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也许会伤害到自己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马晓慧被风流成性的男友张小光抛弃后,为生计当起钟点工,在退休职工杨阿秀家受尽委屈,

你的善良也许会伤害到自己

。杨的女儿被张小光骗财骗色,马晓慧好意提醒却被误会,她饱受嘲讽,毫无怨言,想方设法帮助杨家。后来,张小光患了不治之症,马晓慧不计前嫌照料他,并主动挑起照顾张女儿的责任......

    这是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保姆》的剧情。有人为女主人公的善良热泪盈眶,也有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的确,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中,善良、隐忍、任劳任怨的人物是永恒的主角,也许这符合传统文化的特征和东方人的审美情趣,寄托了我们的价值观和情感。像名噪一时的电视剧《渴望》中的刘慧芳;像《篱笆·女人·狗》中的枣花,无一不是理想形象的化身......

    现实世界需要善良,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代价越来越大的时候,善良更像是一种熠熠闪光的稀缺资源。也许你本身就是一个“善良”的人,但你是否在付出善良之际观照到事物的另一面:对别人的请求总是不好意思说“不”,忽视自己的真实需要,认为表达不满就是自私......

    当美好品质被过度使用,善良也可以是危险的。健康的社会文化倡导关注每一个人的内心和谐。善良的人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不满,并无须承担过多的责任。因为,一味克己也是一种透支,从你的身体和心灵,甚至从被你帮助过的人那里,都会发出危险信号。

    危险一、对自我内心的暴力

    现象:28岁的林文清曾经开朗乐观。后来,情况却变了——“2002年,我来北京,找了一份收入微薄的工作,那时生活艰难,我住过很长时间的地下室。对父母总是报喜不报忧。他们也很少给我打电话——我习惯了,从小到大,他们都是关注我弟弟更多。

    “那时,弟弟正在上大学,我从自己不多的薪水里为他攒下学费,他因惹是生非在学校里欠下债,我也帮他还。弟弟毕业来京,将近一年没有工作,由我负担生活费。妈妈常说:‘你是他唯一的姐姐,你不帮他谁帮他!’是啊,很多时候,我也为自己能够资助弟弟而自豪。

    “在父母面前,我也是为他们分忧的乖乖女,妈妈在生活中遇到任何麻烦都会向我倾诉,提醒我的还是那句话:‘谁让你是我女儿呢’!可是,我自己生活中困难、工作和爱情上的不顺心,都要自己化解,不能向家人求助。慢慢地,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快乐,心里就像压了重重乌云,有一段时间,我对生活几乎失去兴趣。”

    “善良滥用”的人可能是受传统教育熏陶很深的人,他们总是被告知:“你还不够优秀。”“这些都是你该做的。”“你不该喊疼!”

    他们把付出当作习惯,几乎意识不到自己的压抑和需求,对偶尔一闪念的不满深怀内疚。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真实的自我,所有的压力和愤怒都被内化了。从表面看来,整个人风平浪静,但他/她却在不断默默消化来自内心的风暴。

    这种压抑总有一天会让人付出代价:可能变得消沉、怀疑、疲惫、讨好,甚至失去生活的兴趣,为了达到别人的期望而筋疲力尽,

管理资料

你的善良也许会伤害到自己》(https://www.unjs.com)。假如别人对他们抱以关注,他们可能会手足无措,宁愿在群体中消失。

    对策:学习为自己活

    如果你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善良”的人,不需要批判自己,希望自己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没有错;希望别人能关心你,也没有错。唯一的问题就是自发形成一种效果不好的方法。从现在开始,你要有意识地改变一些行为方式。

    首先,是学会真正倾听自己的真实想法,对于自己不想或不愿意做的事情,学会说“不”。别怕别人说“不好”而压抑自己。不要怕伤和气而放弃自己的尊严和界限,当别人侵犯你的尊严和权利时,要用正当方式维护。

    其次,正视自己的真实需要。可以鼓起勇气来,直接表达情绪;也可以直接说出想要的东西。你可以允许自己自私一些——那实际上不是自私,而是坚持自己。

    危险二、长期压抑负面情绪导致“躯体化”

    现象:如果做个统计会发现,在我们的电视剧中,善良的女主人公得各种不治之症的比率远高于其他人。

    《绿萝花》中的伊蕊,《最后的棚户人家》里的雪梅,等等。当然,这有助于煽情。但美国著名心理咨询专家露易斯·海在她的《生命的重建》中写道:“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现,那些容易得呼吸道疾病的人,比如哮喘,患者常常具有‘过度发达的责任感’,他们对自己环境中发生的任何‘错误’都怀有内疚,感到自己没有价值而自我惩罚,通常情况下,当环境改变时,情况就会好转。”

    这其实正契合人们的心理发展规律——负面情绪的长期压抑会导致“躯体化”。比如,现代医学证实:消极情绪是癌症形成的重要相关因素之一。

    C型性格被称为肿瘤性格,这一人群以过多的压抑、忍耐为特征,患肿瘤的几率较高。有专家估计,在内科病人中,至少有40%的人实际上是情绪问题。他们当中有些根本没有躯体疾病,有些有躯体疾病,但也是由消极情绪引起的身心疾病。情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疾病的痊愈,而在顽固的慢性病人中,这个比例还会更大。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不无遗憾和充满同情的评论——“她/他那么好,怎么就突然得了这样的病!”

    人们内心的冲突以躯体化的形式去体现,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心理专家朱建军认为,得病也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潜意识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就会让身体生病,因为生病本身可以理解为这样的声音:“我需要被关注。”露易斯·海在她的书中说,以一般情形来讲,我们的疾病可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身体像世界上最奇妙的机器,能反映内在的思想和信念,且时常和我们“对话”,告诉我们它的种种情形。

    对策:用对自己的爱来听从身体的指示

    从心底真正爱自己,用对自己的爱来听从身体发出的指示。我们身体的每个部分,每种疾病都可能在讲述着你压抑很久的消极情绪。所以,假如你的躯体得了病,除正常的治疗外,每天给自己一些时间,静静坐下来问问自己:“我头脑中有什么情绪或思想被克制了?”“这种克制是怎样的情形?”是感觉自己不值得被爱吗?是愤怒吗?是怨恨吗?是一直以来的内心不平衡吗?然后反复地对自己说,我愿意丢弃潜意识中造成我疾病的思维模式。

    一些慢性病可以通过心态的调整来治愈,但有些人即使调整了,也不见效。实际上,最有效的心理调整应该是认知、情绪、行为达到一致情形。比如跑步,首先要认识到跑步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有利健康,然后怀着快乐的情绪去跑,这样可能更有效。如果你虽然认识到跑步的好处,但是又觉得跑步耽误时间,是个负担,不是发自内心想去这么做,跑步的益处也不会实现。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