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竞争 差异生存--“农工商”成功之道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企业的生存靠创新,企业的成功靠创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靠创新,这是农工商超市(集团)有限公司脱颖而出的秘诀,

错位竞争 差异生存--“农工商”成功之道

    上海农工商超市成立之初的全部家当是:一块农工商超市的牌子、200万元的注册资本、3辆车(2辆平板车、1辆载重0.6吨的客货两用车),外加48名员工。当时,上海市区已有华联、联华超市,他们的规模、知名度远远胜过农工商超市。但是,杨德新总经理认准了一个理:只要农工商超市找准发展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市场创新,在市场竞争中抓住机遇,就一定能产生"滚雪球效应"。

    果然经过11年的发展这个雪球越滚越大,农工商目前拥有1300多家门店,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达137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83亿元。不仅如此,根据上海商情信息中心公布的“2005年度供应商眼中的连锁商业报告”显示,农工商被大多数供应商认为是管理比较出色,信用比较高的标准超市。农工商究竟凭什么在这11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超常规发展,用什么换来了供应商的一致首肯。带着这个问题,日前我们访问了农工商超市(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勇教授。

    “平民大卖场”

    农工商超市从成立的那天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了差异化成长,错位竞争的路线。于是在经营策略上也采取了与其他零售企业不同的方式。开设“平民大卖场”就是农工商的一个特点,在市区边缘地带开设1万平方米以上的超市大卖场,

管理资料

错位竞争 差异生存--“农工商”成功之道》(https://www.unjs.com)。农工商在创办之初,零售行业中超市大部分集中在市中心,面对资金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没有任何资源的农工商超市实施了一系列错位竞争战略。在行业中率先发展大卖场与生鲜超市,树立了“卖场大、商品全、价格廉”的经营特色。1995年农工商开出的第一家店就是以生鲜产品为特色定位的。

    这些大卖场的消费对象是普通市民,虽然没有富丽堂皇的外表,但是有实实在在的优惠。由于商品齐全,价格低廉,特别是农副产品新鲜安全,受到了上海市民的欢迎,生意火爆。如118店大卖场曾创下一天销售额达786万元的历史记录。

    别具特色的“伍缘店”

    在上海这样一个零售巨头十分集中,门店十分密集几乎是贴身肉搏的竞争格局中,农工商再次推出了新的差异化竞争方式。2002年11月底,农工商超市公司借鉴日本“百元店”和美国“一元店”的业态理念,投资500万元成立全资子公司———上海伍缘现代杂货有限公司,打造经营统一标价为5元商品的“伍缘店”。

    “伍缘店”运用“均价折扣店”的理念,在200多平方米的店面内,分为折扣自选区和5元均价区。折扣自选区的商品超过1000个品种,其中80%的商品为副食品,例如蔬菜、水果、肉类;5元均价区商品超过5000个品种,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如一次性纸杯、洗衣粉、烟灰缸等。

    农工商副总裁周勇教授告诉我们,“和便利店业态相比,‘伍缘店’的营业额比其高,由于不需24小时营业,房租以及水电等开店及运营成本反而比其低,因此‘伍缘店’目前在沪的盈利状况好于便利店。因此,农工商超市看好‘均价折扣店’业态,今年年底要在上海开足200家的规模。”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