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细节分析——分页交互设计 -电脑资料

电脑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电脑资料】

   

    说说目前常用的三种分类显示信息方法:

    常规翻页 信息滚动翻页 滚动条

    前者是横向翻页方式,后两者是纵向的信息翻页,

交互细节分析——分页交互设计

。分页作为很小的一个组件,大多数网站都不会花费什么精力去设计,设计也大同小异,用户已经使用习惯学习成本为0,但如果能够在细节上做的更细致贴心一些,用户的使用体验会有所提升。

    一、 先来看常规翻页

    1) 组成结构

   

    • 上页+页码+下页

    • 跳转到__页/第__页”;

    • 确认”按钮;

    • 支持键盘操作;

    2) 使用情景

    当网页内容较多、不能在限定区域内显示完全时;

    为了方便用户在多个页面间跳转和快速定位(尤其是按顺序翻页),通过翻页设计提供多个页面间的导航。

    在电商网站3级页、搜索结果页面等信息量大的页面是很重要的。

    • 分页的内容是什么类型?

    • 页面数量有多少?

    •查看最多的是哪些页面?

    • 手动全部翻一遍的几率

    •是否会不按顺序翻页,为什么?

    •是否会查看已翻过的翻页?

    •翻页是否在列表顶部和底部都出现?

    •“最后一页”是否一定要有?

    •列表顶部什么情况下有翻页?

    按照用户心理模型,浏览邮箱内容时是反复浏览型,且页面较长,此时需要在顶部添加翻页,但电商网站搜索结果页和 的用户是在浏览到页面底部时才会有翻页动作,因此不必在顶部放翻页。

    •是否可以mouseover就显示页面内容?什么时候可以?

    设计前考虑完以上问题,针对情况进行取舍设计。

    3) 交互分析

    •Google翻页

   

    搜索结果首次只提供10个页码;

    设计猜想:google开发者认为一般用户在这10页内就能找到想要的内容。

   

    点击任何一页码继续浏览,发现后续提供的页码是:当前页+9;

    设计猜想:当用户往下点击页码时,google开发者认为前10页内容不能满足用户,于是将搜索范围放大。

    但最多提供20个页码;

    设计猜想:但考虑到网页宽度还是不能继续无限制增加页码个数,于是设定最多一次提供20个页码。

    •Baidu翻页

   

    始终有第”1“页,中间用”…“表示未显示的页码;

    设计猜想:用户翻到后面页码也找不到想要的内容时,会返回第一页重新查找,此时第“1”页是home的作用。

   

    选中页码和mouseover页码样式始终在一个位置不变,不需移动鼠标就可点击下一页,而后页码自动替换状态;

    设计猜想:瞄准页码点击较困难,可以减少用户瞄准位置的次数。但没有做完美,用户每刷新一个页面,还是要滚动浏览器条到下方瞄准页码位置。这个微小的友好交互可以运用到轮播图设计中,减少鼠标瞄准操作。

    但也最多提供20个页码;

    •Sina微博小分页

   

    滚动翻页与翻页的结合使用;

   

    上页与下页放在一起更便于点击;

   

    通常情况下用户按“下一页”的情况最多,那么上页样式可以更简单些;

    4) 用户心智模型分析

    •以Taobao搜索结果列表页为例:

   

    用户输入关键词进行模糊搜索,然后出现相关结果列表,用户需要逐页翻看查找,此时“上一页”“下一页”使用最多,因此要设计的便于点击切换;或间隔两三页查看,因此样式上要区分查看过的页码和未查看过的;前几页浏览的几率最大,当翻到后面相关内容越来越少,用户会想要返回第一页,因此最好一直显示首页;页码数量不宜过长,不要导致用户视觉辨识困难;也不宜过短,以免给用户造成网站信息较少的错觉。

    • 信息列表翻页用户心智模型:

   

    用户浏览的信息是关注的信息,会像读报纸一样逐页的浏览下去,因此“上一页”“下一页”用的次数最多;其次是跳转翻页,为体现轻量微博的概念,将传统翻页的中间页码部分简化成下拉菜单,既能标识当前页位置又能翻页切换跳转;

    5) 总结

    缺点是会打断用户阅读,影响用户关注的主要内容,

电脑资料

交互细节分析——分页交互设计》(https://www.unjs.com)。

    优点是条理清晰,便于分段查找信息,后台请求压力小;

    与别的组件一样,分页不是单独存在的也要结合使用环境来交互设计。

    二、 信息滚动翻页

   

    GOOGLE图片

    • “无限滚动翻页”,当用户浏览到页面底部,自动刷新页面展示新的信息;

    • 连续翻过很多页后,当再无内容可以展示时,自动出现关联信息按钮“查看更多信息”,引导用户去浏览其他相关信息;

    • 或需要点击一下才可翻页;

    •页面过长时须提供“回到顶部”按钮;

   

    更多贴近用户心智模型,方便阅读浏览。缺点是当一段信息不能及时刷新出来时,无法跳跃浏览其下面的信息。

    三、 滚动条

    1) 滚动条与横向分页优先级

    当同时使用滚动条和翻页时,该如何设计。

    翻页与滚动条的相辅相成,都是页面过长,为分段呈现内容的方法;

    •翻页在滚动条内部

    设计猜想:滚动条到最底部方出现翻页。大概出自浏览器,滚动条内放页面翻页;

    QQ邮箱

   

    例如浏览器,是因为软件与其内容的嵌套关系;

    •有翻页也滚动条,滚动内容不宜过长(PC端产品)

    设计猜想:滚动条需要拖动滑块浏览,如果滑块过短便更不容易操作;统计过IE、FF、Office等常用软件,一般滑块高度到8px时就不再缩小。当滑块高度只剩8px时,滚动条的拖动体验就相当的差。

    •移动端产品则貌似无限制

    设计猜想:不需拖动鼠标,移动端上手动点击是最方便常用的操作;

   

    2) 分页不一定是click跳转的

    有上下翻页同时能快速拖动浏览不同页的信息,适用于内容能够粗略浏览的页面;

   

   

    四、 总结

    1) 从信息的结构来看,传统翻页是横向信息分段显示,而“无限滚动翻页”属于纵向信息递增显示(随滚动页面信息增长)。

    •区分访问过/未访问过的页码样式,能更好的帮助用户记忆,不重复浏览;

   

    • 链接的可点击区域尽量大,方便用户点击,页码间距足够避免用户误点击;

   

    •清晰标识当前页位置,一般处于页码中部;

    •可提供批量翻页(如,下10页);

    •页面过长时,增加“返回顶部”;

    •不需要“上一页”“下一页”时就不显示,如后者比前者使用更频繁,前者可简化成符号>;

    •显示总页数(当不显示总数时,翻到最后一页就不能再翻页了);

   

    •“上一页”“下一页”位置固定;

    •页码数量不宜过长(一下呈现过多导致视觉混乱,用户翻看页码困难)或过短(特别是搜索结果,会造成网站信息较少的印象);

    •尽量使用首页和末页链接,且放在普通页码区外的固定位置;

    •除放第一页外,可选择放前面三页的页码,视觉上稳定些;

    •避免花哨交互,精简;

   

    •页码过多时,允许跳转翻页;

    2) 同方向分页的Tab与翻页很少同时使用,滚动翻页与滚动条也是如此。但横向与纵向的组件可以交叉配合使用,比如滚动条与翻页。

    3) 没有规定横向的一定是翻页,纵向的一定是滚动条,可以发散开来:横向为滚动条,纵向翻页,但此种方式似乎不便于操作。

    所有组件的灵魂是用户操作方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