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故事]白鸡与黑鸡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一户人家养了两只鸡,一只白鸡,一只黑鸡,

[管理故事]白鸡与黑鸡

。两只鸡同住一个窝里。每当下了鸡蛋,黑鸡总是默默无声;而白鸡却总是兴高采烈地向主人报喜,“咯咯哒、咯咯哒”地叫个不停。主人听见白鸡的报喜,很高兴,总是给白鸡多撒一把米,或喂一些其它食物;而对黑鸡,却有几分厌弃。

  一天,主人准备杀掉黑鸡招待远方来的客人,磨刀、烧水,并且把黑鸡扣在一只用来煺毛的大盆里。等水烧开后,主人发现黑鸡在大盆里生了一只蛋。拿着那只刚下的鸡蛋,主人犹豫了,在客人的劝阻下,放了黑鸡。一年后的一天,这主人又萌发了杀掉黑鸡招待客人的念头。不过这次他没有贸然行事,而是抓起黑鸡摸了摸,一下便摸到了黑鸡体内快要生产的鸡蛋。这次,主人不仅放了黑鸡,还给黑鸡另外建了个窝棚。

  以后的日子里,主人终于发现黑鸡下的蛋比白鸡的多得多、大得多。几年后,黑鸡产蛋高峰期过去了,主人回想起前些年没有给黑鸡应有的喂养,十分后悔。

  现实中,能够善说且善做者最好;但为数确实不多。一般情况下,善说的,往往不善做;善做的,往往不善说。说得多的,不一定付出的多;说得少的,不一定付出的少。付出多的,不一定收获多;付出少的,不一定收获少。究其原因,应当归咎于伯乐们的失误:他们往往注意表面的多,深入实际的少,注重私情的多,公正评价少;在评比中,相马多,赛马少。

  其实,在中国的企业里,这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细细考量,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来自于以下原因:

  一、绩效考核失据

  绩效考核是衡量员工能力与工作的量化指标和标准。如果企业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标准,那么员工工作好坏与迁升就失去客观而量化的依据,那们就只能依靠感性的标准。那么这样感性的标准从何而来?一是善于说话的人能说会道,就占有了优势得到良好的印象;二是工于人际关系的人,长袖善舞,哪怕什么事都不干,只要人际关系好,就会左右逢缘,得到重用与升迁,

管理资料

[管理故事]白鸡与黑鸡》(https://www.unjs.com)。

  二、上下言路不畅

  一个人,会不会说是天性,肯不肯干是品性。在企业中,领导功成名就,那么他对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就产生了无限的肯定。凡是顺耳的话,歌功颂德的话,就肯听而且乐于听;对于建议和批评的话,就少听或不愿听。同时也很少再将心沉到基层,倾听第一线员工的心声,很难发现基层所掩盖的问题。领导们此时只是通过汇报来了解企业的状况,表面上这是广开言路,实际上,就为能说会道者的谗言打开了方便之门。但因为经验、声望、权位的因素,领导都并不认为自己受到了蒙蔽,反而认为这些人对自己的忠心,对企业的负责,这正好使得能言善道者能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大谋一己之私利。

  上下言路不畅,这就使得能讲话的人,无限放大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无限缩小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功劳。这样善言者得到了升迁,苦干者满心忧闷,机遇一到就跳槽大吉。

  三、企业价值观错位

  无论是绩效考核还是言路不畅,归根到底,其实都是企业价值观的错位,特别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权谋和人治的思想根深蒂固,管理者总将企业的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缩影,许以人治的方式来树立威信,一个人可以兴一个企业,也可以毁一个企业,人治的惨痛教训在中国企业界里比比皆是。而要一个领导接受西方先进的法制与制度治企的观念,几乎是天方夜谭!于是人治大行其道,员工深受其害而领导不自知,而领导却正在为自己的权谋手段而洋洋得意呢!这正如苏东坡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是也。其实,领导也是聪明人啊,也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而是如果大家都依据制度做的话,领导还有什么威信?又怎么可以从员工的钩心斗角中渔利呢?

  2只鸡的境遇折射了企业的管理。虽然这个故事却有了一个happy ending(愉快的结局),即以主人认识到黑鸡的价值而结束。但在企业里,有多少只黑鸡遭遇到了永远、彻底的埋没而没有被认识到应有的价值,有谁知道?更有多少只白鸡依然在“咯咯哒、咯咯哒”地在为领导的虚荣、为自己的私利邀功,又有谁知道?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