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收听内在的声音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如何收听内在的声音 为自己找一个舒畅、有点活动空间,不会受影响的地方,

如何收听内在的声音

。好!用点时间开始找吧!

    首先,你要是有点怀疑,没有关系,那就是一个感觉,不要让它溜走,看看自己如何对待它。试着找出生理上受到的影响─这个感觉是由何处产生出来的。现在闭上眼睛自己站一会儿。请闭上眼睛,整个练习过程中都不要打开。闭眼睛的目的是希望排除分心的因素。你必须试着聆听自己,试着倾听身体内部,现在开始收听自我内在的变化;请尽量集中精神于你本身内部的变动。试一下任何可能的动作,继续聆听身体给你的各种信号。搜出你身体紧张的部位,活动一下这些部位。还有哪里不能放松的?当你由头到脚开始放松的时候,注意你身体的信号。

    你只要放轻松,想办法找到紧张的部位就可以了。请利用几分钟回想过去半小时内的经验并在纸上记录你身体紧张的部位。简单地写下那些你留在深处的感觉。回想一下整个的过程,切勿忽视任何感觉。

    现在你该学会自我体认了。那一点对你最为困难?你发现什么部位一直不能放松?那些部位得特别用心才能放松?

    自我体认困难的原因就是感觉与想法是全然不同的。然而,我们的语言及生活方式都把二者弄混了。思想是合乎逻辑的,是一整套的论点,也是一套存在脑中的关于世界、个人经验的论点。感受都是发自内在的反应,一种直接的体验,是体内变化的直接表现,而不是一种说明。本单元所用的「感受」这个字,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叫它作情绪。然而我们着重的是与感觉想关的生理感受或情绪反应。我们平常用于生理及情绪感觉方面的字眼几乎完全相同。

    像是:冷、不舒服、疼痛、懊恼或温暖都是描写生理感受与情绪的用字。用在身体的感觉如冷、形容身体冷、房中的气温很冷,用在情绪上时,如一个人觉得冷、 不适、害怕。要点是感受就是感受。我们称之为情绪的例如害怕、气愤和悲伤是来自不同的刺激,不过二者都会产生生理再变化;感觉都保留在体内了。如流汗的例子,你可能因生理感觉流汗如屋中的热气,运动、疲倦,也可能因为情绪反应即神经紧张而流汗,流汗的结果是一样的;感觉与情绪都以你的身体为依归。

    我们再回来讨论感觉与想法不同。最大的不同是感觉可能来自身体内的任何部位,而且可以造成各种不同的反应;思想却是从头脑发出的,我们常常在阐明想法的时候,用的却是感觉这个字,以致带来困扰。如:叙述不确定的想法最容易和感觉混淆不清,例如我们说:「作完这件事后,我觉得我该回家了。 」事实上我并不是真的有这个回家的「感觉」 。我可能觉得有挫折感、或觉得疲倦,但我的那句话实际上是说明一个想法:「即我想我等下可能会回家,但我还不太确定。」你们有没有发现其中的不同?「我想我可能会回家因为我觉得很累。」而不是「我觉得该回家了。」

    另一个例子:我们也常把感觉与意见的说明弄得含混不清。例如有人说:「我觉得学习同理心完全是浪费时间。」事实上这是一个意见,应说成:「我想这是个浪费时间的学习。」或「我觉得的应该是不舒服、乏味得很」才对。想法与感觉是二回事。再者,要是因信念或期望的缘故把想法与感受用在同一个句子里,那就更混乱了。例如:「我觉得这些学习很值得。」这可不是一句描述感受的话!应该说:「我觉得有希望。」「我认为这些学习会很有价值。」你听出感觉与想法的不同了吧!有一个可以由话中分别感觉与想法的线索是,凡是你说:「我觉得如何」时,你要拿出来分享的多半是一种想法,而不是感觉。另外可以用来参考的是,感觉通常都是形容词或副词,例如你觉得不公平的话,你可能说:「我很生气。」「我很」如何如何就是形容一个人的词句,表示他有某种感觉,而且发现到了。

    既然感觉是我们本身经验的自发性反应,那么控制感觉就不可能像控制思想行为那么好。我们可以思考并且按规则去控制思想与行为,却控制不了感受 。我们可能希望快乐,然而这个希望本身并不能使我们快乐起来。我们可以有些行动,可以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环境到最能导致快乐的情况。又例如我们感到恐惧时,也不能叫自己不觉害怕,不过,我们可以采取忽视它的态度,或不显示出来,或逃开令我们害怕的东西或环境,但是还是没办法叫自己没有害怕的感觉。重点在于我们无法控制感受,但可决定采取什么应对的方式,也可使说法改变使我们产生某些感觉的情境,

管理资料

如何收听内在的声音》(https://www.unjs.com)。另一个难以收听到自己的感觉,和难与人分享的分因是,分享感受会使人们距离接近,而基本上,我们都害怕与别人太亲近。

    害怕自己会受到伤害,担心别人不了解,怕别人不喜欢我,于是我们避开直接交换感觉,只谈些想法与观念。但是要作同理心训练,最最重要的就是收听自己的感觉频道,而且开始生活在感觉的层面上,因为感觉是人际关系的直接线索。「我想…」,「我觉得…」,「我很…」,「我觉得你是一个友善的人。」,假如把这句话换个句头:「我想你是一个友善的人。」还是以「我想…」起始的叙述 比较合适。这也可告诉你这是一个想法上的叙述。「我想你是一个友善的人,和你在一起我觉得很快乐。」

    假如你发现所写下的有些是想法而非感觉,可以想法重新写或可以用「我很…」起头的句子。假如能用「我很…」的句子大概所表达的也就是一个真正的感觉了。当然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准则,有些感觉也不能用「我很…」的句子来形容,不过大部份都可以。勉强你自己把那些感觉说明改成可以用「我很…」开头的句子。 明白感觉与想法的不同、能分辨二者的不同是绝对重要的,因为这种辨别力是学习同理心的基础。彼此分享感受,借人际关系交流的感觉;借某种关系分享感受与到达同理心的层次是攸息相关的;因此感觉实在太重要了。

    因为在任何关系中都少不了它,但我们有时就是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当我们和别人在一起,问一些问题,我们常有所感,并且想找出感受的实质。例如我们问:「他到底是谁?他在说什么?他觉得如何?他说了什么有关他本身的事?他喜欢什么?」这些问题都能帮助你收听到他人内在的心声。任何关系中都少不了各种感受,问题是人们不想告诉我们真正的感受;他们顾左右而言,他把感觉隐藏起来,我们自己有时也不告诉别人自己的感受,也把它隐藏起来不让人知道。

    分享感受把人们的距离拉得很近,而基本上我们都有一点怕太亲近。怕不被了解,也怕受到伤害。因此,断绝感受方面的沟通也就成了一种本能的诱惑 。不过,任何关系都少不了会有一些感受在进行着;一定有些感受是交流着的 ,而这种沟通的感受对于人际关系的深度与品质真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性。

    在人际关系里,如果认识一个人已相当久─也许一年─却什么都不存在,没有真正的快乐或趣味;这些人从我们生命中消失时,实在没有一点影响。可是有些别的情况却是很快─几乎立即─就在二人身上发生了作用,于是二者之间有了连系与亲密;这二种截然不同的关系完全是由于感受分享层次的深浅。我们在后一种关系中,彼此分享着属于内心深处的最重要的感受。在泛泛的关系中,谈话内容永远只是聊天,绝不触及内心深处的感受。我们从不晓得他们的过去,他们也不知道我们的感受,我们的心离 得很远。

    在本单元中已经讨论过感觉了。

    1)收听自己的身体,找出对感觉所采取的反应,找出感觉之所在,找出感觉是什么,并与人分享某些感觉。

    2)分辨感觉与想法的不同。

    3)借某些生理行为试着制造一些感觉,例如放松与收紧身体的各个部位。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练习:如握紧拳头,然后体验一下内在的感受,然后说出来,用一个字大声叫出来。感觉跟着变化时,也跟着叫不同的话;体验你的感觉,找个字形容它,再把它说出来。现在,请闭上眼睛,平伸出手来,握紧拳头,越握越紧!越握越紧!伸直手臂!握紧!眼睛闭着!闭得越来越紧 !磨磨牙齿!试着溶入其中!向空中挥动拳头!有感觉了没有?用一个字叫出 来!你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感觉。紧紧地握住拳、紧紧地闭住眼。你可能觉得愚蠢、受挫折、精疲力尽、愤怒或想报复。

    不要迟疑大声喊出来,你的感觉不断在变,不断地说出来。好!现在慢慢放轻松一点,一点一点放开手指,体会它们的感受,慢慢睁开眼睛,睁大一点。 开始活动一下。体会一下移动手臂、肩膀时有何困难,体会有何变化,再大声说出现在的感觉─困惑、自由、开放、舒服、温暖、紧张。伸伸手臂,体会一下伸出去的感受。用心放松自己的肌肉,笑一下!活动一下脸部肌肉。哼二声,活动一下,伸展伸展,尽可能放松。你现在又相当轻松了,有何不同的感受?在本单元中,你已能收听到内在的心声及生理感受。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