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成长的烦恼和机遇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近来和一位企业家聊天,谈及一个话题:中国移动为什么花费那么大力气来推广动感地带?显然,相对于付出,其在全球通上的收益更有吸引力,与之相比动感地带颇有些鸡肋的味道了,

顾客成长的烦恼和机遇

    但换一种角度思考,动感地带为中国移动培育了大规模的新生顾客。这些年轻的孩子在拥有第一款手机的时候,用的就是中国移动的通信网络,并在中国移动的精心引导下,形成品牌偏好,等到这个群体逐步成长,自然分化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人去用全球通,一部分人去用神州行。

    顾客的成长正在给越来越多的企业带来烦恼,而一些先行者已经开始改变思路去抓其中的机遇:红塔山品牌对新兴人群重新审视,张裕解百纳对中端消费者再度细分,丰田近两年大力推广新威驰,美国普尔特房地产公司对消费者“从摇篮到坟墓”的终身锁定……这些企业或品牌有一个共同目的,那就是让自己的产品线围绕着“创造终身顾客”形成合力,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对顾客生命周期的深入思考。

    中国移动正是在围绕着顾客生命周期思考,试图让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贯穿消费者的一生,随着消费者的成长而变化。由此可以推论,随着动感地带覆盖的人群越来越宽泛,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很可能中国移动会针对年轻群体再推出一个品牌,与动感地带形成区隔,使之对消费者不同成长阶段的覆盖更精确;还有可能针对老年人市场再推一个品牌,来获取其整体品牌的延伸价值。如此想来,中国移动的策略与麦当劳、必胜客、惠氏奶粉、可口可乐、耐克等擅长驾驭顾客生命周期的企业如出一辙。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按照“顾客生命周期”,而不仅是“产品生命周期”来思考。自从1966年哈佛大学教授费农先生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以来,营销实践者和研究者获益颇丰,并形成大量的案例、方法和研究成果,推动了这一理论的广泛化。

    但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有时代性和前提条件,一些实践者墨守成规,忽视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两个方面不太适合现在的营销领域:其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消费群体的变化与分化越来越快,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企业必须顺应这种趋势;其二,因为消费群体的分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多产品(品牌)策略而不是单产品(品牌)策略,简单按照产品生命周期来思考,很容易形成产品之间的各自为战,无法形成企业产品线的整体力量,

管理资料

顾客成长的烦恼和机遇》(https://www.unjs.com)。

    产品导向难阻消费者分化

    消费者的成长和变化是客观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又在客观上推动了发展速度,于是消费者的变化越来越快。企业要顺应这种变化趋势,顺势而为,而不是和消费者作斗争;试图延缓单一产品的衰落过程,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

    在香烟领域,红塔山这个品牌,最鼎盛时依靠单品卖到90万大箱/年,但随着消费群体的吸烟口味和价值观念的分化,越来越多的消费人群开始流失,使红塔山历经长达数年的下滑过程。在这个过程的初期,红塔集团做出了大量的营销努力,试图唤回消费者对红塔山历史的美好回忆,延缓品牌衰落的过程,但趋势难以阻止。于是红塔集团调整策略,顺应消费者的变化与分化,针对新兴消费者推出口味偏淡的“新势力”,针对30岁左右的青年消费者推出口味适中的“经典100”,针对40岁左右的消费者推出口味偏重些的“经典1956”,适合了不同阶段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和价值观需求,使红塔山品牌获得新生并再上巅峰,演绎出一段王者回归的经典好戏。

    与红塔山的迷途知返相比,张裕葡萄酒在一开始就保持着这种清醒。2002年张裕推出面向中端市场的葡萄酒产品解百纳,历经5年的培育达到高峰,使解百纳呈现一统中端市场的姿态。但张裕清楚,随着消费群体规模的不断增长,分化也是必然趋势,最早开始饮用解百纳的消费者必然产生新的需求。顺应这种趋势,张裕在2007年推出产品分级策略,针对中端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程度差异,把解百纳分为四个等级:优选级、特选级、珍藏级和大师级,使解百纳的消费群体在不同的认知阶段都可以找到符合需求的产品,进而达成维护长期顾客的愿望。

    传统上,围绕产品生命周期的思考,使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到三件事情上:让顾客更加频繁、更长时间地使用产品,或者尽可能扩大市场来吸引新顾客,或者在现有顾客中开发更多不同用途。企业总是希望经过这些努力,使产品保持较长的生命周期,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这种思维观念,导致企业更多地从产品导向而不是顾客导向来考虑营销问题。但现实的消费潮流更多是买方市场主导,是消费者主权,是市场的细分化乃至碎片化,企业必须脱离产品导向的思维,把顾客至上作为营销原则。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