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怎样培养创造力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陶行知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指出;“处处为创造之地,时时为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心理专家:怎样培养创造力

。”这表明创造力表现是无所不在的,深入人心的,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刻追逐、体验创新的乐趣。心理专家认为,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平行发展,构成人的创造力。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创造力呢?

    ■四大因素扼杀创造力

    1、思维标准化:指学生的思维方向、方法和技能规范化与模型化,追求的是思维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但很容易导致人思想僵化。

    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一般人在5岁时可具有90%的创造力,在7岁时可具有10%的创造力,而8岁以后其创造力就下降为2%了。这种现象出现的本质上是因为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所束缚,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像的能力。在我国,由于应试教育的实施,思维标准化的情况十分严重。据统计,一个学生从小学升到大学,平均要参加上千次的测验与考试。如此“千锤百炼”之后, 其所有的灵感、悟性都被消磨殆尽。而且,学生受教育程度越高,思维就越显单一,视角也越变狭隘。

    2、功能固着化:指学生将某种对象的功能或用途看成是固有不变的,是思维缺乏灵活性、独创性的表现。在学习当中,功能固着突出表现为“一题一解”、“一问一答”的惯性思维,缺乏“一题多解”、“一问多答”的思维灵活。

    3、知识无活力化:指学生所学的知识很少或不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学生在智力上不是越来越发展,而是越来越压抑,终而使人学非所用,学用脱离,最后变得越学越蠢。在应试教育的惯性作用之下,知识的无活力化有害创新思维。

    4、知识传授权威化:指绝对相信所学过的知识,全无批判意识,导致思想的僵化和禁锢。由于对知识的崇拜,使学生对知识真正价值的认识产生了扭曲,使我们把知识当成了文明的唯一或主要成果。

    ■创造力培养十大建议

    练习儿童式提问:

    就是练习像孩子那样提问,

管理资料

心理专家:怎样培养创造力》(https://www.unjs.com)。相比而言,儿童对什么都好奇,提问不惧权威、不受束缚。成人往往顾忌太多,自我限制。一天夜里,一位父亲带着3岁的儿子到外边散步,儿子忽然指着天空中的明月问:“那是灯吗?”父亲机械地回答说:“那不是灯,是月亮。”但儿子还是坚称月亮就是灯,父亲开始觉得儿子很愚蠢,一点都不受教。但父亲回到家中仔细一想,又觉得儿子并没说错,因为月亮确实有照明的功能。而在中文当中,“明”字就是日、月相加。由此说来,月亮确实是一盏灯!

    练习儿童式想象:

    就是要有想象力。孩子们比成人更容易进入创造力的巅峰状态,即兴奋点——完全投入所产生的乐趣与创造的顶点。孔子周游列国时,在燕国见到一位名叫项橐的小儿,项橐问孔子:“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着说:“请讲。”项橐问孔子:“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难开花。”项橐听后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闻后感慨地说:“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从古至今,在人们的眼中,儿童远比成人想象力丰富、联想力强。

    练习儿童式判断:

    就是要多运用直觉思维来看待周围的事物,这样的思维没有标准化,没有定势,往往容易出新。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巨象,当曹操手下的人没法称出大象的重量时,7岁的曹冲提议:先把这头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待它站稳后,在船舷齐水的地方画上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去。之后,再把一筐一筐的石头抬到船上,一直到船舷吃水的地方与刚才画的那条线平齐为止。这样,只要称出那一筐一筐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练习儿童式感受:

    就是要学习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不断发现,不断尝试。儿童具备专注与自身所做,浑然忘我的能力,而这对大人来讲,太难了,而且,在儿童的世界里,最基本的线索是自己尝试,不断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创新的良好土壤。

    练习儿童式坚持:

    就是要持之以恒。很多人在一个目标或一件事上,如果重复试了几遍都不理想,也许会选择放弃。而儿童相对而言更具持久性。很多人都体会过孩童的“顽强好奇心”,当他们问“为什么”的时候,如果大人不马上给出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答案,孩子们就会坚持一直问下去,直到得到答案为止。实际上,历史中许多著名的发明家或者科学家,也是通过不断尝试、在经历了众多失败之后,最终才获得名垂千古的发明或发现。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