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4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现在很多关于校园暴力事件,这些事件的造成原因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以作文教学为启发点,点燃学生内心真善美的火种

"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人的品格,性情如果发展到至美,给人的将是超越平庸的钥匙.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都是学生书写材料作文的重要资源,如果让学生去思考、去感受这些人和事,他们自己也领会到了拼搏、抗争、关爱、感恩等众多元素对他们自身人格的启迪.

从看别人写的颁奖词,到为身边的老师、同学写颁奖词,到为自己写颁奖词,自己发现生活、发现他人、发现自我的过程中,心理健康的渗透等目的也就达到了!当我们通过材料作文的引领和讲评给学生的辛劳种下真善美的火种,他们心上长处荒草的几率将大大降低.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正是学生心理正能量积累的过程.

二、以作文教学为发掘点,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是一下子就具备的,是被一步步唤醒的,有时我们像一棵树,去摇醒另一棵树的时候,是一个漫长而又潜移默化的过程.作文教学是要让学生在收集、整理、筛选、甄别中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而这个过程中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在作文的技法教学中巧妙渗透写作技法只有与充满活力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温斯顿·丘吉尔在《我的早年生活》中的开头"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这是一种充满生活张力的开头.这里既写出了一个孩子真实的生活,又将丘吉尔那种独树一帜、永不服输的精神渗透在里面.

开头技法的讲解中如果能渗透丘吉尔的人生精神,那么对于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无疑起到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的疏导也就在无声无息中完成了.

(二)在作文的行文结构中引导发现我们常常感受作文平铺直叙,不能引人入胜,但只有孩子的心理发展到可以升华的时候,他的作文才能凸显奇峰,如一个学生曾写过自己由爱吃鸭蛋黄到假装不爱吃鸭蛋黄,骗妈妈吃鸭蛋黄的故事,这种反哺的作文,其实正是心理健康不断完善发展的写照.

小时候爷爷奶奶领我们走路,现在我们搀扶他们,这样类似的作文是学生在反思的心理过程中再次受到感恩教育的过程.

三、以作文教学为切入点,疏导学生郁积的情感

作文本身就是学生情感宣泄的重要渠道.但如果做不好,就会让学生感觉作文是伪的、病的.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这也要求教师能够疏导郁积的情感,因材施教。

(一)允许学生写负面情绪,要导不要堵

学生的情感是作文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倾吐的欲望,就得允许学生抒发内心的不良情绪.在不因学生的一时气话而随意否定的同时,允许学生进行心理宣泄,当然我们在得到学生的信任的同时,也要适当给出前行的方向和改变的方法.只要指导学生找到一个对方的闪光点或者事件的亮色就可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换角度写文章,换角色体验,疏导负面情绪

换角度写文章正是渗透了互相理解的好方法.

当学生充满情绪地写完一篇文章后,让学生重新站在对方家长或老师的角度重新记叙一遍过程,或者让不同的同学用不同的身份写同一件事情,在研讨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的就不仅仅是自己的委屈,而是对别人的体谅,或者重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都能对学生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非常个性化和艺术化的过程,作文教学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个过程,他们既分属各自不同的领域,又相互促进,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作文教学,只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发挥其综合效应,使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统一起来。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稳定的父母抚养和教育儿童的方式和形式,包括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和对子女的情感。它真实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是不随情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初三学生正是生理和心理迈向成熟的阶段,面对学业的压力和身心的剧烈变化,更需要获得父母的支持。但又因为他们正处于叛逆期,和父母的冲突增加,父母的教养方式就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式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 通过调查问卷找出初三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中出现的问题,就能提出更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父母教养方式。可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也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本研究主要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100名初三学生进行调查,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 父母亲对孩子温暖与理解处于经常偏下的水平,父母普遍对孩子的关爱不足。

2. 父亲惩罚严厉对情绪不平衡有负相关。父亲过分干涉对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有负向影响。父亲偏爱对情绪不平衡有负相关。

3. 父亲拒绝否认对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有正相关。父亲过度保护对偏执、强迫症状、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敏感、适应不良、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有正相关。

4. 母亲过分干涉对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有正相关。

5. 母亲拒绝否认对强迫症状有负相关,母亲惩罚严厉对焦虑有负相关,母亲偏爱对强迫症状、焦虑、情绪不平衡有负相关。

关键词:初三学生,心理健康,父母教养方式

Abstract

Parenting Style refers to the manner and form stable parental support andeducation of children, including parenting ideas, parenting behavior and emotions ofchildren. It truly reflects the essence of the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it is not changedwith the change of situation.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the physiological andpsychological gradually become mature stage, academic and dramatic changes in thephysical and mental pressure, they need to get the support of parents. But becausethey are in puberty and parental conflict increases, parenting style would need to beadjusted. Family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family education affects mental health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refore, use two questionnaires compare parenting styleproblems from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me up with better parenting style,not only can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paternity,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This research mainly uses EMBU and MSSMHS investigating 100 Junior middleschool student .The following main conclusions:

1.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 prevalent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re: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hostility, Interpersonal tensions and sensitivity, depression,anxiety, learning stress, emotional imbalance.

2. Father severe punishment and emotional imbalance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Father excessive interference of paranoia, hostility, interpersonal tensions andsensitivity, anxiety, academic pressure, maladaptive have a negative impact.Father's preference for emotional imbalance negatively correlated.

3. Father refused to deny and maladaptive, emotionally unbalanced positivecorrelation. Father overprotection of paranoia,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depression, anxiety, interpersonal tensions, sensitive, maladaptive, academicpressure, emotional imbalance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4. Mother excessive interference in the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interpersonal tensions and sensitive, academic pressure, maladaptive, emotionallyunbalanced positive correlation.

5. Mother refused to deny that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of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Mother severe punishment for anxiety has a negativecorrelation. Mother preference for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anxiety, andemotional imbalance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Key word :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 mental health, Parenting style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生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学校的重视,学校必须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具体工作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整体心理素质,这对于建设良好健康的班级秩序有重要作用。

1 学生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

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在诸多方面:对同学忽冷忽热,对老师家长时亲时疏,心情时好时坏;有的学生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对自己的弱点过分重视从而产生怨恨,羞耻的不良情绪,甚至严重者做出极端行为。部分学生适应能力较差,无法很快适应现有的班级集体生活和老师的教育方式,性格孤僻抗拒班级集体活动。长此以往产生自我闭塞的孤独感等等。

2 教师应该全面的了解学生, 这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需要从几方面全面了解学生:(1)学生的思想倾向和家庭状况。(2)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对学生的成长背景和自身性格有深入了解是班级管理和心理教育的基础。

3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途径

3.1 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是心理健康的前提

尊重和关爱学生一般体现在:尊重学生的隐私和人格,尊重学生的努力和劳动,关心学生的成长,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遇见的种种问题。教师必须在对待学生时在保证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前提下坚持平等民主公平的原则。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避免公开批评,用积极的方式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如此以来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关怀和尊重,才能对老师敞开心怀。

3.2 将学生心理负担降到最低

班主任应该为班级创造一种积极的民主氛围。学生的建议和意见甚至是牢骚和委屈都能够及时表达沟通。本班利用生活指导时间,建立“周周谈”,让学生直接在大家面前倾诉心声,给学生为自己申诉的机会。申诉合理的避免扣分处罚,不合理的大家讨论表决。作为班主任在这种活动中需要积极引导和注意观察,对于学生的委屈及时谈心沟通。

3.3 对后进生进行转化

情感教育是转化“后进生”的第一工作,后进生情感也与其他学生一样,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心理空间交织着各种矛盾。

他们既有严重的自卑感,看不起自己;又有很强的自尊心,渴望理解与尊重;既对学习、对集体、对老师有逆反心理;又逞强好胜,喜欢自我表现。种种复杂心理使他们的外部行为表现常常与心理愿望不一致,他们的行为其实是由于学习上屡遭挫折和地位的失宠而产生心理失调的反应。当他们在正当的学习生活中无法得到心理满足时,便在学习以外发泄,寻找心理平衡。作为教育者必须理解这一点。

由此,有意识地强化他们的长处,淡化短处,竭力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闪光点,也要发自内心地去宣扬、去鼓励,结果会大见成效。为他们精心设计阶段目标,使之步步提高、层层见效。每个目标都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能够“够得到”,让他们看到希望。

3.4 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往往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参与到集体中,感受班级的温暖。

对于一部分有着冷漠,自私心理特点的学生,时常开展适合他们的集体活动例如“我身边的故事讲述”活动,在故事讲述中大家互相被感染感动。与兄弟班级篮球赛,大家投票选班歌等形式尽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学生变得热情、团结,互相关心帮助,提高了整个班集体较强的凝聚力。

3.5 开好主题班会

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特点,应定期举办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或团体辅导活动,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讨论、游戏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比如“天生我才必有用(自信心训练)、笑傲挫折(抗压、抗挫折训练)、优点轰炸、缺点轰炸”等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启迪,消除缺点和困惑。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强烈愿望,逐渐取得维护心理健康的“金钥匙”,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3.6 班级心理辅导必须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

学生的心理档案既是心理辅导的记录,又是心理辅导的依据。在学期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录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那些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心理状态,随时进行辅导并记录归档。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班主任就可以清楚地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动态,选择有效的方法以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提高针对性,提高心理辅导的效果。

总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不断探索新方法,逐步加大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班风,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促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沈毅,孙阳,宋洋.校园心理剧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12):55-57.

[2] 黄颂东.浅谈后进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Z].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