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湖北卷高考作文解析、命题趋势预测、作文点评「1」

时间:2021-11-16 11:58:47 老师笔记 我要投稿

2009年湖北卷高考作文解析、命题趋势预测、作文点评「1」

2009年湖北卷高考作文解析、命题趋势预测、作文点评

2009年湖北卷高考作文解析、命题趋势预测、作文点评「1」

张慕元【武汉二中】

一、原题展现

  请以《站在____的门口》为题写作文。(60分)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3)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  4)不少于800字。

二、思路引导

今年湖北省高考语文作文为半命题式,要求将《站在____的门口》补充完整,再自己立意作文。

这个题目,不存在审题难度,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充分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重点考查考生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的基本作文能力,考查学生的社会认知水平和价值观。《站在__的门口》便属于既重自由选材,又重自由立意,写作范围和表达旨趣兼而有之的命题。试题具有多方面的优点:

开放性很大。考生可以非常从容地选择写作对象与立意,而不会受到具体的材料和固定的题目限制。其次,文体上呈现出开放姿态,“文体不限”,而不像一般高考作文在文体上有不能写诗歌的限制,考生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文体优势。

文学性与思辨性兼备。可以充分考查考生的文学素质和思辨能力,虽然题目不难,但要写好却不是件容易事,必须深度开掘“门口”的内涵,发掘出“门口”的喻义,以此作为题眼。从“门口”的本义之中寻求到“门口”的喻义,显然是对考生文学能力的考查。而具体行文如何抠住“门口”的比喻意义来写作,显然是对考生文学能力与思辨能力的考查,要取得高分,关键点也在这里。

人文气息浓厚。这个题目的重点不在对外在的客观社会生活本身作出描写、叙述,而侧重表现考生面对人生关口的心理活动与思想跃动,具有个性化的社会、人生体验应成为考生表达的重心,凸现出鲜明的主体形象才是关键,从而体现了鲜明的人文性。

这道题的行文方式有三种:第一,以写“实”为主,如 “教室的门口”,“学校的门口”,“家的门口” “在爷爷的家门口”等,这种题目可以回忆往事,写出真情实感,以记叙文为主,今年采用记叙文体的作文比较多;第二,以写“虚”为主,如虚化为高中毕业以后就“站在了社会的门口”,人生的重大转折,岂不令人浮想联翩?当然,也可以完全虚化,如拟题为“站在生活的门口”,“站在未来的门口”,“站在诚信的门口”,则可以表达自己对于社会、历史、人生的宏阔认识,从而表现自己的思想能力。“站在未来的门口”等,需要考生有较深远的思想,可以写成议论文;第三,“半实半虚”型,如“站在大学的门口”等,这类题既有叙述又夹有议论。若思想深度一般的考生,可以以写“实”为主,即以真人真事来表达真情实感;若写成议论文,则需要有相当深度,站在社会、人生的高度来行文,也易得高分。比如,如果能关注社会现实,写出时代气息的作品,可以写“站在希望(机遇、理想)的门口”,鼓励人们不要被金融风暴吓倒,敢于去找机遇,迎希望,这样的作文更有一种胸怀天下的气魄。更高一点的立意是直面现实,写出切中时弊,给人们以深刻启迪的作文,不停留在“小我”的局狭之中的作文。

在构思上,还可以用“提问式构思法”:“站在”什么“门口”?为什么站在“这个”门口?站在“这个”门口是勇往直前还是畏葸退缩?毫不犹豫地前行需要什么方法?要达到什么目的?一定要扣住“站在”什么“门口”这个语境,在限制中有不限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总之,考生可以尽情抒写“站在”什么“门口”的所思所感,充分展示自我精神面貌,写出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质,这叫有个性地写作,有创意地表达。

.命题趋势预测

湖北自主命题五年来,作文命题有一个明显的调整过程。

2005年,拟题材料取自《人间词话》,要求“根据王国维的一段话写“出与入”的作文”;2006年,写“三”,以“带‘三’词语的联想与感悟”作文;2007年,以对“母语”有关材料的理解与体会作文;2008年,以龙应台的一段话为材料,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作文,浸淫着一种刻意的“人文追求”。作文命题时难时易。今年命题恰到好处地作了趋向于关照考生的“人文关怀”的调整。

从命题类型来看,湖北省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三分天下”的局面已形成有年;而这种“半命题”的方式,更多的是出现在初中的作文训练中,到了高中阶段,基本上便难觅踪影了。但今年“石破天惊”地出了半命题作文,正体现了命题人在保持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并不排斥变化性、灵活性的命题理念与命题思路,可以窥见其借此抵消上述命题方式积久而暴露出来的某些弊端,同时用“指挥棒”搅动一下中学作文教学很容易积聚而成死水的愿望。湖北命题表现出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多样性的特点。求变求活,越来越贴近学生是总的趋势。

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湖北的高考作文命题也有“大小年”的风格,前一年简单,那么,下一年就会增加难度;前一年远离社会现实(如,“出与入”;带‘三’词语的联想),下一年就会贴近社会现实(如“母语”“举手投足之间”)。这显然是稳中求变的要求,也是出于避免猜题押宝的考量。这是今年备考中要着重注意的一个特点。预计,受天津“说90后”,江苏“品味时尚”等贴近社会的命题影响,2010年,湖北高考作文命题有可能再次朝社会化方向发展。考生要注意关注社会现实。

 

 

三、一类作文赏析

 

作文满分为60分,优秀作文至少获得2位评卷老师的推荐,并由阅卷组专家多方核查,经过层层遴选脱颖而出。这几篇作文,要么情感真实纯朴,要么阐发切身感悟,要么涉猎广泛颇见功底,要么巧于构思灵气四溢,总之各有特色。

1.站在文学的门口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转的,是墨笔生香,勾勒出清风明月的韵致;梧桐细雨,西窗红烛,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淌的,是令人心旌摇动的浓愁与长情。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已能听到门里的笙箫,门里的叹息,门里的牧笛,门里的美妙,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心中摇曳着的思索,已化作一江春水,流入门内的世界。

站在文学的门口,我用一份敬畏的心情去聆听那些高贵灵魂的歌吟,去驻足观看那隐藏在文字之后的精神之花,去收获一份灿若朝阳的理想与对于崇高的向往。

当暮色四合时,一灯如豆,一书如帆,送我至文学的门口。那东临碣石的一代枭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依旧能够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不屈之音,那一份遒劲雄浑的意气,常使我击节而赞。那在乱世里漂泊沉沦的诗性女子,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得哀愁,纵然帘卷西风,人比黄花,也依旧要在绝灭之境,用柔弱的才情,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荡起遥远的绝响。

被文学艺术化了的灵魂与生命,在文学的殿堂里凝固永恒。当我站在文学的门口,那轩举的意气已将我深深感染,那盛下了悲欢离合的真情泪滴已将我浸湿,他们以文学的方式存在于历史的视线里,轻易地将我俘获,又用他们高贵灵魂锻造的文字凝滞我的步伐,不肯再做那人间的闲狐兔。

站在文学的门口,那门里飘散出的生活的哲思,仿佛夜幕上璀璨的群星,将我的生命旅途照亮。

自嘲“职业是生病,写作是业余”的史铁生,他文字里关于生命的思索给予我深深的感动,他的坚忍使我在遭遇崎岖时亦能淡定从容。冰心笔下深邃的大海与圣洁的母爱亦使我在匆匆行走的间隙里驻足体察弥满我生活的爱意。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动容于保尔的钢铁意志,读《鲁滨逊漂流记》,我欣赏生命与自然的契合……

被文学具体化了的生存形式与生活态度,如细雨,如飞花,浸湿生活铺就诗意的岁月,当我站在文学的门口,暮雨晨风阵阵飞来,让我走得坚强并且诗意。

站在文学的门口,终究只是欣赏文学别样的乾坤。我知道,终将有一日,我会走进文学的殿堂,用自己手中的笔勾勒出生命别样的风貌。

【点评】

本文语言生动优美,饱含真情。作者欣赏文学里别样的乾坤,用一份敬畏的心情去聆听,去观看,去收获;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体味艺术的灵魂与生命,领略作品飘散出的生活哲思,让“我”在生命旅途中走得坚强且诗意,淡定且从容。作者将思绪化作一江春水,流入文学门内的世界,信手拈来,纵情挥洒,感悟真切,议论生辉。文章积淀深厚,思路清晰,语言典雅,书写美观。结构上,形散神聚,文笔从容,又摇曳多姿。

很多同学模仿写这种表达对语文、文学、音乐的热爱的作文,但是内容却是名言诗句的堆积,而没有像本文一样发自肺腑,打动人心,原因是平时并没真正的热爱,没有身心震动,故而,写作时只好生硬地堆砌。这说明要写好作文,还需要平时的感情体验的积累。

 

2.站在老屋的门口

湖北一考生

    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顶披着一层灰色的瓦,时光侵蚀了老屋的门。而我徘徊在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他喜欢坐在门口,一口又一口优哉游哉地抽着自卷的旱烟。而当每次呛得满脸通红时,便急急地招我给他捶背。那场景重复了几年。而我印象中染红老屋门口的那一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不经意中,爷爷便没了。老屋的那扇门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担(注:应为“但”)摇出的只是一阵又一阵凄凉的心痛,终究,没了坐在老屋门口的人了。

    后来迁了新居,奶奶却执意要呆在那所老房子里。她也不解释,只是如爷爷一样沉默地坐着,大家违拗不了她。但稍稍懂事的我想,这老屋的门,承载了太多太多。放学回家,我喜欢伏在老屋门口的小板凳上写作业,一来那儿安静,二来也可与奶奶做伴。奶奶喜欢唠叨,唠叨那些我好奇的往事。偶尔也有三三两两的老婆婆们聚在老屋的门口,谈着那些谁会先入土的事情,平平常常地,如同拉家常一样。但我偶尔也会听到奶奶一个人埋怨,埋怨那个糟老头子去得太早。那时候不知是奶奶倚着门,还是门倚着奶奶。孤零零地,我噙着泪,听着她呜咽,却哭不出声。

    时间久了,老屋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村里的人劝爸爸把屋拆了,我没肯,当然,爸爸也执意没有答应。记得他同我一起走到老屋那挂锁的门口,听他喃喃地说:“等我老了,还住在这屋里。”我想我是懂的:爷爷奶奶都在这里去了,爸料想是在这门口看到了他们的身影;而人近中年,也想到了自己的归宿。那时候,我天真地应了一句:“爸,等我老了,也住在这屋里。”爸没吱声,摸了摸那扇小木门,转身便走了。我想他是不愿在老屋的门口哭,怕爷爷奶奶瞧见了伤心。

 

    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门口,不愿去推开它,因为怕触及那些尘封的往事。但有些事物,如同老屋的门,经历了太多太多,却依旧沉默无语。我不敢撩扰这一份岁月的无声与沧桑,但我想,今天与明天之间,也许也只隔着一扇门,我们都站在岁月的门口徘徊,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

    我站在老屋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老屋的门,被岁月锁着。

 

    【点评】

    作者立足于“老屋”门口,追溯往事,回忆与“老屋”相关的人和事,以时间为序,用疏淡的写意笔法,再现了爷爷门前抽烟、奶奶倚门静思默想、爸爸坚守老屋以及我伫立门口感叹岁月的典型场景。画面虽为平常人事、琐碎家常,但寻常中显奇崛、疏淡中见真情。这里既有物是人非、岁月沧桑的沉重感叹,也有血脉相承、追宗怀远的幽邃情思,可谓情景交融。

    透过本文营构的平淡疏远的意境,我们可以体察出作者丰富细致的情感世界,亲历作者对于亲情、生命、岁月等人生主题的体验和思考。文中祖孙相伴的美好亲情,奶奶对爷爷的沉痛追思,爸爸对父辈旧居之地的执意坚守,以及“我”对岁月沧桑的沉重感叹,感人至深。

    本文感怀人生,起于“老屋的门口”,立象尽意,随着感受与体验的渐次深入,归结于“岁月的门口”,意蕴深远。全文舒展自如,文笔流畅。本文是一篇意境优美、感情细腻、意蕴深远的抒情散文。

 

3、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湖北一考生

    我爱项脊轩,更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爱她那明月下的半墙,爱她那三五之夜的静谧,爱她的窄小且简朴。

    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给人心灵以踏实的小轩。这里安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川先生,这里绽放着一颗泰然、悠然的灵魂。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的心也已被这安谧的气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俨然已经荡然无存。所以我只敢站在项脊小轩的门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很高的他,注视着这里的一切一切,聆听着大自然为之演奏的音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那借书满架的场景,听着那偃仰啸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种被书拥挤着的幸福感,然后回忆着那充满淡淡忧郁但又美好甜蜜的过去,回忆着父母朋友同学老师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遗忘的回忆的幸福之中!然后轻轻地哭泣,又轻轻地微笑!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挥手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然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片静谧但又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霭,等待夕阳西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一瞬。然后脑中浮现小鸟珊珊可爱的神情,学着小鸟在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

    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独自钟爱这破落但亦可久居的小轩,也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在明月下想起那绵绵的爱那天长地久的感动,也怪不得震川先生有如此细腻的心灵写出如此细腻的文章。这份钟爱、这份感动、这份细腻来自那甜美的回忆,来自那大自然的和谐,来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看着那渐高的月儿,看着那在月色中朦胧依稀的小轩,想起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又何尝不是我的心灵深处所追求的空中之阁,又何尝不是我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这份静谧,这份和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

 

    【点评】

该文选材奇特,能够学以致用,读写结合。文章按由总到分的次序,展开想象,神游项脊轩,再现课文中一个个细腻感人的特写镜头,回忆、想象、抒情交织在一起,情景交融,感情真挚,优美动人。

作者显然是十分喜爱这篇课文,早已深深感动了。在阅读中,那种深切的体验以及植根的心灵深处,故而,写作文时,能够重现这份真情与感动。文学艺术作品魅力无穷,它可以滋养人的身心,牵扯人的灵魂。孔老夫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青年学子品美文,心灵为之感动,情操为之陶冶,想象为之激发,还被它成就了考场美文一篇,这不正是阅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可见,对于中学生而言,直接生活少了,那么,阅读给我们的间接生活不是很丰富吗?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合理利用阅读得来的间接生活为文,写作资源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