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酉民:管理的“师”与“匠”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在中文语境下, “大师”不是对在某一方面小有成就,稍有建树的人的称谓,而是指开宗立派,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

席酉民:管理的“师”与“匠”

。“大师”最早是指在佛学上有精深造诣或参悟的高僧,后衍生为对和尚的尊称。“大师”也指在艺术上和学术上有显著成绩的人,即对艺术家和学者的尊称,如在绘画艺术领域,自古画家千千万万,但能称上大师的却屈指可数。遗憾的是现代浮躁社会中大师的帽子满天飞,各行各业的“大师”随处可见。小有成就甚至在专业方面略知一二的人,便大大咧咧地以大师自居或被那些为了自己利益或通过提高别人来抬举自己的人谦卑地尊称为大师。

  无论关于大师的称谓有多少种或多少争议,但“师”者从其外在表现看一定是开宗立派,在其领域有精深造诣、影响巨大之人;从其内在特质看必然是有思想境界、有大智慧、善于创新的人。其内在表象决定了大师具有人文特质,所以有人讲,科技领域有专家、无大师,大师大都是对人文领域卓越者的称谓。

  毋庸置疑,德鲁克是一位咨询大师和管理思想大师,甚至有人称其“大师中的大师”。在我看来,其伟大倒不是他涉猎甚广的知识、博学多闻的独到见解,而是其面对现实,关注实践,不拘一格,大胆思想的理念、态度和思维方式,而这正暗合了管理的基本特征和真谛,也是我们学习和践行管理的基本路线,

管理资料

席酉民:管理的“师”与“匠”》(https://www.unjs.com)。

  与“师”相呼应的是“匠”,一般将具备某些技能,且可以将事情做得很完美、很精致、很周全的称为“匠”,如木匠、铁匠、剃头匠、教书匠、工匠等。大凡“匠”是可以训练出来的,是有程序和技巧可循的,即使那些匠心独具之作,通常也是按作者自己的章法习得的,也是可以传授的,如带徒弟。但“师”者难以训练出来或通过师傅带出来,往往是时代的造化。德鲁克就是历史给人类的馈赠。

  比较而言,“匠”可以是心灵手巧、精到、完美;但“师”除了可以具备“匠”的技能外,一定要有思想、灵魂。具体到管理上来说,许多学者可以按国际认可的学术规范,制造大量可以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但若其远离实践,缺乏洞见和深刻的思想,其作品也只能是大量雕虫小技也;有的企业实践家经过长期操练也能驾轻就熟地管理企业,但如其缺乏足够的理论修养和境界,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管理的工匠。换句话说,只有理论和技术,可能成为一个管理的技术员;只有经验和技巧,往往是经验主义者。这两者只在“匠”的层次,难以上升到“师”的境界。要想成为管理领域的“师”级人物,学者一定要做“有实践的理论”,实践者一定要做“有理论的实践”!

  我很多年前曾做过一个比喻,学术研究就像编篱笆,不少人永远跟在别人后边修补篱笆或编篱笆,这大多属于 “匠”;只有很少数人在竖篱笆桩子,这些人不少是“师”。世界当然离不开大量的“匠”,但缺乏“师”,特别是“大师”,我们经常会陷入黑暗或盲目的摸索中。

  摘自:《德鲁克管理思想解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