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资料

时间:2023-08-21 16:00:26 王娟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资料

  白娘子和许仙是中国古代一个关于人和妖的爱情故事,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讲述了蛇妖白娘子(原名白素贞)与丈夫许仙相爱,却被和尚法海阻挠的爱情悲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资料

  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他们的故事总与西湖、断桥、雷峰塔密不可分,自此,西湖上的一抹断桥,湖畔的一座高塔也就成了人们诉说这段爱情不可获却的一部分。

  雷峰来历

  雷峰其实就是现在杭州的夕照山。根据宋淳(右加示旁)《临安志》卷八收录的《西湖胜迹》称:“昔郡民雷就之所居,故名雷峰庵。”明朝张岱在《西湖梦寻》中也说“宋有雷就者居之,故名雷峰。”但明《西湖游览志》卷三中又补充了一说,称“雷峰者,南屏之支脉也。穹隆回映,旧名中峰,亦曰回峰,宋有道士徐立之居此,号回峰先生。”该书也引录了雷峰因雷就居之而得名的说法。

  不过“雷峰夕照”的真正出名,还得感谢梅妻鹤子的林和静先生,他作了一首诗:“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夕照全村见,秋涛隔岸闻。”“雷峰夕照”之说不胫而走。

  历史流传

  《白蛇传》在中国广为流传,开始时是以口头传播,后来民间以评话、说书、弹词等多种形式出现,又逐渐演变成戏剧表演。后来又有了小说,民国之后,还有歌剧、歌仔戏、漫画等方式演绎。到了现代也有根据《白蛇传》拍成的电影,编排成的现代舞,新编的小说等。这个故事以《白蛇传》的名字出现大抵出现在清朝后期,之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名字。

  《白蛇传》不但在国内流传,在日本也有拍成的电影。法国汉学家儒莲也曾将《白蛇传》翻译成法文。

  由于《白蛇传》的故事早期以口头相传为主,因此派生出不同的版本与细节。原来的故事有的到白素贞被镇压到雷峰塔下就结束了,有的版本有白蛇产子的情节,还有版本有后来白蛇之子得中状元,祭塔救母的皆大欢喜的结局。但这个故事的基本要素,一般认为在南宋就已经具备了。

  目前发现《白蛇传》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记载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清代初年黄图珌的《雷峰塔》(看山阁本),是最早整理的文字创作流传的戏曲,他只写到白蛇被镇压在雷峰塔下,并没有产子祭塔。后来又出现的梨园旧抄本(可能是陈嘉言父女所作,现存本曲谱已不全),是广为流传的本子,有白蛇生子的情节。

  清朝乾隆年间,方成培改编了三十四出的《雷峰塔传奇》(水竹居本),共分四卷,第一卷从《初山》《收青》到《舟遇》《订盟》,第二卷是《端阳》《求草》,第三卷有《谒禅》《水门》,第四卷从《断桥》到《祭塔》收尾。《白蛇传》故事的主线纲架自此大体完成。而这出戏的本子,在乾隆南巡时被献上,因此有乾隆皇帝御览的招牌,使得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没有人不知道《白蛇传》的故事了。

  嘉庆十一年,玉山主人又出版了中篇小说《雷峰塔奇传》。嘉庆十四年,又出现了弹词《义妖传》,至此,蛇精的故事已经完全由单纯迷惑人的妖怪变成了有情有义的女性。

  清代中期以后,《白蛇传》成为常演的戏剧,以同治年间的《菊部群英》来看,当时演出《白蛇传》是京剧、昆曲杂糅的,但是还是以昆曲为主,同时可以看出,《白蛇传》中祭塔的情节产生的时代较晚。

  现代,有根据《白蛇传》拍成的台湾大陆合拍戏剧《新白娘子传奇》,基本是按照已经形成的故事再加的一些内容,风靡整个中国。此外,还有京剧、越剧、川剧等戏曲《白蛇传》,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青蛇》亦借鉴了白蛇传的故事,而后经导演徐克拍摄后搬上银幕(不过只是借用了白蛇传的人物名,故事则和传统《白蛇传》没有多大的联系)。台湾明华园戏剧团的白蛇传歌仔戏露天表演,常在端午节前后演出,故事内容无较大的改编,但在舞台设计上与传统戏剧表现的设计,有许多突破,其中水淹金山寺的桥段更出动消防队的洒水车,还有吊钢丝的设计,制造出白蛇与青蛇腾云架雾的感觉。另外,本作也被日本东映动画改编成同名动画电影《白蛇传》(1958年上映),是日本史上第一部彩色长篇动画电影,堪称日本动画史上的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本作中按照了原本故事的设定——小青是青鱼而不是青蛇)。

  这个故事经过了近千年的演变,除了故事情节不断丰富外,人物性格也在逐渐的演变。

  内容架构

  故事说的是位于镇江长江中的金山上有个白龙洞,洞中有条美丽的白蛇,为报答青年许仙的救命之恩,在西湖与许仙结为夫妻。后白娘子夫妻在镇江五条街开了“保和堂”药店,施药济贫。不料这一切却惹怒了金山寺的方丈法海。法海要拆散白娘子与许仙这对恩爱的夫妻,设计于端午节以雄黄酒迫使白娘子现出原形,吓死许仙。白娘子与侍女小青勇盗仙草救活许仙。可是法海又将许仙骗至金山,使夫妻分离。白娘子水漫金山后,与许仙断桥相遇,再次和好如初。不料法海再度出现,用紫金钵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下。最后小青修炼数载,终于奋力轰倒雷峰塔,救出白娘子,实现了大团圆。

  这个故事的基本情节完成于清代方成培改编的《雷峰塔传奇》。《雷峰塔传奇》主要情节发展到三十四节,故事中最大的突破是增加了能表现白娘子性格的“水斗”、“盗仙草”等情节,这些重要情节的发展与镇江有着密切关系。从此,有了“水漫金山寺”之说,既增加了故事的传奇性、浪漫色彩,又表现了白娘子的人情味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故事中妖气减弱,从白娘子与许仙的矛盾,改为白娘子与法海之间的斗争,故事情节也更明确地体现了民众的愿望。

  艺术特征

  白蛇传传说凄美动人,具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写实与写意并重的艺术特色。其结构一线到底,符合中国人的艺术审美原则。

  经过长期提炼升华而成的白娘子形象,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善良贤惠、精明能干、温柔和顺;二是大胆追求自由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充满乐观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坚韧顽强,百折不挠,集中体现了民众的理想,从《白蛇传传说》故事的产生、流传、演进中.可以看出人民创作的伟大。

  表现形式

  白蛇传传说来源于民间关于蛇的传闻、蛇的图腾、蛇的信仰等等,从片言只语到敷衍成文,渐趋完整,其内容也由蛇吃人、到变成蛇妖迷惑人危害人、再到蛇人相恋、直至发展到表达追求爱情争取幸福自由。

  作为民间文学的白蛇传传说,它是围绕“传说核”,主要运用口头语言讲述的方式,组成故事情节,反映角色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

  传承价值

  故事反对邪恶,弘扬善举,追求婚姻自由的主题非常鲜明;情节奇曲跌宕,扣人心弦;其中的人物形象突出,善恶分明,尤其是女主人公白娘子身上所体现的中国传统女性贤淑善良、坚贞不屈的精神之美。这些总体上体现了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白蛇传传说中还包含了相当多的社会生活内容,间接地反映了古代的许多民俗现象,如端午文化习俗等。整个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情感特征、审美取向及艺术创造力,具有社会、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白蛇传传说作为中国优秀的民间文化瑰宝,它所包含的多方面信息价值,一直是人们探讨、研究的话题。

  由于白蛇传传说的经典性,它对其他文化艺术样式的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首先白蛇传传说和戏曲关系甚为密切。据1959年统计,中国各民族、各地区三百六十多个戏曲剧种和三百多个曲艺曲种对《白蛇传》进行了改编演出。全本中的许多折子戏成了某些剧种、曲种的经典保留剧目。如在京剧、昆剧、越剧、川剧等剧种中的《游湖》《盗仙草》《水斗》等都有出神入化的精彩表演;扬剧的《上金山》《放许仙》和《断桥会》也极为精湛;扬州清曲的《水漫金山寺》也是其重点曲目。其次有关《白蛇传》的小说、演义的创作也从未间断。鲁迅先生在1935年和1936年,连续写了《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两篇杂文。著名作家、戏剧家傅惜华、赵景深、田汉、戴不凡、阿英、张庚等,都写过不少有关《白蛇传》的文学作品和评论。著名作家张恨水和赵清阁于1955年和1956年分别创作通俗小说《白蛇传》。镇江市康新民、陈静也于1988年创作反映《白蛇传》的通俗小说《蛇恋》。

【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资料】相关文章:

感恩父母的故事资料10-14

望夫石的故事资料11-12

鱼和水的故事资料11-15

安徽池州资料12-19

黄山介绍资料07-18

海口钟楼资料04-25

古琴的历史资料11-01

情感的归宿-资料04-29

烧纸禁忌资料10-27

关于立秋资料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