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品牌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主诉】

    优惠难圆品牌梦

    S药业是一家小型制药企业,但产品不少,多年来一直延续“商业路线”,依靠商业公司配送产品,有几个新药依靠代理走高端市场,凭借质量和良好的口碑,生意还算兴隆,只有一个治疗泌尿系感染的新药在市场上不冷不热地卖了好几年,

“营”造品牌

。在公司领导看来,该产品的生产厂家不多,而且疗效确切、价格适中,应该能打造成品牌。经过分析研究,领导层决定单独操作此产品,由营销部门的孟副经理具体负责,公司全力支持促成其品牌之路。

    一女多嫁,遍地开花

    以孟副经理为主的几个领导分析后一致认为,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且规格和剂型较多(分为胶囊剂和片剂,胶囊分为6粒装和10粒装,片剂为8片装),更适合客户需求。此前,该产品委托给代理人做,客户喜欢哪种就做哪种。孟副经理决定改变先前的单一模式,采取多渠道经营:8片装片剂走第三终端市场,10粒装胶囊走高端市场(仍由代理人操作),6粒装胶囊走商业公司。他的意思是:我们有广泛的渠道、合适的产品,为什么要延续老路子在一棵树上吊死?

    适值S药业进军第三终端,孟副经理去年初开始操作第三终端,后才操作该产品,对他而言有些棘手:处方药不能打广告,短时间内提升产品知名度有些不现实,靠媒体软文广告实现这一目标也是漫漫无期。此前,产品靠代理走高端市场不是很成功,公司现在把这个产品交给自己,显然是想在短时间内让产品的销售有一定起色。但他又暗自庆幸:“幸好产品有多规格和剂型,加上自己熟悉第三终端,产品上量并不是难事,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好采取‘一女多嫁’的营销战略,让产品遍地开花。”孟副经理的初衷与S药业的目标开始背道而驰。

    “三条腿”走路乱方寸

    定好战略后,孟副经理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考核政策:考虑到是成熟产品,不必浪费过多资源,10粒装胶囊再次降价,不再给代理人提供费用支持(包括临床推广、学术支持等);6粒装胶囊采用“底价+让利”的方式刺激商业客户;8片剂型在第三终端推广,对业务员和终端客户进行考核,原则是根据“流向”来核算,业务员在第三终端推广成功、终端客户进货后才给予奖励,

管理资料

“营”造品牌》(https://www.unjs.com)。为了防止各个渠道的价格之争,孟副经理还制定了较为合理的价格政策,比如用高价、高让利手段避免6粒装胶囊价格过低影响10粒装胶囊在高端市场的销售。

    然而,市场表现远远超出了孟副经理的想象。经过近一年的市场操作,10粒装胶囊销售量大幅下降。代理人认为S药业不守信用,自己辛辛苦苦让医生开处方(10粒装胶囊),结果医院外的所有药店和诊所都有这个产品(尽管规格不一样),这种变相窜货的做法严重打击了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代理人自然也无利润可言。因此,代理人越来越少,几乎没人再卖这个规格的产品。同时,片剂却在第三终端风风火火地做了起来,“无心插柳柳成荫”,受商业和医院的带动,片剂在第三终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该产品的销量较前几年大幅提升,孟副经理因此得到了S药业领导的表扬。但他却高兴不起来,他知道这种“虚火”早晚要灭,如何让产品真正成为一个品牌产品?着实让他头疼。

    硬着头皮搞“扶持”

    不过,孟副经理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继续当前的运作模式,才能在短时间内看到销量,推倒重来玩不起。为了巩固市场,确保第三终端市场再有新起色,孟副经理再次变动营销策略,将6粒装胶囊也纳入了高端市场,不再走商业公司。他有自己的打算:此举一是避免了产品的自相残杀,集中走一条路或许更好;二是好向公司有个交代,不至于被领导批评“开发市场没有一点技术含量”。为了刺激代理人的积极性,S药业开始关注如何更有效地鼓励代理人,根据代理人的实力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如学术推广、论文发表、院方参观等支持。对第三终端的支持更是下了功夫,鼓励业务员开发乡镇卫生院,以礼品促销等手段带动销售。

    时至今日,在孟副经理的操作下,该产品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S药业也感觉到产品较之前有了长足进步。然而,孟副经理仍存困扰:如何提升产品的知名度,最终走上品牌之路?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优惠活动”一旦停止,产品很可能再回到几年前半死不活的状态,毕竟靠促销是不能成就品牌的。可是品牌之路又在哪里?孟副经理一直在苦苦寻求……

    (本案提供者马鑫良为山东某医药贸易公司终端推广经理)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