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读后有感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6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在人的生活中,时间是瞬息即逝的一个点,实体处在流动之中,知觉是迟钝的,整个身体的结构容易分解,灵魂是一涡流,命运之谜不可解,名声并非根据明智的判断。一言以蔽之,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

  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如是说。

  不同于一般的哲学书籍,《沉思录》就像是写给一个亲密的朋友,记录的是内心对一生的反思,是交响乐前奏曲的形式,萦绕着自己的梦幻的心灵音乐。优秀的东西,从根本上说是潜藏在灵魂的影子里沉默无言的。一个陌生人必须有亲切缓慢的信心,懂得怎样等待,别人的心门才会向你打开,《沉思录》正是交给自己一把如何打开这扇门的钥匙。这里没有故意卖弄,也没有对权力或影响力的妄自尊大,有的只是一颗时刻自省的心灵,一个思考关于灵魂的事的头脑。马可·奥勒留的任何一个想法都是在关注他身外的世界,我们几乎无法明白他是如何思考的。然而,他所做的事都是在密切地研究他自己,高度审视自己的缺点和识别自己的优秀品质。更重要的是,《沉思录》解析了生命的本质以及马可·奥勒留想要终身准守的道德规范,这是一本写给他自己的如何好好活着的手册。

  《沉思录》就其本身的内容而言并不构成一本书,因为它都是一段段的文字,被随意地分成几个话题,偶尔放在书中的各个部分。即使如此,一想到作者是在当年的鞍马劳顿中写下的这本书,你依然会非常兴奋!马可·奥勒留,这位统治罗马的最后五位伟大的皇帝之一,他不像其他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个哲学家,他只是一个精通哲学的皇帝、一个统治者、一个好的政治家,Edward Gibbon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描述这一时期是最幸福和最兴旺的。然后,在他空闲的时候,他也能脱去皇帝的外套,完成斯多葛哲学的重要部分。《沉思录》是马可·奥勒留对自己的一个练习,对自己的一个告诫,对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规劝。他在统治的最后阶段,依然坚持每天写日记,真是让人非常惊讶。高深奥妙的哲学工作竟然融入到了一个人的日记当中,而这些日记,不是为了留给子孙后代的,字里行间你都能看到这位皇帝对自己信仰的不断提醒和对灵魂的不断揣摩。

  “每个人生存的时间都是短暂的,他在地上居住的那个角落是狭小的,最长久的名声死后也是短暂的,甚至这名声也只是被可怜的一代代后人所持续,这些人也将很快死去,他们甚至于不知道自己,更不必说早已死去的人了。”

  在现世中存活的芸芸众生们,整日里为了蝇头小利狗苟蝇营,为了金钱和物质的享受迷失了自己的本性。殊不知,灵魂先于身体早衰是一件让人羞愧的事。浮生若梦,一切的虚名甚至身后的名声都将不复。不要以为你将活一千年,死亡时刻在窥视着你。当你活着的时候,当你的行动在你力量控制范围之内的时候,思考一下什么才是值得你真正为之努力的东西。佛说涅磐,上帝说你可以上天堂,是否真有所谓的灵魂,在人死之后变得轻灵超脱?“如果灵魂继续存在,大气怎么无穷地容纳它们呢?大地又怎样容纳那些古往今来被埋葬的人的尸体呢?在此正像这些尸体在保持一段时间之后变化一样,不论它们变成什么样子,它们的分解都为别的尸体腾出了空间,那移入空气中的灵魂也是如此,在继续生存一段时间之后便被改变和分解了,通过融入宇宙的一种再生的智慧而获得一种如火焰一样的性质,以这种方式为到达那里的具肉的灵魂腾出地方。”这是马可·奥勒留对灵魂继续存在的这种假设给出的回答。

  你不必非常熟悉古罗马哲学就能够完全理解这本书上所说的一切,因为它是永恒的。《沉思录》指出了人类的思想本质,或是观察这个本质的深刻视角,那就是自省,那就是站在灵魂的高度审视自己。马可·奥勒留用一种散文式的笔调来挑战和推翻了我们企图想要控制自己的最大的恐惧和欲望。

  你能听到那羽翼在云霄深处振动的声音,它为你微微洞开一线光明,然后消逝,又盖上了幽禁生命的地窖之门。人类短暂的生命,犹如劫后残留的细小碎片,漂浮在千百万残片之间。阅读《沉思录》的过程,便是怀着对古罗马帝国这位先哲的感恩,对自身灵魂的深厚眷恋,在这内心旅程的倾诉中,感受着生命的柔弱和意识的强大。

  灵魂的事,归根结底不过是浮生一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