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随笔 我看余华

时间:2021-10-05 16:35:54 经验交流 我要投稿

随笔 我看余华

  一直以来,我以为余华是当代少壮作家中最出色的一个。写作与感性的天分密切相关,而余华啼声初试时的《活着》就表现出了水银泻地一样的灵动和剔透,他那么善于穿越时间的迷雾、政治的块垒、和生活的琐碎,轻而易举地复原了生的本质。那本薄薄的小册子,被反复地看了无数遍,即使在今天,仍然会有流泪的冲动。他如庖丁解牛一般轻松地解构了悲剧之后的宿命,而宿命里的人们对待宿命的态度,恰恰是最打动人心的所在,那是我们这个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忍耐顺从,乐天知命。

随笔 我看余华

  福贵在水草丰美的池塘边,微笑着看自己的一生如白鸽扑棱棱飞去,幸福如水一样在大地上被干涸的生活吸取殆尽,他依然微笑。而在他那褶皱松垂的笑容面前,阅读的我们情不自禁地大呦了。如果从文学审美意义上讲,《活着》是完美无缺的一次高潮。甚至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标准小说白话版本。

  如果读者是个外国人,那么这部小说能教给他的中国农民生存心态,要超过1000本枯燥的调查报告。

  但是我始终还是有意尤未尽之感觉,是的,是的,余华已经完成了全部手术,但是为什么们我总觉得,还有一些致命的地方在捆扰着我呢?

  也就是说,我要知道,福贵怎么样从他的温和地承受着的命运之轮的碾压下被解救出来。

  也许余华的心态也是在这两者之间徘徊,即:忠实记录,或者在守望的位置上发出呐喊。

  轻盈的写作技巧来源于天赋的感性,透出这感性里的有作家自己本身的性格,从他如此冲淡的笔触中,可以感觉到他性情里的犹豫、游离、和软弱的超脱。一方面他希望只完成解剖、记录病象的工作,(在很多时候,这是最好的文学方式)一方面,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睿智的写者不可能抑制地要流露出自己的思想,和迫切要告诉世人的声音。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挣扎。挣扎在《许三观买血记》中出现了,因为这次的写作,余华选择了关注现实。他不能在象《活着》这个寓言中躲藏自己了。但是他和许三观不协调。有时这个玩偶从他的笔触中蹦达开去,有时则成为了他梦呓时说出的真话。许三观,余华,或者是两者的同体,余华失去了《活着》中的精妙制衡,从某种意义上说,《许三观》的思想的力量,甚至比不上后起之秀如毕飞语《棉花》的震撼。毕竟,后者锐气毕现,锋芒与生具来,更有新生代高手关注民生的激越,呵呵,我似乎能听到他文字底下,热血流动的声音。余华自己的声音出现在许三观身上,弥足珍贵但稀少的几乎不可捉摸。一旦闪现,足以让这篇小说露出功力未臻“三花聚顶”的铁证。

  在网络间看评论作家的帖子多矣,但是评论如此切中准确、眼光中肯的,叶开先生此贴为我所见第一。并忍不住也草草发表了几句妄言。余华,那样轻盈的文字是我以为的中国当代作家第一人,但是正如叶开先生所说:“作家已经长出了漂亮的羽毛,轻巧地挥动两下翅膀,看也不看我们一眼,调转屁股,唱着轻快的民谣,飞走了。”他如此地轻盈,大地的苦难对他失去了重力。

.COM社区·月亮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