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里吹出的号角--浅析日化终端包场模式的发展、特点及动向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围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围城里的人想逃出去,

围城里吹出的号角--浅析日化终端包场模式的发展、特点及动向

。”

    上面《围城》里的经典段子使笔者想到在日化行业里流传甚广的一句话:“做终端找死,不做终端等死。”相信所有日化从业者对这句话都深有体会,终端就象一座围城,围城内外是一大群日化品牌的生产厂家与经销商,而面对日化终端日益加剧的费用、日益泛滥的价格战、日益下滑的利润,我们是选择冲进来还是逃出去呢?下一步日化终端的突破口在哪里呢?

    值得欣慰的是,近几年从这个围城里吹出了响亮的号角,那就是——包场。

    笔者有幸目睹了包场从2000年在深圳、东莞诞生至今7年的发展历程:

    2000年,内地日化终端模式还刚兴起,但在深圳、东莞日化终端已经过多年的洗礼,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当时深圳、东莞二三线品牌的经销商多是私营个体,主要在中小卖场操作。在大卖场的不断挤压下,在中小卖场日益增加的二三线品牌的冲击下,一些有一定实力的二三线日化品牌经销商联合起来,共同承包部分中小卖场日化货架的黄金位置,旨在提高该卖场的竞争门槛,确保自己在该卖场畅销的产品不被日益增加的同类品牌所冲击,

管理资料

围城里吹出的号角--浅析日化终端包场模式的发展、特点及动向》(https://www.unjs.com)。

    后来承包模式逐渐演变为在卖场买断全部日化货架、垄断日化所有产品的供货权(卖场自购大品牌产品除外)、独占日化产品促销权的包场操作模式。

    该模式一诞生,就体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1、卖场销量井喷式增长:假设一个卖场在包场前有10个促销品牌,每个平均5000元/月销量,那么包场后该卖场就可以有5万元/月的销量。

    2、充分激发促销优势:同样是上面假设的卖场,包场前需要十多名促销员,包场后只需要根据卖场规模安排5~8名促销员,在促销提成点数不变的情况下,促销员工资提高了,团队凝聚力提升了,而促销工资总支出下降了,同时简化了管理,提高了效率。

    3、改善卖场购物环境:同样是上面假设的卖场,卖场原来要面对十个厂家的人员现在只对一家就行了,人员也根据卖场规模安排,原来促销拥挤在货架区,相互恶性拉客、抢客引起的纠纷随着“和平统一”都消失了,卖场购物环境因此得到了改善。

    4、达到与卖场联手扩张:深圳、东莞的商场、超市大部分为私营个体,提前预支巨额的包场费为超市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周转,促进了零售业的扩张,反过来又带动了包场商的扩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