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体设计:汉字的气场 -电脑资料

电脑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电脑资料】

   

    网页制作Webjx文章简介:设计字体:汉字的灵性与气场.

   

   

汉字的气场

    厉向晨 (Digidea Lee)

    俗话说字如其人,通过一个人写的字所带给我们的感觉,从中间接可以看出他的气度、为人,这是不假的,

汉字字体设计:汉字的气场

。而印刷字体也同样,不同字体的区别并不仅仅是好看与不好看而已,从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看出设计者的想法,而细节的改变,哪怕只是一个点的距离,也会影响整个字传达出的气场。

    大多数人都认为日本的电脑字体比中国的好看,这其中很大程度是因为日本的很多字体更具灵性,而中国的则更注重形式。如果我们把几种字体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很容易就能看出哪个比较呆板,哪个比较舒服一些。上图中 AXIS 黑体就是最好的例子,这款字体正是以此作为设计的出发点,让每个笔画都以舒服的位置和尺寸出现,不去刻意想要追求一种怎样的形式。这使整套字体最终所呈现出的样子是自然和简洁的,不做作也不夸张。

   

    从左侧依次为:兰亭黑,AXIS 黑体,小塚黑体,森泽新黑,华康黑体,蒙纳 MHei

    在细节上纠缠正是字体设计工作的重点,因为这里有太多同质化的东西,我们需要在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下制作出不同的具有差异性和特点的东西。当然这首先要排除所谓的“个性字体”或者说“艺术字体”,因为它们并不能被算作严谨的印刷字体(正文字体)。

    将我的一段试验作为一个例子来讲一下仿宋体。虽然与黑体、宋体、楷体并列成为中文的四种基本印刷字体,但仿宋是其中使用最少的一个,这与现今仿宋字体糟糕的字形和质量有关。我们先来看一下最早的仿宋:

   

    《尹文子》/《四部备要》中華書局聚珍倣宋版印

    仿宋体最初是由丁辅之与丁善之两兄弟于民国年间制成的,其名为“聚珍倣宋”,聚珍一词是活字的意思。该字体以宋代刻本字体为基础,并融入欧体书法的特点,使得字体风格刚柔并济,具有人文特征,但不失硬朗。这是我之前根据中华书局所刊四部备要复原出的字体:

   

    聚珍仿宋 by Digidea 2008

    聚珍仿宋的每一个字都极具特征,中宫外放,张力非常强,使得整个字的强调性丝毫不亚于很粗的黑体。并且排在一起时也不会因此而让整体效果打折扣,正相反整体效果非常一致。虽然具有明显的倾斜,但字的重心仍旧很稳定。关于此小磯设计研究室有一个论点,大体是说这种不平行的倾斜可以让文字从平面的 2D 层面跃升到 3D 层面,他将之称为“垂直向上的立体飞翔力”。我个人觉得这种“飞翔力”可以增加版面的活跃度,使文字不过于死板,就像古代刻本或书法作品中经常使用一些异体字来调剂阅读节奏一样。

    再反观如今的仿宋,虽然从细节上可以看出的确保留了原始特征,但风格上已然完全退化了。聚珍仿宋的笔画有明显粗细变化,这样虽然笔画尖端处有圆角处理,但仍可以突出硬度,并增强字的醒目性。而现在的仿宋,笔画粗细近似一致,尖端处几乎均为锐角,理应圆滑的地方也被变直,想以此来突出所谓“硬”的感觉,就像每个笔画都是用一个矩形变形而来的,实属很低级的一种做法。并且整个字结构中规中矩,毫无出彩之处,显得呆头呆脑没有灵气。

   

    左字:聚珍仿宋,右字:华文仿宋

    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初的聚珍仿宋具有三种样式:方、长和扁。在起初的一段时间中,方和长仿宋使用的频率相当;而到了 50 年代以后,基本上只能看见长仿宋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 词一类的书,大部分都是用长仿宋排版。而电脑中的仿宋字体,说长不长,说方不方,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其它缺点,使得这种字体字号小了显得弱不禁风,字号大了又会暴露质量缺陷。与其说这是中文字体设计的一种倒退,倒不如说它根本就是一个劣质产品,

电脑资料

汉字字体设计:汉字的气场》(https://www.unjs.com)。可悲的是,几乎现在所有的仿宋字体均属于劣质产品。所以也难怪仿宋的使用率会这样低了,而这又将导致厂商们不愿在冷门字体上多下功夫,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不过聚珍仿宋也并非能堪称完美,毕竟它是铅字时代的产物,部件与笔画风格上存在一些个体差异。而且这个倾斜的特征放在横排时也会反倒影响效果,使文字看上去不够整齐。另外还有我国对旧字形使用的限制等。因此,我有过将仿宋加以完善的尝试,成品如下:

   

    新仿宋 by Digidea 2009

    当时的目标旨在减小倾斜度,并加强仿宋的书法感,即人文特征,和统一笔画风格与细节。但现在看来,仍旧有很多明显的不足,或者说相比较之下可能还不如原版的聚珍仿宋:比如说“点”的内弧弯度太大导致笔画过于窄小;尖锐部分太细;倾斜控制的不好使得不同字看起来不协调并且有些字像是被斜切了一下;中宫不够舒展等等。不过也有一些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类似竖画、竖勾、竖弯钩的结尾处,应该处理的比其它字体要舒服。

    此外,在同一时期,我也进行了另一项尝试——将仿宋与楷体融合。

    仿宋与楷体最大的不同在于结构:一个是为印刷而诞生的,因此每个字的结构很规范化;另一个则是源于手写并经过千年的演变流传至今,虽然后来也得以规范化,但结构上还是有相当程度保留了手写的自由度。目前电脑中的楷体字体大多笔画比较臃肿,无法很好的突出楷体原本的风骨,于是我想将仿宋的笔画特征套在楷体的结构上,并注意了前次尝试的失败之处,同时让笔画粗细变化更加强烈,想借以此来让笔画带有力道,表达出有一股气在文字间流淌的感觉,就像瘦金书。

   

    03 号书体 by Digidea 2009

    这个设计很难说成功或者失败,如果论体现楷体的风骨和力道,应该是做到了。但过大的粗细对比,同时也造成了字体在较小字号下会令人看起来眼花缭乱,并且也会使印刷出来的文字显得斑斑驳驳。不过在大尺寸应用下,它的效果应该是可以的,所以这个取舍很难。与之类似的,一些英文字体也会在同字重下准备多个分别微调过细节的面向文本、标题等不同用途的子族。

    为了研究从手写体向印刷体的过渡,我开始关注老宋,因为这关系到如何正确处理印刷体和手写体的关系,而老宋则是手写体在印刷体化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我所说的老宋是指从宋代诞生,一直延续到清代的一种过渡形式宋体,它同时具有楷体与宋体的特征。

    比较容易找到采用了这种字体的书便是康熙字典,虽然关于这部书充满了争议,但这并不影响从中欣赏文字的美。这是后来我所做成的康熙字典体,这个目前在网上有销售:

   

    「TypeLand 康熙字典體」by Digidea 2010

    老宋体的美感很难以言语,这类似于一种穿越时空的感情……对不起,这不是作研究的态度。老宋的结构与现今宋体(新宋体)没有太大区别,但有一个最明显的不同是,老宋的横竖粗细差异没有新宋大,并且老宋的笔画特征也有很多特别之处。比如横画,老宋横画的起笔处是较粗的,而且整个笔画也呈现出一个自然的弧度;竖画起笔则是斜顿下来,这有些类似于英文中 Blackletter 类字体的特点。这些都是直接保留自楷体的特征并加以雕琢,与新宋体的差异非常明显。

    另外还有一个特点是,老宋的文字框架稍有特殊。框架与结构不同,结构是指文字内部各个部件和笔画的组合方式,而框架则影响文字外围的轮廓。我们一般设计字体时从理论上有两个框:一个是字面框,文字(字面)包含在它之中,字面框的尺寸是根据字面的实际尺寸而变动的,也就是可以理解为一个紧紧包住字面的方框;另一个是字身框,它在字面框之外,目的是为了使文字四周留有一定空间使得排在一起时不会让每个字挤在一起,如果用金属字模作比喻的话也就是相当于金属块纵向放置时的横截面。一般字体的字面是不会超过字面框的,而老宋则恰恰打破了这一规律。比如上面图中,“康”字左边一撇的末端,就超出了字面框之外,从直排的效果可以直观看出,这一部分是位于行外的。

    而类似这种撇的处理,在老宋中是一个普遍现象,也可以算作是它的一个特性。我想,这也就是老宋看起来具有灵性的原因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