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并购永乐是“攘外必先安内”?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俗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国美并购永乐是“攘外必先安内”?

。”

    近一周来,国美与永乐的并购案闹得沸沸扬扬。同时也传来了百思买准备收购三联商社股份的消息。以连锁业为代表的家电行业渠道整合可以说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家电行业内的渠道整合已经是不争事实。

    事实上,以国美、苏宁等为代表的连锁业在全部家电渠道中只占了40%左右的份额,还有很多地方的家电代理商和百货类也占据了渠道的很大部分。他们同时也在关注最近的动态。也可以说家电行业的整合还未完成,未来还有可能出现的新的并购或合作等新形势。

    1、《 》问一:国美并购永乐是否为“攘外必先安内”?

    应该说,国美与永乐的并购案是此前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有一种分析认为,国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抗百思买,在百思买还没有在中国完全站稳脚跟的时候,通过并购等各种方式壮大自身的实力,以对付百思买未来可能有的冲击。由于百思买与国美等连锁业在盈利模式上有所不同,甚至是革命性的,所以有分析认为这是“保皇派”在对付“革命派”时采取的一种“以大压小”的策略。你们怎么看待国美此次的并购?解释一下原因。

    罗清启:我认为,当前的家电连锁市场已经不存在“内”“外”之分了,随着百思买的进入,国内市场已经国际化了,今后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在这种竞争格局下,对家电连锁企业来说,只有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才是最重要的。我想这应该是国美并购永乐的根本出发点。

    应该说,国美并购永乐吹响了国内家电连锁快速扩张的号角,以前企业都是自己在全国各地一家一家的开店,自己挖战壕,而现在等别人挖好了直接买过来,修筑工事的速度比以前更快了。另外,当前中国家电市场的容量还很大,尤其是在二三四的市场,这需要家电连锁企业要有足够大的网络、规模和资金优势,国美跟永乐的这种重组更有助于深耕二三四级市场。

    其实,家电连锁业根本没有所谓的“保皇派”和“革命派”,只有“自保派”,任何公司只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立足。关于国美此次的并购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就像地震的发生一样,很难说清楚其具体原因,但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地壳结构的变化,因此,国美并购永乐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家电连锁业整体实力上升的一个重要标志,

管理资料

国美并购永乐是“攘外必先安内”?》(https://www.unjs.com)。

    2、《 》问二:渠道整合还有多少“惊天巨变”?

    对于国美与永乐此次的并购案,有的媒体用了“惊天”这样的词。事实上,我们认为,在行业渠道整合的过程中,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包括与并购案无关的苏宁、百思买等其它渠道绝对不会袖手旁观,也会在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你们预计,渠道整合还将有哪些方面的变化呢?

    罗清启:我想,今后渠道整合还会加剧,并购案还会发生,因为目前家电连锁格局还没有最终形成,以前是“大鱼吃小鱼”,今后将是“大鱼吃大鱼”或者“大鱼”跟“大鱼”合作。

    同时,随着家电连锁商规模的扩大,运营质量将会进一步提要,也就是说,当“网”铺得足够大的时候就必须提高“网”的质量。在规模和经营质量的双重作用下,家电连锁市场今后必然会形成由几家巨头企业来均衡支配市场发展的局面。

    再补充一点,欧美家电零售市场上的少数几个大连锁企业,占据着80%的市场份额,而国美和永乐的市场份额,加在一起,还不足整个家电销售市场的15%,相比欧美零售巨头一家就能占25%以上的市场结构来说,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3、《 》问三:百货业电器能否异军突起?

    我们必须注意到在家电渠道中,广州百货业的家电销售是非常好的,这也是在全国不多见的一个亮点。根据我们的观察,百货业有很深厚的渊源,传统上属于商业系统,目前都纳入了国资委体系,有点“一家亲”的味道;此外,各自在家电的经销上特点非常相似,作用也很突出,是家电市场上很重要的渠道。在目前家电连锁渠道纷纷整合的大背景下,广州的百货业在家电方面的整合程度如何?是否也会发生类似的整合现象呢?为什么?

    罗清启:应该说,连锁的出现是规模分销的需要。为什么会出现连锁呢?因为原来那种分散的分销成本高、效率低,大规模的分销体系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连锁是改变分销模式的重要标志。

    广州的百货业在家电方面的整合程度目前还很难说,但是不连锁就很难生存下去。目前中国家电分销系统已经是几张大网之间的竞争,比如国美有一张大网,苏宁有一张大网,没有这种网络优势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是非常难的。

    广州所有百货业的家电分销加起来应该也不会太大,关于他们的出路,我想一个可以跟国美、苏宁们进行联合,另一个就是向全国扩张,形成一套差异化的竞争模式。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532-85897296,电子邮件:brandl@sina.com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