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的“悦活”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2009年6月中粮集团高调推出的“悦活”品牌,将触角伸向了果汁业务,其后在市场上动作频频,从开心网到舞林大会、从悦活果汁单一产品到悦活蜂蜜、悦活乳酪等产品群……时至今日,悦活在品牌营销上有声有色,但是在产品持续动销上却遭遇较大阻力,摆放在全国各大超市的悦活果汁促销堆头随处可见,产品批号却日渐远去,

纠结的“悦活”

    贸易和资本出身的中粮强于产业链上游整合,但对终端销售缺乏掌控, “产地限定”营销、锁定高端成为悦活的卖点,也相应增加了其渠道运营的成本和难度……这些也正是悦活的纠结之处。在品牌定位与营销传播之间、在支撑产品与品牌延伸之间、在窄众群体与渠道销量之间,悦活需要寻找一个微妙的平衡。

    一线调查:

    尝鲜之后遭到冷遇,经销商频倒苦水

    回首2009年的饮料市场,中粮集团从产业链的上游进入直面消费者的终端消费品领域,推出了“悦活”系列产品。在一段时间的活动推广之后,悦活销量究竟如何呢?笔者对悦活重点进军的江苏、浙江、河北、北京、山东和辽宁等市场的经销商进行了调查。

    江苏:执行力难以落地

    2009年8月份,吴经理放弃自己代理的蒙牛成为中粮悦活在江苏镇江地区的总经销。借助自己原有的商超和餐饮渠道,吴开始大力为悦活的铺市做准备。

    开售的前期,吴也曾做过细心的对比,小小一瓶要卖6元,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呢?但转而一想,有中粮这个金字招牌,厂家的推广信心如此充足,对消费者也做过细心的调查和试销,应该会有不错的市场空间。

    然而,事与愿违。在吴看来,新产品上市首先解决的是铺货问题,因此首先要重点考虑针对通路环节的促销,让其迅速铺货。“但厂家缺乏执行,只是把计划落在纸面上,无法执行到推广和终端等环节。”吴经理说。在促销打开通路的环节上,厂家对终端促销知之甚少,缺乏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中粮只得借助与长城葡萄酒捆绑来强行铺开渠道。

    好不容易把货铺到了市场上,之后的解决动销就成了吴经理的一块心病。“中粮这种用葡萄酒捆绑促销的方式很难形成消费者的重复购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高端定位,在整个镇江市场,算上春节旺季,我的月销售额平均不足10万元,是我代理众多产品中最差的一个,

管理资料

纠结的“悦活”》(https://www.unjs.com)。”吴经理感叹到。

    北京:尝鲜之后遭到冷遇

    2009年1月份,悦活在北京众多商超系统进行大范围试销,试销结果让代理悦活的朱经理感觉良好。据朱经理介绍,悦活果蔬汁起初卖得不错,一个大型卖场,业务员一星期要补两回货,大概是80箱960瓶。虽然这款饮料被放在货架最上方,但还是引起了一些时尚的年轻人注意。尤其是混合果汁,甚至是被抢购一空,每周补货一次。”

    朱经理介绍说,目前悦活在北京及其周边区域,KA卖场和部分BC类超市基本已全面铺货,而且也涉及到餐饮、宾馆和部分企业。所谓的有针对性选择指在一些消费水平较高的县城也有铺货,但并没有延伸到乡镇。然而,悦活的热销却并没持续下来,在厂家对经销商的促销支持结束以后,悦活的动销难度日益增加。朱经理告诉记者,悦活果蔬汁是中高端产品,280ml在不同地区的零售价从4.8元到6元之间,比较1升装的汇源100%纯果汁8-13元的售价,无疑贵了不少,其消费群体更窄,对做大纯果汁品类推动甚微。

    “很多时尚一族在产品刚上市的时候会选择购买,这很大程度是受中粮的开心网营销上和产品理念的影响,尝鲜的心理一旦结束以后,价格高、口味不适等就成了消费者重复购买的一大障碍,而没有形成消费习惯,仅靠概念是无法长久的。”朱经理说,现在在渠道上,悦活果汁的销量已经大不如试销的时候了。

    浙江:不能赢利,再精准也是空谈

    “自代理悦活产品以来,中粮进行了不少传播,比如在央视和各地卫视上倡导自然至上,和开心网合办比赛,冠名舞林大会,在商场上举办偷水果比赛等等。但遗憾的是,经过这么多的忙活,从货架上看,却没发现悦活有火起来的迹象。”杭州悦活的经销商马经理说道。

    目前,悦活进入的大卖场终端陈列主要是货架和堆头,且产品排面积不大。春节期间促销活动主要是试饮、降价、赠品和增加推头,但降价幅度很小,赠品是悦活蜂蜜或者杯子等产品,并且促销活动没有厂家的支持,主要依靠经销商自垫费用。

    在代理产品之前,厂家业务员向其诉说产品的定位,他影响比较深的是悦活的精准营销,厂家给他的一份宣传资料上介绍:对于悦活来说,从“产地限定”、“加工全程零添加”到“产品信息全程可追溯”,无不在全力打造生于自然,源于自然的产品和品牌印象。也正是这些卖点吸引了他。但面对今天的销量,马经理显得很无奈,电话中他告诉记者,中粮悦活纯天然果汁在杭州市场销售一般,一个月销售额也就几万。主要原因是价位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还跟不上、产品宣传不到位。“卖点说的再好,但我们没有销量,不能赢利,再精准也是空谈!”马经理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