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摆脱“生存焦虑”?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小姚是北京某高校硕士毕业生,目前在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研发工作,月工资税前约7500元,实发6500元,除去各种开销,月积蓄不到2500元,

如何才能摆脱“生存焦虑”?

。小姚说,生活在北京让他觉得很没有安全感。毛女士是北京某商场中层管理人员,月收入税前约1.5万元。在她看来,自己的工资水平连“小康”都达不到。毛女士说,她身边的朋友和同事都普遍存在一种“焦虑感”,不管薪酬水平如何,都在为“挣钱”而奋斗着:“我的老板年薪50万,为了生孩子也还在拼命赚奶粉钱。”毛女士问,生活于北京的“我们”如何才能摆脱“生存焦虑”?有一种“焦虑”与收入无关

    什么是“多余焦虑”呢?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

管理资料

如何才能摆脱“生存焦虑”?》(https://www.unjs.com)。

    比如坐飞机有风险吧?有一点,但微乎其微,坐飞机时稍有一丝焦虑可以理解。倘若还没坐上去就吓得半死,甚至终生不敢坐飞机,这无疑是过分焦虑了。再比如“杞人忧天”的故事,讲的是古代杞地有一个人,因为每日担心天塌下来而忧心忡忡,就更是多余焦虑的典型。

    在工作禅前四式中,我们发现了自己的“额外支出”,理清了额外支出在工作、社交、家庭等方面的分布。往下,我们将逐层深入地探究,这些“额外支出”主要是什么成分?

    第一,额外支出是心理的支出,而不是生理的支出。它是我们做每一件事的过程中,心中多余的累。当然,“心累”最终会造成身心两方面的疲劳,那是后话。

    第二,我们进一步探究,额外支出属于什么样的心理支出?

    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活动多种多样,任何心理活动在支出心力的同时也会消耗体力。譬如我们的理智思维,逻辑、判断、计算、推理等,都要有支出。无论是编程、写作还是策划,过度用脑也会疲累。然而,我们的额外支出大多不属于这样的理智思维。

    理智思维常常是我们是做事的必要支出。而额外支出是非理性的,更具体说是情绪的。

    譬如保险推销员小林被总监训斥后,像霜打的秧子一样无精打采,那就是情绪作怪,而非在脑子里做过多少计算。女儿病了,她不能亲自送去医院,在班上的百般牵挂也是情绪的折磨。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