极的(光明,优雅,温暖,存在),另一半自然是消极的。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积极与消极的两极区分实在幼稚简单,至少有一点难以确定:哪一方是积极?沉重呢?还是轻松?巴门尼德回答:轻为积极,重为消极。他对吗?这是个疑问。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轻/重的对立最神秘,也最模棱两可。

  是的`,轻与重是个问题,选择轻还是重更是个问题!不过我认为我们似乎更能承受生命之重却无法承受生命之轻。因为人类似乎更有一种承受困难的本能,人类历史前行的每一步哪一步不是伴随着剧痛?个人的生命从呱呱坠地那一天起,从蹒跚学步艰难行走,最终走向坟墓?可是,人类的历史从来就没有中断过,生命的传承也没有停止过。因为我们有一种与生剧来的承受力。这种承受力让我们可以战胜一切压在我们身上的重量。相反,我们却难以生命之轻,比如孤独,虚空,当然,这些是在没有笼罩宗教信仰的前提下。

  这本书提出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准备,就像演员第一次彩排一样。但生活的第一次彩排就是生活本身。我们该怎样去面对我们的生活,怎样去思考我们的人生,也许永远都没有正确答案,我认为这恰恰是我们人类的可爱之处,对我来说:未来的不可知正是我们前进的远动力。

  总之这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作者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10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初看书名就油然而生一种肃穆的感觉,不由得端正了身子,小心翼翼地捧起它来翻阅。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以医生托马斯、摄影爱好者特丽莎、画家萨宾娜、大学教师弗兰茨等人的生活为线索,通过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散文化地展现了苏军入侵后,捷克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和情绪,富于哲理地探讨了人类天性中的“媚俗”本质,从而具备了从一个民族走向全人类的深广内涵。作者米兰·昆德拉在这部小说中,围绕几个人物的不同经历,经他们对生命的选择将小说引入哲学层面,对诸如回归、媚俗、遗忘、时间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这是一部哲理小说,与传统的小说不同,它不再通过故事情境本身吸引读者,而是用将读者引入哲理的思考之中,通过生活中具体的事件引起读者形而上的深层思考。

  生命的存在与价值的问题是任何一个人也无法逃避的问题,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世人都在为自己的目的而孜孜追求,殊不知,目标本身就是一种空虚。生命因“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在“追求”的名义下,我们不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只是无休止地重复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最终将只剩下两个字——“媚俗”。

  读它时心情很压抑,米兰昆德拉就像张爱玲,笔锋直指人类最原始的欲望,直接、犀利。可人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些欲望的真实和无德。我想米兰要说的是:无德为“轻”,“轻”让人们无法负载在生命的轨道上。

  书里的一个情节特别让我感触良多:特雷莎的妈妈年轻时很漂亮,她有九个追求者。第一个最英俊,第二个最机智,第三个最富有,第四个最健康,第五个最高贵,第六个最会背诗,第七个曾周游世界,第八个会拉小提琴,第九个最有男子气概。特雷莎的妈妈最终嫁给了第九个,不是因为她爱他,而是因为她和他不小心有了特雷莎。她不爱特雷莎,她觉得特蕾莎是她的拖油瓶,害得她被迫呆在第九个男人的身边——她一直在想另外八个都比第九个好。她在想她还没有追求过别人,于是,她离开了最有男子气概的男人,追求一个没有男子气概,犯过几次罪,有过两次离婚的男人。后来,她嫁给了他,从此,她开始沦落,渐渐失去美貌,变成泼妇。

  这段我印象最深刻。就像造物主不会让x一个人拥有一切旁人所羡慕的东西,作者把九种特质分配到九个人身上,特雷莎的妈妈只能从中选一个。然而她谁都想要,同时她不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她的贪婪让她来到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身边。她开始失去,失去美貌,失去生活品质,失去灵魂。当特雷莎把门锁上,要求自己最基本权利的时候,作为妈妈的她暴跳如雷,她才意识到一切在离她而去,她在用最后母亲的身份,几乎是要挟她女儿留下。可这些都是徒劳的,因为她从没有承担过生命中的责任,无论是对社会、对家庭、还是对亲人。她死掉也只是轻轻地一闭眼,不会有任何重量,她失掉了灵魂。

  另一方面,我在考虑作者要传达的爱情观。然而,我不懂爱情。我以为,爱情是纯感性的'东西,如果你用太多理性思维去思维它,那么爱情将不纯正。现在这种观点几乎完全被颠覆。爱情需要条件,需要理性的思考。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能够拥有你所喜欢的一切特质。你必须要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找个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人,然后包容他的其他缺点,履行自己对对方的责任,这才是爱情。作者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存在。”大概伴责任走过的爱情才是真实存在的爱情。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执着地追寻一个自己想象的人是多么愚蠢,爱情是在特别的时段遇到特别的人。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但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很难读,每一句话都意味深长,读好它我可能得花上几年工夫,可它已经使我开始受益了。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11

  这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哲理小说。

  一开始一直没看懂小说在写什么,肤浅的以为就是男女三角恋的媚俗爱情故事,中间时不时穿插一些让人感觉沉闷压抑的问题,窒息感扑面而来。越读越纳闷,没道理这么久负盛名的小说,内容会如此浅显世俗呀。于是去查了查书评,看了看别人写的见解,方才对这本书有了冰山一角的理解。

  谈一谈读书的感受:能读懂的部分,其透彻的哲学思想会让人有一种灵魂被超度的感觉;一知半解的部分,让人为之沉沦,如同穿行于迷雾之中。雾里看花,似乎能看清花的轮廓,却始终看不清全貌。常常幻觉已经无限接近真相了,但其实离真相间隔万里,遥不可及;读不懂的部分,只能望洋兴叹,水平有限。内容太过高深莫测,需要读很多遍,不停的揣摩思考才能理解一二,犹如坐禅时,处于悟与不悟之间。

  这本书适合有哲学基础的人去研读,作者抛出了很多哲学命题,每个命题都值得人深度思考。我想可能自己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浮历练才能对此书有更深刻的理解。

  全书都在阐述轻与重之间的比对,人总是为自己身上背负的责任所拖累,责任常常成为生命中最沉重的分量,无论承受得起或是承受不起,我们与之反抗,不是输就是赢。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承受不起的结局就是:“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这大概就是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现代人基本上都是负重前行,有的人背着房贷、有的人背着车贷、有的人背着家庭的责任、有的人背着工作的压力、还有的人背着久病缠身所带来的痛苦。

  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

  而有些人卸下了沉重的`责任,选择了逃避和背叛,那是否能得到解脱,活得潇洒呢?男主人公托马斯迫不及待的选择抛妻弃子,甩掉家庭的责任,投入无数情人的怀抱。最后遇到特蕾莎时,却又放弃了轻盈自在的生命,选择了充满束缚的爱情。

  他们的相遇是由于六次偶然,将彼此带到对方身边。少了任何一次偶然,他们都不会遇见。爱情是从何时开始?“爱开始于一个女人x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著名假说:以前人类是两性同体的,上帝把他们分成了两半,从那时起,这两半就开始在世界上游荡,相互寻找。爱情是对我们自己失去的另一半的渴望。特蕾莎就像《圣经》中顺着河水飘过来的篮子里的婴儿,托马斯不得不向她伸出手来。仿佛就像重力牵扯他,让他不再那么虚无。

  但他又无法忠于爱情的唯一性,不断的游走于没有感情投入的露水情缘里。当特蕾莎因他反复的背叛而离开时,刚开始托马斯的脚步轻盈到要飞起来了,无比愉悦的品尝温馨的生命之轻。可过不了几天,对特蕾莎的怀念给他造成了无法承受的痛苦,痛苦随着想象而加剧,在千百次的回荡反射中越来越重。最后,在细加掂量的决断下,他义无反顾的.选择追回特蕾莎,因为他彻悟了esmusssein!非如此不可!

  以前看到别人对忠于爱情和婚姻的阐述都是由社会习俗强加到人身上的,这是一种外在的力量。这种外在力量和人内心深处的选择往往背道而驰,自然而然背叛会充斥于整个社会。

  而在这本书里第一次看到一种全新的能引发出人对于选择忠诚的内在力量。“忠诚是第一美德,它使我们的生命完整统一。若没有忠诚,人生就会分散成千万个转瞬即逝的印迹。”这就如同托马斯在200多个情人之间,孑然一身,自由自在,却全都是没有分量的碎片之情,内心依然寂寞,灵魂依旧孤独。如同漂流在海上的水手,见过大海浩瀚无边的景色,却因常年找不到可以停泊的温馨港湾,内心无比凄凉。

  迷途漫漫,终有一归。再多刹那的美景都抵不过那永恒的温情。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12

  若把生命的岁月轨迹放在有形的路途上,人们时缓时急之时,若奔跑,愈疾愈触不到路的坎坷。并没有虚夸,如果把这句话放在x一类人上,其实,他们也只不过是在经历着,前方有待追求的欲望更大,或威胁而比此时划破肢体的荆棘更猛烈的阶段罢了。可喜的是,正因大部分人都在这个轨迹上,才有了需要与之俱来去承受疾风驰行的生命,这就是这篇小说里,所崇尚的重—与之相悖的轻。

  生命作为自然的一份体,承载不可变更的地心引力规律。这本书,并非去荒谬揭示已证实的科学理论,只是人类在精神层面上,不可像牲畜去生活,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精神上的超越。如果把这个词加载到一具体理论上,作者的想说明的是:“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倒地上。”但是,“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就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这就是作者整个以“托马斯”这个人物一段主要人生经历主体所承载、所要表达和传递的思想。

  托马斯把一生的挚爱,起初的爱恋之时,只是痴恋她如《旧约》里随河畔漂流而至的天上赐物。说得如此“轻”,恋得如此“轻”,都深究于他失败的婚姻,与落魄的家庭关系,而携带了那所谓束缚了他的的“责任”的诟病。当挚爱无法承受自己先生怪异的生活习惯而做出了离开的.抉择,托马斯开篇后又一次展开了文中最精彩的思想斗争:“他跟特蕾莎捆在一起生活了七年,七年里,他每走一步,她都在盯着。仿佛她在他脚踝上套了铁球。现在,他的脚步突然间变得轻盈了许多。他几乎要飞起来了。此时此刻,他都置身于巴门尼德的神奇世界:他在品尝着温馨的生命之轻”。这种迷醉持续几天之后,他变慌乱了,开始迷失,开始挣扎:“他感到从未曾有过的沉重。重得连俄国人千万吨坦克也微不足道。”最后的`演变是,他在贝多芬的最后一首四重奏最后一个乐章的两个动机里找到了坚定:非如此不可。这个是疑问,亦是坚持。

  托马斯如此,特蕾莎亦是如此,两个人都是一生不断地做着生命的轻重抉择,因为受不住生命里轻佻,过于释然只是惹到内心更多的谴责。然而托马斯的情人的萨比娜,她情到深处,轮流看尽物质与精神双重风雪美景,原本和煦无尽,到头依然选择去应验心中不断奔走的自由,只是为了不去选择,不去束缚而沉浸在世界的“冷眼”回馈中。

  无可争辩的是,人类心中的恶魔与天使,是生灵共有的,与生具有的共存。只是在我看来,在大部分人群里,我们乐于享受自由,而只是一种追求,追求的征途却是无止境蜿蜒,直至耗尽余生。文中没有过于评价谁是谁非,赞许了托马斯与特蕾莎不断碾转到最后的幸福,也许还遗憾了多情的萨比娜,悲剧了弗兰茨。但终归只是选择了天平里作为砝码的“重”或“轻”的不同,去平衡一个人生命收尾时生活平静的方式不同。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13

  初读第一遍,觉得很肤浅、庸俗、不可思议,自小就受儒家思想教育,宣扬欲望是格格不入的,情节是一个名叫托马斯的医生去乡下诊疗,在酒吧遇到一个侍女特蕾莎,从此,两个磕磕碰碰走在一起,同时画家萨宾娜是托马斯情人,而萨宾娜与大学教授弗兰茨也是情人关系。一言蔽之:四人之间的感情纠葛。

  再读,梳理小说情节,它是我所阅读中最独特的逻辑构思小说,以蒙太奇方式,跨越时间、地点,同一件事在不同章节中以不同侧面反复提及。

  同时,要了解小说情节发生在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为时代背景,发生的“布拉格之春”事件,以及“两千字宣言”,等等,从不同侧面描绘出捷克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

  一遍遍深读,把主要事件串珠在一起,联系小说主人公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生活遭遇,就有了如下认识:

  特蕾莎属于生命之重人物,她对爱情的忠贞与信念,对丈夫的宽容和忍受,在幸福之中充盈着忧虑,不断考验着丈夫是否依然爱着她,在生命之重压力之下,蕴藏着无尽的悲哀和孤独,将精神寄托于卡列宁——卡列宁的微笑那一章写的很美好——卡列宁的离去让人感觉所有的一切生命都虚无缥缈,空荡荡的,轻如尘烟

  托马斯是一个生命之轻人物,对女人具有强烈猎奇心理,对性的追逐,不断给特蕾莎带来巨大伤痛,其实,托马斯内心深处对特蕾莎蕴藏着深深的爱,人性身体与灵魂两重性矛盾凸现出来。托马斯对希腊神话俄狄浦斯人生故事引发思考,并将看法投向颇有尖锐的杂志,在读者来信中刊发了,他不断受到各种压力,但拒绝收回刊发的思想,因而他失去医生这份工作,最后远离尘嚣、逃避现实,与特蕾莎居住于清净、安宁的乡村之处。

  萨宾娜是具有强烈的背叛现实、争强好胜、富有激情生命之轻人物,萨宾娜人生的主题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和延展,她脚下如同一条漫长的背叛之路,每一次新的背叛,就像一桩罪恶又像一场胜利,时刻在诱惑着她。最初背叛父亲(禁止爱情),共产主义艺术(禁止毕加索),丈夫(一个平庸的演员),爱情(托马斯、弗兰茨)。莎比娜在背叛中度过了一生,每一次的背叛都令她激动不已。这种循环往复的'背叛所带来的重,是她满心喜欢的,也是乐于承受的。但是,当她背叛了亲人、丈夫、爱情和祖国以后,她已经没有多少可以背叛的了。背叛的终极就是虚空。

  弗兰茨是个聪明、正直、善良却又充满软弱之人,对富有激情的萨宾娜充满好奇,陷得无法自拔,通过萨比娜获得了新生和自由,他满足了尘世间情人愿望,但缺少天堂之爱。他从从x时刻开始对自身灵魂的拷问与修正,试图摆脱原有的“级",最终步向“宿命”的覆灭。

  这部小说是米兰昆德拉以生命轻重二元论来观察世界,审视灵魂,诠释生命的真谛。

  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序言

  媚俗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就是把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丽的语言和情感把它乔装打扮,甚至自己都为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洒泪。

  只有必然,才能沉重,所以沉重,便有价值!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14

  生命看似轻如鸿毛,然而,人们常常感叹着生命的沉重,活着总有一种不堪重负的感觉,到底是什么让人们感觉到沉重呢?

  “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托马斯一直都认为,就算与特蕾莎一起时,他也不愿做家庭责任的附庸,宁愿享受“轻”,也不愿去承担那份“重”。然而,当特蕾莎离开他时,他确实有那么一瞬间感觉到无比的自由,但是,很快这种轻飘飘的失落感又让他难以忍受。

  当负担完全的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几乎远离大地上的生命,其飘忽不定生命中的运动变得太自由而没有束缚,慢慢地,人生也将失去了意义。生命永远是最为复杂的东西,轻与重的转换,灵与肉的扭缠,生与死的轮回,各种各样交叉重合时的的对立,也许这就是生命的面貌吧。生命在温馨明媚的白昼和阴郁冷暗的黑夜之间,没日没夜地延续……然而即使生命是矛盾的源头,即使生命是个谜,它对我们来说都是唯一的,不可取代的。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轻与重,在书中的每一个角落幽灵般地闪现着,生存、理想、媚俗、背叛都在这张轻重交织的人生之中互相联系着,却永远地不能被逃离,生命之重,使人感到沉重的压力。正如文中托马斯感到特雷沙的嫉妒之重。正如特雷沙的梦给托马斯带来的谴责。生命之轻,使人感到无聊空虚。正如特雷沙的离去使托马斯的铁球滑落脚踝,但他却为奇异抑郁的自我迷醉而感到罪过。回望自身,我们也可以看到自己生命那轻重交织的'印痕。

  “沉重是真的悲惨,轻松便真的辉煌吗?”

  每天我们行走在这纷繁的尘世间,早已习惯了匆匆的步伐,早已习惯了平平淡淡不带喧嚣的色彩。不管是轻也好,重也罢,生命中度过的日子就是有孰轻孰重的,实在难以掂量。当我们因害怕承担生命之重,放任自己去享受生命之轻时,留给我们的也必然是比以前的重还要更重的轻。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所以,不要去掂量,不要去品味,只要不失重,那么我们就可以走得踏实,走得坦然。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15

  上帝死后,尼采告诉人们,万物都处在循环中。宇宙也罢,人类史也罢,其运行轨道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圈。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会重复发生。被法国人誉为英雄罗伯斯庇尔,会一次次登上历史舞台,将法国一次次置于白色恐怖之下。

  但是这个罗伯斯庇尔不是我们所了解的那个英雄罗伯斯庇尔。后者在历史上只有一次,前者则反复出现。所以此处的罗伯斯庇尔是一个独裁、白色恐怖的概念。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罗伯斯庇尔,不管他曾经杀过多少人,因为历史终将过去,他的恶行会被遗忘。可如果我们只能看到这个独一无二的罗伯斯庇尔,而忽略了概念上的永劫复归的罗伯斯庇尔,那么他永远会在残杀无数民众之后被原谅。就像拿破仑、希特勒、斯大林都只有一个。

  历史是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奇怪的统一。人类史和人的一生都是沿线性轨道向前的.,发生过的所有的事件,无论其好坏,都只有一次,所以没有什么好怕的。历史和人生都轻如鸿毛。一次就是没有,只有一次的生命就是从来没有存在过。于是很多人就在这条不能回头的轨道上选择轻的生活,融入主流,加入媚俗的大军。还有人却总是要在其中找寻更多的价值和意义,他们思考、挣扎、反抗,他们渴望自己能做的更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即使为此他们要选择重,选择一次次痛苦的轮回,选择永劫复归。那么永劫复归的存在不在于它是否存在,而在于我们是否看得到,是否做出复归的选择。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昆德拉对于“永劫复归”这一命题的思考。集中营中的亲人死了,它带给生者的伤痛还在;罗伯斯庇尔、希特勒死了,新的杀人狂还在诞生。战争和独裁,是永劫复归的人类史上无法抹平的伤疤。若你对它视而不见,任凭历史原谅并淡忘希特勒、斯大林,战争和独裁会一次次重复下去。人生同样如此。一生中只出现过一次的事情没有任何意义。若你纠结于周围环境的好坏和别人的评价,若你害怕承担责任和重复的生活而不停的挣脱最终越飞越高,那你就会远离大地而无法体会生命的真实。

  动物是天生的哲学家。狗很幸福,因为它们享受于日常重复的生活。幸福就是对重复生活的渴望。狗的生命轨迹是一个圈,不像人的生命越走越远。当所有人,所有事,所有物都被直线向前的人抛弃乃至遗忘,当人挣脱了所有的负担而飞上天空,这样的人生最终走向虚空。人类思考了千百年,才发现幸福,居然就是能像猫狗一样生活,认真、重复的生活。难怪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16

  我读小说向来品位不高,只图好玩、痛快,不愿费脑筋。所以昆德拉的这部小说我反反复复拿起过多次,都只能翻到开头几页。然而在那个寂静的午夜,我独自坐在客厅再次捧起它时,居然像读《知音》和《故事会》一样毫无滞碍地读了下去。书中的内容吸弓|并打动了我,因为我在书中看到了身边的人和事,也看到了自己,从我过去从未意识到的角度。

  一部成功的文艺作品总会揭示现实与人性,而昆德拉的段位太高,不用什么惊天动地的现实描摹,不用什么千锤百炼的人物对白,看似随意挥舞两下,就已经挖得太深,掘出太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以至天资愚钝不学无术的我痛恨自己阅读的快感与沉静的思考不能兼得,其中的妙处没能细细品味,也不可能悟透。所以我不敢评价和分析,只能从几个容易下手的角度说说自己的感受。

  与x些小说家不同,昆德拉不强调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反而直白地告诉你,这是我虚构出来的人物。然而这些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和价值取向,更重要的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困惑与障碍、选择与行动,能让读者产生极强的同理心。或许昆德拉对讲故事本就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如何将人物的经历、内心活动和梦境作为隐喻,来表达对现实和人性的思考。另外,就像鲁迅先生经常在小说和散文中不经意地随口骂人一样,在主题之外,昆德拉也能随时写出大量类似“人是不能和比喻开玩笑的`,-个比喻,就可以产生爱情”这种文青们最喜欢的金句。

  他写了大背景,却写了小人物;他写的小人物,却用了大手笔。人物在困境下的反应、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政治、以及爱情和性,这些都是小说中常用的素材,用来歌颂、批判、反思或者讽刺x些特定的人或事,会让主题显得比较深刻。而跟昆德拉–比,这些就肤浅了。他写人物不会只写到xx真勇敢值得我们学习,xx真小气大家-起鄙视他的层面;他写政治不局限于揭露x个政府真无耻,x段历史真黑暗的层面;他写爱情和性,也不满足于只让你感动或者虐心。他有更深刻的、形而上的东西要表达。他写到“存在之轻”的沉重,写到“非如此不可”的决心,写到“灵与肉”的冲突,写到反对政治的"媚俗"以及无所不在的"媚俗"。这些都是大部分小说家未能触及的地方,而昆德拉写到了,还写得那么有道理,还写得那么巧妙,这就是他的厉害之处。

  这部小说的叙事结构从整体看来是完整的,可在读的过程中视角不断变换,各个章节互相打断,甚至在中间就已经交待了男女主人公的死,后来两人的经历又重新成为叙事的主旋律。很多人评论这是昆德拉在小说写作中借用了音乐手法,他们称之为“复调小说”,而四位主要人物则对应着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四个乐器,小说像乐曲一-样富有节奏和速度的变化,形成了回旋与变奏。

  昆德拉曾引用"人类–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句谚语,他认为“小说艺术就是上帝笑声的回响”,所有杰出的小说作品都是由此而来。无疑《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就是其中之一。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17

  读它时心情很压抑,米兰昆德拉就像张爱玲,笔锋直指人类最原始的欲望,直接、犀利。可人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些欲望的真实和无德。我想米兰要说的是:无德为轻,轻让人们无法负载在生命的轨道上。

  书里的一个情节:特雷莎的妈妈年轻时很漂亮,她有九个追求者。第一个最英俊,第二个最机智,第三个最富有,第四个最健康,第五个最高贵,第六个最会背诗,第七个曾周游世界,第八个会拉小提琴,第九个最有男子气概。特雷莎的`妈妈最终嫁给了第九个,不是因为她爱他,而是因为她和他不小心有了特雷莎。她不爱特雷莎,她一直在想另外八个都比第九个好。她在想她还没有追求过别人,于是,她离开了最有男子气概的男人,追求一个没有男子气概,犯过几次罪,有两次离婚时的男人。她嫁给了他,从此,她开始沦落,渐渐失去美貌,变成泼妇。

  这段我印象最深刻。米兰把九种特质分配到九个人身上,特雷莎的妈妈只能从中选一个。她谁都想要,因为她不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她的贪婪让她来到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身边。她开始失去,失去美貌,失去生活品质,失去灵魂。当特雷莎把门锁上,要求自己最基本权利的时候,作为妈妈的她暴跳如雷,她才意识到一切在离她而去,她在用最后母亲的身份,几乎是要挟她女儿留下。可这些都是徒劳的,因为她从没有承担过生命中的责任,无论是对社会、对家庭、还是对亲人。她死掉也只是轻轻地一闭眼,不会有任何重量,她失掉了灵魂。

  另一方面,我在考虑米兰要传达的爱情观。“爱情”总是玄而又玄。我曾经以为,爱情是纯感性的东西,如果你用太多理性思维去思维它,那么爱情将不纯正。现在这种观点几乎完全被颠覆。爱情需要条件,需要理性的思考。你要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找个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人,然后包容他的其他缺点,履行自己对对方的责任,这才是爱情。米兰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存在。”大概伴责任走过的爱情才是真实存在的爱情。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执着地追寻一个自己想象的人是多么愚蠢,爱情是在特别的时段遇到特别的人。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但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很难读,每一句话都意味深长,读好它我可能得花上几年工夫,可它已经使我开始受益了。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简历不能“舍本逐末”04-03

以承受为话题的作文800字(通用50篇)04-12

我们的故事不能忘歌词11-12

为什么不能生吃鸡蛋10-25

请问儿童能不能喝茶03-20

立春是几点能不能回娘家02-11

歌词如果不能在一起11-10

养生探秘之阴阳和合05-10

领导和下属为何不能成为朋友?09-05

珍爱生命的事例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