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如何动态调整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诸葛亮的《隆中对》,从整体来看,显然是一个“两步走”的战略,

战略如何动态调整

。第一步是“三分天下”,第二步是“兴复汉室”。后来人们对它的高度赞誉,实际上只与第一步有关。所以,在刘备建国的第一步,《隆中对》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然而,当它进入第二步时,问题已经暴露无遗。

  战略调整需要审时度势。这种调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战略总目标可行,仅需要根据实施中的反馈信息进行枝节调整;一种是发现战略总目标无法实现,需要对目标进行根本性调整。《隆中对》本身,没有留出这种根本调整的空间。尤其是当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蜀汉面临着战略调整的重大关头时,原本就主持战略设计的诸葛亮,在“益州疲弊”的危急存亡关头,依然坚持原定战略目标不变,在平定南中之后,以北伐态势表明了自己坚持第二步战略的信心。“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很明显,诸葛亮认为,蜀汉的战略只需要枝节调整,不需要改变战略目标。

  那么,诸葛亮的判断是否恰当?就以他脍炙人口的《出师表》而论,人们在赞扬其鞠躬尽瘁的耿耿忠心时,往往忽略了“益州疲弊”和“北定中原”之间的不配套。明知实力不够还要坚持北伐,固然有诸葛亮以此表达忠于先主遗志的意图,有前期经营汉中等地的沉没成本考虑,但最根本的,就是他认定《隆中对》的战略目标不可更改。

  有意思的是,后主刘禅在这个问题上恰恰同诸葛亮不一样。有人认为,刘禅并不是个傻瓜。假定这种说法成立,那么,刘禅的“胸无大志”何尝不是一个调整“兴复汉室”战略目标的信号,

管理资料

战略如何动态调整》(https://www.unjs.com)。让我们换成公司来考虑,一个“董事长”要放弃“总经理”要坚持但自身实力又处于劣势的并购计划,成功的几率有多大?

  诸葛亮是绝顶聪明的,然而,他为何还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原因之一,就是当初《隆中对》的战略目标具有不可更改因素。刘备集团先前的所作所为,都建立在兴复汉室的前提上。一旦更改这个目标,就等于彻底否定了原来行为的正当性。因此,《隆中对》从提出伊始,就决定了这一战略目标只能一条道走到底,无法实现类似于“彼可取而代之”、“苍天当死,黄天当立”的战略转换。既然战略目标不能调整,所以具体方法也就难以大幅度转向。吞并天下不能转换为保境安民,攻势不能转换为守势,这都是在所难免的。

  后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感叹,实际上包含一个误区,即假如诸葛亮还活着就能打败曹魏。这种误判古今中外屡见不鲜,所以更有警示价值。这种思维,实际上是没有把战略本身的失误和人员运作的失误区别开来。固然,有很多战略失败,是相关人员搞砸的;但也有很多战略失败,是战略本身的问题。

  当然,是否需要作出根本性的战略转移,归根到底要依赖于战略设计时确定转换战略目标的边界条件。《隆中对》竖起的兴复汉室大旗,从一开始就是拒绝战略转换的。因此,根本就不可能设定战略转换的临界点。所以,刘禅的行为,变成了一种“战略背叛”。

  现实中,这种不能转换的战略,一旦失败,人们往往归因于没有坚持下来,而且还会振振有词地强调:“最后的胜利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对于这种说法,我们不妨想想,当年,史玉柱的巨人大厦坚持了,秦池白酒的央视标王也坚持了,但结果如何?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