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自主汽车品牌的奶酪?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现状: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保有量太少

    站在大街上,放眼望去,本土的自主汽车品牌难觅踪影,

谁动了自主汽车品牌的奶酪?

    笔者曾尝试站在上海街头,细数从面前经过的100台轿车(含SUV),发现挂着自主品牌的汽车竟不足20辆!而且这20辆大都是10万元以下的、所谓洋品牌不屑于生产的低档车。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保有量由此可见一斑。

    行为:消费者的举动太伤本土厂商的心

    前面说到笔者所见的100台车中近80台是洋品牌。不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不能光看表象。实际的情况可能稍好一点——就笔者从事数年汽车营销咨询所锻炼出的眼力观察,那80余台挂洋品牌车标的汽车中,至少有10-15台是"假洋鬼子"!它们其实是地道的本土品牌汽车,奈何被消费者买回去,又自行换了个洋品牌的车标挂上!

    只要到各式汽车修理和美容的门店去看一下,就知道热衷于为自己的汽车私换车标的人有多少!   而另一种现象就更耐人寻味了。

    在国内知名的汽车厂商中,长丰猎豹坚持走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道路,即使在与三菱合资并引进三菱技术后,猎豹也没有像其他几家本土汽车巨头那样,马上更旗易辙,改用人家的品牌。长丰猎豹执意继续使用自主的猎豹车标,也正因如此,猎豹几年间成长为国内SUV市场领导品牌,成为高品质越野车的象征。然而,让人不解的是,一些消费者来到猎豹经销商处选购好车后,却指定要求将自己选定的车挂上三菱的车标,甚至宁愿为此多花一些钱。

    同样的厂家采用同样的技术生产的同一台车,为什么一些消费者宁愿多花钱,也不用自己的品牌?你可以想象本土汽车厂商会有多伤心。

    探因:消费心理、产品、品牌

    笔者以为,消费者不认可自主汽车品牌的原因尽管纷繁复杂,既有历史的、社会的问题,又有现实的和厂家自身的问题。但我想,其最直接的原因应当集中在消费心理、产品、品牌三者上。

    纵观中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发展历程,尽管1953年中国就诞生了第一台汽车,但一直到20世纪末,汽车基本上都是作为一种生产工具或者公务用车的,

管理资料

谁动了自主汽车品牌的奶酪?》(https://www.unjs.com)。汽车真正受到老百姓关注、进入市民家庭,还是近几年的事。

    从1953年开始,历经近4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才达到100万辆;但从1992年到2000年用了8年时间就完成了从100万辆到200万辆销售增长;而仅仅4年过后,中国汽车市场更通过爆炸性的增长,在2004年销量突破500万辆!由此,汽车迅速进入中国民众的家庭。

    纵观中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发展历程,尽管1953年中国就诞生了第一台汽车,但一直到20世纪末,汽车基本上都是作为一种生产工具或者公务用车的。汽车真正受到老百姓关注、进入市民家庭,还是近几年的事。

    从1953年开始,历经近4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才达到100万辆;但从1992年到2000年用了8年时间就完成了从100万辆到200万辆销售增长;而仅仅4年过后,中国汽车市场更通过爆炸性的增长,在2004年销量突破500万辆!由此,汽车迅速进入中国民众的家庭。

    在快速成长的市场里,就有不成熟的消费者,有的消费者就是认为国外的品牌好,不需要理由。

    想想前些年家用电器开始进入中国家庭的时候,人们对于国外的品牌也同样有一种不成熟的膜拜情节,但几年之后,随着中国家电业的崛起,中国家电品牌不仅雄踞国内市场,甚至已经畅销欧美市场。在今天,相信没有人再对中国的自主家电品牌抱有偏见了。

    尽管消费者正在日趋理性,但要想彻底扭转他们的这种心理,确需自主汽车品牌厂商的持续努力。

    另一方面,中国本土汽车企业也确实亟需在产品质量改进方面狠下苦功。常见到一些消费者在四处投诉,说他买的某某品牌汽车三天两头的出问题,这个地方才修好,过几天另一个地方又出问题了。其实,本土品牌的汽车在安全性、操控性能等主要的方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有的通过技术研发甚至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了,但就是经常在一些小的细节方面过于粗糙和马虎。在大的方面已经花了很大的力气、投入很多的资源了,可就因为你的一些像车门密封条、车窗控制开关等细节方面显得比人家档次低太多,消费者就会说你的车根本不入流了。

    诚然,一些本土厂家为了保持价格方面的优势,而不得已采用一些质量低劣的内饰及元件,殊不知,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的下下之策!自主品牌汽车还得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苦练内功。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