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运动可能改变乳业格局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中国乳业》杂志要改版,要逐渐从纯技术向品牌、营销、管理、经营方面靠近,为此,杂志记者林少华采访我有关乳业新品的问题,

新品运动可能改变乳业格局

。在这份创新的感召下,我没有理由不将我们给某企业做的新品振兴思路和盘托出。新品问题对于乳业的确十分重要,希望我的抛砖引玉能够给数百家中小乳品企业一点参考。

    大企业VS小企业:竞争突破在哪里?

    提到乳业的大企业,就不得不说伊利、蒙牛、光明、三鹿;提到乳业,必先说说液态奶领域。以液态奶为例,这几家企业已占有市场的70-80%的分额,集中度极高,留给中小企业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奶粉领域则是前十名的国产企业在中低档市场也逐渐达到50%左右的集中度,而高档市场则有80%在洋奶粉手中。似乎给中小企业的机会也不多了。

    那么,在这个强者愈强的时代,中小企业的突破口在哪里呢?

    我觉得有两个例子很典型:第一个例子是河北的小洋人。据说这个企业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15亿。回想乳业当年的峥嵘岁月,在全国乳业在纯奶领域你死我活的时候,小洋人为什么能够异军突起呢?

    我觉得,这不排除一些制度的因素,而最根本的我觉得还是其产品。当时的小洋人是个小企业、也没有什么品牌的知名度,可以说,在激烈的竞争中他永远占领不了液态奶的高地,于是在夹缝中找到了乳饮料的这个空隙,推出了小洋人系列乳饮料。这个产品的极大成功,引得后来的乐百氏、娃哈哈、蒙牛等很多大企业也大规模进入,但是小洋人已经进入到了品牌运作的高度,有了自己的壁垒。可以不夸张的说,现在伊利、蒙牛想打败他,实际上也是不容易的。

    这是一个小企业通过产品细分,取得市场空隙的成功案例。

    第二个例子是三鹿。我们给三鹿服务的时候,曾经参与了三鹿蓝听装奶粉和贝贝奶粉的新品推出。记得当时三鹿的蔡总给我说:这个产品如果每个月达不到1000吨,那就是失败的。1000吨,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可能是季度的销量。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大企业有自己做新品的思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大企业的思路寻找市场的空隙,最终将空隙做大,创造像小洋人那样的一个市场。

    大企业实际上是必须做大众产品的,他们不可能将市场的空间填满,他们竞争的侧重点是品牌;而小企业完全可以从一个区域操作,可以先做小、做精,所以核心在于产品的细分和创新。

    可以说,只有你的产品做好了,你才有可能在品牌的层面和别人竞争。现在,很多咨询策划公司,言比称品牌,好像品牌是市场的决定者一样。我觉得这是大家重4C轻4P的结果。中国的乳业市场不成熟,中国的消费者也不成熟,如果中小企业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过多地强调品牌、强调务虚,而忘记了产品创新的时候,是十分危险的,

管理资料

新品运动可能改变乳业格局》(https://www.unjs.com)。完达山、恒康、长富等等的例子的确是警钟长鸣啊。

    新品的竞争机会

    今年是奶粉的混战年、也是酸奶的决战年。

    去年年底,很多企业家问我,奶粉还能上马吗?我大致的回答是:可以。和新希望接触了好长时间,我甚至在去年年底还以一个咨询师的名义给刘永好董事长上书万言,希望新希望能够加快奶粉项目的上马,通过奶粉项目振兴和整合新希望。

    新希望的奶粉就要出来了,但是市场定位问题、品牌定位问题、产品定位问题,三大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都很棘手。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优势的地位?如何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这些正在周密策划。

    实际上,对奶粉行业的任何一家新企业来说,这三个问题就是最为根本的问题,是战略问题。一旦这三个问题做正确了,那么就有了一半的成功机会。

    对于酸奶,我们公司自从去年和三鹿的酸奶也有些许合作。在对酸奶市场的一些调研中,我们得出了酸奶市场的根本结论:酸奶是个冲动型消费品。

    这个结论很重要,他预示了酸奶市场有整合进入的大机会。就如同10年前液态奶属于冲动型消费一样,这个市场最终培养了蒙牛的异军突起;就如同茶饮料市场5年前属于冲动型消费一样,这个市场最终培养了王老吉5年从1个多亿到2006年40多亿的销量。我们觉得,酸奶市场还有大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只属于有野心的企业家。

    酸奶的包装、色彩、品类、品味可以做文章的领域很多,但是很多人忘记了酸奶市场可以打造的概念会更多。

    不要拿中国的酸奶市场和国外比较,就如同不要把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和国外的保健品市场比较一样。中国人的消费特性,已经给这个可以做的产品留下了好多创意的空间和操作的市场。

    无论奶粉还是酸奶,实际上最终在市场中确立地位的还依靠的是好产品,这就给新品推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几天和惠氏中国区老总探讨惠氏市场问题,吴总谈及了惠氏今年的新品思路,这个思路很是让我兴奋,因为他代表着一个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把握思路。我们等待着吧,市场会告诉我们一切。

   


    关于作者:

   

    雷永军:北京盛华永道品牌营销机构总经理(原同盛整合营销机构总经理)。著名实战品牌营销策划专家、危机管理专家。本土整合营销模型、危机公关模型、市场公关五指连心模型的提出者。多年来从事整合营销、品牌战略、危机公关的实践和服务,有百余篇专业文章发表,是多家报纸、杂志和专业网站的专栏作家。《中小企业战胜大企业的十大模式》一书作者。查看雷永军详细介绍  浏览雷永军所有文章  进入雷永军的博客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