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模仿与创造并不是对立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个人要进行创造常常甚至必须从模仿开始。许多人把模仿看成创造的对立面,看成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方面,这是一种很严重的误解。一生没有创造的人是很多的,但一生没有模仿的人几乎没有。

    小到生活起居、语言行为,大到科学创新,模仿比比皆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恩斯特·卡西尔在《论人——人类文化哲学导论》一书中对模仿的价值有精彩论述。他说:“语言发生于对声音的模仿,艺术则源于对外在事物的模仿。模仿是人性的一个根本本能,一个不可约去的事实。亚里士多德说:‘从孩提时起,模仿对人而言就是自然的,和较低等的动物相较,他所具有的一个利益在此,他是世界上最善模仿的动物,并且最初是通过模仿而学习。’而且同时模仿也是一种不可穷尽的欢愉之源……”问题在于模仿什么,怎样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要具有什么样的心态。

    拥有超越意识的同时进行模仿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模仿的人多而创造的人却很少呢?我以为就是多数人在模仿中缺少一种超越的意识,将模仿当成目的,以为模仿得越逼真越好,只要模仿的逼真了就满足了。正是这种观念束缚了我们的创造。

    为什么有许多人一旦走进模仿的范式就再也走不出来了?为什么许多人在模仿的角落里徘徊一生而无法进入创造的殿堂?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莫大的关系。周作人先生1918年在《北京大学日刊》所发表的《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一文中就明确了这一观点,在当时对中国文学界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效应。周作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他认为中国小说不发达的原因就是中国人“不肯模仿”,因此就创造不出有价值的小说供国人享用。在他看来,日本近三十年来小说发达的原因就是因为善于模仿。

    周作人只是理论上有所认识,而真正通过自己的作品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恰恰是他的兄长鲁迅。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明显地模仿了果戈理和安特莱夫的某些篇章。鲁迅是直接实现了从模仿到创造的作家。所以严家炎说,现代中国小说,从鲁迅那里开始,也从鲁迅那里成熟。

    人机相互模仿创造出人类信息化时代

    人类恰恰因为会模仿而获得了许多认识的捷径。人类因为模仿鱼类而发明了轮船和潜水艇,因为模仿鸟类而发明了飞机和各种飞行器。冯特因为模仿了自然科学方法,具体说是模仿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而创立了心理学。斯金纳因为模仿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研究而创立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正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立及应用使他成为20世纪世界影响最大的心理学家,

管理资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https://www.unjs.com)。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人工智能不就是模仿了现代电子计算机么?而计算机又反过来模仿人脑,如神经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的研究等。现在已经进入到人机相互模仿的时代。正是这种人机的相互模仿创造出人类的信息化时代。

    问题在于怎样对待模仿。我们认为模仿是创造的起始,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创造始于模仿。再有,模仿者不能将模仿看成目的,而应当做手段。如果将模仿当成目的,模仿就会成为创造的障碍;如果将模仿仅仅作为手段,时刻怀有一种超越的心态,那迟早都会走上独立创造之路。模仿是走上创造之路的拐杖。模仿的目的是超越模仿。怎样才能从模仿较快地走上创造之路呢?

    不断对模仿对象进行缺点列举或反思

    首先是选择什么样的模仿对象。选择什么样的模仿对象才有利于较快达到创造的境界呢?要选择那些有模仿价值或有创造价值的范型进行模仿。在可能的条件下要尽可能选择人类最先进、最前沿的思想成果和科技成果或方法进行模仿,因为这样的模仿可以使模仿者迅速站到科学的前沿,迅速站到巨人的肩膀上,获得超越前人的基础,少走弯路。

    现代科学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无论是哪一门科学产生了一个标志性成果或方法,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争相模仿借鉴。心理学家赫尔模仿几何学的方法创立了心理学的假设——演绎体系;心理学统计方法中的结构方程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就是在纯粹的数学领域也是比较前沿的,可是一旦产生,心理学家们就迅速将其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来了。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模仿的范型距离研究的学科越远其创造程度可能越高。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这个道理。世界上的很多创造常常是模仿似乎毫不相干的学科或领域实现的。所以在模仿中要尽量突破知识或学科壁垒,到其他领域去寻找灵感是一条从模仿到创造的捷径。再有模仿可以使模仿者迅速接近被模仿者的水平,学到被模仿者的思维方式,特别是那些具有划时代的创造成果或作品,其中往往蕴涵着独特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模仿,迅速与原创者的生命展开对话与沟通,从而迅速拉近与原创者的心理距离,缩短与原创者的思维差距,学会原创者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获得必然为模仿者的独立创造提供帮助。

    其次是在模仿的过程中要不断对模仿对象进行缺点列举或反思,以便发现被模仿范型缺点和问题,从而找到问题的突破点,走上创造的道路。为什么熟能生巧?因为一旦对某个范型熟悉了就会发现问题或缺点所在,从而提出改进措施。所以在模仿的过程中一定要伴有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对问题的敏感性。

    再次一定要有超越意识,模仿的最终目的不仅在于占有给定信息,尤其在于超越给定信息。创造的实质就是对给定信息的超越。

    模仿是占有信息手段,超越占有的信息才是目的,只要超越了给定的信息就进入了创造的境界。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燕良轼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四岁姐姐训两岁弟弟萌翻:此刻是在模仿谁?

    大脑模仿病毒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