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快速死亡的十大死穴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综观国内市场的产品更替规律,你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产品快速死亡的十大死穴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形形色色的新产品上市,商场的柜台上摆放着的东西琳琅满目,由不得让人赞叹产品世界的繁荣。但由于一些非正常因素,致使推陈出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许多新品,还没来得及与消费者广泛见面,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就象风过无痕。一个新产品从上市到消亡,周期越来越短。八十年代,平均八年;九十年代初,平均五年;九十年代末,平均两年;现在,一到两年就被人们淡忘了,真成了各领风骚一两年。不少的简直到了“见光死”的短命程度。当然,也有胎死腹中的,因为尚未进入流通领域面市销售,不在此番讨论之列。

    造成市售产品周期短的原因,有许许多多。主要是:研发落后,技术含量过低;价格虚高,市场难以支撑;夸大宣传,导致顾客逆反;提前催熟,市场过早衰落等等,不一而足。粗略捋了一下,大体有以下十种。

    第一死因,产品先天不足。问题主要来自开发商、生产商。前者,多属于做法太急功近利,后者,多属于产品胎里不足。经常看到因质量问题,被媒体频频曝光的产品就属于前一类情形。比如,严重违规添加苏丹红等有害色素的事件;因奶粉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含量极低,导致的大头娃娃事件等等。广告高度投放,品牌快速成长,而内在质量却相应跟不上的问题,比如秦池酒。2。3亿夺得央视标王后,创造了供不应求的旺销局面,结果,大门的右侧,卡车排队提成品酒;大门的左侧,马车排队送原料酒。明眼人一看便知道,厂方玩得是速配勾兑技巧。尽管,勾兑几乎是所有酒厂公开的秘密法宝,但到了这种无所顾忌、跑光漏气的程度,人们难免会怀疑,这种酒到底还有多少独有的个性科技工艺含量。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你无视他人的感受时,别人心里相应也就把你划到视野之外,放弃就成了必然。秦池酒的一夜火爆,犹如昙花现瑞,紧跟着便沉寂无声,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营销领域不遵守内在规律和游戏规则,过分人为促控,势必会揠苗助长,适得其反,就象对孩子过分补充营养,会导致性早熟一样。恰恰是过分密集的广告投放,以及人为编纂的大量虚假信息,制造了消费者的精警心理与厌弃局面。

    第二死因,暴利心态失衡。过去,产品的烟严重短缺,创造出巨大的需求空间;不成熟的消费观,牵引了巨大的购买力市场。有些市售产品,本来原材料价格十分低廉,制作工艺也不复杂,却能以超出成本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价格售出。这种暴利状态,在保健品、药品、高科技IT产品方面,犹为突出。

    长期经受畸形市场的培育,最终造就了许多经销商扭曲的利润观。但现在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改观,在市场力量的调节矫正下,构成暴利的因素渐渐在弱化或消失,平均利润水平回落,价格体系渐趋合理,这本来是十分正常的事情。这也是国家在经济制度的设计上,所以要选择和推行市场经济,实现新的社会公平的根本目的之一。但在一些人眼里,只要利润大幅度下滑,生意不如过去好做了,哪怕利润水平仍然不低于其他行业,心里还是会感到无限失落,心理出现严重失衡。因为他们观察和判断的标准,依然还停留在暴利的心态水平。

    过去,社会上曾经流传这么一句顺口溜,用来形容医药保健品的暴利程度:“三个劫道的,赶不上一个卖药的”。在90年代,保健品几乎等于 的利润。我们知道,即使在欧美那么发达的国家,每年的GDP递增率,不过3%左右。我国是当今世界上国民经济高速成长的国家之一,GDP增长率,也不过7—8%。但脑黄金曾达到5000%的利润增长率。红桃K、三株都在百分之几百。实在有悖正常的经济发展规律。

    以前的消费者,经验不足,心理素质偏低,在购买环节,心情迫切,一般重点是了解功效,不会过多地询问价格,

管理资料

产品快速死亡的十大死穴》(https://www.unjs.com)。现在,逐渐建立了强烈的性价比意识,就象到市场买菜一样,学会了算细帐,问到的问题,能细到每天花多少钱的程度。高价路线越来越难走。

    总的情况变了,利润下来了,但经销商的暴利心态还没放下来。所以,经销商一边有感于产品难卖,叫苦连天。一边抱着虚高的价格不肯撒手。纵然国家三令五申,不让夸大产品功效,并叫停处方药广告,但夸大不实之词,仍然屡禁不止,各地经销商抱着搂一把是一把的想法,基本上没停止下来。在这样的心态支配下,无论经营怎样的产品,几乎没有一种产品不存在现实与期望之间的落差。如果继续秉持这种理念,很自然会心浮气躁,总会寄希望于透过频繁选择和更换产品,实现巨额利润。因此,每样产品都是到市场上晃一圈就消失了。产品的短命,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死因,产品掺杂使假。个别经销商,出于对抗和超越同类竞品的战略需要,为了取信于消费者,争夺市场资源。往往会对自己所经营的产品的质量和功效,在宣传策略上,不惜违规,强行作出具有诱惑力的预期承诺。相应地,他们往往会置科学于不顾,甚至把人的生命安全抛到脑后,对产品的配方成分进行随意调整改变,有的为了能使药品起效快,竟然在中药中擅自掺入西药等成分,以期能与广告中的说辞对接,真正体现出超强效果。比如,在减肥的中药保健品中添加安定,在治疗皮炎的 三七粉中加入激素。有的在治疗皮肤病的药物里加入了伤肝成分,酿出人命。我国一例出口日本的减肥品,因添加美国西药而吃死人,导致国际舆论哗然,引发诉讼。出口俄罗斯的假酒,勾兑工业酒精,造成消费者失明、神经萎缩、肝脏损害。也无形中给中国产品的持续进入,制造了壁垒。此类 的频繁发生,又怎能不引起广大消费者的高度警觉与拼死抵制呢?

    现实,是最好的老师;教训,是最好的教科书。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老百姓交了学费,付出惨重的代价,自然会成长,渐渐变得聪明起来。现在,如果哪个人在老百姓面前,还象以前那样掰忽说,他的降糖药一分钟起效。那么,预见它这一招注定会失灵,一般都不会马上掏钱购买。有经验的还会继续追问:有无添加什么速效成分?更有甚者,还会威胁说,敢不敢送消协检验等令经营人员尴尬的要害问题。这一点,多么象春节联欢晚会,尽管每届编创人员的制作水平在不断提高,但观众审美能力也在快速攀升。现实在强烈挤兑假把式,呼唤真水平!如今,已今非昔比。我国经济空前繁荣,商品越来越丰富。消费者由后台走向前台,变为买方市场的主角,开始主导市场。加之,我国日益开放,逐渐融入世界大市场。各国的优质商品大量涌入,消费者选择余地比先前大多了,眼光越来越挑剔,要求越来越苛刻,也是部分产品不敌竞品,从市场快速消亡的原因之一。

    第四死因,承诺不切实际。以药品的经营为例,俗话说,病来如山倒,去病如抽丝。一个人生病,从时间上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从原因上看,不一定是单一的致病因素。生病的基本规律是,往往由量的积累发展到质的变化。以脂肪肝为例,回头看,多数患者与经常大量应酬、饮食无节有密切关系。特别是频繁饮酒,过量饮酒,甚至酗酒,长期以往,严重损害了肝脏功能。但是,商家为了引起消费者兴趣,不切实际地过分强调产品的超强功能,本来需要几个月才能好转、半年到一年才能接近治愈的病,夸大为只需要几天就能彻底去根,把老百姓的胃口吊得老高。一家卖骨病的药,嚷嚷3分钟止疼,7天去骨刺,一个月彻底根治。显而易见,这是违背医学常识的事情。这种说过头话的情况绝非个别现象,患者实际服用之后,难免会大失所望。在消费者心里,承诺与结果不一致,期望值与实际疗效反差大,就把你叫做恶意“欺诈”。人常说,不平则鸣。消费者的一肚子不痛快,没法得到平抚。就会演变为四处奔走相告,散布败坏经销商名声的坏话,而且,恨不得一夜之间街坊邻居都知道,负面效应刹时弥漫,好端端的市场,顿时被搅得放了气,变成一盘散沙。可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细细想想,患者的喋喋不休,也只是为宣泄一口恶气。至于产品本身所起的积极疗效,他们还是心知肚明的。仅仅是对商家夸大其词、预言未能如期兑现的一种回击而已。到头来,此类触犯众怒的产品,很可能象电脑里清除“垃圾邮件”一样,被彻底清理出市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