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中国文化、中国酒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如何认识“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个集合的概念,它包含了正统的、非正统的文化;主流的、非主流的文化;正的、负的文化;好的、坏的文化;高层的、低层的文化……

    要认识什么是“中国文化”,就必须从这种集合结构上对“中国文化”进行区分,

占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中国文化、中国酒

。否则很容易把某些文化现象或者把个别文化人的现象看做了“中国文化”的本质。

    此外,从时间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是存在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区别的,但是本质上来看,只存在正统的、非正统的文化;主流的、非主流的文化;正的、负的文化;好的、坏的文化;高层的、低层的文化的区别。只是现代中国文化越来越多的表现为非正统、非主流、负的、坏的、低层的“中国文化”。

    有的人可能会说,文化会随着历史、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么问题我们应该这么看,一艘航船不管开到哪个海洋,它的指南针是不会变的,有谁听说过,指南针要随着时间、环境改变的吗?随着历史与环境的发展,文化是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的实质是什么?经常是偏离正统的、主流的中国文化越来越远。正统的、主流的中国文化,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是不会变,也不应该变。如果变,中华民族的航船将偏离方向。

    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什么?

    正统的、主流的、正的、好的、高层的“中国文化”是什么呢?

    从本质上看,“中国文化”的核心可以总结为四个字:道、德、礼、义

    什么是“道”?

    所谓的“道”就是存在与“现象世界”背后的“本质世界”!

    我们所存在的这个是世界,其实很像电影与放映机的关系,我们所存在的世界就好比是电影屏幕,决定这个屏幕上出现什么内容,是由放映机中的电影胶片所决定的。为什么用“道”来表示本质世界呢?看看电影胶片,你也许会有启发,这胶片像不像一条路?电影屏幕上的内容就随着胶片这条路的延伸而发生的。同样道理,我们的古人发现现象世界就好像是走在本质世界的路上一样,随着这条路的延展,我们所在现象世界也发生了变化。

    什么是“德”?

    从甲骨文的造字来看,“德”的左边意指为“行为”,右上是个“直”字,右下是个“心”字,“直”在甲骨文中是目上加一竖,那个一竖是“道”的另外一种表示形式,心上加直就是洞察“道”的意思,那么“德”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洞察道并用于指导我们的行为。用今天的话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并指导实践。

    什么是“礼”、“义”?

    “道”、“德”来自老子的思想,而“礼”、“义”来自孔子的思想

    孔子发现让人明白什么是“道”,还要学会“德”,

管理资料

占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中国文化、中国酒》(https://www.unjs.com)。实在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通俗的说,“道”、“德”研究生的课程,一般的学生很难学会。因为人的学习有个特点,容易学习具体的,看得到、摸得到的东西容易学会,抽象的东西就很难理解学会了,“道”、“德”就属于十分抽象的东西。

    于是孔子根据人的这个特点,把有洞察力的人,也就是会“德”的人的所有行为,统统确定下来,就好像一本行为手册一样,这些确定下来的行为就是“礼”,而对这些行为的解释就是“义”。

    所以,从本质上来看,“中国文化”的本质就是,要求人们洞察本质世界的内在规律,并按这种内在规律去行事。“中国文化”反对按照自己内心的欲望去行事。朱熹之所有后人的推崇,就是因为他把这点说得很透彻,他说“灭人欲、存天理”。对他这句话我们现代人在解读上是存在着误解的。从字面上看这句话很吓人,灭人欲,人没有了欲望,那还能成为人吗?

    其实在朱熹的思想中存在着“先天之欲”与“后天之欲”,“先天之欲”就是我们饿了要吃东西,渴了要喝水,性成熟来要结婚,这些都是我们先天之欲,朱熹要你灭的并不是这些欲。朱熹要你灭的是“后天之欲”。什么是“后天之欲”呢?比如说,粗茶淡饭是“先天之欲”,山珍海味,满足喉舌之好的就是后天之欲,娶妻生子是先天之欲,寻花问柳、沾花惹草就是后天之欲。说白了朱熹要人灭的是放纵之欲。

    “中国文化”的本质要求人们始终用一种平静、理性、和谐、自制的心态去面对这个充满诱惑、纷扰复杂的世界。并在这个过程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升华。

    与此相吻合的就是正统的、主流的、正的、好的、高层次的中国文化

    与此不吻合的就是非正统的、非主流的、负的、孬的、低层次的中国文化

    正统的、主流的“中国文化”给中国人的价值是什么?

    “中国文化”要求人们,洞察事物本来面目去生活、工作,而不是按照内心的后天之欲去生活、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与人格的升华,那么心灵的净化与人格的升华给人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呢?

    对于这问题中国文化当时没有进行完善的回答。只有读书人片面的认为,只要读好儒家学问,就能通过科举晋升进入士大夫阶层,这是TA们能感受得到的看得到、摸得着的利益。

    但是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读书科举这条路太窄了,心灵的净化与人格的升华并不能给TA们带来很实际的、看得到、摸得着的利益。这时佛教就进入了中国,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很好的补充与说明,佛教告诉人们,一个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升华,在TA生命结束的时候,会得到前往不同世界的签证,假如,你得到一张重回这个世界的签证,那么你的下次人生会比这次人生更好。所以在中国儒、释、道一同被广大的中国人接受了,成为了中国人普遍认同的正统的、主流的中国文化。并用这种正统的、主流的中国文化指导、规范中国人的所有行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