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直面高考:何其沉重的关怀

时间:2021-10-05 16:33:08 经验交流 我要投稿

直面高考:何其沉重的关怀

  转眼又是高考,仿佛一年一战。

直面高考:何其沉重的关怀

  我们不时看到这样的消息:某地在高考前一月内为考生“送安静”,限制噪音污染(仿佛平常就可允许有噪音污染!);某区为保证考场不受打扰,将公共汽车改道行驶(平常上课不也照样有车来往吗?);某市公共汽车在高考时间内,免费让考生乘车(这种优惠的理由何在?);某城为使高考生醒目,以便全社会关照他们,特让高考生穿上统一的高考汗衫(更加奇怪的做法!);更有甚者,两年前见报说某地一些家长自发地在某考场附近筑起人墙,不许任何车辆从考场前面通行,急救车都不行,他们担心马达声会影响考生思维,等等。总之,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时刻,一个全社会都必须照顾和体恤高考生的时刻,一个一切都必须为高考让路的时刻。有传媒管这些叫人文关怀。

  这真是一份沉重的关怀。它走得未免太过。因为这种关怀无形中在营造一种气氛。它给考生造成错觉:这是我的一次人生决战,这是决定我命运的关键时刻,这是奠定我未来事业的惟一机会。除此之外,别无它途。否则,怎么会有整个的社会来为我服务给我让路?

  应试教育将高考逼成人生途中一条狭窄的小径。这的确让考生压力重重。而来自全社会的注视和有理无理的关照在这压力上又加上了砝码。它们合力的结果,是使得本来就紧张不安的考生们更加恐惧失利。同时,它们还使这些年轻的、长年埋头于书本的学子们只习惯享受社会的关照,而忽略了人生中更加重要的一项内容,那便是承受-承受因外在原因而导致的失利。否则,就无法解释一场高考结束后,我们为何总能听到失利者接二连三的惨剧消息。

  而高考真的就重要到这种地步吗?当然不是。高考对于一个年轻学子来说,只不过是一场比平常的考试稍微重大一点的考试,如此而已。即使失败,明年还可以再来;即使明年不想再来,还可以选择其他职业;即使不想马上就业,还可以挑选其他方式继续学习。只要你想,就可以选择,你要你努力,就可以成功。但是,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学校以及我们的社会却偏不将这一宽松的思路交给考生,却偏要把一群人的考试变成一个沉重的社会事件。

  写到此,突然想起我在1978年高考。那时我还是一个装卸工人。考场距我家有大约近一小时的路程,中途还需要转车。那时没有的士,也没有进餐馆的习惯,更没有在附近旅馆包房间的想法。三天的考试,我都是上午考完一门,就赶紧坐车回家吃饭,吃完饭又乘车赶去参加下午的考试。这是当年的社会给我的惟一的一次自我选择机会,如果错过,恐怕我就再也没有出路了。对其他考生也是一样。但是,那时的我们考试之前很从容,考完之后也很从容。尽管那时的考试(恢复高考)对于中国是一次何等巨大的事件,但整个社会却给了我们一份平静。是这份平静给了我们力量和承受的勇气。

  不是说高考不需要关心,但这种关心应把高考寻常对待。把它像成人考试一样看待,把它像电大考试一样看待,把它像自学考试一样看待。其实那些考试又何尝不重要?再说一句尖刻一点的话,一个考生,如果一点噪音都会影响他的思维,稍有波折,就会影响他的考试,这么脆弱的人,就算他全部考了满分,他又有什么用!

  作家简介方方,女,著名作家,湖北作家协会副主席。1987年发表中篇小说《风景》,因其独到而淳朴地描写了底层市民的生存现状,被视作“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主要著作有《方方文集》(5卷本)、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出版。

华西都市报·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