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创新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在明了了创新的成败要素之后,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什么是创新,我先引用创新史上最著名的三位大师的论述,

什么是创新

  经济学大师熊彼特首创“创新”的概念,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不是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指科技上的发明创造,更是指把已发明的科技引入企业之中,形成新的生产力。

  即“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包括五种情况:创造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取得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来源;实现任何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或企业重组。

  【知识】什么是发明(invention)?

  C Freeman:一项发明是一种新型的或改进的装置、产品、工艺或系统的想法、蓝图或模型。这种发明常可以获得专利,但并不导致创新。从经济意义上讲,创新只是在实现新的产品、工序系统、装置的首次商业交易时才算完成。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给创新下的定义是:“创新是赋予资源创造财富的新能力,使资源变成真正的资源。”例如,在农业社会,用石油这个“黑水”灌溉庄稼大概不如尿水,直到发现它能燃烧,成为工业社会的“红水”血液。

  德鲁克反对创新是灵机一动,他认为创新是可训练、可学习的一门学科,企业家的本质就是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化的创新。他对美国的专利做了统计分析,发现灵机一动的创意约占专利总和的80%,但能赚回成本和专利申请费的仅有1%,能做到赚钱的不到2%。所以德鲁克建议:不论成功的故事多么诱人,企业家要放弃以聪明的创意为基础的创新。

  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总结了创新的七种来源。

  一是意外事件,不管是意外的外部事件、意外的成功,还是经过精心规划、设计及执行后的意外失败,这三类意外常常预示着变化及随之而来的创新机遇。

  意外事件方面,如2003年春天的SARS使电子商务行业因祸得福,阿里巴巴日增供求信息量比2002年同期增长3~5倍。意外成功方面,如20世纪30年代,IBM倾其所能开发了第一台银行专用电动机械记账机,但时值大萧条,银行不添新设备。一个偶然的晚宴,纽约图书馆馆长向IBM总裁老沃森订购这种机器,IBM死里逃生。意外失败方面,1957年,福特公司经过精心设计制造营销推出Edsel,上市即遭惨败。进行分析之后,公司发现细分市场方式被以“生活方式”取代,于是不久推出Thunderbird,成为继T型车之后最成功的美国车。

  二是不协调事件或状况,包括不协调的经济现状;现实与假设之间不协调;认知的与实际的客户价值和期望之间的不协调;流程的节奏或逻辑的内部的不协调等,

管理资料

什么是创新》(https://www.unjs.com)。

  三是流程需要,流程的需要始于有待完成的某项工作或任务有不尽合理的地方,例如高速公路堵车的都是收费口,而且地球人都知道这一需要确实存在,但通常没人行动。一旦创新出现,立刻会被视为理所当然而接受。

  四是市场和产业结构变化。市场和产业结构相当脆弱,一个小冲击就会使之迅速瓦解。一旦发生,业内人士均须应对,沿袭原来的做事方式注定带来灾难。通常业内人士视之为威胁,业外人士视之为绝佳机遇。如史玉柱征途的道具收费模式颠覆原来的点卡模式。

  五是人口数量与结构变化,包括人口数量、就业、受教育、收入情况等。一般情况下,企业家、经济学家、政治家都承认其重要性,但在日常决策中还是未对之多加注意。如曾主宰世界金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因误判从欧洲到美国的移民潮而被JP摩根取代。

  六是认知变化。当认知发生变化时,事实本身并没有变化,但它们的意义却已经改变了。例如,200年工业化也没想到低碳,等气候变暖、能源行将用尽时意识到了。这类创新的关键问题是时机,最危险的是操之过急,因为它可能是时尚而不是真正的变化。

  七是科学与非科学的新知识,这就是人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创新,成功者家喻户晓,一夜暴富。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王选的激光照排等。

  第三位大师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藤森,他在其大作《创新者的困境》中将创新分为两类: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

  所谓维持性创新是指将销售性能更好、价值更高的现有产品的升级换代给消费者。例如,更好的烧汽油的汽车,这种创新的赢家一般都是市场在位者;而破坏性创新并不是为现有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而是引入与现有产品相比不够好的产品或服务,但更简单、更便捷、更廉价,例如电动汽车,但其性能改进飞快,这种创新的赢家一般都是新进者。

  因此克里斯藤森认为创新有三类来:新市场的破坏性创新供给尚未消费者,高端市场的维持性创新供给尚不满足的顾客,低端市场的破坏性创新供给过度满足的顾客。

  在书中,克里斯藤森证明了那些大公司注定要失败,因为它们做对了所有常识中认为正确的事情,如听取客户反馈、持续改进产品等,因为此时面对的是破坏性创新。如早期IBM专注于大型机,成功后,它不断听取大型机客户的反馈,不断持改大型机产品。这时DEC的破坏性创新小型机出现了,成为了小型机市场的世界第一,然后DEC不断听取小型机客户反馈,不断持改小型机产品,这时苹果的破坏性创新微机又出现了……

  时下中国对创新有诸多的误读。例如,误认为创新就是科技创新,其实创新存在于企业的所有活动之中;误认为创新就一定要自主创新,其实创新大多是率先模仿、时空捭阖;误认为创新是高人或研发部的事,其实创新是每个人的天赋潜能;误认为创新是对过去的颠覆,其实创新就是身边点点滴滴的创造性积累融合;误认为创新的成本代价太高,其实只有 4.3%的重量级创新成本高昂;误认为创新必须要自由自在、天马行空、灵光一现、妙手偶得,其实创新是管理体系有目的、有组织、系统化、流程化的实现结果。

  摘自《就这么做创新:体系、方法及创新地图》,周宏桥/著。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